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良、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期获得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6例经病理、抗感染治疗或随访后证实有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进行分析。结果 26例中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7例,其中良性3例,恶性4例;混合型磨玻璃密度结节19例,其中良性7例,恶性12例。结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分叶征与毛刺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定期随访复查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CT引导下肺部小结节穿刺活检的方法,并探讨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采取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的88例肺部小结节疾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总结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价值。结果:88例患者在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共检出肺结核者23例、肺癌者46例、炎性结节者19例,与手术病理检测结果和临床随访相比,穿刺活检对恶性肿瘤病变诊断率为78.4%,而结核活检诊断准确率为73.9%;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2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7%。结论: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对肺部小结节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能在早期发现肺部组织的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普通CT 2 mm薄层骨算法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135例患者存常规CT 10 mm标准重建扣描后对感兴趣区行2 mm薄层骨算法扫描。结果 本组135例患者通过10 mm标准重建与2 mm薄层骨算法重建扫描的CT征象对照(表1—3)认为2 mm薄层骨算法扫描可清晰显示肺部中轴间质及小叶间隔、胸膜下线影、蜂窝症、2~5mm小结节孤立结节内成分、边缘征象及支气管壁改变.结论 通过对135例患者肺部病变的影像分析、研究认为普通CT 2 mm薄层骨算法扫描较10 mm标准重建扫描能更好、更清晰的显示肺部病变的各种征象,在诊断肺部孤立或弥漫性结节病灶、肺部弥漫性间质病变及气道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与高档螺旋CT高分辨扫描相似的价值,对基层医院CT检查工作的开展,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膜下透亮带在CT诊断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48例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29例,其他弥漫性粟粒样病变19例,均进行CT扫描,对其CT资料进行分析,记录胸膜下透亮带出现情况。结果: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患者,出现胸膜下透亮带的几率较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CT诊断尘肺时,观察胸膜下透亮带出现情况,可以对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进行初步判定,对于病变类型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肺部结节性病变指的是肺内呈弥漫性分布或孤立的实质性病灶,种类较多,大多数无特征性形态学表现,同一病变可呈多样性表现,影像学诊断较困难,特别是直径小于1cm的肺小结节病变,单纯影像学诊断的风险更大。近年来,临床诊断与鉴别肺部肿块的重要方式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具有微创、准确、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1]。笔者通过对本院收治的80例肺小结节病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定位下经皮细针穿刺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扫描中的应用及敏感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行CT复查的肺部小结节患者71例,首次检查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3~6个月复查时采用低剂量CT扫描。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不同剂量CT扫描的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薄层CT扫描在诊断肺部小结节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86.21%,准确度为85.92%,低剂量CT扫描的CTDlvol、DLP与常规剂量CT扫描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与常规剂量CT扫描技术比较,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同时对肺部小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56排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小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46例肺部小结节患者,于患者入院时采用常规剂量对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并于1周后进行CT低剂量扫描复查。对比患者经过两次扫描后的肺部小结节数量、结节内部的特征以及结节周围的变化。结果:采用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肺部小结节数量相比差异较小(P>0.05);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小结节内部特征比较差异性较小(P>0.05);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诊断结构比较差异较小(P>0.05)。结论:采用256排CT低剂量扫描肺部小结节患者,对常规剂量的进行扫描的价值差异较小,但低剂量CT扫描相对来说辐射更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部小结节的MSCT表现特征,总结肺小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征象及诊断依据。方法:收集56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直径小于10mm)的患者,观察结节的大小、结节边缘、内部密度及增强特性等情况,其中16例加行增强扫描,总结肺小结节的CT征象。结果:56例孤立性肺小结节中,经手术病理证实早期肺癌12例,其中CT表现为磨玻璃密度为主结节7例,实性3例,中心实性边缘磨玻璃密度小结节2例;肺良性结节中错构瘤5例,结核瘤7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炎性病变20例,短期随访复查病灶消失;11例随访超过12月病变无变化,性质未定,继续定期随访。结论:孤立性肺小结节体积小、定性困难,但通过分析其MSCT表现,可对其作出较准确的诊断,能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肺部弥漫性结节病变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弥漫性结节病变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或肺活检证实的以肺部弥漫性结节为主要征象的CT资料。结果:以小叶中心结节为主要病变的有: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4例,过敏性肺炎1例,肺内炎症2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以血源性结节为主要病变的有:血源性肺转移瘤1例,急性粟粒性肺结核3例;以淋巴管周围结节为主要病变的有:癌性淋巴管炎3例,结节病2例,尘肺1例。结论:肺部弥漫性结节的分布及胸膜下、小叶间隔的改变在鉴别以肺部弥漫性结节为主要征象的病变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在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的资料.主要影像学改变包括弥漫性网状结节或结节、弥漫性线网状影、弥漫性磨玻璃样密度.采用18CT或20G穿刺活检针进行活检.结果 68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且均能做出明确诊断.其中恶性病变19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转移癌10例;良性病变49例,为血型播散型肺结核27例,结节病8例,矽肺与煤工肺7例,间质性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着症4例,过敏性肺炎1例;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65%.