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为患有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患者提供高分辨率CT征象干预的鉴别价值。方法: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n=70)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对所有患者均提供高分辨率CT检查,且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且观察高分辨率CT检查良恶性结节的征象。结果:在病理检查中,有30例是良性结节,占比为42.86%;40例是恶性结节,占比为57.14%。在高分辨率CT检查中,有32例是良性结节,占比为45.71%;38例是恶性结节,占比为54.29%。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高分辨率CT检查中可以观察到良恶性结结节患者的相关征象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包括:分叶征、毛刺征、囊状透亮影、界面、密度等方面(P<0.05);在良性结节中,大部分患者无分叶征、无毛刺征、无囊状透亮影、界面较为模糊、密度大多是pGGN;在恶性结节中,大部分患者有分叶征、有毛刺征、有囊状透亮影、界面清楚光整、密度大多是mGGN。结论:在肺部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利用高分辨率CT征象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肺部磨玻璃结节的高分辨率CT征象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8月作为时间区间,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具肺部磨玻璃结节CT征象的住院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手术及病理结果的不同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磨玻璃结节的高分辨率CT征象的差异及特点,包括病灶特点、瘤体与周围肺组织间的界面、密度、内部结构及临近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肺部磨玻璃结节各影像学特征中,就毛刺、分叶征、瘤体与周围组织间的界面、囊状透亮影、密度等病灶征象对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而就反应病灶形态的大小、性状、空泡、支气管、血管集束及胸膜凹陷等征象方面,对比则呈不明显差异(P>0.05);而就诊断恶性肺部磨玻璃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价值中分叶征最高,模糊边界最低。结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高分辨率CT征象对结节良恶性有鉴别和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肺部单发磨玻璃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间于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72例肺部单发磨玻璃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MS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MSCT诊断肺部单发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效能,同时针对MSCT诊断的良性患者、恶性患者的病灶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2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发现有47例为良性、25例为恶性;MSCT检查显示有49例为良性、23例为恶性;MSCT诊断肺部单发磨玻璃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84.00%,检出准确度为91.67%;另对比良恶性病灶的影像特征发现,良性病灶中圆形、椭圆形更为常见,且以毛刺征、支气管征、血管束征居多,病灶边界较模糊、密度单纯;与恶性病灶比较,差值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0.05)。结论:肺部单发磨玻璃结节临床诊断中使用MSCT技术可以更好地通过病灶形态、毛刺征、分叶征、病灶边界与密度等信息进行良恶性判断,从而指导患者的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GGN)CT征象及其在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影像证实的80例GGN资料(恶性49例,良性31例)。均行16排或64排SCT扫描,观察病灶大小、部位及病灶形态、边缘征象、内部征象及邻近征象等CT表现。结果良性GGN形态、边缘征象(分叶征、毛刺征)和邻近结构征象(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与恶性结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良性GGN内部征象(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与恶性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者以单纯型GGN为多见,恶性者以混合型GGN多见。结论综合分析肺部GGN的各方面CT征象并结合磨玻璃成分的比例,可对大多数的GGN良恶性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部磨玻璃结节的CT征象与病理对照结果,为肺部病变病理类型的早期评估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河源市人民医院从2018年12月到2021年11月接诊且经病理证实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55例,对所有患者术前CT检查征象特点予以分析,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对应的CT征象特点。结果:55例患者中包括5例良性病变,腺体前驱病变患者23例、微浸润腺癌(MIA)患者13例、浸润性腺癌(IAC)14例;腺体前驱病变、MIA与IAC患者在病灶大小、毛刺征、分叶征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腺体前驱病变组与MIA组、IAC组在血管集束征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体前驱病变组与IAC组在胸膜牵拉征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体前驱病变、MIA与IAC患者在病灶密度、空气支气管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肺部磨玻璃结节CT征象中病灶大小、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等分析,综合上述征象表现可作为术前评估与区分不同肺部磨玻璃结节病理类型的重要参考,更好地指导患者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螺旋CT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11月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收治的15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定性诊断,以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并评估其影像学特征,观察实性成分直径、病灶直径差异。结果:15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经病理诊断良性68例,恶性82例;螺旋CT定性诊断良性66例,恶性84例,诊断灵敏度98.78%(81/82)、特异度95.59%(65/68)、准确率97.33%(146/150)、阳性预测值96.43%(81/84)、阴性预测值98.48%(65/66),Kappa值=0.946,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极好。良恶性结节病灶形态、分叶征、毛刺征、边界、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囊状透亮影影像学特征均差异显著(P <0.05)。恶性结节病灶直径、实性成分直径均大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螺旋CT定性诊断的实施对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诊断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根据其病灶直径、影像学特征、实性成分直径等状况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指导后续针对性治疗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良、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期获得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6例经病理、抗感染治疗或随访后证实有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的多层螺旋CT进行分析。结果 26例中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7例,其中良性3例,恶性4例;混合型磨玻璃密度结节19例,其中良性7例,恶性12例。