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羞耻感等因素影响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建构青少年社交焦虑的羞耻感模型,探索以羞耻感为主的各种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对327名大学生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羞耻感、社交焦虑、自尊、父母教养方式、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羞耻感对社交焦虑重要影响作用的假设。结果:模型中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回归权重为0.6,在社交焦虑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占首要地位,其次为人格因素,权重为-0.35,教养方式、自尊通过羞耻感、人格间接影响社交焦虑。结论: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重要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55.7%的个体在青春期有社交焦虑的体验,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病率也达到1%左右。高特质焦虑组大学生占总人数20.3%,其中社交焦虑个体占了较大的比重。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羞耻感可能是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羞耻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大学生羞耻感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建立大学生羞耻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方法:178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其中男生86人,女生92人,平均年龄21岁。所有被试填写了羞耻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初步建立了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理论关系模型。同时通过模型比较确定了羞耻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关系模型中的部分中介地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对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认知与行为疗法的团体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社交焦虑的大学生22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约16人小时团体的认知与行为疗法的治疗。用SAD、IAS、EPQ、ATQ,SCL-90五个量表,结合临床评估与自我报告等对干预疗效全面评估。结果:两组被试干预后在社交焦虑的主要感受、回避行为、自评症状,认知以及人格的N与E维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认知疗法对于改善被试的消极自动思维稍优于行为疗法,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两组效果改善在所有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都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由于两组都采用团体治疗的方式、治疗师相同以及共存认知与行为因素,故两种方法疗效差异不显著。采用团体的方式干预社交焦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动物辅助治疗(Animal-assisted Therapy,AAT)对于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从某医科大学大一新生中征集喜爱狗志愿者492人,使用社交焦虑问卷(LSAS)和DSM-Ⅳ诊断标准筛查符合社交焦虑诊断标准的被试20人,随机抽取10人组成实验组接受10次动物辅助治疗,10人作为控制组不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1000名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试,筛取量表分≥9分(人际交往存在一般困扰者)223人。根据自愿原则,选取人际困扰的大学生3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人:实验组采用团体认知治疗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定,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的差异。结果心理辅导组:交往焦虑得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97,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09,P<0.05),其因子分:回避因子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61,P<0.05),苦恼因子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56,P<0.05)。对照组:交往焦虑得分前后测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13,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85,P>0.05),其回避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1.09,P>0.05),苦恼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45,P>0.05)。结论团体认知治疗能有效改善被试的社交焦虑情绪,减少社交回避行为,改善社交苦恼症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考察身体不满在自我客体化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探讨自我客体化影响社交焦虑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我客体化问卷(SOQ)、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的整体分量表(NPSS-G)、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S)对4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我客体化与身体不满(r=0.17,P<0.01)、社交焦虑(r=...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社交焦虑量表对29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主观幸福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在各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非常显著(P<0.01);③社交焦虑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较好地预测主观幸福感(F(3,290)=51.38,P<0.001);④随着对学习满意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F(1,289)=69.79,P<0.001)和主观幸福感(χ2(4)=19.77,P=0.001)随之增长,社交焦虑呈下降趋势(F(1,289)=10.83,P=0.001)。结论社交焦虑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有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提高将有利于其社交焦虑的降低和主观幸福感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 探索团体心理辅导降低大学生人际交往焦虑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大学生92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4人,分成4个小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48人接受心理卫生知识讲座,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交往焦虑量表(IAS)、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4个量表进行前后测,运用协方差分析对比实验效果。结果27.2%的大学生被试处于高交往焦虑,18.5%的被试非常羞怯,14.1%存在高度交流恐惧,最困扰大学生的主要是小组讨论、会议交流和2人交谈。接受团体心理辅导之后,实验组被试IAS分、ShyS、PRCA总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其中小组讨论恐惧、会议交流恐惧也显著下降,另女生EPQ-E分数较实验前明显上升。但本实验中,2人交谈恐惧和公开演讲恐惧方面没有显著改善。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比心理卫生讲座更能有效地降低大学生交往焦虑和羞怯感,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推广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焦虑倾向与社会支持结构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他人。导致毕业生焦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有效缓解大学生的焦虑程度。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理论认为,社会支持可以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身心健康水平。本研究拟考察有焦虑倾向的大学毕业生社会支持认知结构及其满意度.探讨缓解毕业生焦虑的有效途径.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在临床心理学领域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思路与步骤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80年代初 ,在各专业杂志上发表的问卷和实地调查报告中研究者大多数采用平均数差异检验、相关分析或因素分析等传统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后来 ,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方法的使用逐渐增多。近十年来 ,作为一种对复杂的多变量关系进行研究的手段 ,结构方程模型 (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 ,SEM)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社会和行为科学的研究之中[1]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复杂的因果模型 ,又称协方差结构分析 (covariancestructureanalysis)因果模型(causalmodeling)。结构方…  相似文献   

13.
