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兰州市城关区社区糖尿病前期居民患病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选取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6个社区内居住5年及以上的成年汉族居民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研究对象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收集其年龄、腰围、颈围、收缩压、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甘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纳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东葛社区65岁以上老年体检者(331例),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窦性心动过缓组(155例)和正常组(176例),并对窦性心动过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性别在两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进行性别分层,分别分析影响男性和女性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包括331例参与者,其中男性121例(36.6%),女性210例(63.4%),中位年龄71.4(68.0,75.9)岁;窦性心动过缓组男性80例(51.6%),女性75例(48.4%),正常组中男性41例(23.3%),女性135例(76.7%),男性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的比例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吸烟(P=0.018)、血清谷草转氨酶(AST)(P=0.018)、血清肌酐(Cr)(P=0.003)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层后,男性ALT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女性AST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多发于男性,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是原位肝移植术后的早期主要并发症,其直接对移植肝和受者的存活造成影响。全文对可能导致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的因素作一综述(包括供体相关因素、受体相关因素、术中影响因素等),并小结在肝移植术前及术后可用于评估手术后早期肝脏功能的各种检验方法,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农村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人群疾病谱已经发生变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并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显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干预是目前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策略。本次调查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开展农村人群高血压的防治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长寿家族史人群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至2015年全国高血压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案、问卷调查了受试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资料,测量受试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等。本文基于该研究的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在总的调查人群中选取有长寿家族史9 066人作为病例组,根据年龄、性别、地区采用倾向性评分法进行匹配选取了9 066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长寿的因素。结果两组人群年龄、性别、城市、婚姻状况、饮酒状况、体质量指数以及高血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长寿家族史人群与无长寿家族史人群相比,吸烟状况、心血管病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2、89.060,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高血压、心血管病家族史与长寿家族史负相关(OR:0.878、0.910、0.737,P <0.05)。结论吸烟状况、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家族史是长寿家族史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酶学指标与血脂的变化。方法在1383例体检者中,选择经超声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56例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235例无指标异常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把两组人员肝功能酶学指标和血脂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LT、AST、GG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6);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28、0.02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仅存在明显的肝功能异常,而且血脂代谢也异常紊乱。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农村人群蛔虫感染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江苏省农村人群蛔虫感染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控制蛔虫感染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统计苏南、苏中和苏北1990~2002年间3次调查的农村人群蛔虫感染率、集体服药率、人均收入和自来水及卫生厕所使用率,探讨影响蛔虫感染率下降的主要因素。结果13年来,3个片区人群蛔虫感染率均持续大幅度下降,2002年平均感染率2.14%,下降率为94.58%。苏中感染率最低,仅0.41%,下降率达98.92%;苏北感染率最高,为5.09%,下降率最低,为89.97%。累计集体服药率苏中为159.00%,显著高于苏南的103.00%和苏北的105.00%。居民人均收入、自来水和卫生厕所使用率由北向南逐渐升高,3个片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体服药防治和经济卫生条件共同影响农村人群蛔虫感染率变化,尤其集体服药防治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CAG患者的基本情况、辨证分型以及电子胃镜的结果和病理结论进行分析统计,以Logistic回归分析的手段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  相似文献   

9.
杨东  刘瑞霞  邬海燕  侯瑞军  闫京京 《肝脏》2023,(10):1222-1226
目的 探讨恙虫病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炎症指标特点及中重度肝损害肝功能损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01月—2020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我院住院且出院诊断恙虫病的1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肝功能水平分为肝功能正常组、轻度肝功能损害组、中重度肝功能损害组。