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错He畸形Bolton指数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书源  侯录 《黑龙江医学》2003,27(4):264-265
目的 研究安氏Ⅲ类错He上下牙量不调的发生率以及各类错He Bolton分析的比较。方法 随机选取安氏I类、Ⅱ类、Ⅲ类错He患者的模型,每组男女各50例,共300副模型。测量其Bolton的3个比率以及牙量不调量的统计,井对Bolton 3个比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300例病例中Bolton指数不协调的占19.33%,前牙比、后牙比、全牙比均呈C1asss Ⅲ>Class Ⅰ>Class Ⅱ的趋势,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示上下颌牙量关系不调是错He发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Bolton分析应成为正畸诊断和确定治疗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24(1):32-33
目的:探讨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上下颌牙量不调的发生率,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择 325例安氏错牙合畸形患者牙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值及Bolton不调的发生率。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前牙均大于安氏Ⅱ类,而全牙Bolton值及Bolton不调发生率则为Ⅰ类 >Ⅱ类 >Ⅲ类(P<0. 05)。结论:Bolton指数在各类错牙合畸形中存在差异,正畸治疗前须进行Bolton分析。  相似文献   

3.
昆明地区196例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不调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Bohon不调量的大小及发生率.方法把符合标准的196副模型,获取其.Bohon指数的前牙比和全牙比及牙量不调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例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前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1.5mm的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7.46%、9.86%、18.97%,全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1.5mm的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20.96%、14.08%、22.14%,结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不调并不是错[牙合]发生的主要原因,但临床对Bolton指数分析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王岚  王雅玲  陶李明 《安徽医学》2006,27(6):502-504
目的探讨Bolton指数在合肥地区的错[牙合]患者中分布情况,有无性别及应用于各类错[牙合]畸形中的差异。方法筛选319副模型,其中安氏Ⅰ类125副、安氏Ⅱ类109副、安氏Ⅲ类85副,分别按Bolton正常值和一个标准差分为过小,正常,过大三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Bohon前牙比过大组安氏Ⅲ类均数显著大于安氏Ⅰ类、安氏Ⅱ类;全牙比过小的男性患者安氏Ⅱ类均数显著大于安氏Ⅲ类;Bolton前牙比无性别差异,全牙比存在性别差异。结论Bolton指数在各类错[牙合]畸形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不同类型错畸形患者Bolton不调量的大小及发生率.方法把符合标准的196副模型,获取其Bolton指数的前牙比和全牙比及牙量不调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例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中,前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1.5 mm的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7.46%、9.86%、18.97%,全牙Bolton不调量绝对值≥1.5 mm的患者占该类患者的百分比分别为20.96%、14.08%、22.14%.结论错畸形患者Bolton不调并不是错发生的主要原因,但临床对Bolton指数分析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兰州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下颌牙量及其异常的分布.方法 随机抽取352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测量上下颌牙量宽度,计算Bok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2例患者Bolton前牙比及全牙比无性别差异.前牙及全牙Bolton指数不调率分别为38.06%和42.05%,男、女患者Bolton不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州地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异常者比例较高,正畸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Angle classⅠ、Ⅱ、Ⅲ类错畸形病例上下颌牙量不调的发生率,探讨上颌侧切牙牙冠宽度变化与牙量不调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Angle classⅠ、Ⅱ、Ⅲ类错畸形病例各65,68,58例,测量其上下前牙及第一磨牙间12个牙的牙量,获取不同病例的上颌侧切牙冠宽度,Bolton指数的前、全牙比率及牙量不调量并作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错畸形病例中全牙量不调超过1.5 mm的比率为17.8%,错畸形病例中68.59%上颌侧切牙冠宽于7~8.5 mm(男性),6.5~7.5 mm(女性)范围内,上颌侧切牙冠宽度于该范围外的病例中发生前或全牙量不调1.5 mm以上的比率为18.33%或25%.结论:上下颌牙量不调不是引起错畸形常见原因;通过上颌侧切牙冠宽度来预测上下颌牙量不调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同错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侧切牙宽度异常在Bolton指数不调中的比率。方法:选取本院正畸科2005-2013年收治的140例正畸患者石膏模型,牙性与骨性错类型一致,分类为Ⅰ、Ⅱ、Ⅲ类3个组。测量分析Bolton指数,并获取所有病例双侧上颌侧切牙宽度,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处理。结果:Ⅰ、Ⅱ、Ⅲ类各类错的Bolton指数前牙比、全牙比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类Bolton指数全牙比最大,与Ⅰ、Ⅱ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以中国人正常Bolton指数±2个标准差为标准,错患者的前牙比、全牙比不调发生率分别为16.43%和15.00%,当以Bolton指数不调量|TSD|≥1.5 mm为标准时,Bolton指数前牙比、全牙比不调发生率分别为17.86%和29.29%。侧切牙牙冠宽度异常在前牙和全牙牙量不调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6.7%、18.0%。结论:不同类型错间Bolton指数不协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D实际值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关牙量不调信息,临床矫治设计应从牙量协调角度预测分析。Bolton指数不调与侧切牙宽度异常有关,治疗应注意。  相似文献   

9.
