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是女性发生宫颈癌的必要病因,也与男性阴茎癌、口咽癌、肛门癌等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对男性HPV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配偶宫颈HPV感染男性外生殖器HPV感染状况,为临床制定HPV相关性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8~12月因配偶宫颈HPV感染阳性,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泌尿男科门诊就诊男性的相关资料。尼龙棉签拭子在阴茎头、冠状沟、包皮内板、阴茎体等处取样,运用凯普生物HPV分型检测试剂盒,采用PCR和膜杂交的方法,检测不同型别HPV感染情况。结果:去除不合格病例,共纳入139例患者信息。139例配偶宫颈HPV感染男性外生殖器HPV感染率为83.5%。HPV感染类型以6,16,39,18,58,52型为主,分别占43.2%(60/139)、19.4%(27/139)、10.1%(14/139)、9.4%(13/139)、9.4%(13/139)、9.4%(13/139)。在配偶宫颈HPV感染阳性的男性中,包皮过长比率高达75.5%,但包皮正常和包皮过长男性HPV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配偶宫颈HPV感染阳性的男性是HPV感染的高危人群,有必要对此类人群进行筛查和治疗,以降低男女双方的HPV感染。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可导致女性宫颈癌的病毒,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殖结局,其感染和清除机制与宿主免疫功能的关系现尚未完全阐明。有相关研究显示HPV的感染与生殖道的内环境有关,内环境的紊乱与HPV感染有着一定的相关性。阴道内环境包括阴道及宫颈粘膜的免疫屏障和阴道内细菌群落,阴道内正常菌群由乳酸杆菌主导,可调节阴道内的免疫微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HPV的感染。在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乳酸杆菌比例降低、其他细菌比例的增高可破坏阴道内微环境,从而增加HPV的易感性。此外,HPV相关的阴道粘膜免疫紊乱也与HPV感染有关,其中包含了相关免疫细胞的功能紊乱及数量减少,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NKT cells)、CD4~+和CD8~+T细胞;干扰素(IFN)等细胞因子的表达紊乱也与HPV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不孕症夫妇中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探讨IVF/ICSI-ET治疗中女性HP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本中心的25 077例不孕症患者的宫颈分泌物HPV分型检测结果,随机选择HPV感染者230例作为感染组,根据患者HPV分型检测结果细分为HPV高危型(hrHPV)感染组130例和HPV低危型(lrHPV)感染组100例;随机选择同期行IVF/ICSI-ET治疗的HPV未感染者200例作为对照组;HPV感染患者中,单纯因男方少弱精症而不孕的女性患者50例,列为单一男方因素组(smHPV)。比较各组行IVF/ICSI-ET助孕后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共纳入25 077例不孕症女性患者,检出HPV感染2 626例,HPV感染率为10.47%;其中高危型(17个型别)1 859例,占HPV感染的70.79%;低危型(10个型别)604例,占HPV感染的23.00%;不同型别HPV感染主要分布在26~35岁的育龄妇女中,约占HPV感染妇女的70%。HPV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比较:感染组的优...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的研究结果证明,男性包皮环切显著降低包皮龟头炎和尿路感染及其他生殖道感染、降低HIV和HPV以及HSV-2与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对生殖道肿瘤,如子宫颈癌、阴茎癌和前列腺癌具有预防作用。目前在中国包皮环切率低于5%。商环包皮环切术在非洲的临床评估试验和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实,商环具有安全性好、可接受性和满意度高。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已将男性包皮环切推荐为艾滋病预防策略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中国应该大力提倡安全的包皮环切术,从而降低男性及其女性伴侣生殖道感染、预防生殖道肿瘤,对改善全民生殖健康具有长期影响和深远意义。研究男性包皮环切对公共卫生的深远影响将成为今后泌尿男科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智 《中国科学美容》2014,(15):129-131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生殖道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95例)和未感染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母婴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发生率63.3%(95/150)。感染组平均期待治疗时间(5.27±2.53)d短于未感染组(11.89±3.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大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率均大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是导致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对生殖道感染的治疗可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改善母婴围产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HPV)B19感染的筛查方法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二代测序(NGS)结果分为HPV B19感染组和对照组,分析HPV B19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向前LR逐步法分析HPV B19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6例受者中9例受者肝移植术后2周左右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进行性贫血,NGS检测提示HPV B19阳性,诊断为HPV B19感染引起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所有患者给予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及免疫抑制方案调整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回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7 d外周血清球蛋白水平低[比值比(OR)=0.749,P=0.040]、年轻患者(OR=0.937,P=0.038)是肝移植术后HPV B19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移植术后早期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相对年轻患者,需考虑HPV B19感染。NGS筛查是早期诊断HPV B19感染的有效方法。患者术后7 d外周血清球蛋白水平低和年龄(年轻患者)可能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 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子。目前已经分离出100多种HPV亚型,其中感染生殖道上皮细胞的有40余种。根据致病力的不同,HPV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不同亚型的HPV感染其致病性不同,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最为密切,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心。我国女性性工作者HPV感染特征的评估较为困难。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地区女性性工作者和普通人群的宫颈HPV感染状态调查,分析本地区女性性工作者和普通人群HPV感染特征。  相似文献   

8.
