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6份(干预前组),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46份(第一阶段干预后组),2013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3份(第二阶段干预后组),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积极持续干预,与2011年相比,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2%下降到18.2%、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0.0%上升到83.3%,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也由13.66%降为2.66%。结论经过2个阶段的积极干预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共251份,回顾性调查分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41%,使用抗菌药物的247例病例中,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为28.57%,术前0.5~2h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61.94%。应用疗程控制在术后48h内的手术例数占样本总数的14.17%。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普宁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干预前(2011年1—6月)、干预后(2014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归档病历各200份,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分别为96.50%(193/200)、27.00%(54/200),抗菌药物选药合理率分别为24.87%(48/193)、74.07%(40/54),预防性用药疗程分别为4.50、1.20 d。结论:干预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但仍存在预防性给药时间不当、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等现象,还需进一步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加强围术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对照组),2014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例(干预组),对2组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150例患者中有72例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总预防应用率由92%下降至48%;药物选择合理率由46.38%上升至90.28%;用药疗程合理率由37.68%上升至87.50%。结论整治后该院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用药时机不准确、药物品种选择欠妥等情况,需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探讨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为规范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抽取医院2011年1—12月间(非干预组)和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干预组)的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共771份,分析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合理性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茵药物预防使用率经干预后,干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37.22%明显低于非干预组为95.42%(P<0.05);干预组围术期用药指征、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和联合用药等指标的合理性均显著高于非干预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茵药物的使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源  孟慧  张英 《抗感染药学》2012,9(4):318-320
目的:分析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使用情况,了解围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7月间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82份以及2011年10—12月间I类切口手术病历148份,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施细则》等规定,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对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2011年5—7月的96%下降至2011年10—12月的29%,在药物的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日趋有了显著提高;与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施细则》规定实施干预,成效明显,促进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医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根据结果制订相应的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788份I类切口手术病历资料,对抗菌药物选用的种类、用法用量、疗程等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788例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95.94%,抗菌药物选用品种达二十多种,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存在不合理联合用药、无指征换药等情况。结论该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高,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医院应加强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1年以来长宁区中心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变化情况。方法:统计该院2011年以来每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1月的60.20%下降到2012年9月的49.6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53下降到35;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比例由2011年6月的78.40%下降至2012年8月的42.60%;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给药时间≤24h由2011年6月的16.10%上升至2012年8月的46.90%;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给药时间正确率一直保持在90.00%以上。结论: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规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研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开展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精神及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要求,抽取我院2011年1-6月(干预前)和2012年1-6月(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各180份,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2011年相比,2012年1-6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8.33%降至46.11%,联合用药比例由22.60%降至2.41%,品种选择合理率由29.38%升至67.47%,用药时机合理率由16.38%升至61.45%,用药疗程合理率由8.47%升至53.01%。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仍存在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预防用药时间偏长等不合理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出院病历326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26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185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56.75%;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率分别为88.11%(163/185)、11.89%(22/185);术前0.5~2.0h、〉2h用药分别为118例(77.63%)、34例(22.37%),术后预防用药时间:≤48h 136例(73.51%)、3~7d 43例(23.24%)、〉7d 6例(3.24%).结论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指征把握不严、药物选择欠妥、用药时机不当以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应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医院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6—12月我院出院的319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9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有306例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其中241例使用了第1代头孢菌素,占78.76%;32例使用了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占10.46%;15例使用了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占4.90%。107例术前0~2h使用抗菌药物,占34.97%;185例术后用药,占60.45%。54例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抗菌药物,占17.65%。结论: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过高、种类选择不合理、超说明书用药、使用时间不当及疗程过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I类切1:7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骨科Ⅰ类切口手术2011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2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下降为干预后的67.1%(P〈0.01),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不当由干预前的63.01%下降为干预后的27%(P〈0.01)。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进一步优化各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抽取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16%;术前预防性给药时间≤2h的有3例(占13.64%),〉2h的有7例(占31.82%);用药疗程≤24h的有4例(占18.18%)、≤48h的有7例(占31.82%)、≤72h的有1例(占4.55%),〉72h的有10例(占45.45%)。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是硝基咪唑类。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还存在不舍理之处,应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河池市东兰县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干预前)普外科出院病例205例,设为非干预组;干预分为2个阶段,2011年5月—2012年4月为干预的第1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51例;2012年5月—2013年4月为干预的第2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63例,对干预前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第一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99.6%,疗程由干预前的5~14 d(平均8.39 d,且出院还带口服抗菌药物)下降为1~8 d(平均2.8 d),未用抗菌药物者已有1例,疗程≤24 h、25~48 h的比例从零到明显提升,疗程≤24 h的比例已达40.64%,疗程为3~7 d、>7 d的比例明显下降,用药选择、给药时间、术中用药、用法与用量逐步合理,联合用药、给药途径全部合理;第二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5.70%,且后阶段有用药指征的患者也不预防性用药,疗程为0~1 d(平均0.057 d),其余各项也全部合理且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显著,全部达到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某科室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动态监测和干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0-2011年我院某科室各季度共240份I类切口手术病历,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和评价。结果:某科室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善,用药率、用药品种和术后用药时间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经多部门联合干预,某科室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性大幅提高,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对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的整体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相关标准,抽取我院骨外科、普外科2010年5月—2011年4月(干预前)住院病历220份与2011年5月—2012年4月(干预后)住院病历260份,对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综合合理率大幅提升,由干预前的2.3%升至71.9%,干预效果斐然。结论:对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进行督导干预,能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眼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中的构成比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实施干预措施前(2010年9–12月)及干预后(2011年9–12月)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我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在干预前后的预防使用率分别为98.94%和97.49%;预防用药选药合格率从69.62%上升至94.84%;预防用药时间从5.03 d降至1.67 d。结论: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提高了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时机不当等不合理现象,还需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教育培训及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3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乳腺包块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该院2010年9—10月、2013年9—10月全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乳腺包块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患者病历共410份,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9—10月200例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占96.50%;术前0.5~2 h使用抗菌药物者占3.63%;术后≤24 h使用抗菌药物者占1.55%,术后>24 h使用抗菌药物者占98.45%;单一用药者占83.94%,联合用药者占16.06%。2013年9—10月210例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占17.10%;术前0.5~2 h使用抗菌药物者占91.67%;术后≤24 h使用抗菌药物者占80.56%,术后>24 h使用抗菌药物者占19.44%;单一用药者占100.00%,无联合用药情况。结论:通过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彭玲  范全领 《中国药房》2012,(14):1268-1270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及介入治疗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将我院2011年6-8月558例Ⅰ类切口手术及介入治疗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同年10-12月337例同类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对2组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干预,我院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率由干预前的78.1%降至干预后的45.1%,合理应用率由干预前的43%提高到干预后的89.6%,术前0.5~2h给药比例由干预前的60.8%提高到96.1%,介入治疗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指标也更趋合理。结论:通过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我院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费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新型临床药学管理系统(CPMS)筛查及统计2010—2011年7月我院99 329例住院患者资料及用药情况。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有22 842例,其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20 603例;术前30 min~2 h给药的有5 894例(占28.61%);联合用药的有2 505例(占12.16%);预防性用药以第3代头孢菌素为主,第2代头孢菌素次之。结论:利用CPMS可以进行海量数据的大样本分析,2010—2011年6月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选择起点过高、给药时间不正确、联合用药不合理等情况。进入2011年7月,随着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