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拟行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老年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S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C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监测麻醉前、麻醉开始后5,10,15,20,30 min各组患者MAP、HR,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需药物治疗例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患者感觉阻滞范围更广,运动阻滞程度明显,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P<0.01).与麻醉前相比,S组患者麻醉后各时点MAP、H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麻醉后10、15 min MAP、HR下降(P<0.01).C组患者术中需麻黄素或阿托品治疗25例,S组为4例.两组患者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或下肢单侧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PCA泵在老年人硬膜外麻醉中持续滴注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施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的老年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20)。术前两组病人经T8-9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按0.2ml/kg给予2%利多卡因。确定麻醉范围和效果后,实验组病人硬膜外导管与PCA电子泵相连接,并按5ml/h持续滴注2%利多卡因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病人首次给药后每50min追加2%利多卡因3ml。分别测定麻醉前,首次给药后10、25、50、60、100、110min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收缩压心率乘积(RPP)以及血浆肾素活性(PRA)。结果:对照组MAP、HR、RPP和PRA首次给药后50min和100min时显著高于同期实验组水平,而在60min和110min时与同期实验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各项指标术中保持平稳。结论:PCA电子泵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持续滴注阻滞可保持老年病人术中麻醉阻滞完善,避免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和内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托品、麻黄碱对子宫切除手术期盆心反射的预防作用。方法子宫切除手术病人40例,随机等分为2组,实验组(A)和对照组(B)。选用硬膜外麻醉(两点穿刺注药法),A组于阻滞平面稳定后肌注阿托品0.5mg和麻黄碱30mg,分别于麻醉前、阻滞后、牵拉子宫和术毕观察MAP和HR变化,并与同期B组病人相比较。结果A组病人在子宫牵拉期MAP和HR均较平稳;B组病人则有明显循环抑制,牵拉子宫MAP和HR均明显低于阻滞后以及A组同时相的测定值(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下肌注阿托品和麻黄碱对子宫切除手术的盆心反射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硬膜外持续泵入利多卡因在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成持续泵注组和分次推注组,每组各20例。持续泵注组患者用微量注射泵持续向硬膜外腔泵注局麻药,分次推注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分次给药方式;分别测定麻醉前及硬膜外给药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1 h各时点的血压和HR、Sp O2,同时评定镇痛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麻醉效果、肌松质量、用药总量。结果:持续泵注组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波动显著降低,用药总量下降,与分次推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麻醉阻滞平面、镇痛效果、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微泵持续泵入给药方法用于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可以达到间断分次给药法同样的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平稳,用药量少,是一种安全的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5.
轻比重罗哌卡因用于单侧连续腰麻高龄患者下肢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轻比重罗哌卡因用于单侧连续腰麻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年龄82~102岁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连续腰麻组(S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S组行蛛网膜下隙穿刺,E组腰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1 min、3 min、5 min、10 min、15 min、30 min、1 h、2 h、手术结束时患者的MAP、HR、SPO2;记录两组局麻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辅助用药、感觉阻滞平面、最大运动阻滞程度;观察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MAP下降幅度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HR、SPO2变化两组间无差异.S组局麻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辅助用药(氟芬合剂)明显少于E组.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S组较E组麻醉起效快,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完善,血流动力学维持平稳,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用于高龄患者的下肢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中局麻药硬膜外分次推注与硬膜外负荷剂量加微量泵持续注入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A、B组,每组20例。2组硬膜外穿刺确定在硬膜外腔后全麻诱导,麻醉机控制呼吸,A组硬膜外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4~8 ml,术中每2小时追加3~6 ml;B组0.5%左旋布比卡因负荷剂量3~5 ml后用微量泵以2~4 ml/h持续注入至术毕。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结果:A组与B组比较,硬膜外用药5min时SBP、DBP、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硬膜外用药5 min时与麻醉前比较SBP、DBP、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中,采用硬膜外微量泵恒速注药对病人生理干扰小,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比较.方法 100例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阻滞组(EA组,n=50),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CSEA组,n=50).分别测定椎管内注药前,椎管内注药后5min、10min、30min、60min、90min以及术毕共7个时点的SBP、DBP、MAP、HR、SPO2,麻醉后测定麻醉的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全时间,并统计术中及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术后头痛的例数,及局麻药的总用药量.结果 两组患者注药后血压、心率变化无明显差异.CSEA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全时间明显快于EA组(P<0.Ol或P<0.05).罗哌卡因及利多卡因用量CSEA组明显少于EA组(P<0.01).术中恶心、呕吐者CSEA组6例,EA组2例;两组术后均无头痛发生.结论 CSEA较单纯硬膜外麻醉提供了更好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血流动力学平稳,患者的舒适程度明显提高,是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万汶对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无慢性疾病及妊娠并发症的足月妊娠产妇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麻醉前静脉输注万汶500mL,B组麻醉前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输注速度为15mL(/kg·h)。