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江涛  周艳红  刘梅梅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54-1755
乙型肝炎是当今严重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开展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主要手段。为了解我县农村居民掌握乙肝疫苗免疫的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做好接种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达到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目的。我们于2002年8月对295名农村居民掌握乙肝疫苗免疫的知识水平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深圳罗湖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效果分析深圳市罗湖区卫生防疫站(518020)姜中馨白满娥刘卫民张平何梅英乙肝疫苗作为预防乙型肝炎强有力的免疫制剂已被大众所接受。深圳市于1988年较早地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当时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在城区和农村...  相似文献   

3.
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与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诚孝  许二萍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2):1108-1108
乙肝疫苗的广泛使用 ,为防制乙型肝炎提供了有效的免疫手段。杭州市自 1989年把乙肝疫苗列入计划免疫管理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 ,有效地阻断了乙型肝炎在低龄儿童中的传播。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  (1)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 :根据杭州市历年来计划免疫按容量比概率抽样PPS法调查的“五苗”接种率资料。 (2 )杭州市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 :根据1999年杭州市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资料。 (3) 1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率 :根据卫统报表杭州市历年疫情年报资料。 (4 )乙肝疫苗接种率判断 :按《…  相似文献   

4.
王秀德  曲树新 《中国校医》1995,9(6):474-476
对高危儿童推荐乙型肝炎疫苗,用来预防乙型肝炎已有1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全民免疫被认为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特别包括对幼儿乙肝疫苗的常规接种。近年来,许多地方又把乙肝疫苗纳入了计划免疫的儿童免疫程序,并探索了该疫苗的应答性,使得乙肝疫苗的使用更加具备科学性。1新生儿全免策略为预防婴幼儿的HBV水平传播,最好实行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全免策略。方华[1]对北京城区两个地段实施不同的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血源疫苗的免疫策略。全免地段:全部新生儿接种;非全免地段:仅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接种。该研究结果表明:全免和…  相似文献   

5.
乙肝疫苗与麻疹疫苗同时接种的免疫研究李艳萍,徐志一,王树声,李荣成,温厚波,杨进业,陈琨琳,欧阳佩英乙肝疫苗在大规模预防婴幼儿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方面已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1,2).并将逐步纳入计划免疫。乙肝疫苗与“百白破”同时免疫不产生互相干扰,但与...  相似文献   

6.
加强医务人员的乙型肝炎免疫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12月10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在继续做好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计划免疫同时,应加强对新生儿以外人群(包括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和高危人群)进行乙肝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7.
句容市儿童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质量评价句容市爱卫办胡家辉吴晓军我市自1992年起,按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规程全面实施新生儿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简“乙肝疫苗”)接种。全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86%以上。为进一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我们对...  相似文献   

