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大理地区鼠类动物肝毛细线虫感染的情况。 方法 在室内和室外采用捕鼠笼、鼠夹和电子捕鼠器捕捉鼠类动物 ,并确定其种类 ,解剖检查和镜检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 结果 共捕获鼠类动物 113 2只 ,分属 3目 6科 13属 2 3种 ,齐氏姬鼠为野外常见种 ,褐家鼠为室内优势种。感染肝毛细线虫的鼠共 2 3 8只 ,分属 2目 8种 ,感染率为2 1.0 2 %。家栖鼠类感染普遍 ,感染率为 76.83 % ,以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较高 ,分别是 77.0 1%和 77.46%。野栖鼠类感染率低 ,为 4.47% ,但斯氏家鼠感染率可达 3 8.81%。 结论 大理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相当普遍 ,家栖鼠类感染率较高 ,预防人群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大理地区鼠类动物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大理地区鼠类动物肝毛细线虫感染的情况。方法在室内和室外采用捕鼠笼、鼠夹和电子捕鼠器捕捉鼠类动物,并确定其种类,解剖检查和镜检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鼠类动物1132只,分属3目6科13属23种,齐氏姬鼠为野外常见种,褐家鼠为室内优势种。感染肝毛细线虫的鼠共238只,分属2日8种,感染率为21.02%。家栖鼠类感染普遍,感染率为76.83%,以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较高,分别是77.01%和77.46%。野栖鼠类感染率低,为4.47%,但斯氏家鼠感染率可达38.81%。结论大理地区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相当普遍,家栖鼠类感染率较高,预防人群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河南省小动物宿主感染肝毛细线虫病流行现状。方法根据地理方位和地理特征选择7个县为调查点,在户外捕捉鼠类等动物,鉴定种类,解剖取鼠肝用直接压片法镜检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各种鼠类和其他动物15种1188只,其中啮齿目动物11种,1169只。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大仓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6种鼠157只检出肝毛细线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13.62%。感染率最高的为家栖鼠类,其中褐家鼠25.83%,黄胸鼠12.90%,小家鼠10.00%。地区分布以汝南县鼠感染率最高,为23.83%;郑州市惠济区1.76%。环境分布以村周鼠感染率最高,为30.34%;村内19.49%,田地17.24%。结论河南省鼠肝毛细线虫分布十分广泛,部分地区鼠类感染较为严重。开展人肝毛细线虫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了解长江江滩武汉段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状况。方法 方法 选择长江江滩武汉江岸段, 通过捕鼠夹捕获江 滩野鼠, 解剖肝脏肉眼观察肝脏病变和肝组织压片显微镜镜检虫卵。结果 结果 调查点依自然条件分6个片区, 每个调查片 区分别放置60个捕鼠夹, 共360个, 回收360个鼠夹, 共捕获31只野鼠, 平均鼠密度为8.61%, 1只鼠检出肝毛细线虫, 感 染率为3.23%。 31只野鼠中黑线姬鼠24只, 褐家鼠3只, 鼩鼱4只, 感染率分别为0、 33.3%和0。结论 结论 长江江滩武汉段 鼠体有肝毛细线虫感染, 为肝毛细线虫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玉溪地区鼠类感染肝毛细线虫调查云南省玉溪地区卫生防疫站玉溪653100黄正美肝毛细线虫是寄生于鼠类及其它一些哺乳动物肝脏的常见寄生虫,偶尔感染人,为了解玉溪地区不同鼠类对该虫的感染情况,1989—1993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原鼠兔肝毛细线虫感染状况,探讨对人与家畜的危害。方法在甘肃省玛曲县尼玛镇、欧拉乡、金矿和大水等地区草场,通过徒手和粘鼠板捕获高原鼠兔,解剖肝脏,肉眼和光镜下观察。结果共捕获高原鼠兔209只,肝毛细线感染率为10.2%;其中尼玛镇草场鼠兔感染率18.0%,大水鼠兔感染率仅为5.1%。肉眼和镜下均观察到肝毛细线感染所致肝组织的损害。结论高原鼠兔是肝毛细线虫的宿主之一,为肝毛细线虫重要的储存宿主,提示在当地可能存在人体和家畜肝毛细线虫感染。  相似文献   

7.
湖北部分地区鼠类感染肝毛细线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肝毛细线虫系毛细科毛细属线虫,是鼠类及其它一些哺乳动物的常见寄生虫,偶而感染人。目前已知世界各地人体感染23例,我国报道2例。成虫寄生于  相似文献   

