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睡眠疾病,人群患病率为0.02%~0.18%,无性别差异,我国人群患病率为0.04%,常于青少年期起病并可终生患病。此病常以睡眠发作、猝倒症、睡眠瘫痪及睡眠幻觉为典型临床表现,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但临床大多是以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不分地点和场合的白日过度嗜睡为主要主诉。  相似文献   

2.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潜在的、可致能力丧失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人群中10-20岁发病率最高[1],以睡眠过多,猝倒、睡瘫、睡眠幻觉为主要特征.虽不能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但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进而对情绪、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儿童正处于学习知识及生长发育阶段,发作性睡病常出现白日不分时间、场合的嗜睡,困倦导致记忆力减低、脾气暴躁,影响到学业及社会交往;有些时候过度困意又使他们反应迟钝,甚至被认为智力低下受到歧视;猝倒发作在就诊时可能误判为癫痫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对80例慢性失眠、日间嗜睡和睡中行为异常患者的全夜多道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和多次睡眠潜伏期检查(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2例慢性失眠患者非快速眼球运动期(nonrapideyemovements,NREM)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深睡和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时间比例下降或缺失,证实为心理生理性失眠;另11例慢性失眠者的PSG显示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正常,证实为认知错误性睡眠。15例日间嗜睡患者MSLT显示,13例的NREM睡眠潜伏期小于5min,其中9例伴有2次以上的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提前出现,证实为发作性睡病;另2例MSLT正常,除外发作性睡病。17例睡中憋醒疑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PSG显示憋醒前无呼吸暂停,结合临床诊断为神经症。5例睡中肢体抽动或突然坐起活动患者,发现3例为周期性肢体运动,2例为夜间癫痫发作。提示全夜PSG监测和MSLT对神经科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疾患的评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莼 《护理研究》2009,(8):2035-2036
发作性睡眠病是一种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快速短暂的睡眠发作、猝倒症、睡眠麻痹、精神状态低下。多发生于儿童和青春期的青少年,成年人偶有发生,男女发病相似。多次睡眠潜伏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在1977年Carskadon等首次建议用在人为控制的小睡情况下,反复5次(每次30min脑电图监测)来测定睡眠潜伏时间,即从检查开始到脑电图显示睡眠开始一段时间作为评价病理性嗜睡的一种诊断手段,目前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评价白天过度嗜睡的一种检查方法。诊断本病多采用MSLT和多导睡眠监测(PSG)。  相似文献   

5.
对80例慢性失眠、日间嗜睡和睡中行为异常患的全夜多道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和多次睡眠潜伏期检查(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2例慢性失眠患非快速眼球运动期(nonrapid eye movements,NREM)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深睡和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时间比例下降或缺失,证实为心理生理性失眠;另11例慢性失眠的PSC显示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正常,证实为认知错误性睡眠。15例日间嗜睡患MSLT显示,13例的NREM睡眠潜伏期小于5min,其中9例伴有2次以上的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提前出现,证实为发作性睡病;另2例MSLT正常,除外发作性睡病。17例睡中憋醒疑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的PSC显示憋醒前无呼吸暂停,结合临床诊断为神经症。5例睡中肢体抽动或突然坐起活动患,发现3例为周期性肢体运动,2例为夜间癫痫发作。提示全夜PSC监测和MSLT对神经科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疾患的评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困扰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1] .它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睡眠障碍,临床上以不可控制的病理性睡眠、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和睡眠幻觉4大主征为特点,但仅有10%的发作性睡病病人具有四联症的全部症状.发病高峰是青少年时期,男性的患病率稍高于女性[2].通常于10岁~30岁起病,很少在5岁以前或50岁以后起病[3].按发病时间划分,起病于青春期前,属早发型发作性睡病[4,5],在青春期后起病,称为晚发型发作性睡病.本病病因仍不清楚,缺乏有效治疗.目前对于晚发型发作性睡病的报道罕见.我院于2009年2月5日收治1例52岁的晚发型发作性睡病病人.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漏治。方法对OSAHS并发作性睡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夜间打鼾伴间断呼吸暂停、日间困倦感10余年,加重伴白天过度嗜睡半年入院。多导睡眠监测符合OSAHS(中度)表现。后追问病史,患者诉曾有猝倒发作,遂行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结果显示出现2次睡眠始发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现象,平均睡眠潜伏期7.2 min。行头颅MRI示:慢性缺血性脑改变,脑萎缩;动态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排除其他可能发生猝倒的疾病,明确诊断为OSAHS并发作性睡病,予哌甲酯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后嗜睡症状好转出院。10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结论 OSAHS可合并发作性睡病,临床应提高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及两病共存的警惕性,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收治的1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8例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均有日间过度思睡(100%),1例(0. 6%)存在猝倒发作,1例(0. 6%)存在睡眠幻觉,1例(0. 6%)存在睡眠呼吸暂停。所有患者动态脑电图及头颅MRI均未见异常。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多次小睡实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均≦5 min,均出现2次或2次以上睡眠开始于REM睡眠。结论:不可抗拒的日间过度思睡是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PSG和MSLT检查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初诊为OSAS的100例进行详细临床调查分析和多导睡眠图检查.结果:初诊正确者83例,准确率83%,其中2例为心力衰竭、发作性睡病合并OSAS;17例经相关检查排除OSAS,分别确诊为夜间惊恐发作、夜间癫痫发作、周期性肢体运动和发作性睡病等神经精神和睡眠障碍疾患.误诊率17%.结论:重视OSAS的鉴别诊断,详细采集病史并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是正确诊断OSAS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肖本泓  张媛 《天津护理》2010,18(6):336-337
计算机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是诊断睡眠呼吸紊乱、发作性睡病等睡眠和觉醒相关疾病的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1],是一种监测睡眠和觉醒时集体多种生理活动的技术,特别是应用于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者.在整夜的监测过程中由于各种导线的限制,以及脸部粘贴电极、口鼻气流监测器、加之陌生的环境都会使患者产生各种不适,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监测失败.为了顺利进行监测并得到客观的监测结果,我科运用以下护理措施应用于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