55例安氏Ⅱ~1类错合牙量关系的Bolton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安氏Ⅱ1 类错合患者上下牙量关系对其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55例安氏Ⅱ1 类错合的恒牙合模型上下牙进行Bolton分析。结果 :55例病例中前牙比与全牙比在正常范围内者分别为 32例、 2 6例 ;前牙比与全牙比小于正常值者为 1 5例、 1 7例 ;前牙比与全牙比大于正常值者为 8例、 1 2例。结论 :55例安氏Ⅱ1 类错合中有近 1 /2病例Bolton指数在正常值范围内 ,上下牙量关系协调 ;有近 1 /3病例Bolton指数小于正常值 ,上牙相对过宽或下牙相对过窄 ;有近 1 /5病例Bolton指数大于正常值 ,下牙相对过宽或上牙相对过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双期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方法用肌激动器(Activator)和固定矫治器对16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双期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用肌激动器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主要是下颌向前生长及位置变化所致.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对减小覆盖也有一定作用.结论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咬(牙合)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Ⅱ类与Ⅲ类患者数字化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为临床矫治计划的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30例安氏Ⅱ类与30例安氏Ⅲ类患者,扫描其石膏模型生成数字化模型,使用三维测量软件对数字化模型的牙弓宽度及基骨弓宽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 25.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各测量牙位数据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区牙弓与基骨弓宽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牙弓宽度为(52.94±1.85)mm,基骨弓宽度为(52.31±3.03)mm,其他牙位测量数据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牙弓宽度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氏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基骨弓宽度对比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区、上颌第二磨牙区、下颌第二前磨牙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牙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安氏Ⅱ类上颌尖牙区宽度较安氏Ⅲ类患者大,其他部位牙弓宽度较Ⅲ类患者小;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基骨弓宽度大于安氏Ⅲ类患者,而下颌基骨弓宽度小于安氏Ⅲ类患者。  相似文献   

12.
错He畸形191例上下牙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Angle classⅠ、Ⅱ、Ⅲ类错He畸形病例上下颌牙量不调的发生率,探讨上颌侧切牙冠宽度变化与牙量不调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Angle classⅠ、Ⅱ、Ⅲ类错He畸形病例各65,68,58例,测量其上下前牙及第一磨牙间12个牙的牙量,获取不同病例的上颌侧切牙冠宽度,Bolton指数的前、全牙比率及牙量不调量并作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错He畸形病例中愉牙量不调超过1.5mm的比率为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因单颗下切牙先天性缺失 ,引起 Bolton指数不调 ,导致错牙合畸形的患者 10 (男 6 ,女 4 )例 ;年龄 12~ 2 1(平均 16 .5 )岁 .疗程 6~ 14 (平均 10 ) mo.安氏 I类 7例 ,II类 3例 .患者拒绝拔牙矫治 ,同意配合邻面去釉方丝弓矫正器矫治者 ;牙齿发育完全 ,牙齿磨耗量低 ,口腔卫生好 ,不易患龋者 .矫治前常规模型分析 ,头影测量 ,照像 ,计算 Bolton指数 .由于患者下颌均缺失 1颗切牙 ,致 Bolton指数前牙比或全牙比均小于正常值 ,故计算时 ,先算出与目前下颌前牙量或全牙量相匹配的上颌牙量 ,其与实际值间的差 ,即为上颌相对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olton指数在合肥地区的错患者中分布情况,有无性别及应用于各类错畸形中的差异。方法筛选319副模型,其中安氏Ⅰ类125副、安氏Ⅱ类109副、安氏Ⅲ类85副,分别按Bolton正常值和一个标准差分为过小,正常,过大三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Bolton前牙比过大组安氏Ⅲ类均数显著大于安氏Ⅰ类、安氏Ⅱ类;全牙比过小的男性患者安氏Ⅱ类均数显著大于安氏Ⅲ类;Bolton前牙比无性别差异,全牙比存在性别差异。结论Bolton指数在各类错畸形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及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对上气道间隙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及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36名(男17名,女19名),平均年龄12.5岁.分别拍摄X线头影测量片.描图并进行颌骨、舌骨及上气道的测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舌骨测量中安氏Ⅱ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相比较:H-FH、H-MP显著增加(P<0.05),H-VL显著减小(P<0.05);安氏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相比较:H-FH、H-MP显著减小(P<0.05),H-S显著增加(P<0.05);在上气道测量中,安氏Ⅱ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相比较:U-MPW、PAS显著减小(P<0.05);安氏Ⅲ类与正常相比较:PNS-UPW显著减小(P<0.05),PAS显著增加(P<0.05);其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引起上气道口咽间隙变小,舌骨向下后移位;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引起鼻咽间隙减小,舌骨前上移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临界病例的牙牙合特征.方法选择83例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 合临界病例,其中拔牙57例、非拔牙26例,应用PAR指数对其治疗前的牙牙合模型进行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的牙合特征.结果 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临界病例不论拔牙治疗与否,治疗前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PAR指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临界病例在牙牙 合方面存在某些共同的特征,如轻度拥挤、深覆盖Ⅰ°-Ⅱ°、深覆牙合Ⅰ°-Ⅱ°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咬合关系不调.  相似文献   

17.