8.
557名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预防乙型肝炎(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乙肝疫苗。为了解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的效果,我们于2002年7月~2003年12月对西安市某社区557名3~10岁儿童进行了有关乙肝疫苗免疫情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疫苗长期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普种预防儿童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降低乙肝发病率的免疫效果。方法:建立肝病报告制度,对乙肝发病情况进行监测;以出生队列定群随访和横断面调查方法,观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13年的免疫持久性、HBV感染标志变动和乙肝发病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BV感染标志。结果: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轨道,母亲不筛检,新生儿接种常规剂量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平均接种率达到85%以上。免疫后13年的长期连续定群观察结果和免疫10年后的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免疫人群的HBsAg阳性率已从既往的16.0%下降为2.3%,HBV感染率从既往的51.5%降至3.5%,疫苗预防HBsAg的保护有效率达到89.7%,预防HBV感染的保护率达到96.2%,1-13岁年龄组人群的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已由18.38/10万降至1.6/10万,下降了91.3%,保护效果稳定。结论:在肝癌高发区隆安县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可获得有效控制HBV感染和HBsAg慢性携带的长期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浅谈我国乙型肝炎免疫预防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国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经历了应用血源疫苗和基因疫苗两个阶段。由于血源性乙肝疫苗用HBsAg携带者血浆做原料,也有着不可克服的缺点,故第一代疫苗(血源性乙肝疫苗)为一种过渡性疫苗,它必然被第二代乙肝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所代替,目前我国已经停止生产和使用血源性疫苗。这两种疫苗在我国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中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1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 对于高发性传染病,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是阻断和控制的前提。1991年10月25日,卫生部颁发了《全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决定于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开始推广乙肝疫苗接种,这标志着乙型肝炎防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后,把乙肝疫苗的接种又纳入了计划免疫管理,使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九五规划中要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城镇达到90%,农村达到60%。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1995年城镇为80.0%,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类国产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国产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不同人群中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不同种类国产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行评价。结果大学生接种不同种类国产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为91.60%~98.72%,平均95.50%。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大连疫苗)的抗体阳性率高于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康泰疫苗),四种疫苗[大连疫苗、康泰疫苗、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天坛疫苗)、华北制药集团金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华北疫苗)]免疫后,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36.54,P<0.05),即华北疫苗和大连疫苗免疫后抗体GMC均高于天坛疫苗和康泰疫苗,并且华北疫苗免疫后抗体GMC还高于大连疫苗。儿童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96.60%~100.00%,平均98.31%,且加强免疫后抗体GMC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种类国产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应用在不同人群均能获得较好的免疫原性。成人在大剂量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能获得较高的抗体阳转率和GMC。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但抗体消失的儿童,小剂量加强免疫1针后也能获得较高的抗体阳转率和GMC,儿童体内存在良好的免疫记忆反应,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一针加强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为完善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选择210名24~38月龄儿童,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接种1剂次甲乙肝联合疫苗,对照组接种1剂次甲肝灭活疫苗。免后1个月,采用定量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检测甲肝抗体,采用抗-HBs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抗体,评价免疫前后甲、乙肝抗体水平(GMC)和阳性率。并对受试者进行连续3d体温及可能发生的任何临床症状观察和随访,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对照组(甲肝疫苗组)加强免疫1个月后甲肝抗体阳性率由免前的95.20%上升到100.00%,GMC增长倍数达55.74倍。实验组(甲乙联苗组)甲肝抗体阳性率由免前的88.80%上升到98.90%,GMC增长58.35倍。乙肝抗体阳性率由免前的的72.90%上升到97.80%,增长24.90%;GMC由免前的22.20mIU/ml上升到1226.10mIU/ml,增长54.50倍。观察到12例不良反应,均为发热,发生率为5.74%,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建议增加1剂次甲乙联苗加强免疫程序,帮助接种者获得长期的甲肝、乙肝抗体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对蓬莱市农村居民乙肝病毒(HBV)感染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蓬莱市农村1~59岁常住人口共629人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等乙肝标志物。结果 629名调查对象HBV感染率为22.26%,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70%、62.32%、18.44%。乙肝疫苗接种率由1992年以前出生人群的18.89%提高到2002-2006年出生人群的100.00%,HBV感染率由42.11%降为1.31%;有乙肝免疫史的人群HBV感染率和HBsAg、抗-HBc阳性率均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乙肝疫苗保护率为85.63%。结论从1992年使用乙肝疫苗以来,不仅有效的减少了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且乙肝疫苗保护率达到较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防止乙肝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母牛分枝杆菌疫苗联合乙肝疫苗免疫慢性乙肝患者,观察乙肝患者免疫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按0、1、2免疫程序,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22.5μg母牛分枝杆菌疫苗和10μg酵母乙肝疫苗,对照组接种疫苗稀释液。