结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分叶征与毛刺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肺部磨玻璃密度结节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定期随访复查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探讨孤立型肺内小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淄博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12月接收的SPN患者120例,根据病检结果分为良性组(n=32)、恶性组(n=88),入院之后均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扫描,对比两组CT平均值、强化峰值与CT征象检出率,并根据病检结果,观察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CT平均值、强化峰值均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结节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胸膜凹陷征、磨玻璃征、分叶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棘突征、晕征、短毛刺征等CT征象检出率高于良性组,钙化灶、卫星灶检出率低于良性组(P<0.05)。根据病检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鉴别诊断SPN良恶性准确率为95.83%、灵敏度96.59%、特异度93.75%。结论:SPN良恶性鉴别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能够全面明确病变特征及病灶形态,为临床有效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郑琦  郭雯  杜灵艳 《临床医学》2020,40(6):73-75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CT征象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102例肺磨玻璃结节(GG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23例和恶性组79例,均完成高分辨CT检查并比较其CT征象差异。结果 102例GGN患者共检出结节数量126个,其中单结节患者86例、双结节患者9例、多结节患者7例,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恶性者79例(62. 70%),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6例(20. 25%),原位癌9例(11. 39%),微浸润癌13例(16. 46%),浸润癌41例(51. 90%);良性组男43例、女36例,年龄31~78(52. 37±10. 29)岁;良性组男14例、女9例,年龄28~74 (51. 46±10. 82)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GGN良性组和恶性组结节大小、病灶形状以及分叶征、毛刺征、界面模糊、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束征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大小对GGN良恶性鉴别的AUC为0. 856,以11. 69 cm为分界值,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 35%和95. 65%,其它CT征象诊断价值。结论 肺GGN具有较多典型CT征象且在良恶性病变中存在明显差异,加强对这些征象的研究和认识有利于肺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应用CT平扫征象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00例,均对其实施螺旋CT平扫,对相关的平扫征象进行统计以及分析,筛选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判断过程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征象,进一步评估其相应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良性患者42例和恶性患者58例;恶性组边缘不光滑以及毛刺征2种典型CT征象占比高于良性组,而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CT征象占比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CT征象诊断效能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而诊断灵敏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均排名第一的征象为胸膜凹陷征;2~3种CT征象同时出现的概率明显低于单一典型CT征象,在恶性组中同时出现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3种征象的概率显著低于某2种征象同时出现;组合CT征象当中诊断灵敏度均达到100.00%的为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而阳性预测值达到100.00%的仅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1种。结论:CT平扫征象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价值较高,随着典型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肺腺癌患者CT影像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程度及对肺结节病理性质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住院治疗的122例PGG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肺腺癌的种类分组,其中侵袭前组患者82例原位腺癌(AIS)组患者39例,微浸润性腺癌(MIA)组患者43例,侵袭组患者40例; 根据肺腺癌良恶性分组,其中良性组80例,恶性组42例。比较侵袭前组与侵袭组、AIS组与MIA组以及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的病灶直径、CT值、形状、瘤肺界面、毛刺征、空泡征、三维形状、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症情况之间的差异。  结果  侵袭前组以及侵袭组患者的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IS以及MIA组患者的分叶征、空泡征、CT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性组以及恶性组患者的瘤肺界面、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联合检测对肺癌的侵袭以及恶性组患者的诊断敏感度高于单独检测; ROC曲线分析示,病灶直径、CT值、形状、毛刺征、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联合检测对浸润性以及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  结论  肺腺癌患者CT影像对于PGGN浸润程度及对肺结节病理性质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部磨玻璃影鉴别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肺部磨玻璃影患者中选取62例,对其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患者多层螺旋CT诊断肺部磨玻璃的影像学特点。结果:磨玻璃密度影像随着扫描层厚变薄而更加明显,在层厚为10mm时,病灶具有不光整的边缘,血管纠集,当层厚为1.25mm时,具有不光整的病灶边缘,可观察到分叶、短毛刺,血管纠集;良性组与恶性组边界清楚征象、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813、10.7467、6.1856、6.1856,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在多结节融合状、不规则形以及椭圆或者圆形、斑片状上对比,组间差异明显,X~2=8.6111、12.9637、22.2757、5.8341,P0.05。结论:肺部磨玻璃影鉴别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CT低剂量扫描显示磨玻璃结节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体检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两组,各组40例。其中观察组为恶性组,对照组为良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扫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征、空泡征、分叶征、结节边缘、结节直径、结节形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毛刺征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肺癌诊断中CT低剂量扫描,可有效辅助鉴别结节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部磨玻璃结节的高分辨率CT征象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性.