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扫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确诊为前列腺癌。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T与MRI检查。统计CT、MRI检查对前列腺癌及不同病变分期的检出情况。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在磁共振工作站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及自动生成得到的表观弥散系数图上对癌结节进行分析。结果:60例前列腺癌患者经CT检查确诊53例,检出率为88.33%;经MRI检查确诊59例,检出率为98.33%。MRI检查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1,P=0.028)。MRI检查对前列腺癌1期、2期、3期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前列腺癌患者共有癌结节82个,均表现为T2WI上的低信号灶,边缘欠清晰,其内信号欠均匀。癌灶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信号,于表观弥散系数图上呈低信号,可以直观显示肿瘤范围。受累的精囊、转移淋巴结和骨转移灶在弥散加权成像上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图呈低信号。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两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人数有68名。其中有恶性肿瘤60例,其中腺癌21例、鳞癌17例、大细胞癌22例。对这68名肺部肿瘤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之后再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和癌胚抗原检查,比较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与癌胚抗原检查的诊断率。结果:经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后恶性肿瘤为56例,腺癌19例、鳞癌14例、大细胞癌19例,而经癌胚抗原检查出的恶性肿瘤为40例,腺癌10例、鳞癌8例、大细胞癌12例。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部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运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有着很好的恶性肿瘤检出率,对患者肺癌的确诊有着较好的依据,临床检测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颅脑MRI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以85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颅脑MRI及CT检查结果,比较检出率及检出病灶特征。结果:颅脑MRI与CT总检出率分别为96.5%与65.9%(P<0.05),且颅脑MRI在发病<24h与24~72h间检出率显著高于颅脑CT(P<0.05)。颅脑MRI在颞叶、额叶及顶叶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颅脑CT(P<0.05)。颅脑MRI检出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且病灶平均直径较小,发病至检查时间相对较短(P<0.05)。结论:颅脑MRI对多发性脑梗死具备较高的检出率,其在发病早期病灶、微小病灶的检出效能显著高于CT,可作为多发性脑梗死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核磁共振(MRI)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CT常规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MRI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病灶数量。结果:80例患者中,在额叶、顶叶、内囊、丘脑、小脑、基底节、脑干等发病部位,CT检查发现143个病灶,MRI检查发现740个病灶,MRI检查发现的病灶数量显著多于CT(P0.05);MRI检查直径5mm病灶255个,5mm病灶485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34.5%、61.9%;CT检查直径5mm病灶3个,5mm病灶140个,小病灶和大病灶检出率分别为2.1%、97.9%。MRI检查小病灶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大病灶检出数量显著多于CT(P0.05)。结论:相对于CT诊断,MRI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出脑梗死大小病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例脑外伤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MRI以及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DAI的病灶检出数量,同时对不同类型、是否出血以及不同位置病灶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56个,平均(3.12±2.43)个;CT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03个,平均(2.06±1.47)个;MRI检查病灶均数明显多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弥散性脑肿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66.0%、48.0%)明显高于CT(34.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非出血病灶的检出率(66.0%)明显高于CT(30.0%)(P<0.05);MRI检查方式下皮质下脑白质、基底节、胼胝体的病灶检出率(64.0%、40.0%、56.0%)明显高于CT(36.0%、18.0%、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中,MRI相比CT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弥散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以及皮质下、基底节以及胼胝体等位置的病灶检查中敏感性更高,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MRI检查,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比较CT与核磁共振(MRI)在股骨头坏死中诊断价值。选取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4例,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CT组和MRI组各42例,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CT组检出阳性26例,阳性率为61.90%,MRI组检出阳性38例,阳性率为90.48%。MRI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检查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各具优势,但MRI的病灶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CT,对软组织、关节积液有较好的分辨率,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运用和效果。方法: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5月期间共计收治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的检出率。