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山莨菪碱治疗圆斑蝰蛇咬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我室在无抗蝰蛇毒血清情况下常规治疗加用山莨菪碱治疗圆斑蝰蛇咬伤24例,与1986年治疗的发病情况基本相似的20例相对比,平均住院时间缩短5.6天,急性肾衰需透析、人工肾透析治疗例(次)减少了83%,差别非常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报告采用血液透析(人工肾)抢救5例被圆斑蝰蛇(Russil’s,Vipera)咬伤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治愈4例,死亡1例。并就蛇伤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圆斑蝰蛇毒中性磷脂酶A_2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反应有抑制作用,其抑制聚集效应与剂量呈现量效关系,半数有效量(IC_(50))为4.22μg/ml,并且部分标本出现血小板解聚现象。结果表明该PLA_2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性疾病可能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圆斑蝰蛇泰国亚种蛇毒中分离纯化凝血Ⅹ因子(FⅩ)激活剂并研究其部分特性. 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过滤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以血液凝固时间及发色底物(S-2222)进行活性鉴定和温度、pH值、蛋白酶抑制剂对活性的影响,SDS-PAGE进行分子量、等电点及纯度测定,苯酚-硫酸法及间苯二酚-盐酸法测定糖含量. 结果所得促凝组分Ⅳ1能特异性地活化牛FⅩ,从而水解S-2222酰胺键.SDS-PAGE呈现单一蛋白带,分子量为61.1±1.5 kD(还原),60.4±1.9 kD(非还原).等电点为pH=8.00±0.06.含中性己糖12.4%±0.5%,唾液酸0.12%±0.02%.在50 ℃以下稳定,最适pH为7.0~8.2.可被金属蛋白酶抑制剂EDTA-Na2完全抑制,二硫苏糖醇(DTT)及L-半胱氨酸部分抑制,不受胰蛋白酶抑制剂抑肽酶抑制. 结论从圆斑蝰蛇泰国亚种蛇毒分离纯化的FⅩ激活剂是一种碱性糖蛋白,属于Ca2+依赖性的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被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7例被竹叶青蛇咬伤患者未治疗前采取血样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2聚体及血小板(PLT)计数并与3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蛇咬伤组PT、APTT、TT、D2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IB、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竹叶青蛇咬伤后,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可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防止DIC的进一步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蝰蛇毒时间是以蝰蛇毒(Russell's Viper Venom,国外商品名Stypven)代替兔脑浸液按一期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称之。蝰蛇毒能激活X因子(X_a)具有加速促凝的作用,X因子是同时参与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因子,而X因子的激活过程可被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因子所激活,也可被蝰蛇毒所激活,已激活的X因子与V_a因子,在磷脂及C_a~(++)同时存在条件下,可激活凝血酶原,从而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致使血浆凝固。(附图) 我国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ellii Siamensis Smith)的蛇毒,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因此,我们采用少血小板血浆,加入一定稀释度的国产圆斑蝰蛇毒使激活X因子,在充分提供磷脂的条件下,与血浆中存在的V_a因子及C_a~(++)共同形成凝血活酶复合体,通过激活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使少血小板血浆凝固,我们将此条件下的蝰蛇毒时间称为蝰蛇毒磷脂时间,以便与不加给磷脂条件下蝰蛇毒使富血小板血浆凝固的时间相区别。  相似文献   

10.
