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关于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验方法应用在肺部肿瘤诊断当中的效果探究。方法:选取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经过临床病理确诊为肺部肿瘤的患者50例作为本文的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进行病理确诊以前均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验方案进行检验,并分析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验方法对患者诊断的效率和可行性。结果:不同病理类型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验过程当中的b值为0~600的时候,所得的ADC的值明显高于不同病理类型的b值为0~800、0~1000的ADC值,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对肺部肿瘤患者通过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案进行诊断,能够提升患者肿瘤诊断的效率,可有效对于肺部肿瘤类型进行鉴别,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两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人数有68名。其中有恶性肿瘤60例,其中腺癌21例、鳞癌17例、大细胞癌22例。对这68名肺部肿瘤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之后再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和癌胚抗原检查,比较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与癌胚抗原检查的诊断率。结果:经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后恶性肿瘤为56例,腺癌19例、鳞癌14例、大细胞癌19例,而经癌胚抗原检查出的恶性肿瘤为40例,腺癌10例、鳞癌8例、大细胞癌12例。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部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运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有着很好的恶性肿瘤检出率,对患者肺癌的确诊有着较好的依据,临床检测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复习完整39例直肠癌病历,进行MRI影像、手术、病理资料对比研究分析,应用常规MRI及横轴位DWI(不同b值,b=600,b=1000)扫描盆腔。结果发现在DWI序列上,恶性病变在高b值(b=1000)时信号较其它方法更能够明确病变真实大小及敏感确定淋巴结转移。结论应用常规MRI扫描加上横轴位DWI对直肠癌分期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了解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于乳腺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20例乳腺癌患者以及20例良性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良性乳腺病变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乳腺癌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不同b值下ADC结果。结果 乳腺良性疾病的对照组患者在800 s/mm-2、1,000 s/mm-2、1,200 s/mm-2三种不同b值下ADC结果数据分别为(1.49±0.37)×10-3 mm2/s、(1.54±0.40)×10-3 mm2/s、(1.52±0.38)×10-3 mm2/s,乳腺恶性肿瘤的观察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0.94±0.22)×10-3 mm2/s、(0.89±0.28)×10-3 mm2/s、(0.95±0.23)×10-3 mm<...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似恶性肿瘤患者36例及1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并于1周内对可疑部位行常规MRI检查(胸部病变加做CT),必要时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武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1例疑似ACI患者,均予以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DWI检查,并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手段的诊断结果及效能,分析ACI患者患、健两侧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ecient,ADC),对比不同病情阶段ACI患者的ADC值。结果:181例疑似ACI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ACI患者104例,其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1例,急性亚急性脑梗死85例,脑出血8例。DWI诊断的准确率97.24%、灵敏度98.08%、特异度96.10%、阳性预测值97.14%、阴性预测值97.37%均高于MRI诊断的85.08%、86.54%、83.12%、87.38%、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 000 s/mm2时,ACI患者健侧脑组织的ADC值显著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胃部病变患者,其中胃癌分化好组11例,胃癌分化差组19例,良性病变组6例,同期健康成人志愿者10名为对照组,4组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采用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序列,测量胃壁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上的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4组胃壁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6,P<0.05);根据ROC曲线,以ADC值<1.36×10-3 mm2/s为标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0.0%。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进展期胃癌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ADC值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在脑出血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将我院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疑似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SWI),进一步对DWI、SWI、DWI+SWI联合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诊断准确率方面,DWI+SWI联合检查准确率均明显高于DWI单独检查、SWI单独检查,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在脑出血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检出率高,可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因此,具备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DWI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准确率以及对病变灶的检出率。结果 DWI扫描的检查准确率显著高于CT扫描(P 0. 05)。在对急性脑梗死病灶进行检测时,DW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序列(P 0. 05)。所有患者均表现为DWI高信号,发病时间不足2 h患者的DWI呈现为稍高信号影,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表现为低信号;发病时间为2~6 h患者的DWI呈现为高信号影,ADC图像表现为低信号;发病时间超过6 h患者的DWI呈现为高信号影,ADC图像表现为低信号。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准确率高,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DWI扫描(弥散敏感因子b值取800)。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肿瘤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信号强度值,取其平均值。同样的方法获得对照组胃壁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值。采用常规MRI扫描及DWI扫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病变部位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常规MR胃癌检出敏感性为92%(35/38);DWI成像胃癌原发病灶检出的敏感性为100%(38/38)。