8.
肝毛细线虫卵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毛细线虫(Copillaria hepatica)在鼠类中感染普遍,偶有人体感染的报道。由于肝毛细线虫寄生于人或动物肝脏中,其预后严重,且不易查及虫卵。因此,观察其虫卵的发育过程,对全面了解肝毛细线虫极为重要,为此我们特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9.
云南首次从鼠体发现肝毛细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毛细线虫系毛细科毛细属线虫,本虫是鼠类及许多其它哺乳动物的常见寄生虫,偶可感染人,成虫寄生于肝,肝实质由于虫卵的沉积而发生肉芽肿反应。本病的确诊主要靠肝组织活检或尸检。世界上现已报道23例,国内报道2例,尽管报告病例不多,但多数可引起死亡,故在工作中应注意发现。1989年我们在兰坪县先将捕获鼠进行鉴定和编号,然后逐一解剖,取其肝脏放入盛有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鼠类感染肝毛细线虫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hePatlca)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我国各地鼠类感染率为7.14%~54.95%,为了解昆明市鼠类感染该虫情况,我们于1997年9月在昆明市官渡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在官渡区跑马山附近的仓库、工厂、农场、学校、部队、机场等10多个点捕鼠。取鼠肝脏压片检验.阳性鼠肝肉眼观察见肝脏表面有由虫卵形成散在性点状或片状的黄色或黄灰色结节病灶。1.2仅一叶肝有结节病灶的鼠判为轻度感染,二叶肝被感染的判为中度感染,三叶肝均被感染者判为重度感染。2结果2.1共检查6种鼠268只,阳性149…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肝毛细线虫感染的小鼠模型,为肝毛细线虫病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洛阳鼠密度较高地区捕鼠,以人工消化法收集肝毛细线虫阳性鼠肝内的虫卵。将虫卵以不同密度(1 000、 5 000和10 000个/孔)分为3组,每组2孔,于28℃培养至感染期,观察并计数不同培养时长时(18、 21、 23、 25和29 d)感染期虫卵的比例。将感染期虫卵分为两组,分别置于蒸馏水和人工胃液中37℃培养,定期观察有无幼虫孵出。将4周龄雄性昆明小鼠分为8组,每组3只,按5、 10、 20、 60、 100、 200、 500和800个虫卵/只将感染期肝毛细线虫卵通过灌胃感染小鼠,观察小鼠感染后存活情况及是否能成功感染肝毛细线虫。另以16只昆明小鼠作为发育观察组,以60个虫卵/只的感染,分别于感染后14、 18、 21、 29、 35、 55、 90和365 d取2只小鼠处死,解剖取肝脏镜检,观察肝毛细线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及繁殖情况。结果共捕鼠17只,肝毛细线虫感染阳性鼠5只,阳性率为5/17;所有阳性鼠均为褐家鼠,褐家鼠阳性率为5/8。新鲜收集的肝毛细线虫虫卵内的卵细胞多处于Ⅲ或Ⅳ细胞期,培养1 d后分裂加速,至第16天开始出现感染期虫卵。1 000、 5 000和10 000个/孔体外培养18、23、 25和29 d时虫卵中感染期虫卵的比例分别为:39.6%(67/169)、 35.2%(45/128)、 21.4%(98/458), 74.0%(148/200)、 75.1%(411/547)、 60.9%(340/558), 88.0%(125/142)、 89.2%(140/157)、 79.3%(168/212)和94.9%(131/138)、 97.0%(254/262)、 88.6%(140/158),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10 000个/孔密度条件下的比例均最低。分别在蒸馏水和人工胃液中培养感染期虫卵均无幼虫孵出。感染剂量在200个/只及以下的小鼠均可成功感染肝毛细线虫且未出现死亡;500和800个/只的剂量组小鼠均出现死亡。发育观察组于感染后14 d鼠肝压片查见肝毛细线虫幼虫,未见雌雄分化;感染后18、 21和29 d,肝压片可见肝毛细线虫孕虫;感染后35和55 d均见大量肝毛细线虫虫卵及虫体片段;感染后90、 365 d仅见肝毛细线虫虫卵,无虫体残余组织。结论体外培养可获得感染期肝毛细线虫虫卵,小鼠可作为肝毛细线虫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1990年4月6日,我们在监测鼠类有无血吸虫新感染时,首次在肝内检出肝毛细线虫,现简报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在本县丰惠镇西南门村的巽水畈,共捕获野鼠9只,其中黑线姬鼠4只、黄胸鼠1只、韵鼱4只。该畈近居民区,系原有钉螺孳生地区及水稻种植畈。将捕获鼠剖杀取肝作压片镜检,并将部分肝脏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制片进行组织病理学的观察。 二、结果 1.鼠的感染情况:经压片镜检的9只鼠,在2只雄性鼩鼱的肝脏内发现有肝毛细线虫卵,检出率为22.2%。 2.虫卵的形态和鼠肝的组织病理学观察:鼠肝表面有许多点状灰黄色小结节,质地较硬。肝内的虫卵为椭圆形呈腰鼓样,卵壳为双层膜结构,膜间有许多辐射状纹。虫卵两端有不突出膜外的透明栓。测量10个虫卵,其大小、为56(52~62)×29(27~34)μm,在肝内呈簇状、堆状或为散在性分布。经浙江省医科院鉴定,确定为肝毛细线虫卵。  相似文献   