眼镜蛇伤家兔模型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眼镜蛇毒中毒模型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中华眼镜蛇毒于家兔制作眼镜蛇伤模型 ,并设蛇伤药酒组和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 ,分别于注蛇毒前 1d ,注蛇毒后 6h、2 4h和 7d从家兔耳缘静脉采抗凝血作凝血指标和血细胞检测。结果 :眼镜蛇毒组PT在注毒后 6h明显缩短 (P <0 .0 1) ,PT、Fbg和PLT在注毒后 2 4h均有显著变化(均为P <0 .0 1)。生理盐水组没有这些变化 ,蛇伤药酒组这些变化亦不明显。结论 :中华眼镜蛇毒在家兔模型中可影响外源凝血系统 ,导致家兔在中毒后数小时至 2 4h产生急性DIC而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蛇伤药酒可防止急性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前已知的3 000多种蛇中大约600种是有毒的。蛇毒几乎对每种动物的生理过程都能产生影响,例如神经毒素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细胞毒素和磷脂酶可引起肌肉坏死;眼镜蛇毒因子能抑制补体的活性及凝血系统中各种蛋白酶的作用。本文综述蛇毒对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微血管系统及血小板的影响,并介绍其在出血与血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蝰蛇蛇毒中分离纯化神经生长因子(NGF)。方法 粗毒采用CM52阳离子交换柱层析,DEAE Sephadex A-50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及Sephadex G-75凝胶过滤进行分离纯化。洗脱峰利用PCI2细胞测定活性,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圆盘电泳(EFG)等方法,进行理化性质的鉴定。结果 从粗毒6.0g中得到电泳纯的神经生长因子3.64mg,分子量为36kD,由两个亚基通过二硫键交联组成二体结构。等电点pI为6.7,在0.5~5.0μg/mL时,对PCI2细胞有良好的促进分化作用。结论 本法可从广西产圆斑蝰蛇毒粗毒中得到电泳纯的神经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植物血凝素(PHA)诱发红细胞凝集反应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植物血凝素和生理盐水,观察红细胞在体内外的凝集反应、溶血现象,大鼠的一般状况以及大鼠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植物血凝素在体内外均能诱发凝集反应.实验组大鼠表现为竖毛、弓背、蜷缩、颤抖,而对照组大鼠无上述表现.实验组大鼠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植物血凝素在体内外均能诱发凝集反应,并能激活凝血系统,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其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肝癌细胞分泌物对凝血系统的直接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分泌物对凝血系统的直接影响。方法:以一期法测定肝癌细胞分泌物对APTT、PT、TT及Ⅷ、Ⅴ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肝癌细胞分泌物使正常血浆APTT缩短、TT延长、Ⅷ因子活性增加、V因子活性降低。异常血浆PT、TT延长。结论:肝癌细胞分泌物可直接改变血浆凝血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临床检验凝血系统.方法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纤维蛋白原(FIB)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凝血酶时间(TT)测定、凝血因子II、V、Ⅶ、X因子活性测定和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测定.结论 对凝血系统进行检验有助于观察患者口服抗凝药后的状况,同时也对部分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蛇毒溶栓素(ATE)对家犬、猕猴体内外凝血作用的影响.体外实验表明:ATE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能使去钙血浆和纤维蛋白原直接凝固,它不激活Ⅻ因子,产生是非交联的纤维蛋白,并且有纤溶酶样作用,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产生抗凝作用.体内实验表明:ATE显著延长全血凝固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注射ATE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降低,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三P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体内外实验表明,ATE具有去纤、纤溶、抗血小板功能和抗凝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活化蛋白C抵抗(APCR)对高血压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SLT SPECTRA酶标仪以ELISA法测定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片段1+2(F1+2)、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采用SYSMEX CA-7000型凝血仪测定活化蛋白C抵抗(APC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高血压患者F1+2、FPA、SFMC等指标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PCR阳性的高血压患者组F1+1、FPA、SFMC等指标的水平显著高于APCR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组(P〈0.01);PT-INR、APTT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活化蛋白C抵抗可造成高血压病患者凝血系统显著激活,血栓形成趋势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8.
蛇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患有各种不同的疾病,前人曾经研究过蛇类的疾病。1956年Klauber 和1963年 Backhaus 曾先后发表过有关蛇类疾病的专辑,主要介绍蛇类的体内外寄生虫疾病,但有关蛇类肿瘤的报告却不多。1934年 Luck 报导了11例爬行  相似文献   

19.
精制抗蝰蛇毒血清对蝰蛇毒中毒动物血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斑蝰蛇咬伤,中毒症状凶险,全身症状早期可出现齿龈、咽喉、鼻粘膜、皮下、结膜下出血,病情加重时便血、咯血,因失血而出现贫血、苍白、四肢厥冷、黄疸、发绀,或因脑出血而呈现昏迷,许多症状与血液病理有关,多死于急性循环衰竭或急性肾衰竭,死亡率较高,病程恢复缓慢。本文就抗蝰蛇毒血清对蝰蛇毒中毒家兔血凝障碍和蝰蛇毒体外促凝作用的影响有关实验资料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肾病综合征(NS)常处于高凝状态,其并发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成人患者为10%~40%[1],儿童患者为1-8%~5%[2],而且随着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利尿剂的应用,发生率有所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为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在NS中的抗凝效果,我们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NS1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28-6岁。均符合高凝状态诊断标准:PT缩短>3秒,KPTT缩短>10秒,AT-Ⅲ活性<70%和(或)D-二聚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