先天缺牙是牙胚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导致牙数减少的一种畸形,减少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多见于恒牙列,其发生率为2.3~6%.在临床中以下颌切牙的缺失较为常见.它常引起上下牙量不调,导致前牙的覆(牙合)覆盖异常,上下中线不正,增加正畸治疗中良好(牙合)关系重建的难度,尤其是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病例.故临床矫治设计与常规不同,多以Bolton指数为参考,通过不对称拔牙、邻面去釉以及改变牙齿的轴倾度或唇颊倾度等来获得良好的(牙合)关系.本文介绍1例下切牙缺失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正常与安氏Ⅱ1类错模型的比较,分析上下颌牙冠宽度、上颌牙冠厚度、Bolton指数差异,为安氏Ⅱ1类错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常,安氏Ⅱ1类错各5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牙冠宽度、牙冠厚度的测量并计算。结果安氏Ⅱ1类错上下颌侧切牙和下颌中切牙的牙冠宽度比正常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olton 指数前牙比:正常>安氏Ⅱ1类错。安氏Ⅱ1类错上前牙牙冠厚度均大于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上下颌牙量不调和上前牙牙冠厚度变化会对安氏Ⅱ1类错矫治后期正常前牙咬合关系的建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大武口区回汉族青少年错(牙合)畸形的错(牙合)率、畸形分类构成比及治疗意识.方法 利用高考体检对3581例青少年进行检查.结果 错(牙合)畸形总错(牙合)率为64.48%,男女错(牙合)率分别为65%及63.97%;回汉族错(牙合)率分别为61.90%及65.27%,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Angle错(牙合)分类,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构成比分别为64.62%、24.34%及11.04%.结论 本地区回汉族青少年错(牙合)畸形的错(牙合)率高于国家统编教材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DR)在头影测量方面的应用,探讨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安氏Ⅰ类正常(牙合)上气道矢状径的差异.方法:用DR技术给安氏Ⅱ1类错胎畸形患者和安氏Ⅰ类正常(牙合)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选取骨性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5例,利用DR技术固有软件直接在微机上对50名研究对象的DR图像进行影像后处理,并对研究对象上气道各段的矢状径进行自动测量,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组和安氏Ⅰ类正常牙台组SNA均值分别为82.2°和82.1°,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均接近正常值;而安氏Ⅱ1类错(牙合)组的SNB、ANB均值分别为76.0°、6.2°,安氏Ⅰ类正常(牙合)组SNB、ANB均值分别为79.1°、3.0°,两组的SNA、ANB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组成无明显差异(P>0.05).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上气道矢状径各测量项目中,鼻咽气道间隙(PNS-Ba、Ad1-PNS、Ad2-PNS)和喉咽气道间隙(V-LPW)与安氏Ⅰ类正常(牙合)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腭咽气道间隙(Mcnamara线、SPP-SPPW、U-MPW)和舌咽气道间隙(TB-TPPW)显著小于安氏Ⅰ类正常(牙合)组(P<0.01).结论:直接数字化X线影像技术具有强大的影像后处理功能,可直接在DR图像上定点、测量,使头影测量诊断、测量更准确、更方便;下颌后缩型骨性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存在结构性狭窄,狭窄部位主要位于上气道的腭咽和舌咽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