方法:本次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50例疑似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展开研究,均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高分辨率CT的诊断结果,比较良恶性结节的CT征象.结果:48例患者确诊为肺部磨玻璃结节,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基于增强双期CT成像的肺亚厘米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  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98例肺亚厘米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n=64)和恶性病变组(n=34)。所有受试者行基于增强双期CT成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增强双期CT成像预测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增强双期CT成像的肺亚厘米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  结果  良性病变组患者毛刺、结节边界清楚、上叶、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磨玻璃密度发生率与恶性病变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增强双期CT成像预测肺亚厘米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为Log(P)=1.211×毛刺+2.843×分叶+1.981×磨玻璃+0.793×边界不清+1.326;增强双期CT成像预测肺亚厘米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预测患者肺亚厘米结节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30(P < 0.05)。  结论  基于增强双期CT成像预测肺亚厘米结节良恶性模型临床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分析54例经病理证实的FGGO患者的MSCT表现,比较细支气管肺泡癌(BAC),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及其它良性结节的MSCT表现。结果 54例FGGO中,BAC 38例,AAH 10例,其它良性结节6例。良、恶性FGGO病灶形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边缘形态、界面、内部结构、邻近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GO病灶边缘有分叶或毛刺、界面清楚、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为MSCT诊断恶性FGGO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薄层重建方法在肺部磨玻璃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提高肺部磨玻璃结节(GGN)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间行螺旋CT检查发现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病理证实为良性肺GGN组5例,恶性肺GGN组15例。所有病例均行5mm层厚常规CT扫描和1.5mm层厚薄层重建,统计分析良性和恶性肺结节之间以及5mm和1.5mm层厚CT图像之间的影像学特征差异性。结果:良性和恶性肺磨玻璃结节在胸膜凹陷、分叶、空泡征等影像特征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肺磨玻璃结节在CT图像上多表现有胸膜凹陷、分叶、空泡征象。然而,两组患者在毛刺及结节边缘模糊度方面的影像特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层厚5mm和1.5mm CT图像之间发现的胸膜凹陷、分叶、空泡、毛刺征等影像学特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5mm层厚薄层重建CT图像发现的影像学特征明显多于5 mm层厚常规CT扫描图像。然而,层厚5mm和1.5mm CT图像之间的肺结节边缘模糊影像征象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5mm层厚薄层CT重建方法对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显著,能大大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对临床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德忠  邵明梅 《大医生》2023,(18):122-125
目的 分析超高分辨率CT对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沂南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常规CT检查和超高分辨率CT检查,对比两种方式对不同性质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诊断效能、结节大小和CT征象、CT参数,另对比不同性质结节患者CT征象。结果 病理诊断显示:所有患者中,44例为恶性,36例为良性。超高分辨率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于常规CT(均P <0.05)。超高分辨率CT检出混合型磨玻璃密度结节、分叶状和毛刺边缘、血管扩张征、血管集束征患者占比高于常规CT(均P <0.05)。超高分辨率CT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均低于常规CT,图像噪声高于常规CT(均P <0.05)。恶性结节混合型磨玻璃密度结节、边缘不光滑、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患者占比高于良性结节(均P <0.05)。结论 与常规CT比较,超高分辨率CT可评估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边缘情况、血管特点,可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T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的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特点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为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98例,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原位腺癌组58例和微浸润腺癌组40例,对患者的病灶平均CT值、病变最大径、分叶征、毛刺征、瘤-肺界面清晰、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高分辨率CT最大径的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OR=1.656(1.297~2.114),P=0.000];平均CT值的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OR=1.006(1.002~1.010),P=0.006],说明肺部纯磨玻璃结节的CT值、病灶的最大径和病灶的侵袭程度有着相关性。两组分叶征、毛刺征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瘤-肺界面清晰、胸膜凹陷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纯磨玻璃结节的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病灶最大径的最佳截断值是9.05 mm,曲线下面积为0.815,敏感度为72.5%,特异性为77.60%;两种病变平均CT值的最佳截断值是-562HU,曲线下面积为0.710,敏感性为67.5%,特异性为70.7%。结论纯磨玻璃结节的最大径、平均CT值及分叶征、毛刺征对于鉴别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为手术方式提供个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7月中煤矿建总医院收治的12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分析MSCT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对比不同性质肺磨玻璃结节的影像学特征、不同性质肺磨玻璃结节患者病灶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MSCT在肺磨玻璃结节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良性结节38例,恶性结节82例;MSCT扫描明确良性结节42例,恶性结节78例。恶性结节分叶征、毛刺征、边界不清、胸膜凹陷征发生率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病灶直径及实性病灶直径均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灵敏度为93.90%、特异度为97.37%、准确率为95.00%、阳性预测值为98.72%、阴性预测值为88.10%,Kappa检验显示:MSCT与“金标准”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88)。结论:MSCT扫描在肺磨玻璃结节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经MS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