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过敏及免疫介导的炎症有关。外泌体是由细胞释放的生物性小囊泡,包含多种细胞成分,介导细胞间通讯,参与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许多生物过程的发生。外泌体作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也可作为治疗靶点和治疗载体。本文就外泌体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滑膜关节。近年有研究发现外泌体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还可作为RA的标志物,为RA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外泌体是一种可由各种细胞分泌,存在于多种体液中的细胞外囊泡,是细胞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本文就外泌体在RA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直径约30-100 nm、由生物膜包裹的囊泡,是细胞内的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ies)与胞浆膜融合的产物,可由众多不同类型的细胞通过胞吐作用(exocytosis)释放至细胞外隙或生物学体液中,其首要生物学功能是进行细胞间联络。外泌体含有细胞特异性蛋白分子、mRNAs及miRNAs等重要分子,通过将这些分子送达靶细胞而发挥细胞间联络作用,从而带来对机体有益(生理性)或有害的(病理性)潜在结果。肝脏细胞,尤其是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既可释放外泌体,又是肝脏内源性外泌体和其他器官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作用的靶细胞。尽管目前对肝脏外泌体的研究有限,但初步研究显示外泌体在肝脏的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泌体参与肝细胞癌(HCC)、病毒性肝炎及肝脏炎症等的发病机制,是肝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新型分子生物标志物,也是肝病新的潜在治疗手段。本文特对肝脏外泌体的发现、功能及其对肝病潜在的诊治价值等做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Exosomes)是由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级载体,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体液中。外泌体中富含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称为外泌体miRNA,它是一种多功能非编码RNA,对基因调节至关重要。外泌体miRNA在细胞间物质和信号转递中至关重要,参与炎症、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从而可能调节多种病理过程。外泌体已被视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最近的研究发现,外泌体miRNA在肺部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述有关外泌体miRN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肺结核等常见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未明,发病机制尚不确切,缺乏诊断金标准且无有效根治手段。外泌体是新近发现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可由几乎所有活细胞或生物体分泌,并分布于各种体液中。研究发现,外泌体广泛参与细胞间通讯及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有望成为诊断和监测IBD疾病状态的新兴生物标志物,开拓一种安全、有效的IBD无细胞疗法,并指导IBD用药。现就外泌体在IBD诊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IBD诊疗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6.
正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绝大多数细胞均能够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层膜的微囊泡。外泌体分泌细胞中核内体生成多泡小体,多泡小体与细胞膜融合将外泌体释放到细胞外。因此,外泌体可选择性携带、转运母细胞的胞内成分,如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因而具有强大的生物学功能~[1]。被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的外泌体可直接被邻近细胞摄取或随体液到达远处部位再被其他细胞摄取,进而改变受体细胞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在细胞间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  相似文献   

7.
<正>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之路。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晚期肝硬化难以逆转,因此探讨肝纤维的发病机制、阻断肝纤维化的进程、寻找治疗肝纤维化的靶点具有重要意义。外泌体作为细胞之间传递的小信息球,可参与细胞通讯、细胞迁移、血管新生和肿瘤细胞生长等过程。外泌体中miRNA或蛋白质等遗传分子与肝脏病理息息相关,在肝纤维化诊断中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对外泌体的研究,将有利于探索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外泌体是一种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细胞外小分子囊泡,其内包含RNA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可在细胞间进行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脑缺血后,神经元来源的外泌体通过调节胶质细胞的活化进而影响神经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活化的胶质细胞则分泌含有炎性因子或炎症相关微RNA的外泌体调节神经元的存亡。研究显示,外泌体可作为脑缺血后炎性损伤的生物...  相似文献   

9.
正外泌体是由细胞内的多囊泡小体或胞芽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的小囊泡[1]。外泌体中含有细胞特异性的蛋白质、m RNA、micro RNA(mi RNA)和lnc RNA等大分子物质[2],并可将这些物质传递到邻近或远距离的靶细胞,从而发挥作用。在血液、尿液、胆汁、唾液等体液中都可发现外泌体[3-6]。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含有相关特征的蛋白质,例如肠上皮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含有代谢酶,免疫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含  相似文献   