医科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科类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在某大学医科类学生中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个小班(每班40人左右)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wchwarzer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进行调查,查阅学生成绩档案获得学生的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成绩及大学英语四级的通过情况。结果医科大学生内、外、妇、儿、传5门专业课成绩的平均分与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呈正相关(r=0.52,P<0.01);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随着大学学习期间课程不及格门数的增加而降低(F=2.85,P<0.05);大学英语通过六级者、仅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者、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者三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F=4.81,P<0.01),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的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较大学英语四级未通过者高。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是大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上网动机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上网动机的影响.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在某大学医科类学生中抽取10个小班38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社会支持量表调查其进校第一学期末的社会支持情况;用自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大学四年级时因特网的使用动机,以社会支持总分的下四分位数作为分界点,将研究对象分为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组与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组,比较两组大学生的上网动机.结果 两组大学生在学习上网、交易上网、从众上网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的频率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组的大学生较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组高(P<0.05);而交际上网得分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组大学生较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组低(P<0.05);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的大学生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频率与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的大学生相同,但在网上与熟人交流的频率社会支持得分较低者较社会支持得分较高者低(P<0.05).结论 社会支持不同的人上网的动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状况。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量表对 45 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社交孤独感在南北方、独生子女、年级得分有显著差异 ;社交焦虑感在南北方、独生子女、城乡、是否学生干部得分有显著差异 ;社交无能感在南北方、独生子女有显著差异 ;交往障碍在南北方、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得分有显著差异。是否学生干部、城乡在社交孤独感、交往障碍量表存在相关。结论 在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人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被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相互预测关系。方法:采用社交焦虑问卷和被动社交网络使用问卷对2所高校的391名学生进行间隔8个月的两次数据采集,运用AMOS 23.0进行交叉滞后分析。结果:社交焦虑和被动社交网络使用在两次测量中均呈正相关(T1r=0.58;T2r=0.63,Ps<0.01);基线水平的社交焦虑能够预测8个月后的被动社交网络使用强度(β=0.13,P<0.001),但基线水平的被动社交网络使用不能预测8个月后的社交焦虑水平(β=0.06,P>0.05)。结论:社交焦虑可能是大学生被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动因,而非其后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羞耻感和抑郁的中介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S)、羞耻感量表(ESS)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对4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羞耻感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372,P<0.01);应对方式与羞耻感、抑郁呈显著相关,其中不成熟应对和混合型应对因子与羞耻感和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313,0.135,0.256,0.163;P<0.01);成熟应对因子与羞耻感和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191,-0.272;P<0.01);②回归分析表明羞耻感(β=0.372,P<0.001)、应对方式(β=0.209,P<0.001)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不成熟应对方式在羞耻感与抑郁间的作用为部分中介作用(P<0.001)。结论羞耻感、应对方式对抑郁有显著预测作用,高羞耻易感性可能导致不成熟应对方式的运用,使个体更易陷入抑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乐观、悲观倾向、人格及抑郁情绪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以54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乐观-悲观量表中文版(OPS-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乐观-悲观倾向、人格特质及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型设定和验证。结果:乐观-悲观倾向的明显乐观、明显悲观、倾向不明显和双重倾向四种类型的抑郁总分、人格维度得分差异显著(F=52.31,P<0.01)。乐观、悲观倾向通过人格特质影响抑郁情绪的模型拟合指数为:χ2/df为2.64,NFI为0.97,CFI为0.98,GFI为0.99,AGFI为0.94,TLI为0.93,RMSEA为0.06。结论:乐观倾向与抑郁显著负相关,悲观倾向与抑郁显著正相关。内-外向(E)、神经质(N)人格维度可能是乐观-悲观倾向和抑郁情绪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尊量表、孤独量表、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调查表、自编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调查问卷,对14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网络使用特征及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建立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模型。结论①大学生网络成瘾呈轻度、重度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总流行率达到14.84%;②网络使用时间、娱乐上网、交易上网、人际上网与网络成瘾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③自尊、孤独、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对网络成瘾有很好的预测作用;④网络成瘾是特定的个体心理特征与特定的网络使用行为、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