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p16基因缺失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 48例肺癌组织标本中p16基因缺失的情况 ,其中包括 2 3例原发性小细胞肺癌 (SCLC)和 2 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结果 在 2 3例SCLC中没发现p16基因缺失 ,而 2 5例NSCLC中 ,7例存在p16基因缺失 ,缺失率达 2 8%。结论 结果提示p16基因的变异与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16基因缺失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8例肺癌组织标本中p16基因缺失的情况,其中包括23例原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和25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结果:在23例SCLC中没发现p16基因缺失,而5例NSCLC中,7例存在p16基因缺失,缺失率达28%。结论 :结果提示16基因的变异与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16基因缺失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 ,检测 3 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相应匹配癌旁正常组织中P16基因外显子 2的缺失情况。结果  3 1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 ,7例P16基因纯合性缺失 ,缺失频率为 2 2 .6 %。其中鳞癌 6例 ,腺癌 1例。 7例缺失均为Ⅲ、Ⅳ期临床病例。结论 P16基因缺失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并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MBT1基因纯合性缺失与原发性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原发性肺癌DMBT1基因纯合性缺失 ,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7例肺癌组织中 9例有DMBT1基因纯合性缺失 ,而其自身癌旁正常肺组织均无缺失。DMBT1基因纯合性缺失率非小细胞肺癌组高于小细胞肺癌组 ,低、未分化肺癌组高于中、高分化肺癌组 ,伴有淋巴和 /或远处转移组高于不伴转移组 ,有吸烟史组高于无吸烟史组 (P均 <0 .0 5 )。结论 DMBT1基因与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 ,其可能参与调控原发性肺癌的细胞分化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5.
肺癌p1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基因的改变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控制正常细胞对肿瘤组织污染后,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0例肺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小细胞肺癌无P16基因纯合缺失、突变和蛋白表达异常。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纯合缺失率和突变率分别为40.5%和5.7%且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组织类型、转移和预后明显相关。非小细胞肺癌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42.3%,与p16基因纯合缺失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的缺失符合率为76%。结论P16基因异常和失活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和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罗晨玲  陈清  曹文峰  陈思东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1):1218-1220,1224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Ⅱ相代谢酶主要亚型GSTM1的基因型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双重PCR和PCR-SSCP(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了63例肺癌患者和47例健康对照中GSTM1基因缺失及肺癌组织p53基因突变的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肺癌组GSTM1基因缺失率为71.4%(45/63),对照组为51.1%(24/4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为2.40(95%CI为1.09-5.29).p53基因突变率在63例肺癌组织中为49.2%(31/63),在15例对照组织中仅为6.6%(1/18).58.1%肺癌病例同时存在p53基因突变和缺失GSTM1基因(P<0.05).结论:GSTM1基因缺失与p53基因突变相关,GSTM1基因缺失可能增加p53基因突变的几率,从而导致肺癌患病危险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 tapepolymerasechainreaction)的方法对 42例肺癌及 10例正常肺组织中的FHIT(Fragilehistidinetriad)基因的缺失情况进行检测 ,并用PCR技术检测了肺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的DNA片段。 结果  66.7% (2 8/4 2 )肺癌组织中检测到FHIT基因的缺失 ,而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FHIT基因的缺失 ,二者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1)。 42例肺癌组织中有 8例检测到HPV的片段 ,阳性率为 19% (8/4 2 ) ,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HPV的片段 ,且在 8例HPV阳性的标本中均有FHIT基因缺失。结论  (1)FHIT基因的缺失在肺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 (2 )FHIT基因的缺失与肺癌的不同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无关。与吸烟有一定的相关性。 (3 )HPV的感染与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且与FHIT基因缺失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杜铭  李良彬 《肺癌杂志》1998,1(2):74-77
目的 探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6基因缺失及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控制模板DNA量的银染PCR-SSCP技术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p16基因第2外显子。结果 40例中有13例发生纯合缺失,3例发生突变,缺失及突变率为40%,其缺失及突变率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p16基因的缺失及突变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作用机制及其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通过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方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其癌旁肺组织与FHIT基因紧密连锁的D3S1300位点杂合性缺失(LOH),并比较其与各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FHIT基因在肺癌组和对照组杂合性缺失的发生率分别为70.0%和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发生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的28例肺鳞癌患者中23例(82.1%)有吸烟史;发生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的12例肺腺癌患者中7例(58.3%)有吸烟史。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与吸烟因素及肺癌组织类型具有相关性(P<0.05)。3)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与吸烟因素密切相关,提示FHIT基因可能是烟中致癌物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甲基化及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和缺失情况,探讨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甲基化相关的PCR及双重PCR,检测50例肺癌组织和54例正常肺组织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5′端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及第2外显子缺失情况。结果 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甲基化率为32.0%(16/50)。缺失率为28.0%(14/50);54例正常肺组织甲基化率为3.7%(2/54),缺失率为0,二组比较,甲基化率(Fisher's exact=0.000)及缺失率(Fisher's exact=0.000)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甲基化和缺失是非小细胞肺癌p16基因失活的主要形式,检测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状态可能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The p16INK4 tumor suppressor gene encodes a protein that inhibits cyclin-dependent kinase 4, and its homologous deletion is common in human breast cancer. p16INK4 gene transfer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efficacious in inducing growth inhibition of various human tumors such as brain, lung, prostate, and esophageal cancers. However, the efficiency of the p16INK4 gene with regard to growth inhibition of human breast cancer has not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To examine its tumor-suppressive function and its potential in breast cancer gene therapy, the wild-type p16INK4 gene was expressed in an adenovirus-mediated gene delivery system and introduced into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that do not express p16INK4 protein. Expression of the introduced p16INK4 blocked tumor cell entry into the S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induced tumor cell apoptosis, and inhibited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p16INK4 is a tumor suppressor gene and suggest that it has potential utility in breast cancer gene therapy.  相似文献   

12.