结果:MRI下总检出率是97.50%(39例),较之CT的80.00%(32例)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MRI下病灶检出数量是(2.5±0.4)个,病灶大小(10.7±1.6)mm^2,检查时间消耗是(18.5±2.2)min,其数据较之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与CT影像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均具有一定价值,其中MRI检查的检出率更高,病灶检出数量更多,准确性高,但时间消耗长,CT检查时间消耗短,建议推广MRI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MRI与CT影像检查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70例,年龄≥60岁,行CT及MRI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病变的检出情况、不同时间病变、不同检查指标水平及不同脑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两种检查方法确诊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结果:MRI的病变检出率、病变时间24h和24~72h的病变检出率、病灶数量、及基底和顶叶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误诊率、病灶面积、检查时间明显低于CT(p0.05)。结论: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准确率更高,且对早期病灶、较小病灶、基底部和顶叶部病灶的诊断价值更高,便于临床给予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恶性肿瘤检测价值.材料与方法:60位经临床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身弥散成像,结合病变部位常规MRI扫描.统计检出率.结果:全身弥散成像,对弥散受限(≥)2.0cm的病灶具有诊断意义.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在弥散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全身弥散成像结合MRI常规扫描检出恶性肿瘤54例...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20-4221
探讨MRI与CT检查在评估多发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选取我院多发性脑梗死患者74例,均采取MRI与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检出脑梗死病灶大小、数量、检查时间,统计其对不同梗死时间的脑梗死检出率、总检出率。MRI检查脑梗死的总检出率94.59%(70/74)高于CT 56.76%(4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梗死时间为24~72h、<24h的脑梗死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检查时间短于CT,发现病灶数量多于CT,发现梗死平均病灶小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鉴别中应用MRI检查,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检出率,价值高于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CT与MRI应用于多发性脑梗死(MC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MCI患者,均先行CT检查,之后行MRI检查。评价MRI与CT对本组120例MCI患者的检出率、不同梗死时间的检出率、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检查时间及对病灶大小、病灶数量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在发病时间24 h、24~72 h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MRI对顶叶、额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部位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MRI的检查时间显著长于CT(P0.05),对病灶大小、病灶数量的检出情况显著优于CT(P0.05)。结论 CT与MRI均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但对MCI而言,MRI较CT的检出率更为理想,特别对于早期梗死病灶、不同梗死部位、病灶大小及数量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和B型超声(简称B超)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O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O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B超、CT及MRI影像学特征,观察3种影像手段单纯及联合检查诊断OT的病灶检出率、诊断准确率、漏诊率。结果 97例OT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均为良性,且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47例,右侧50例;肿瘤最大直径9.22±2.54cm。B超检出的81个病灶中,17例准确诊断为OT,准确率为17.53%;其余64个病灶未能定性诊断或错误诊断为其他疾病。CT检出的84个病灶中,62个病灶以实性为主,15例为实性,7例为囊实性。CT平扫实性部分密度稍低于或接近于子宫肌层,囊状部分呈明显低密度。以子宫肌层信号作为等信号,MRI检出的90个病灶T1加权成像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65个病灶T2加权成像呈低信号,25个病灶T2加权成像呈等信号或高信号,77个病灶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13个病灶弥散加权成像呈中等信号。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实性成分呈现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T与MRI在恶性肿瘤转移所致病理性骨折患者中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择取在本院就诊的80例疑似恶性肿瘤转移所致病理性骨折患者,接收时间段介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MRI检查,观察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恶性肿瘤转移所致病理性骨折的确诊率为92.50%,MRI检查的检出率、敏感度数据、准确性数据、阴性预测值数据均高于CT检查,漏诊率数据低于CT检查,MRI检查骨折部位总检出符合率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能够准确鉴别诊断恶性肿瘤转移所致病理性骨折,且其检出率、诊断效能均高于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6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包括急性期62例(起病至实施检查时间为6~24 h),超急性期6例(起病至实施检查时间6 h),均采取核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序列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检查,分析MRI常规序列及DWI序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及信号特点。结果:采用DWI序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100%(68/68)高于T1WI、T2WI序列的64.71%(44/68)、72.06%(4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超急性期脑梗死于DWI上均呈现高信号,成像范围较广。