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布广泛于生物界的天然活性物质,分为单萜化合物、倍半萜化合物、二萜化合物、三萜化合物和多萜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抗肿瘤这一特性已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萜类化合物抗肿瘤的活性及抗肿瘤的机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白花败酱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20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白花败酱石油醚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化合物1),豆甾醇(化合物2),松脂素(化合物3),ent-eudesm-4(15)-ene-1β,6α-diol(化合物4),波甾醇(化合物5),阿魏酸(化合物6),5,3′,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化合物7),乌苏酸内酯(化合物8)。结论 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5、化合物7、化合物8为首次从白花败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潘海宇  吴少杰  杨志娟  吴振刚 《医学争鸣》2006,27(14):1339-1340
目的:验证天然化合物1,2-Dihydro-pyrrolizin-3-one结构解析的正确性并测定该化合物的完整的核磁共振谱(氢谱和碳谱). 方法:利用吡咯-2-甲醛和丙二酸作为原料,经三步法合成该化合物,并与天然化合物的波谱学数据作比较. 结果:合成的化合物性质及波谱学数据与天然化合物完全一致. 结论:证明了天然化合物1,2-Dihydro-pyrrolizin-3-one结构解析的正确性,并报道该化合物完整的核磁共振及质谱数据.  相似文献   

4.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多种波谱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了12个成分,分别为(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化合物1)、(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2)、(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化合物3)、龙胆黄素(化合物4)、大黄素(化合物5)、熊果酸(化合物6)、黄芪皂苷II(化合物7)、异黄芪皂苷II(化合物8)、黄芪皂苷VII(化合物9)、黄芪皂苷IV(化合物10)、黄芪皂苷I(化合物11)和大豆皂苷I(化合物12)。结论:以上化合物中龙胆黄素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大黄素、熊果酸、黄芪皂苷VII和大豆皂苷I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天然药物是指一种药物制剂所含化合物分子都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而非人工制备的化合物,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合成的,以及地球乃至宇宙所固有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我们以4-吡啶基代替5-硝基呋喃环,发现有个别化合物,有弱的抗日本血吸虫作用,就进一步合成这一类化合物,以寻找有效的抗日本血吸虫病的药物,共合成有4-吡啶丙烯酸酯类4个化合物、4-吡啶丙烯酰肼类4个化合物、脂肪酰胺类6个化合物、芳香酰胺类12个化合物,计26个化合物,其中22个化合物为未知物,经过动物筛选,发现4-吡啶丙烯酸酯类、脂肪酰胺类皆无预防及治疗作用。在芳香酰胺有3个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取翻白草中的萜类化合物。方法: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结论:此化合物首次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取翻白草中的萜类化合物。方法: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结论:此化合物首次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最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大多数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具有相同的步骤,其合成途径是植物进化过程中的保守代谢途径。迄今已经克隆、鉴定了多种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酶的结构基因,并进行了一些黄酮类化合物合成代谢的分子调控研究。结合本实验室研究实践,综述了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比较研究了淫羊藿与其他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提出了研究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比较基因组学和比较代谢组学方法,指出应当从最保守的代谢中间产物和结构酶入手,结合淫羊藿种间和种内黄酮类化合物水平的比较,研究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开展傣药单叶蔓荆的化学成分初探,对药材粉末进行一系列提取分离后,得到单体化合物I、II、III、IV、V、VI、VII、VIII和IX。经鉴定,化合物I为紫花牡荆素;化合物II为大黄素甲醚;化合物VIII为β-谷甾醇;化合物IX为胡萝卜苷。其余5个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工作尚待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新生霉素的结构单元诺维糖和香豆素的抗肿瘤活性. 方法 合成新生霉索的结构单元3-O-氨基甲酰基诺维糖(化合物2)和3-乙酰氨基-7-羟基香豆素(化合物3).MTT法测定两化合物与新生霉素抗K562细胞的活性. 结果 化合物2的IC50为2.287 mmol,化合物3的IC50为2.165 mmol,新生霉素的IC50为0.350 mmol. 结论 化合物2和化合物3具有抗肿瘤活性.但比新生霉素弱.  相似文献   

12.
安徽银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安徽银莲花的根茎中提取、分离出9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了4个化合物,化合物Ⅰ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化合物Ⅱ为胡萝卜甙(daucosterol),化合物Ⅲ为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甙,化合物Ⅳ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甙。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栗柄金粉蕨(Onychium lucidum)植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方法 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反复柱层析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栗柄金粉蕨植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确定了其中3个化合物的结构.结论 从栗柄金粉蕨植物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是齐墩果酸、熊果酸与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化合物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从植物中提取和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也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了更好地运用传统分离方法以及新方法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将近些年来有关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进行综述,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合成的两亲性刷状多肽共聚物(PLLF-g-(PLF-b-PLG))对疏水模型化合物(芘和油红)以及亲水模型化合物(结晶紫和阿霉素)的装载。方法:将PLLF-g-(PLF-b-PLG)与疏水模型化合物混合并充分搅拌、离心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疏水模型化合物装载能力;将PLLF-g-(PLF-b-PLG)与阳离子亲水模型化合物混合体系对水溶液做充分透析除去自由模型化合物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亲水模型化合物装载能力。结果:PLLF-g-(PLF-b-PLG)可分别有效稳定俘获疏水和阳离子亲水模型化合物,并且可实现两种模型化合物的共同装载。结论:合成的PLLF-g-(PLF-b-PLG)可用作疏水药物和亲水药物共同载体。  相似文献   

16.
黄酮类化合物是多酚化合物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许多药用植物的根、叶、皮和果实以及水果和蔬菜中,多以苷类形式存在,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泛指2个苯环(A与B)通过3个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研究由来已久,大量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感染、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一直被人们广泛关注。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干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蛋白激酶等。本文就近几年该类化合物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安徽银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安徽银莲花的根茎中提取、分离出9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了4个化合物,化合物Ⅰ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化合物Ⅱ为胡萝卜甙(daucosterol),化合物Ⅲ为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甙,化合物Ⅳ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木糖甙。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桦褐孔菌的抗突变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确定桦褐孔菌的抗突变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和反复硅胶柱层析的方法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及应用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 ,通过Ames试验对化合物的抗突变活性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 ]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得到了 3种单体化合物 ,即化合物Ⅰ ,Ⅱ ,Ⅲ ,其中化合物Ⅲ有较强的抗突变活性 .[结论 ]化合物Ⅲ为 3β ,2 2R dihydroxy lanosta 8,2 4 diene(inotodiol) ,是桦褐孔菌的抗突变活性成分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本课题组已报道的2个呫吨化合物(3a和3b)的光物理特性、脂水分配系数及抗氧化作用。方法将化合物溶解于不同溶剂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仪检测化合物荧光光谱;摇瓶法测定化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并测定化合物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抗氧化性质。结果溶剂对化合物的光物理特性有影响,化合物3a和3b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23和0.38,抗氧化率分别是0.6%~36.4%和6.7%~54.4%。结论呫吨化合物具有适当的脂水分配系数和较强的抗氧化性,是潜在的抗氧化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绵马贯众中活性成分间苯三酚衍生物类化合物。方法:采用缓冲硅胶层析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绵马贯众根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到9个间苯三酚衍生物类化合物,现报道已鉴定的前3个化合物。分别为白绵马素AA(Ⅰ),白绵马素AP(Ⅱ),白绵马素PP(Ⅲ)。结论: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单体,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Ⅱ和化合物Ⅲ碳氢NMR数据、化合物Ⅰ的碳谱数据,并利用多种2DNMR技术对这3个化合物的NMR数据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