分析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在恙虫病患者中的改变;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进行多元Logistic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恙虫病患者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轻度损害组、肝功能中重度损害组中患者的性别(13/19, 16/32, 17/46,χ2=1.855)、年龄(58.22±9.58, 56.85±13.54, 53.14±12.44,χ2=5.667)及患病时间差异(6.66±2.57, 7.19±3.23, 7.98±3.59,χ2=4.244)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生化指标中的总胆红素水平[(11.12±5.66),(12.77±12.55),(10.78±3.93)μmol/L,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痛风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痛风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的3个街道(镇)的20~75岁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 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上海嘉定区居民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平均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口学情况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分析各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综合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60例新发现高血压Ⅰ级患者(试验组)和30名健康体检的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脂、肝及肾功能、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stolic diameter,LVID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心率、血糖的差异,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心脏舒张功能的综合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年龄60岁及以上人数比例及体质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脂异常、肝及肾功能异常人数比例及SBP、DBP、IVST、LVPWT、LVMI、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水平的主要因素为年龄(OR=5.155)、DBP(OR=4.759)、LVMI(OR=4.482)。结论高血压好发于高龄、高体质量指数、血脂和肝及肾功能异常的人群,年龄、DBP、LVMI对患者舒张压功能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社区60岁以上居民脂肪肝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以进一步探求防治措施。方法通过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血脂、血尿酸、血糖、肝功能、肝脏B超等,收集2008年社区60岁以上居民健康普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医学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60岁以上健康体检者990例,发现脂肪肝276例,占总人数的27.9%,其中男性脂肪肝为23%(70/304),女性脂肪肝为30%(206/686)。在276例脂肪肝的相关因素研究中发现:脂肪肝患者饮酒、血脂、血糖、体重指数、血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脂肪肝的发病与饮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体重指数升高、运动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伴自身抗体阳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自发病起至半年内自身抗体是否阴转,分析影响自身抗体转阴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主要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且血清学自身抗体检测至少有一项阳性的患者资料。根据半年内患者自身抗体是否阴转,分为转阴组和未转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服药史、肝损伤类型、肝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分布等临床数据。结果:转阴组患者肝细胞损伤型32例(32/43,74.4%),未转阴组患者肝细胞损伤型89例(89/143,6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转阴组重度黄疸患者较未转阴组占比多(21/43,48.8%vs 29/143,20.3%)、半年内转阴组患者肝功能恢复率较未转阴组高(28/43,65.1%vs 47/143,32.9%)、球蛋白水平相对较低[28.1(26.7~31.8)vs 32.3(28.5~37.1)],但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转阴组比较,转阴组患者只存在一种自身抗体阳性的病例数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自身抗体阳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在半年内有接近1/4的患者自身抗体阴转,且以仅存在一种自身抗体阳性的病例为主;半年内患者自身抗体阴转病例肝功能恢复相对较好,仅存在一种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自身抗体转阴相对容易,且自身抗体转阴可能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从吉林省磐石市宝山、明城、烟筒山3个乡抽取8~10岁儿童100名,并从其家庭巾抽取18 ~45岁成人100名.另外,抽取孕妇、哺乳妇女及其0~2岁婴幼儿各50名.调查显示,居民户盐碘中位数为30.2 mg/kg,水碘为2.8 μg/L;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群尿碘巾位数的评价标准,学龄儿童( 196.5 μg/L)、孕妇(198.5 μg/L)、哺乳妇女(224.9 μg/L)以及婴幼儿(209.0 μg/L)的尿碘巾位数均处于适宜水平,仅成人(269.0 μg/L)达到了“超需要量”水平;B超测量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8%.各类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均较低,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2.1%)、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5%)、甲状腺功能亢进(1.2%)为主.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在成人(2.7%)、孕妇(1.7%)、哺乳妇女(1.8%)中流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主要发生在学龄儿童(4.5%)及哺乳妇女(3.6%)人群中.提示当前吉林省农村地区居民碘营养水平对其甲状腺功能没有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31,自引:1,他引:231  
目的 明确上海市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通过随机多级分层整群抽样对杨浦区和浦东新区各4个居委会16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内容涉及问卷咨询、体格检查、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检测、以及肝脏实时超声检查。 结果 3175名成人完成调查,约占上海市人口的2.26/10000。其中男性1218名,女性1957名,平均年龄(52.4±15.1)岁。B超共检出脂肪肝661例,占20.82%,其中酒精性、可疑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别占3.48%、4.08%及92.43%。经年龄和性别调整后,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为17.29%,酒精性脂肪肝、可疑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0.79%、1.15%、15.35%。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之前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x2=13.934,P<0.01),而50岁以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x2=4.146,P<0.05)。脂肪肝组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空腹及餐后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和胆石症患病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文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文化程度、腰围、BMI、HDL-C、TG、空腹血糖水平、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邵阳市区成年居民脂肪肝患病率及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邵阳市3个城区26个社区18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及肝胆B超检查。结果5267例成人完成调查,占邵阳市区总人口的1.24%,脂肪肝患病率为24.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组收缩压、舒张压、BMI、空腹血糖、TG、TCH、LDL—C、超重肥胖、高帆精、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胆周醇、文化程度和舒张压等5项指标与脂肪肝密切相关。结论邵阳市区成年居民脂肪肝患病率高。超重肥胖及其相关的多元代谢紊乱与脂肪肝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东北地区成人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具有完整资料的某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15 635例,其中男9 037例,女6 598例,男女之比为1.37:1,年龄16~95岁,平均年龄(47.85±13.21)岁。