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 探究和评估V-Y皮瓣推移术在修复指端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指端缺损患者,创面面积:0.5 cm×0.5 cm~1.0 cm×1.5 cm,应用V-Y皮瓣推移术进行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指皮瓣外观、指腹痛觉、温觉和两点辨别觉、手部功能恢复、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40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外观满意,质地好,色素沉着少,均有出汗,痛觉稍迟钝,温觉及触觉基本恢复正常,两点辨别觉为6~8 mm,平均7.39 mm,手指持物稳定性好,患指屈伸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降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良好。结论 V-Y皮瓣推移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恢复指端缺损患指功能,改善指腹外观,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39例39指指端缺损,指端皮肤缺损面积均小于或等于1.2 cm2.随访检测患指指腹外观、持物和关节活动度以及出汗情况、感觉等指标.结果 术后39指指端缺损皮瓣完全存活.术后1年随访,外观、出汗情况、持物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等令人满意.39指痛觉全部恢复,触觉迟钝者仅有7.7%,46.1%的患者两点分辨觉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实体感觉综合能力恢复达优者占92.3%.结论 选择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末节指端缺损是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并可获得良好的修复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39例39指指端缺损,指端皮肤缺损面积均小于或等于1.2 cm2.随访检测患指指腹外观、持物和关节活动度以及出汗情况、感觉等指标.结果 术后39指指端缺损皮瓣完全存活.术后1年随访,外观、出汗情况、持物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等令人满意.39指痛觉全部恢复,触觉迟钝者仅有7.7%,46.1%的患者两点分辨觉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实体感觉综合能力恢复达优者占92.3%.结论 选择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末节指端缺损是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并可获得良好的修复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4.
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39例39指指端缺损,指端皮肤缺损面积均小于或等于1.2 cm2.随访检测患指指腹外观、持物和关节活动度以及出汗情况、感觉等指标.结果 术后39指指端缺损皮瓣完全存活.术后1年随访,外观、出汗情况、持物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等令人满意.39指痛觉全部恢复,触觉迟钝者仅有7.7%,46.1%的患者两点分辨觉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实体感觉综合能力恢复达优者占92.3%.结论 选择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末节指端缺损是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并可获得良好的修复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5.
筋膜蒂V - Y提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介绍应用筋膜蒂V-Y提升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9年10月至2002年6月,采用筋膜蒂V-Y提升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16例18指。该皮瓣最大可提升12mm,覆盖较大范围的指端皮肤缺损。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12指术后随访6个月~3年,6指失访。修复后指腹的感觉均在S4级以上,外形满意,患者均恢复了原工作。结论 筋膜蒂V-Y提升皮瓣适合于指端横形缺损及指腹部皮肤缺损10mm左右的患者。该术式具有手术简便,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V-Y皮瓣推移术联合自体PRP(Platelet-rich plasma, PRP)治疗外伤致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2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5例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V-Y皮瓣推移术联合自体PRP治疗,术后观察患指愈合及功能恢复时间、患指形态、疼痛程度等。结果 25例手指末端皮瓣全部成活,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5个月,患指功能评定优20例,良5例;指端皮瓣外观形态饱满,与对侧健指相近,肤色与周围皮肤相似,触觉、温度及皮肤感觉较健侧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V-Y皮瓣推移术联合自体PRP治疗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术后患指感觉、活动较健侧几乎一致,指端形态良好,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手指外伤性部分皮肤缺损较为常见,对手指指端及指腹部分皮肤缺损虽可采用传统的邻指皮瓣、鱼际皮瓣术、V-Y推进皮瓣、指动脉及筋膜蒂岛状皮瓣等修复,达到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并发症常见,除V-Y推进皮瓣外大部分皮瓣术后色泽、感觉较差,臃肿,甚至发生皮肤线状瘢痕挛缩等.2006年至2012年,我们对22例手指指端及指腹部分皮肤缺损患者,采用跨趾腓侧及第二趾胫侧面积小于2cm×2cm的超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皮下蒂V-Y推进皮瓣联合蒂部植皮治疗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指端缺损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施行单皮下蒂V-Y推进皮瓣联合蒂部植皮)与对照组(施行逆行指掌侧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每组31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定、密歇根手部功能量表(MHQ)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MHQ评分,观察组在全手功能、日常活动、工作能力、疼痛、外观、手功能满意程度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手指活动度TAM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指感染、末端骨外露、残端神经痛,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皮下蒂V-Y推进皮瓣联合蒂部植皮修复指端缺损,皮瓣切取简单,并发症少,明显改善手部功能和手指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9.