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A组病人麻醉后及胎儿剖出后MAP、HR保持平稳,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病人在麻醉后及胎儿剖出后MAP下降、HR增快,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与A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且B组术中应用麻黄素的例数和输血的例数均高于A组。结论麻醉前静脉输注万汶可以降低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使术中MAP、HR保持更加平稳,减少了麻黄素的应用;稀释血液,减少了血液的丢失,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75岁及以上ASAⅡ~Ⅲ级,择期行单侧下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记录脊麻或硬膜外给药前、给药后15min和术毕时的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感觉阻滞平面和改良Bromage运动分级。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液体输入量、出现止血带疼痛的人数,需要给予麻黄碱或阿托品的病例数。结果2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个时间点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给予麻黄碱和阿托品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和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出现止血带疼痛的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患者止血带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不同麻醉方法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老年下肢骨折择期手术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即连续硬膜外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喉罩麻醉组,观察3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SPG)的变化.结果 3组效果均满意,腰-硬联合麻醉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所有患者在椎管内阻滞平面出现15 min内,MA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麻醉组分别与腰-硬联合麻醉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相比较,MAP在手术开始时、术中30 min和术毕3个时刻均有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双管喉罩组患者的MAP、HR在插入和拔掉喉罩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麻醉方式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均安全有效,喉罩麻醉具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各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持续泵注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拟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0.75%罗哌卡因组持续泵入给药组(A组)和0.75%罗哌卡因组间断给药组(B组).两组均在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并给予实验量后,A组(30例)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12mL,然后以6mL/h的速度用微泵持续输入;B组(30例)注入0.75%罗哌卡因15mL,在80min后时追加6mL.分别测定麻醉前及硬膜外给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首次注药后至手术结束时针刺皮肤测阻滞平面,同时记录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肌松质量由手术者评定(手术者为同一组人),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记录术中麻黄素使用情况.结果:B组在90min左右时血压出现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麻黄素使用病例数较少(P<0.05).两组间皮肤阻滞平面、Bromage评分和术中肌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微泵持续泵入罗哌卡因的给药方法既可以达到间断给药法同样的麻醉效果,又避免了间断法造成血压大幅波动的缺点,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宋建阳  杨兆瑞 《吉林医学》2011,32(27):5686-5687
目的:探讨微泵持续输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微泵持续硬膜外注药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在麻醉前、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5 min、切皮时的心率(HR)、收缩压(SPB)、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插管后5 min、切皮时的SPB、MAP升高显著高于观察组,HR显著快于观察组(P<0.05)。结论:微泵持续输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时用于腹部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持续注药法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食道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择食道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30例,观察硬膜外阻滞注药后、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和手术时各点MAP、HR、血糖和皮质醇的变化。结果,同麻醉前比较,MAP变化在首次注药20rain后(P<0.05),全麻诱导3min下降最明显(P<0.01);下降幅度最大在注药后40min;有3例使用麻黄碱。HR和皮质醇变化和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在手术2h和术后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硬膜外持续注药法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食道癌根治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影响小,镇痛效果确切,对老年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中,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SA)麻醉效果和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老年人下肢及下腹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CSA组和CEA组各30例。均取L2-3间隙行穿刺,CSA组以Spinocath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CEA组硬膜外腔置入导管行硬膜外麻醉。分别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给局麻药后30min时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MBS)、血液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CEA组比较,以小剂量的布比卡因用于CSA,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显著缩短,MBS评分明显升高(P<0.05),给局麻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而CEA组的MAP和HR在给局麻药后20min(t4)、30min(t5)两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较连续硬膜外麻醉有局麻药用量少、起效迅速、阻滞完善、肌肉松弛、血流动力学平稳等优点。Spinocath导管的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较安全地适用于老年人下肢及下腹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5.