于免疫前后分别采血,对其CD3+CD4+、CD3+CD8+和淋巴细胞进行计数。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CD3+CD4+、CD3+CD8+、淋巴细胞、CD3+CD4+/CD3++CD8+之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母牛分枝杆菌疫苗联合乙肝疫苗免疫慢性乙肝患者,能够提高其细胞免疫的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儿乙肝疫苗免疫的最佳时机。[方法]将孕期检测HBsAg、抗-HBc均为阴性的母亲所产的健康婴儿78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3月龄时开始乙肝疫苗0,1,6月3针免疫,全程免疫后1、6、12、24个月时以RIA法检测抗-HBs滴度。[结果]3月龄时开始免疫组全程免疫后1、6、12、24个月时抗-HBs滴度均高于出生后24 h内免疫组。[结论]HBsAg、抗-HBc均为阴性的母亲所产的健康婴儿3月龄时开始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鞍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10—2019年鞍山市乙肝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9年鞍山市报告乙肝15 22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2.10/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2534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60∶1。乙肝发病最多的职业为农民,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3.00%和28.51%。结论:鞍山市乙肝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多年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实施,青少年和儿童乙肝防控成效明显,但成年人乙肝疫情仍不能忽视,在继续巩固儿童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还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Vaccine》2018,36(17):2307-2313
BackgroundHepatitis B virus (HBV) can cause chronic HBV infection, which may lead to advanced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 Healthcare workers (HCWs) are at risk HBV infection as an occupational hazard.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of HCWs is recommended by WHO, but the status of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among HCWs in China is seldom reported.MethodologyWe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22 hospitals of 3 developed cities in China. We interviewed manager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departments, and at least 40 HCWs per hospital.ResultsWe interviewed 929 HCWs; 80.8% were vaccinated against hepatitis B and 96.7% were willing to be vaccinated; 38.2% of HCWs reported having at least one needle stick or sharps injury. Three hospitals provide free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for HCWs; hospitals with a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policy, more HCWs reported being vaccinated (91.7% vs 79.0%, P < 0.001). HCWs in high risk departments (P = 0.011), with more knowledge of hepatitis B vaccine (P < 0.001), and with fewer working years (P = 0.002) were more likely to be vaccinated against HBV.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rs ha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hepatitis B vaccination.ConclusionsHepatitis B vaccination was well accepted among HCWs. Hospital provision of free vaccine, greater HCW knowledge of HBV, and working in higher-risk settings were associated with being vaccinated. A national policy of offering hepatitis B vaccine to HCW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China. Provision of free hepatitis B vaccine for HBsAb negative HCWs may be acceptable. Education about HBV and hepatitis B vaccine may help promote policy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N发生死亡的病例,评价HepB的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3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的接种HepB后死亡的病例及其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的10例接种HepB后婴儿死亡病例中,2例可能为接种HepB所致急性过敏性休克,其余8例为其它疾病所致死亡,根本死因均与接种HepB无关。结论国产HepB安全性良好,存在个别因过敏反应导致死亡的病例。应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 “乙肝疫苗事件”导致的攀西地区居民、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态度变化及疫苗接种率变化,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电话访谈302名0~23月龄儿童家长;调查市、县两级各3家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问卷调查产科接种人员;问卷调查25个乡镇卫生院接种人员。结果 知道“乙肝疫苗事件”的家长中,46.77%肯定或怀疑事件中儿童的死亡与乙肝疫苗有关;知道“乙肝疫苗事件”前,62.90%的家长认为乙肝疫苗安全,知道此事件后,比例降为31.72%;16名医院产科接种人员,9人认为乙肝疫苗安全;25名乡镇卫生院接种人员对乙肝疫苗安全性态度在事件前后无明显变化,但其中3个乡镇暂停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6所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在“乙肝疫苗事件”期间较上年同期呈下降趋势。结论 “乙肝疫苗事件”对儿童疫苗接种造成了不利影响,应加强疫苗安全性的宣传和疫苗不良反应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hepatitis B vaccine,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hepatitis B immunisation programmes, immune memory induced by hepatitis B vaccine, current booster policies, and impact of hepatitis B virus mutants on immunisation programmes were reviewed at the Viral Hepatitis Prevention Board (VHPB) meeting in Sevilla, Spain, March 2004. The main focus was on universal vaccination programmes with data being presented from Italy, Saudi Arabia, Singapore, Spain, Taiwan, Thailand, The Gambia, and USA (Alas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