带指神经血管蒂的V - Y岛状推进皮瓣治疗指端皮肤缺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介绍应用带双侧或单侧指神经血管蒂的V-Y岛状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86例102指指端皮肤缺损患者,设计并采用带双侧或单侧指神经血管蒂的V-Y岛状推进皮瓣修复创面。对指端偏背侧、横截面及缺损长度<1.2 cm的偏掌侧皮肤缺损,用双蒂岛状皮瓣修复;对缺损长度在1.2~2 cm的偏掌侧皮肤缺损,用单蒂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20指失访,82指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皮瓣覆盖质量满直,指腹二点分辨觉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有2指产生残端神经痛。77指冷天皮瓣能耐寒冷皮温正常,5例5指因皮瓣耐寒性差而影响工作。指间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结论 该皮瓣较传统的V-Y皮瓣具有手术简单、术后外形好、感觉正常、关节活动不受影响等优点;是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V-Y推进皮瓣修复术对手指端损伤修复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3月在笔者医院手术的32例(32指)手指端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均采取V-Y推进皮瓣修复术进行缝合,皮瓣切取范围为1.0cm×0.6cm~2.4cm×1.0cm。如有骨折则先复位固定,如有肌腱损伤则先缝合。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随访观察手指长度,皮瓣存活状况。通过观察评估V-Y推进皮瓣修复术对手指端缺损的疗效。结果:对32指进行V-Y推进皮瓣修复术后,32指均修复成功,皮瓣全部存活,且缺损手指短外形较好,术前长度为(8.36±0.50)cm,术后长度为(8.27±0.30)cm,手术前后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2例患者均获得了1年随访评估,随访发现手指质地较柔软,外表美观,同时无其他不良症状。结论:V-Y推进皮瓣修复术对手指端残缺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黄警  郭洪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2):127-130
为探究V-Y推进皮瓣术门急诊一期修复指端缺损的效果,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020年1月-2022年1月自 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创伤中心门急诊收治的26例(28指)指端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门急诊手 术室接受V-Y推进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创面。术后26例患指V-Y皮瓣均成活,患者对该术式修复效果较满 意,手术优良率为92.31%。6~12个月随访期间,大部分患者修复区皮肤的两点辨别觉恢复在4~7 mm,皮 瓣感觉、肤色、质地等外观上较健侧对应手指相应指节比较无明显差异,皮温正常,皮肤耐磨性好,患指指 关节功能正常。该术式在门急诊一期修复中能取得较好修复效果,并可获得良好的指端外形及功能,指端感 觉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带神经的同指螺旋状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对15例指端缺损的患者,在清创术后3~6 d,采用带神经的同指螺旋状顺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指端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n×1.2 cm~2.2 cm×2.0 cm.供区中节指背创面取前臂内侧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5例皮瓣均未发生血管危象,皮瓣与皮片全部存活.15例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患指伸、屈功能正常,伤指无疼痛,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有指纹,末节指端静止两点分辨觉为5~6 mm,指侧方静止两点分辨觉为8~10 mm.结论 带神经的同指螺旋状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手术方法简单、可靠,效果满意,是修复指端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同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同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伤指近节背桡侧或背尺侧(拇指为第一掌骨背桡侧或背尺侧)设计皮瓣,深筋膜下锐性分离,逆行转移修复指端缺损.如修复指腹,将皮瓣携带的皮神经与伤指指固有神经相缝合,重建感觉功能.结果 临床应用31例39指,1例皮瓣远端1/3部分出现坏死,换药后愈合;4例出现张力性水泡,表皮脱落后皮瓣存活;其余皮瓣均全部存活.结论 该类皮瓣切取简单,外观好,对供区损伤小,转移随意性强,并可重建皮瓣感觉功能,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手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介绍手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治疗。方法 42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中,2指并指36例,多指并指6例;软组织并指30例,远节指骨骨性并指12例。均采用并指间背侧矩形皮瓣形成指蹼,指间掌背侧锯齿状皮瓣进行分指。皮瓣移位后指部外露创面用游离植皮覆盖,指端骨外露者用局部皮瓣覆盖。结果 3例的游离植皮部分坏死,创面经换药后愈合;39例的创面均I期愈合。术后1年12例失访,30例的指蹼坡度良好,指尖部软组织饱满,手术指的外展良好。12例术毕因指间关节侧弯,术后用支架纠正畸形,效果满意。结论 并指畸形的治疗关键是指蹼的形成,指间关节侧弯术后使用支架纠正为一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鹰甲畸形的成因,探讨和改进鹰甲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0月-2007年12月收治的8例(12指)鹰甲畸形患者,采用改良筋膜蒂v-Y提升皮瓣矫正指端皮肤挛缩,同时矫正合并其他的畸形.结果 本组8例(12指)改良筋膜蒂v-Y提升皮瓣全部存活.术后5例9指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余3例失访.手指外形及颜色基本同正常手指,指端恢复到正常形态,指甲生长良好,原有手指运动及感觉功能保存良好,有弹性,耐寒冷,指端痛觉过敏消失,疼痛基本缓解.结论 鹰甲畸形为指端外伤后处理不当所致,采用改良筋膜蒂V.Y提升皮瓣来纠正指腹皮肤挛缩,同时矫正合并其他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双V-Y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双V-Y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9例拇指指端缺损采用双V-Y推进皮瓣修复,小V-Y推进皮瓣远端与甲床仔细缝合,再缝合带尺侧血管神经束的大V-Y推进皮瓣,覆盖创面.术中切取皮瓣面积为14 mm×25 mm~15 mm×35 mm.供区创面直接闭合.结果 术后9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4~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与周围组织接近,无臃肿.拇指末节指腹指纹重新建立,指间关节活动正常,无钩甲畸形,指腹两点分辨觉为5~6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主动活动为优7例,良2例.结论 双V-Y推进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For many years, bipedicled palmar advancement flaps were used rarely in fingers because they sacrificed the dorsal branches of the digital arteries, risking dorsal skin necrosis. In 1995, a short bipedicled neurovascular VY advancement flap raised distally to the PIP flexion crease, which spared the dorsal blood supply, was described by Elliot et al. (1995). This paper includes an anatomical study on 28 fresh cadaver fingers to evaluate the advancement potential of this flap. It also reviews 22 fingertip reconstructions in 22 patients using this flap. The mean advancement of the flap in the cadaver study was 14 (range 10-16) mm. This procedure gave good clinical results in respect of healing, sensibility, bone cover and appearanc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four fingers (18%), viz. two infections, one neuroma and one stiff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is flap can be used to treat fingertip defects of a size of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pulp of the distal phalangeal segment of the fing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