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亮  肖律 《中国药房》2012,(2):156-15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442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5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38例,占31.2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49例,占78.9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09例,占47.29%),其次为中药制剂(64例,14.48%);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23例,占50.4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新的ADR11例,以中药制剂引发的为主;严重ADR32例,以过敏性休克较多(7例,占严重ADR病例的21.88%),其次为肝功能异常和高热。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加强药品安全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并分析医院2014年收集的387例有效ADR报告。结果 38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2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166例,占42.89%);静脉注射(包括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0例,占85.2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肿瘤及其辅助用药(163例,占42.12%),其次为中药针剂(78例,占20.16%);ADR损害类型主要以消化系统为主(93例,占24.03%),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 166例,占42.89%。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的分析,了解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0月上报的236份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用药途径、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36例报告涉及药品15类103种,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80例,占33.9%),6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例数最多(67例,占28.4%);其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92例,占40.0%),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47例,占19.9%)、消化系统损害(33例,占14.0%)。静脉滴注引发137例(占58.1%),中药注射剂引发26例(占11.0%);严重ADR有5例,占2.1%。结论: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和做好ADR相关知识宣传,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7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收集的731例ADR报告就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既往过敏史、ADR因果关系评价、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9类药物,155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占首位(333例,占45.55%),其中发生ADR次数较多的药物依次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6例,占4.92%),奥硝唑注射液(26例,占3.56%),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21例,占2.87%);其次是抗肿瘤药物(61例,占8.34%)和心血管系统药物(52例,占7.11%),发生ADR次数较多的药物分别为注射用顺铂(9例,占1.23%)和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19例,占2.60%);静脉用药引发ADR为426例(58.28%);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80例,占38.3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54例,占21.70%),重度ADR 23例(3.15%),其中新的、严重的ADR 6例(0.82%),药物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干扰素α、注射用美洛西林、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用多西他赛、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26):3669-3671
目的:了解西安市二级以上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并分析西安市36家二级以上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6月收集并上报的有效ADR报告1 372例。结果:1 372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407例,占29.67%);引发ADR最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所占比例最高,达45.77%,其次为中药制剂(15.82%)以及循环系统药(9.55%);注射剂是引发ADR最多的药物剂型,共1 210例,占88.19%;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4.16%;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引发ADR最多的药物,共95例。结论:掌握该地区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有助于管理者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院10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2年1-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 056例ADR报告为对象,对其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56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355例,占33.62%);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986例,占93.37%);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434例,占41.1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88例,占27.27%);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60例,占43.56%)。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90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ADR报告中,66例1965岁患者发生ADR,占73.33%;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 43例,占47.78%;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中药制剂41例,占49.38%,其次为抗感染药物19例,占21.11%;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32例,占36%);新的ADR 32例,主要为中药制剂引发;严重ADR9例,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扈福  朱思佳  扈晓雯 《中国药房》2011,(46):4398-4400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集到的180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8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8大类,其中以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35.00%),其次为中药及中药注射剂(占26.11%);静脉滴注比例较其他给药途径高(占82.2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比例最高(占37.7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17.78%)。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用药监测,积极上报ADR报告,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吴琳 《安徽医药》2016,20(11):2197-2199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统计并分析有效ADR 277例。结果 277例ADR报告中,男性发生率(55.60%)略高于女性(44.40%);ADR可发生于各年龄段患者,但以51~60岁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最大(占20.58%);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常见(占84.12%);引发ADR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占25.27%),其中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位列前二位,其次为中药制剂(占24.91%);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38.36%)。结论 掌握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有助于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13年所收集的328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28例报告中,女性发生率(70.73%)明显高于男性(29.27%);在给药方式中,口服途径引发的ADR占56.10%,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占41.77%;ADR发生率最高的是心脑血管系统药物(27.74%),其次是抗菌药物(25.30%)和神经系统药物(20.43%),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发生ADR居首位(28例),其次是大环内酯类(25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累及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共117例(25.77%)。结论医院应加强ADR监测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特点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的495例ADR报告进行汇总,从ADR发生的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与品种数、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类型、严重ADR报告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5例ADR报告中,男性发生率(55.56%)明显高于女性发生率(44.44%);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29.29%);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例最高(26.87%),其次为消化和循环系统药物(分别为15.76%);静脉用药引发的ADR最多(71.92%);消化系统损害133例(26.87%),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30例(26.26%);严重ADR报告占比12.73%,消化系统损害23例,血液系统损害12例,全身性反应11例。结论:需进一步重视ADR监测工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收集到的31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311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1类72种,其中抗肿瘤药引发的ADR最多,有141例(占45.34%),其次是抗微生物药,有102例(占32.80%);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有256例(占82.3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有110例(占33.13%);严重的ADR有61例(占19.61%)。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45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1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56种,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96.9%);药物种类为抗感染药所占构成比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损害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损害。严重ADR10例,多为抗菌药导致,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较多。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医院133例ADR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物8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0.08%),其次为中成药(16.54%);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占比66.1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6.84%)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22.50%)。结论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报的315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1类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最多,有139例(占44.1%);其次是中药注射剂58例(占18.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263例(占83.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45例(占46.0%).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收集的694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情况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ADR报告中,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73.34%;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引发ADR例数最多(占57.35%),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9.31%);ADR损害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占45.10%),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分别占25.36%和19.02%)。结论:临床应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26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发生ADR的几率较高;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0.38%),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0.77%);静脉给药途径较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92.6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上报的303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2类68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131例(占43.2%);其次是中药注射剂52例(占17.2%);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251例(占82.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44例(占44.3)。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5年5月收集的28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0例临床ADR报告中,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161例,占57.50%),其次为中药制剂(39例,13.93%)以及循环系统药(4例,1.4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27例,占45.36%);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发生率最高(192例,占68.58%),其次为全身性损害(65例,占23.21%)和消化系统损害(55例,19.64%)。严重的ADR有41例(占14.64%)。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提高对ADR的关注度,加强ADR监测,完善ADR的事后警戒与控制防范制度,同时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开展ADR知识和安全用药宣传,进一步降低ADR的发生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苏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集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ADR涉及55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所致ADR居首位(44例,占32.12%),其次是抗肿瘤药(33例,占24.09%);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08例,占78.8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9例,占25.65%)。结论: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药物,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