13.
肝毛细线虫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肝毛细线虫的动物模型。 [方法 ]将肝毛细线虫的孕胚卵经口注入大鼠和家猫。 [结果 ]受感染的 16只大鼠中 ,2只未检出肝毛细线虫 ,其余 14只均检出肝毛细线虫 ,并有部分大鼠因肝毛细线虫病而死亡。传代实验中 ,2只大鼠也感染肝毛细线虫。 2只家猫未感染。 [结论 ]可用大鼠建立肝毛细线虫的动物模型 ,并可在实验室中传代。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首例肝毛细线虫人体感染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隶属于鞭尾目,毛细科,毛细线虫属,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可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尤以啮齿动物鼠类为多见。人体感染罕见,迄今全球报告人体感染仅25例。现将我们在福建省发现的首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地区鼠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情况。方法用电捕鼠器、鼠笼或粘鼠板等方法捕捉野栖或家栖老鼠,确定鼠种后将其处死,取其心肺组织,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共检查鼠类113只,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3.54%。其中施氏屋顶鼠、褐家鼠和板齿鼠的感染率分别为5.26%(2/38)、3.23%(1/31)和6.67%(1/15),而从捕获的黄胸鼠、黄毛鼠和小家鼠体内未能查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论广州市番禺地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终宿主鼠类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鼠类终宿主自然感染的情况,为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采样,对捕获鼠的血清进行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检测,解剖其心、肺组织进行虫体检查.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感染状况.结果 共调查深圳市4个行政区鼠类331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IgG抗体阳性鼠50只,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宁化县人体假性感染肝毛细线虫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结合当地人体寄生虫感染调查,对水茜,淮土和河龙3个自然村的居民,以常规粪便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共查881人,发现感染者8人,感染率为0.91%.经追踪调查, 8例感染者在1周前均有吃过熏烤老鼠干史.结论 证实当地人体粪便内发现的肝毛细线虫卵,是吞食含有该虫卵的熏烤鼠干所致.故8例的肝毛细线虫卵阳性是通过性的假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小鼠感染肝毛细线虫后肝脏microRNA (miRNA)的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miRNA,为肝毛细线虫感染致肝纤维化机制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6只雄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肝毛细线虫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感染组小鼠经灌胃感染肝毛细线虫感染期虫卵(20个卵/鼠),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感染后35 d分别取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肝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镜下观察肝组织病变情况。提取和纯化小鼠肝组织总RNA进行文库构建和miRNA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mi RNA,预测其靶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肝组织切片的HE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组织呈虫卵肉芽肿性病变,伴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肝细胞形态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变性坏死和纤维化。通过miRNA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共16条,4条表达上调,且均上调2倍以上,其中mmu-miR-129-5p上调4倍以上;12条表达下调,均下调0...  相似文献   

19.
巍山县永建乡小型兽类感染肝毛细线虫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9月,在云南省巍山县永建乡捕获小型兽类908只,隶属4目5科7属13种。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占97.36%。剖检905只,有4种438只感染肝毛细线虫,感染率48.40%。其中黄胸鼠881只,阳性435只,感染率49.38%。  相似文献   

20.
肝毛细线虫(Capillasia hepatica)是一种动物寄生虫,通常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尤其是鼠的肝脏内。人体感染罕见,全球确诊的临床病例仅约20例,在日本尚无人病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