抑癌基因p16和Rb的失活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燕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4):382-384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16和Rb与肺癌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Southern杂交的方法对68例肺癌进行了抑癌基因p16和Rb的检测。结果 肺癌p16蛋白总丢失率为48.5%,且主要发生于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与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有关。Southern杂交发现p16基因缺失的频率为17.6%,缺失多发生于p16蛋白阴性的病例。肺癌Rb蛋白丢失率为29.4%,主要发生于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肺癌患者47例及同期无呼吸系统疾病又未患任何肿瘤同性别者94例作对照,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等技术,检测p16基因甲基化。结果p16基因甲基化在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检出率分别为44.7%(21/47)和17.0%(8/47),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37例非小细胞肺癌吸烟者中有21例肺癌组织发生p16基因甲基化,而10例非小细胞肺癌非吸烟者中无一例肺癌组织发生p16基因甲基化。p16基因甲基化与年龄、饮酒、肺癌病理分型及肺癌临床分期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关系非常密切,p16基因甲基化与吸烟有关。检测p16基因甲基化与否,可能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刘虹  张维铭  蔡春友  许静  徐垚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8):1049-105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p16基因的相关性及二者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肺癌标本48例,12例癌旁组织,7例非肿瘤病例的正常肺组织.以Telomerase PCR ELISA检测标本端粒酶活性,以RT-PCR的方法检测p16基因mRNA转录情况,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标本p16蛋白表达.结果:1)肺癌组织标本36/48(75.00%)和1例癌旁组织检出端粒酶活性.2)48例NSCLC组织中32例进行了p16 mRNA及蛋白表达检测.16/32(50.00%)检测到p16mRNA转录,7例正常组织中均检测到p16 mRNA转录.NSCLC组织标本中17/32(53.13%)未检测到p16蛋白表达,7例正常肺组织中均检测到p16蛋白表达.3)24例端粒酶阳性NSCLC组织中15例p16 mRNA表达缺失,8例端粒酶阴性的NSCLC组织中仅1例p16mRNA表达缺失.相关系数为-0.433,P=0.013,具有显著负相关.结论:端粒酶、p16基因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有望成为预测肿瘤发生、肿瘤诊断的良好指标.端粒、端粒酶与p16基因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外源性p16基因对wtp53型人肺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16对人肺腺癌的作用及P16基因治疗肺癌的可能性。方法 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人P16基因表达载,以电穿孔法将P16基因导入到该基因缺失的wtp53型的人肺腺癌A549和H460细胞中,得到稳定表达P16的人肺腺癌细胞。详细研究P16基因对wtp53型人肺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 导入P16基因能使人A549和H460细胞生长速度较对照细胞明显减慢,细胞周期阻滞在G1  相似文献   

16.
肺癌组织和转移性肺门淋巴结中FHIT基因和p16基因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和转移性肺门淋巴结中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和P16基因的突变方法 采用RT-PCR和RT-PCR-SSCP方法对49例肺 16例相应的转移性肺门淋巴结进行P16基因和FHIT基因检测,其中2例肺癌组织仅行P16基因检测。结果 32例(68.1%)肺癌原发灶(包括2例肺鳞状细胞原位癌)和15例(93.8%)转移性肺门淋巴结出现FHIT转录本缺失,二者失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HIT基因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yclin D1基因的扩增和p16基因的缺失与肺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方法,对40例肺癌组织的cyclin D1和p16基因进行扩增。结果 肺癌组织cyclin D1总阳性率为55.0%(22/40),p16总阳性率为65.0%(26/40),两者扩增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随转移的发生和病程的发展,cyclin D1扩增阳性率升高而p16阳性率下降。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增殖缺陷型腺病毒载体介导p16基因感染人肺腺癌细胞系,观察并鉴定该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293细胞内同源重组的方法,制备重组腺病毒Ad5-p16,感染肺腺癌细胞SPC-A1;免疫组化方法鉴定P16蛋白的表达;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以M0I=10的重组增殖缺陷型腺病毒Ad5-p16感染SPC-A1细胞48 h后,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比率为71%;以MOI=100感染SPC-A1细胞后第2天,细胞开始出现生长抑制及细胞病变;FCM分析发现细胞在感染腺病毒后出现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结论:以腺病毒为载体介导p16基因在SPC-A1细胞内表达,可发挥抑制细胞生长、诱发细胞凋亡的作用.本项基因治疗策略以直接调控细胞周期的抑癌基因为靶向治疗基因,为肺癌基因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