结论 在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活检术是一种实用、安全、并发症少、准确性高、创伤小的定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观察弥漫性肺疾病经支气管镜径向超声检查的超声图像,探讨其于弥漫性肺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胸部CT提示弥漫性肺疾病患者经支气管镜进行冷冻肺活检手术,活检前给予经支气管镜支气管内径向探头超声检查,获得超声图像,结合胸部CT和活检病理总结不同病变的超声表现。结果 18例患者获得明确的临床诊断,结合胸部CT和病理学,18例患者肺部病变超声图像归纳为正常型、网格型4例、结节型3例和肺泡型13例,肺泡型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同时支气管内径向探头超声检查可探及病变的血管。结论不同的胸部CT影像学改变可有不同的超声特点,支气管内超声检查可指导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部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对肺部局限性孤立性结节病灶或弥漫性病变,有时影像学要做出明确的定性诊断尚有一定难度,对这类病灶通过经皮CT引导肺穿刺活检是获得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现对92例经皮CT引导肺穿刺活检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的16层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6月到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多层螺旋CT表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按照疾病不同分型将浸润性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及浸润前病变命为A、B、C组,患者各50例,然后分析比较3组患者16层螺旋CT表现。结果:A组肺部磨玻璃结节的病灶密度、形态、大小、二维/三维比值、内部空泡及边缘毛刺与B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A组与C组肺部磨玻璃结节的病灶密度、大小、实性成分大小、边缘毛刺、边缘分叶、边界、内部空泡等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16层螺旋CT扫描下,通过肺部磨玻璃结节CT表现分析能够为手术之前诊断、鉴别肺部相关病变分型,为患者的早期诊治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重症肝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症肝病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重症肝病无肺部感染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CT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CT表现,比较观察组曲霉菌属感染和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肺CT表现。结果 (1)观察组患者肺CT表现中肺实变、肺结节、胸膜及胸腔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曲霉菌属感染患者与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在结节类型、结节个数、肺实变范围方面比较差异明显(P0.05);在结节范围、胸膜及胸腔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影像学检查在重症肝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区分真菌感染与其他细菌感染,对于真菌感染类型也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内孤立性微小结节的病理学诊断与手术前影像学特征性分析的对比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37例经普通X射线平片、CT影像检查发现的肺内孤立性微小结节病变,通过手术获得病理学诊断,对照手术前肺内孤立性微小结节影像诊断、鉴别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影像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18例患者术前诊断为肺癌,其中11例CT影像具有恶性征象;19例术前诊断为肺部良性病变.经电视胸腔镜手术肺部微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均获得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其中恶性病变9例(24.3%),良性病变28例(75.7%);仅6例(54.5%)术前具有"恶性"影像学特征的患者最终确诊为恶性病变.结论 医学影像学特征性分析有局限性;对于临床发现的肺部孤立性微小结节,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可作为及时准确获取病理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部感染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部感染32例,全部病例均摄有胸部X线片,其中13例同时行胸部CT检查。【结果】①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5例:12例早期胸片无改变或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进而12例均表现为两肺间质性肺炎;3例直接表现为两肺间质性肺炎。②肺结核11例:6例粟粒性肺结核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小结节状密度增高影。5例表现为单纯片状浸润病灶。③真菌性肺炎6例:4例为肺曲霉菌病。2例表现为两肺多发片状影伴空洞形成、1例表现为多发小结节影、1例表现为单发团块状影;2例肺毛霉菌病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状.小片状影,部分融合。【结论】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多无特征性。CT扫描对早期发现病变及鉴剐诊断有重要价值,影像学诊断须结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肺部结节肿块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术的准确性、并发症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X射线胸片和或CT、MRI发现肺部结节或肿块患者行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术,共穿刺53个结节或肿块,均做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 53例中2例穿刺两次后成功,1例同一病灶穿了3次,其余均一次成功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94.34%;恶性肿瘤37例,结核球8例,炎性假瘤3例,脓肿1例,不能诊断的4例;并发症发生率11.3%。结论 CT导引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术定位准确、并发症较轻、损伤小、确诊率高,是肺部结节或肿块定性诊断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X线及CT对肺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19年3月~2021年8月,选择在我院就诊并已确诊为肺部结节病变的患者为调查对象,统计出88例依次接受胸部X线和CT诊断,以穿刺活检为参考标准,分析对比两组诊断结果以及结节的形态学特征.结果:88例患者经穿刺活检显示,肺癌47例(腺癌27例,鳞癌17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应用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本次样本研究选取时间自2013年7月-2019年7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临床治疗确诊的21例肺部结节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与临床治疗后的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诊断符合率,评价64排螺旋CT应用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64排螺旋CT检查的结果的符合率达到了100%,没有漏诊现象和误诊现象的发生。结论:在肺部结节病影像学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准确率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肺部结节患者接受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研究与探讨,以不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肺部结节患者影像学资料作为统计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诊断效果。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剂量扫描;实验组(50例):应用低剂量扫描,对比两组患者图像质量与肺内结节影像学特征。结果:经对比,实验组、对照组图像的优良率分别为98%和100%,结节检出数量分别是57个、54个。两组肺结节影像学结果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结论:在临床诊断肺部结节方面,低剂量螺旋CT和常规剂量从不扫描图像优良率基本相同,但肺结节形态学显示和常规剂量扫描未见差异性,使受检患者辐射剂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