通过性别、年龄分层后比较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将脂肪肝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测结果与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超共检出脂肪肝患者5 955例,总患病率为38.1%,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48.8%vs23.4%,χ2=1039.853,P〈0.001);30~69岁的男性脂肪肝的患病率超过50%,尤以40~49岁最高(55.2%),女性在39岁之前脂肪肝的发生率不足10%,50岁后骤然上升至35%以上,60~69岁达到高峰并超过男性(43.4%vs40.5%),70岁以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仍显著高于同龄男性(35.5%vs28.3%,χ2=7.670,P〈0.006)。非脂肪肝人群超重者占35.6%,肥胖占7.5%,而脂肪肝人群两者分别为51.0%,36.8%。脂肪肝组的血压、血糖、甘油三酯(TG)等增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检出率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TG、空腹血糖(FBG)和血尿酸(UA),以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脂肪肝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均〈0.001);相反,HDL-C则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t=47.17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脂肪肝危险因素包括BMI、TG、UA、FBG、舒张压、胆固醇等,OR值分别为3.590、1.936、1.567、1.508、1.346和1.177。结论东北地区城市男女脂肪肝的发生率在各年龄段有明显差异,脂肪肝的发生与代谢综合征的组分明显相关,尿酸的增高也与脂肪肝的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功能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77例不同类型CHB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FBG)、HBVDNA等。测量人体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各组CHB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肝损害加重而上升。脂联素与AST、TBil和ALP均正相关,与白蛋白(ALB)负相关。结论CHB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与肝脏炎症活动有关,可能是机体抵抗炎症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崇明地区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崇明县城桥镇40~70岁3 017名常住居民的脂肪肝患病情况,内容涉及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等生化检测和肝脏实时B型超声(B超)检查。分析脂肪肝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3 017名居民完成调查,占崇明地区人口的80.15/万,其中男882名,女2 135名,平均年龄(55.6±8.0)岁。B超明确脂肪肝诊断共1 262例,占41.83%,经年龄和性别标化后,崇明地区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1.25%。标化后男、女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24.53%比20.40%,P>0.05)。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 120例,占脂肪肝总数的88.75%。单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肝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ND AIM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gallstone disease (GSD) in an adult population of Taiwan through a population-based screening study.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community study in a rural village of Taiwan was conducted in 3333 Chinese adults (aged > or = 18 years) undergoing ultrasonography. A questionnaire on personal history was completed to ascertain whether the removed gallbladder contained stones in all cholecystectomized subjects, the dietary habits (vegetarian/non-vegetarian diet), the history of GSD in the participant's first-degree relatives, the history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vagotomy, gastrectomy for peptic ulcer disease, or ileal resection), parity, and use of oral contraceptives.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GSD was 5.0% (4.6% in men, 5.4% in women) with no significant sex differences (men/women: odds ratio [OR] 0.7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50-1.01, P = 0.058).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ncreasing age (men: 40-64 years, OR 7.38, 95% CI 2.59-21.01, P < 0.001 and > or = 65 years, OR 14.16, 95% CI 4.84-41.47, P < 0.001; women: 40-64 years, OR 4.08, 95% CI 1.90-8.75, P < 0.001 and > or = 65 years, OR 6.78, 95% CI 2.97-15.46, P < 0.001) and the presence of fatty liver evidenced by ultrasonography (men: OR 2.24, 95% CI 1.32-3.80, P = 0.003; women: OR 2.13, 95% CI 1.33-3.42, P = 0.002) were risk factors for GSD. Additionally, fasting plasma glucose > or = 126 mg/dL (OR 2.11, 95% CI 1.16-3.83, P = 0.014), history of GSD in the first-degree relatives (OR 7.47, 95% CI 2.22-25.12, P = 0.001), and use of oral contraceptives (OR 10.71, 95% CI 3.06-37.49, P < 0.001) were risk factors for GSD in women, but fasting plasma glucose > or = 126 mg/dL was only correlated to GSD without controlling for other confounding factors in men. Othe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such as high body mass index (> or = 25 kg/m2), increased parity, hypercholesterolemia, hypertriglyceridemia, hyperuricemia, hepatitis C infection and cirrhosis, did not exhibit any correlation to GSD i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lthough they appeared to be related to GSD in women in univariate analysis. CONCLUSIONS: Age and fatty liver in both sexes were found to be risk factors for GSD in the study population. The finding of a correlation between fatty liver and GSD is an important addition to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risk factors of GSD. Diabetes mellitus, history of GSD in the first-degree relatives, and use of oral contraceptives were also risk factors for GSD in wom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