潘广达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45-45,47
目的:观察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硬膜外麻醉运用微量泵持续输注法的效果.方法:选择38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持续输注组(A组)和常规分次注药法(B组),各19例.硬膜外用药均为2%利多卡因,先注入试验量3~5 ml,观察5 min,无全脊麻征象后,A组用微量泵以0.12~0.16 ml/(kg·h)速度持续输注药物至手术结束;B组注入6~10 ml,间隔40 min追加药物.观察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BP、HR、SpO2和用量总和.结果: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SpO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用药总量显著减少,BP波动显著降低.结论:微量泵持续输注法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硬膜外麻醉效果可靠,BP稳定,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观察蒙古族与汉族硬膜外阻滞的效果及对硬膜外阻滞所致血压下降的代偿能力。方法 :选择蒙古族与汉族病人各 1 5例 ,均按 5 mg/ kg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阻滞 ,观察注入维持量后每组病人各时间点的阻滞平面、节段数、MAP、HR以及两组病人用麻黄素的比例和剂量。结果 :汉族阻滞平面扩散较蒙古族快 ,分别在 2 5 min和 3 0 min达最宽阻滞平面 ,汉族阻滞节段较蒙古族多 2个节段 (P<0 .0 1 )。同时 ,麻醉期间汉族的MAP明显低于蒙古族 (P <0 .0 1 ) ,汉族的麻黄素用量及用药比例明显高于蒙古族 (P <0 .0 1 )。结论 :蒙古族硬膜外阻滞药扩散较汉族慢 ,阻滞节段不及汉族多 ,但其对血压下降的代偿能力比汉族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万汶对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无慢性疾病及妊娠并发症的足月妊娠产妇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麻醉前静脉输注万汶500mL,B组麻醉前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输注速度为15mL/(kg.h)。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A组病人麻醉后及胎儿剖出后MAP、HR保持平稳,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病人在麻醉后及胎儿剖出后MAP下降、HR增快,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与A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且B组术中应用麻黄素的例数和输血的例数均高于A组。结论麻醉前静脉输注万汶可以降低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使术中MAP、HR保持更加平稳,减少了麻黄素的应用;稀释血液,减少了血液的丢失,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硬膜外麻醉微泵持续给药法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观察腹部手术选择硬膜外麻醉时应用微泵持续给药法与传统的间断给药法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 ,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病人 10 0例分为A、B两组 ,每组 5 0例 ,两组局麻药均为 2 %利多卡因 (内含 1∶2 0万肾上腺素 ) ,两组试验剂量均为3ml,5min后无脊麻现象出现 ,对照组 (B组 )再追加 10ml ,以后每隔 40~ 6 0min追加局麻药 5~ 7ml ,而实验组 (A组 )于试验剂量后即用微泵持续给药 ,先以 1ml/min速度注入 ,10~ 15min后改为 5~ 7ml/h ,直至术毕。结果表明 :两组的麻醉效果及阻滞范围无明显差别 ,A组于首次剂量后的整个手术过程中血压、心率平稳 ,而B组在每次追加局麻药的 5~ 15min内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认为硬膜外麻醉微泵连续给药方法 ,麻醉效果满意 ,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高血压患者实施非全身麻醉手术中出现高血压时应用丙泊酚和乌拉地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有高血压病史ASAI~Ⅱ级,同时手术中又出现高血压的择期非全身麻醉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丙泊酚组)和对照组(乌拉地尔组)。对照组先静脉给予5mg乌拉地尔,必要时5~10min后可重复1次,然后以2~8μg/(kg·min)静脉泵人。观察组先静脉缓慢注射丙泊酚1~1.5mg/kg,使患者镇静评分达到4级,然后用微量泵以1.5~3mg/(kg·h持续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患者给药后5、10、15、30min的血压、心率和Sp0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应用阿托品及麻黄素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MAP、HR均降低而且保持平稳,未出现呼吸抑制;对照组患者MAP降低但波动较大、HR明显增快。对照组患者有12例使用麻黄素,而观察组患者只有1例使用麻黄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非全身麻醉高血压患者术中高血压的处理,其效果较乌拉地尔满意,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和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沈晓燕 《当代医学》2009,15(6):78-79
目的观察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30例,术中监测病人BP、HR.ECO、SP02结果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在手术中的各个时点MAP和HR的变化与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B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手术可减轻病人应激反应.循环较稳定,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