DWI上病灶部位信号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胃癌病灶平均信号强度值为(335.36±172.20),正常组胃壁平均信号强度值为(148.10±39.34);在b值为800时,胃癌患者病灶平均 ADC值是(0.93±0.07)215;10-3mm2/s,正常胃壁平均 ADC值是(1.78±0.08)215;10-3mm2/s,肿瘤组织ADC值明显小于正常胃壁组织;胃癌与正常胃壁的平均信号强度值及ADC值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其ADC值在胃癌的正确诊断中具有较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MRI及DWI图像进行分析,对照3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图像,比较其DWI及ADC值的差异病理学结果。结果:经研究发现,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增厚,且在DWI及T2WI上均呈高信号,相比于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子宫内膜癌的ADC值更低(P0.05)。结论:经研究分析得出,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较高,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该院诊治的50例宫颈癌患者,共纳入287枚短径≥5 mm的淋巴结进行研究,根据其转移类型分为转移淋巴结组(n=49)与非转移淋巴结组(n=238),对所有患者进行核磁共振(MRI)和DWI检测,比较MRI检测下两组淋巴结的长径、短径、短径/长径水平。比较DWI检测下表观弥散系数最小值(ADC min)、表观弥散系数平均值(ADC mean)、淋巴结ADC min/癌灶ADC min之比(rADC min)和淋巴结ADC mean/癌灶ADC mean之比(rADC mean)。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长径、短径、短径/长径、ADC min、ADC mean、rADC min和rADC mean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转移淋巴结组的长径、短径和短径/长径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组(P<0.05);转移淋巴结组的ADC min、ADC mean、rADC min和rADC mean明显低于非转移淋巴结组;ADC min、ADC mean、rADC min和rADC mean的AUC值明显大于短径的AUC值(P<0.05)。结论DWI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马兴灿  周实  陈楚玉 《临床医学》2016,(10):118-1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实施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观察组)和40例同期生产的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患儿行普通MRI检测为A组,在MRI检测基础上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测为B组。结果对照组中未出现异常信号;而在观察组中,B组的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0例患儿的病灶主要分布于大脑深部白质、大脑皮层及皮层下、胼胝体或室管膜下,其中大脑深部白质居首位。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中,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其诊断的准确性,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针对患者进行诊断.结果: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的准确率高于CT检查(P<0.05).脑梗死患者的MRI影像表现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等为主.结论:脑梗死诊断中,MRI可清晰显示患者的梗死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急性及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MR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IS患者的CT、MR检查资料。将距症状发作10h以内的患者,进行了CT扫描、常规MRI(T1WI+T2WI+FLAIR)及DWI扫描。结果15例患者CT、常规MRI均未发现异常密度影及异常信号影。DWI在不同的脑叶中,共发现异常信号影23个病灶。结论CT、常规MRI对发病10h以内的AIS发现率为0,而DWI能早期超早期诊断AIS,降低误漏诊率,为临床及时溶栓治疗建立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68例TIA患者,在发病24 h内进行MRI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WI阴性组(阴性组,n=36)和DWI阳性组(阳性组,n=32)。阳性组患者在7 d内复查MRI,根据复查结果再将其分为TIA组(n=14)和脑梗死组(n=18),并测量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 ADC值)。结果阳性组不同程度血管狭窄的比率高于阴性组(50.0%比16.7%,P〈0.05);TIA组的ADC值为(635.53±32.36)×10-6 mm^2·s^-1、r ADC值为(83.56±4.11)%,高于脑梗死组患者的(489.35±56.78)×10^-6 mm^2·s^-1、(61.34±5.47)%(P〈0.05)。结论血管狭窄与DWI阳性病灶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联系,DWI阳性患者病灶中ADC值有适度下降的病灶更容易逆转恢复。MRI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出TIA患者的病变部位、损害范围等情况,可为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病理证实其中肾脏恶性肿瘤患者52例(肾脏恶性病变组)和肾脏良性肿瘤患者44例(肾脏良性病变组),同时选取9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DWI检查,比较不同弥散敏感系数b值下各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分析不同弥散敏感系数b值下ADC值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肾脏恶性病变组表现为T1WI、T2WI呈现稍高信号,其中9例信号均匀,43例表现为不同程度高低混杂信号,肿瘤实质部分DWI表现为高信号,肿瘤坏死部分呈现低信号;肾脏良性病变组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表现为均匀稍低信号;肾脏恶性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组病灶最长直径明显大于肾脏良性病变组(P < 0.05);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300、700、1000 s/mm2时,肾脏恶性病变组、肾脏良性病变组以及对照组所对应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现为肾脏良性病变组 > 对照组 > 肾脏恶性病变组;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弥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300、700、1000 s/mm2时,ADC值分别取最佳截断值3.86×103、2.50×103、1.71×103 mm2/s时,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742(95%CI: 0.642~0.842)、0.811(95%CI: 0.725~0.897)、0.842(95%CI: 0.758~0.927),敏感度分别为98.10%、86.50%、92.30%,特异度分别为40.90%、70.50%、77.30%。结论DWI在肾脏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区别良恶性肾脏占位性病变,不同弥散敏感系数b值下ADC值对肾脏占位性病变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急性期、超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磁共振常规弥散加权扫描、水抑制序列扫描和常规T1WI、T2WI扫描,对梗死灶和对侧相应部分正常脑组织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测定。结果 66例患者中超急性期脑梗死9例,急性期脑梗死57例;急性期和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部分稍高信号或等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梗死灶ADC值显著低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敏感性较高,采用弥散加权扫描能有效区分多发脑梗死中的新旧病灶,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19例超急性脑梗塞患者均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的T1像(T1FLAIR)、T2(T2FLAIR)、T2加权像(T2WI)、及弥散加权像(DWI)检查。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①DWI对病灶的检出率和敏感性均明显高于T1FLAIR、T2WI、T2FLAIR(P均<0.05);②所有病灶的DW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下降64.3%(35%~87%)。结论: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敏感性高,能准确、可靠地判断病灶的大小及部位,对诊断超急性脑梗塞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