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68-269
研究布拉氏酵母菌在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的价值及对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比对照组(81.67%)高,且观察组大便次数比对照组少,止泻时间更短(P0.05);治疗72h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CD8指标值低于对照组(P0.05)。对急性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改善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家长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RVE)肠道微生态及腹泻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RVE患儿的临床资料,将采用蒙脱石散治疗的62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58例患儿纳入观察组,均治疗6 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 d后肠道微生态(乳杆菌、双歧杆菌)、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腹泻症状停止时间。结果:治疗6 d后,两组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均升高,血清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更大(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可有效调节RVE患儿肠道微生态环境,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缩短临床症状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腹泻患儿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2月急性腹泻患儿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和住院时间、大便次数和性状评分、血清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干扰素-γ(INF-γ)]、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大便次数、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hs-CRP、INF-γ、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急性腹泻患儿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病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51-4553
探究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后,肠道微生态的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收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平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使用细菌培养计数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周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数量,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两组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肠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能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疗效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患儿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蓝光照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A组和B组分别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颗粒,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失时间和光照治疗时间、临床疗效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三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B组低于治疗A组(P0.05)。治疗A组和治疗B组患儿的黄疸消失时间和光照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B组短于治疗A组(P0.05)。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4.29%、77.17%和94.29%,治疗B组高于对照组和治疗A组(P0.05)。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11.43%、14.2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能有效降低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失时间和光照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33-1535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急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到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急性腹泻患儿180例,以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抗炎、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腹泻缓解时间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腹泻总时间为(71.3±6.8)h小于对照组为(92.4±5.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而CD8+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抗炎、补液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增强小儿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62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81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醒脾养儿颗粒。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等)变化情况及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83%,76/81)比对照组(82.72%,67/8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0,P=0.028<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3个月内再次腹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较对照组的80.49%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退热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及腹泻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3个月内再次发生腹泻率为9.76%,与对照组的21.95%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疗效和减少再次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患儿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治疗结束4周后,患儿返院行C13呼气试验评估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情况及腹泻发生率、用药后腹泻发生时间和腹泻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后腹泻发生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可以提高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并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在小儿急性腹泻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在对症支持的基础上予以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予以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d。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大便次数改变情况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比75.0%,χ2=4.501、P=0.034),治疗后大便次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7±0.4)次·d-1比(3.1±0.8)次·d-1,t=9.899、P=0.000]。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比17.5%,χ2=0.092、P=0.762)。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可以显著提高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营养液中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B)]、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脱机成功率和MOD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GB、ALB、P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6、IL-1、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ω-3PUFA早期肠内营养可缩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低炎性因子,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AM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CAG方案,观察组采用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总感染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能够提高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甲巯咪唑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效果及对T细胞免疫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79例,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观察组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对照组予甲巯咪唑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腺法新辅助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收治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1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补体C3和C4、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生大黄粉治疗中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包括抗感染、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毯式光纤黄疸治疗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毯式光纤黄疸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指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采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临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疱疹、流涎临床体征的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IL-6、TNF-α、IL-2及IL-10含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雾化吸入联合阿昔洛韦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腹泻患儿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LDH、CK、CK-MB水平及CD8+均降低,CD4^+、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及消旋卡多曲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增强其免疫力,避免了疾病对患儿心肌的损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白蛋白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的效果及对胰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生长抑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观察组)及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的AP各38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内皮功能、胰腺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