10.
潘益凯  孙喜庆 《心脏杂志》2018,30(4):469-472
在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下,细胞可分泌包含有特定内含物的外泌体至细胞外环境中。其中,来源于外泌体的微小RNA(miRNA)能够参与细胞间的物质传递和信号转导。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外泌体及其相关的miRNA在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外泌体的基本特征及外泌体来源的miRNA的生物学特性,讨论了外泌体来源的miRNA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一系列调控形成并可分泌到细胞外的膜性囊泡,其可以携带核酸、脂质和蛋白质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研究显示,外泌体微RNA(miRNAs)可参与脑正常的生理过程,也参与损伤修复等病理过程。缺血性卒中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致残、致死性疾病,卒中神经损伤或神经保护进程中涉及到众多分子变化,而外泌体中的miRNAs可能参与这些变化,成为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或保护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本研究通过对外泌体miRNAs在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及保护中作用的综述,为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潜在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病,发病机制大多不明确。外泌体是直径在30~100 nm的囊泡,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作为信号分子介导细胞间的通讯,参与风湿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外泌体在风湿性疾病中的作用可为风湿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将近年来外泌体在风...  相似文献   

13.
外泌体是指包含了复杂RNA和蛋白质的小膜泡(30~150 nm),现今特指直径在40~100 nm的盘状囊泡。1983年,外泌体首次于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多种细胞在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均可分泌外泌体。外泌体可通过其携带的蛋白质、核酸、脂类等来调节受体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外泌体的功能取决于其所来源的细胞类型,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细胞迁移、细胞分化、肿瘤侵袭等方方面面。AD、COPD、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HF)、肌少症等是常见的老年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外泌体(Exosome)是一类由多种细胞形成和释放的多囊泡体,或由细胞膜产生的细胞外膜性小泡,是细胞间通信、信号传导和基因调控等信息传递的重要介质,参与几乎所有的病理、生理过程。外泌体含有细胞特异性蛋白、mRNA及miRNAs等成分。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是血吸虫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受损的肝细胞通过释放外泌体而触发炎症,激活肝星状细胞等启动修复和(或)再生反应。外泌体参与了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可能成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新的诊断标志物,以及减轻肝纤维化病理进程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外泌体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调节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发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新靶点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肺纤维化是一种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 发病机制复杂, 且预后较差。外泌体是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 内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可参与细胞间通信, 并调控多种生物过程。来自不同细胞类型的外泌体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就外泌体与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了解其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 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 促进肺纤维化的早期识别, 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为大小在30~100 nm之间,是由分泌前细胞内的多泡体反向出芽而产生的纳米级囊泡。从功能上看,外泌体能够封装和传送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并释放到细胞外空间,通过细胞间通讯从而影响邻近及远处的细胞功能。不仅如此,外泌体组成成分和生物含量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其还可作为细胞功能变化或疾病的指示子。近年多项研究表明,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将从外泌体的产生和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潜力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调控过程而形成的细胞外纳米级小囊泡,具有广泛的生物功能,例如细胞间交流、信号转导、运输遗传物质和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多种类型的细胞可分泌外泌体,在血液、尿液以及 BALF 中均能分离到外泌体。现对其基本特点、生理功能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HBV感染后可导致肝脏组织炎症和肝细胞坏死,甚至发生肝纤维化等病理变化,驱动着"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进展,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明了。被HBV感染的肝细胞与其他未感染细胞及宿主免疫系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即通过肝脏微环境中由外泌体介导的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沟通。多项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可以调节外泌体的生成并影响其组成,病毒microRNA、蛋白质甚至整个病毒都可能被包裹进入外泌体,从而影响病毒的免疫识别或调节邻近细胞的功能。阐述了外泌体的产生和组成,及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对外泌体与HBV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目前尚缺理想的肿瘤细胞提取方案,探寻分离纯化肝癌细胞培养液中外泌体的新方法.方法:连续适应无血清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改良超速离心法分离、纯化培养上清液中肝癌细胞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Nanosight技术分析粒径;Western blot分析其特异蛋白Alix、CD63、CD9的表达并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肝癌细胞和外泌体的蛋白谱.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的肝癌细胞外泌体,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Nanosight技术分析颗粒直径峰值为122 nm,直径30-150 nm之间颗粒占72.16%;Western blot证实在细胞培养上清液和外泌体提取液中均能检测到Alix、CD63、CD9的蛋白表达;SDS-PAGE电泳清晰显示外泌体中高丰度大分子结构蛋白明显少于肝癌细胞.结论:利用连续适应无血清细胞培养结合改良超速离心法能提取高纯度的外泌体,为肝癌细胞外泌体标志物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外泌体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其在哮喘的气道炎症中发挥调节作用,本文从外泌体的结构和功能为切入点,对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