沙眼衣原体感染是男性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然而有关衣原体在男性生殖道感染的致病和免疫机制的研究却十分有限。疾病动物模型在研究疾病的致病机制、疾病过程及其治疗转归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雄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模型数量较少并且不是很完善,本文就其衣原体种类、动物种类、感染途径、感染器官、感染过程、生殖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为男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eep刀联合安达芬栓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合并HPV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的78例CIN合并HPV感染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Leep刀联合安达芬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Leep刀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HPV转阴率等。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HPV病毒载量明显的少于对照组;1年后,较对照组,治疗组的HPV转阴率明显升高,复发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Leep刀联合安达芬栓治疗CIN合并HPV感染疗效显著,HPV转归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除可引起女性尖锐湿疣外,宫颈HPV的感染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必要因素[1]。近年来,随着HPV感染率的逐年增高,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并越来越年轻化[2],在临床上常用的激光、冷冻和微波等物理疗法治疗HPV引起的尖锐湿疣,但其对HPV临床感染治疗作用有限,本科室对48例女性宫颈HPV感染者尝试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HPV感染是阴茎癌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本文对HPVs的生物学特性,HPV在阴茎癌中的感染情况,HPV可能的致癌机制,HPV与阴茎癌预后的关系以及HPV疫苗的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e,CA)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的常见性传播疾病,其某些亚型与宫颈的癌变密切相关,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占我国性传播疾病的第3位。目前治疗下生殖道尖锐湿疣的物理方法很多,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后容易复发,特别是位于阴道壁、宫颈口不易暴露的尖锐湿疣更容易复发,单独使用物理治疗不能根除HPV,  相似文献   

13.
正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属乳头瘤病毒科,具有多种基因型,截至目前已有180种HPV基因型被鉴定出来[1],通常依据HPV感染引起的病变性质不同将其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高危型中已有15种亚型认为与皮肤粘膜恶性肿瘤相关;而低危型则常以男女外生殖道、肛周皮肤黏膜尖锐湿疣表现为主[2-3]。HPV感染与女性宫颈癌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国内外对女性HPV感染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高频电波刀与干扰素在高危型HPV感染CI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82例高危型HPV感染CIN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病例。观察组接受超高频电波刀手术治疗,术后局部采用干扰素栓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相同,但术后未使用干扰素。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月、6月及12月时宫颈HPV感染转阴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率为4.9%;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率为19.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过使用超高频电波刀手术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有利于促进高危型HPV感染的CIN患者创面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同时还能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的一种共生微生物,也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1],可分为两个生物群u.parvum和u.urealyticum.解脲脲原体可寄生在宿主体内,通常宿主不会出现感染症状,但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黏膜受损的情况下可以大量繁殖而致病[2].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及不孕不育等泌尿生殖道疾病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已有大量文献报道采用液体分离培养法或pcr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解脲脲原体的感染状况[3-4],但对不同基因型解脲脲原体在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研究尚少.为了解浙江省绍兴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中不同基因型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特征,本文对分离出的解脲脲原体采用pcr法进行生物群和基因分型检测,为临床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的感染状态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门诊2 876例妇女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技术(HC2)-HPV-DNA检测及HPV分型检测,以TCT细胞学正常及高危型HPV阳性的妇女295人为目标人群,随访重复TCT细胞学和HPV基因分型,并对TCT细胞学异常的妇女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分析不同HPV感染型别、感染状态(持续性感染、间断性感染及感染清除)的TCT异常和宫颈病理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目标群体随访1年,持续性HPV感染的女性与HPV感染清除或间断性感染的妇女相比宫颈病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目标群体随访2年,持续性HPV感染女性比HPV感染清除或间断性感染妇女有更高的宫颈病变发生率(P0.01)。多重HPV感染并不比单一型别感染有更高的宫颈病变发生率(P0.05)。高危型HPV16和HPV18持续感染发生率高,且宫颈病变的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持续性HPV感染2年以上,尤其HPV16及HPV18的持续性感染,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高危HPV型别及感染状态的甄别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地区女性HPV感染现状,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膜杂交法对本院门诊收治的778例女性患者进行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共检测出289例HPV感染者,HPV感染率为37.15%,其中高危型感染占74.74%,低危型感染占17.65%,高、低危型混合感染占7.61%。高危型感染率最高的前5型别为HPV16(9.13%)、HPV58(7.46%)、HPV52(5.53%)、HPV33(3.60%)和HPV31(2.31%),低危型以HPV6(3.99%)和HPV11(2.31%)为主。HPV高危型感染率(30.59%)显著高于HPV低危型感染率(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7.152、P0.001)。高危型多重感染率(21.34%)显著高于低危型多重感染率(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7.201、P0.001)。在HPV阳性者中单纯感染228例(78.89%),多重感染61例(21.11%)。各年龄段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96、P=0.393),各年龄段感染类型均以高危型为主。结论高危型感染以HPV16、HPV52和HPV58为最常见型别,低危型感染以HPV6最常见。感染类型以单纯感染和高危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以高危型和高、低混合型感染常见。该地区女性HPV感染情况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8.
三种抗生素治疗沙眼衣原体宫颈感染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国外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r)感染的发病率高居性传播疾病的首位。我国女性生殖道Ctr感染虽居性传播疾病的第三位,但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殖道Ctr感染如不经治疗,不会自愈,上行感染可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人类微小病毒(HPV)B19感染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总结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2例肾移植术后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两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早发严重贫血且进行性加重,输血治疗无效。排除导致贫血的其他原因,综合骨髓穿刺活检、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PV DNA等方法诊断为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经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等治疗后2例患者贫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早期不明原因、进行性加重的贫血患者,特别是伴随网织红细胞缺乏者,应考虑HPV B19感染致纯红再障的可能性。骨髓穿刺及荧光PCR检测结果是诊断纯红再障的主要依据,免疫抑制剂减量和应用IVIG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经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但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女童泌尿生殖道淋病双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684例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的女童取阴道分泌物,采用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进行淋病双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684例患儿19例淋病双球菌阳性,12例沙眼衣原体阳性,31例解脲支原体阳性。结论对于有反复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童,临床上应考虑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可能,建议进行此3种病原体的检查,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