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检出率,且成像范围较广,可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LI)诊断中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诊断的应用价值,以期进一步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方法:于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60例L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CT和MRI检查,对比临床诊断效能。结果:(1)经MRI检测,60例患者存在病灶543个,显著高于CT检查的106个;MRI额叶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测,内囊病灶检出率低于CT检测(P<0.05),其余部位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2)经MRI检测,<5mm病灶占比34.44%,≥5mm病灶占比65.56%,与CT检测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CT和MRI诊断LI均有一定的应用优势,MRI相较于CT检测准确率更高,且对于<5mm病灶的诊断更加清晰有效,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恶性肿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似恶性肿瘤患者36例及1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并于1周内对可疑部位行常规MRI检查(胸部病变加做CT),必要时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1.5T磁共振成像和16层螺旋CT在小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2例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肝脏增强CT及MRI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组织病理学确诊。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肝内与肝外病灶的检出率、不同大小病灶的确诊率及总诊断阳性率。结果:MRI对肝内病灶及肝外病灶的检出数及相应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cm以下的病灶,MRI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cm的病灶,两者检出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病例中CT共检出病灶128个(66.0%),MRI共检出病灶180个(9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共同诊断为阳性的病例为43例,CT诊断阳性而MRI诊断为阴性的病例为3例,CT诊断阴性而MRI诊断为阳性的病例为24例,两者共同诊断为阴性的病例为2例,配对卡方检验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能显著提高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增加对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扫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增强扫描与DWI序列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DWI扫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比较MRI、DWI及MRI+DWI扫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以及在不同弥散敏感系数(b)值下各类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62例疑似肝脏肿瘤患者病理结果显示60例患者确诊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经MRI+DWI扫描检查出59例,确诊58例,诊断准确率为95.16%,灵敏度为96.67%;MRI+DWI扫描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一MRI增强扫描或DWI序列扫描(P <0.05);在b值分别为100、300、600 s/mm2的情况下,肝转移癌及肝细胞癌ADC值均低于肝囊肿、肝血管瘤(P <0.05)。结论:MRI+DWI扫描检查相对于单一MRI增强扫描或DWI序列扫描检查,有助于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脑梗死并脑出血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成像(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4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疑似脑梗死并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MRI检查与CT检查,以脑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CT检查诊断效能及不同部位、不同直径病灶检出准确率。结果:脑血管造影检出阳性74例,阴性2例;MRI检出阳性74例,阴性2例;CT检查检出阳性64例,阴性12例;MRI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分别为97.37%、98.65%,均高于CT检查的81.58%、83.78%(P<0.05);MRI、CT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对脑叶、基底节病灶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 (P<0.05);MRI检查直径≤2 mm病灶的准确率高于CT (P <0.05);病灶直径> 2 mm时MRI、CT检出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并脑出血诊断应用MRI与CT均有较高价值,MRI对不同部位、不同直径病灶检出准确率更高,诊断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4月到2019年4月内在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9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分别行CT和MRI检查,将所有患者的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MRI检查结果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颅脑损伤检出率,以及CT及MRI对各类疾病的检出率结果比较。结果:对照组采用CT检查的患者颅脑损伤检出率76.81%明显低于研究组采用MRI检查的患者颅脑损伤检出率97.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颅骨骨折及颅脑出血的患者来说,采用CT检查与采用MRI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脑深部挫伤与脑叶挫伤的患者来说,研究组采用MRI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CT检查的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检查手段可以明显增加患者颅脑损伤的检出率,对于颅骨骨折,脑出血的患者来说,CT及MRI的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对于脑深部挫伤,脑叶挫伤的患者来说,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MRI是颅脑损伤的一种有效检出方式,可作为颅脑损伤患者的首选检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