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8例(53只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和45例(53只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糖尿病组的术后40只眼(75.5%)矫正视力≥0.5;非糖尿病组术后矫正视力≥0.5者共45只眼(84.9%)。两组术后视力和术后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糖尿病患者中,术前瞳孔不能充分散大或术中瞳孔缩小的病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明显改善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视力的提高,与一般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视力改善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基层医院扶贫防盲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白内障扶贫防盲手术中,对896例(946眼)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天视力(含矫正视力)小于0.3者69眼(7.29%),0.3~0.5者208眼(21.99%),0.5以上者669眼(70.72%)。术后并发症299眼(31.60%),其中,角膜水肿153眼(16.17%)、虹膜损伤74眼(7.82%)、前房积血30眼(3.17%)、后囊破裂20眼(2.11%)、玻璃体脱出12眼(1.27%)、瞳孔夹持10眼(1.06%)。结论在基层医院大规模白内障防盲复明手术中,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小,且无需昂贵的设备及特殊器械,手术步骤简单,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516眼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516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内皮变化、并发症。结果 516眼术后3天视力≥0.5者316眼(占61.24%),术后1周视力0.5~0.8者389眼(占75.38%),随后6个月视力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良好、安全,术后并发症轻,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难点及优点,推广该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巩膜隧道反眉形切口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难点及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结果:317例(373眼)术后一月视力≥0.4者有315眼(84.45%),患者对手术结果较满意。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易于掌握,经济高效,是基层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50例(300眼)白内障患者施行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3d、7d裸眼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 术后3d裸眼视力≥0.5者231眼(占76.85%),术后7d裸眼视力≥0.5者265眼(占88.33%).术中并发症36眼,其中上方虹膜反复脱出7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3眼,晶状体上方悬韧带断离6眼.术后并发症145眼,其中角膜水肿103眼,前房出血26眼,一过性高眼压16眼.结论 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临床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160只眼)患者,分别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对过熟期白内障及硬核性白内障更安全,更经济实用。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韦玉玲 《华夏医学》2012,25(1):65-6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在大规模白内障防盲复明手术中,对585例(635眼)Ⅳ~Ⅴ级核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d视力(含矫正视力)小于0.3者49眼(7.72%),0.3~0.5者495眼(77.95%),0.5以上者91眼(14.33%)。在并发症中,发生角膜水肿83眼(13.07%)、虹膜损伤27眼(4.25%)、前房积血8眼(1.26%)、后囊破裂23眼(3.62%)、玻璃体脱出9眼(1.42%)。结论: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并发症小,且无需昂贵的设备及特殊器械,手术步骤简单,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白内障48例(53眼)患者,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术后3天、1周、1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39眼(73.58%)、43眼(81.13%)、46眼(86.79%),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前房少量积血、葡萄膜炎,无处理或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无虹膜损伤、晶状体偏离或继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视力恢复快,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韩进宝  陈彪等 《吉林医学》2001,22(6):336-337
目的 :评价巩膜隧道小切口 (5 5mm)无缝线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 :对 2 5例 (2 7只眼 )白内障患者施行隧道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3个月的视力≥ 0 2者占 10 0 % ,≥ 0 5者 18只眼占 6 6 6 7% ;术中 1例晶状体碎核脱入玻璃体腔中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 ,术后视力恢复较快等优点 ,是当前安全有效的白内障摘除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别对80只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68只眼超声乳化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丢失率,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小切口非乳化组1周后视力≥0.5者59只眼(73.7%,≤0.4者21只眼(26.3%).超声乳化组≥0.5者54只眼(79.4%,≤0.4者14只眼(20.6%).角膜内皮丢失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13.1%,超声乳化组13.0%.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小切口非乳化组6只眼(7.50%),超声乳化组4只眼(5.88%).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与超声乳化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相似,前者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广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66眼)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3 d和2个月视力大于或等于0.5者分别占72.2%和90.9%.术后3 d和2个月平均散光为(1.98±1.06)D和(1.02±0.76)D,与同时进行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5例(48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进行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5例(89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闭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技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0 6例 (110眼 )白内障行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结果 :术后 1周 ,裸眼视力≥ 1.0者 3 5眼 (3 2 % ) ,0 .5~ 0 .9者 5 4眼 (4 9% ) ,0 .5以下 2 1眼 (19% )。矫正视力≥ 1.0者 5 6眼 (5 1% ) ,0 .5~ 0 .9者 43眼 (3 9% ) ,无明显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 :自闭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获得与超乳术相近的结果。且对Ⅳ和Ⅴ级核白内障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瞳孔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32例(32眼)瞳孔不能散大的白内障分别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2例,22眼)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0例,10眼)。虹膜后粘连患者用粘弹剂冲洗针头分离粘连,瞳孔膜闭、瞳孔闭锁患者用维钠剪做剪切分离,必要时行瞳孔缘多点放射状小切口。Ⅱ、Ⅲ级核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Ⅳ、Ⅴ级核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0.04者2眼(6.25%),0.05~0.25者14眼(43.75%),0.3~0.5者16眼(50.00%)。术后瞳孔形状呈圆形者17眼,近圆形者15眼。瞳孔直径较术前扩大。结论小瞳孔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较为复杂,病例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并发症的处理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Ⅳ级及Ⅴ级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0例(150眼)Ⅳ级及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天视力≥0.3者112只眼(74.67%),≥0.6者45只眼(30.00%);术后1个月视力≥0.3者138只眼(92.00%),≥0.6者104只眼(69.33%).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切口愈合快,前房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10月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合并高度近视126例(144眼),112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2眼Ⅳ~Ⅴ级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14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12眼(〉80%)术后1周裸眼视力≥0.4。结论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对80只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68只眼超声乳化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丢失率,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非乳化组1周后视力≥0.5者59只眼(73.7%),≤0.4者21只眼(26.3%)。超声乳化组≥0.5者54只眼(79.4%),≤0.4者14只眼(20.6%)。角膜内皮丢失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13.1%,超声乳化组13.0%。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小切口非乳化组6只眼(7.50%),超声乳化组4只眼(5.8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与超声乳化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相似,前者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广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复明医疗队集中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体会,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于2007年8月7-22日集中实施79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出院时视力≥0.3者占69.7%,≥0.5者占41.7%,术后1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77.2%,≥0.8者占44.3%。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效、安全、简便、经济,适宜于白内障复明医疗队和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韦玉玲 《华夏医学》2012,25(2):207-209
目的:探讨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57例(65眼)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眼压、滤过泡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d视力(含矫正视力)小于0.3者11眼(16.92%),0.3~0.5者43眼(66.15%),0.5以上者11眼(16.92%);在并发症中,发生角膜水肿13眼(20.00%),虹膜损伤14眼(21.54%),后囊破裂3眼(4.62%);所有病例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滤过泡均能有效保留。结论: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董凯 《中原医刊》2006,33(9):57-5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168例(179眼)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后效果。结果术后3d视力≥0.5者占78.8%,术后1个月视力≥0.5者达91.6%。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手术效果满意,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祁涛  高立  许文彬 《西部医学》2012,24(8):1567-1568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0例符合手术要求的白内障患者行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其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0.05者30眼,占7.5%;0.05~0.3者124眼,占31%;≥0.3者246眼,占61.5%;术后1周复查视力,〈0.05者16眼,占4%;0.05~0.3者60眼,占15%;≥0.3者324眼,占81%;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麻醉效果良好,能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视力恢复快,患者易接受;适宜于我国大规模复明行动及基层医院开展的以白内障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