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将临床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经手术治疗的30例(手术组)与同期非手术治疗的30例(非手术组)进行比较。手术组术式分别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置管外引流术和血肿碎吸术。结果:手术组病死率为267%,非手术组病死率为567%,而开颅血肿清除术病死率仅为10%。血肿碎吸术2例全部死亡。结论:术式选择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种术式均有其优点,开颅血肿清除术可迅速降低颅压,在直视下彻底止血,是各种术式中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早期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微创血肿碎吸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8例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神经导航碎吸组(26例)和单纯血肿碎吸对照组(32例);神经导航碎吸组患者,以CT或MRI影像作为导航资料,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实时监控定位下,采用血肿碎吸术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效果与单纯碎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导航碎吸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2)d,而对照组为(14±3)d,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神经导航定位血肿碎吸术有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住院时间,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31-1632
目的分析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肿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术治疗,治疗组行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CK、LDH、NSE与血肿清除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CK、LDH、NSE值均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CK、LDH、NSE水平,提高血肿清除率。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是中老年患者的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疾病。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患者由于血肿较大,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目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主要有锥颅血肿碎吸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浙江省富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1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并一期骨瓣复位,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锁孔血肿清除术与锥颅碎吸术二种微创术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4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现病史、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拔管时间及预后.结果 与锥颅碎吸术相比,锁孔血肿清除术能够提前拔管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结论 对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锁孔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术式选择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将临床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经手术治疗的30例与同期非手术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手术组太式分别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置和外引流术和血肿碎吸术。结果;手术组病死率为26.7%,非手术组病死率为56.7%,而开颅血肿清除术病死率仅为1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及微创血肿碎吸术组。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后恢复87.8%,明显高于开颅组患者的65.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开颅组患者的致死致残率为34.3%,微创组为12.2%,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的GCS评分,微创组为12.8±2.1,开颅组为9.5±3.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创血肿碎吸术能有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致死致残率相对较低,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2007年8月~2010年1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30ml以上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微创血肿碎吸术引流治疗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术中的护理,以及术后基础护理、管道护理、心理护理等.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引流治疗,手术期血压监控、康复训练和高血压病知识宣教,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肿碎吸术后应用大剂量尿激酶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2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血肿碎吸术,抽吸血肿置管引流,有残余血肿的病人注入大剂量尿激酶,观察病人血肿清除、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以CT显示残余血肿量0~10ml为拔管标准,拔管时间为5~17天。本组随访90天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见。结论:血肿碎吸术后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清除血肿彻底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碎吸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总结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神经导航系统实时监控下定位,采取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微创手术的护理经验。结果:所有患者经有效的护理配合后,一次性手术成功。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神经导航辅助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碎吸手术是一种精确定位,提高血肿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术中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CT立体定向微创血肿碎吸术后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血肿碎吸术,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并给予康复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术后存活54例,恢复标准按ADL分级Ⅰ级9例,Ⅱ级18例,Ⅲ级17例,Ⅳ级7例,Ⅴ级3例;家属放弃治疗4例,其中死亡2例.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碎吸术,术后给予密切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9年9月应用简易定向锥颅纹碎血肿引器以来,分别为28例高血压脑出血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是脑实质内大块性出血的一种急性和破坏性的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残率高的“三高特点”,故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颅脑CT的广泛应用和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其死亡率逐渐下降。手术多采用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钻孔注入尿激酶血肿吸除术,有一定疗效,现将我们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7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入院治疗2周后均进行临床中风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微创治疗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能有效的减轻脑损伤,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碎吸术是我院新开展的一项治疗方法,它以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赢得了脑出血患者欢迎,使广大患者及家属更容易接受,提高了患者生存的质量。现将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脑室引流和血肿碎吸术后的护理程序和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运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和50例运用内科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精心准备,术后加强引流管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对保障微创穿刺颅内血肿碎吸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锥颅血肿碎吸术死亡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自1987年2月~1991年9月采用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55例并对影响本法治疗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探讨降低本法死亡率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以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则以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后的NIHS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死亡率与手术前后的脑组织氧分压、脑动静脉血氧分压及颅内压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NIHSS评分结果优于A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死亡率低于A组,脑组织氧分压、脑动静脉血氧分压及颅内压明显好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更高,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脑部氧供。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危症,病死率、病残率均高.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特别是近10余年来手术发展更是强调超早期、微创、精确定位、安全.自1997年以来,我科开展立体定向靶点血肿碎吸排空加尿激酶溶凝术治疗73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锥颅碎吸引流术对外伤性颅内血肿(TIH)、硬脑膜下血肿(CSDH)、高血压脑出血(HI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4例颅内血肿进行锥颅、碎吸术、负压吸引或抽吸,均行血肿腔导管置入,注入尿激酶2万单位,每日1次,连续引流3日。结果TIH 147例,死亡17例,死亡率11.6%;CSDH 62例,无1例死亡,复发5例,复发率8.05%;HIH 105例,死亡48例,死亡率45,7%。生活质量(ADL):完全自理139例(44、3%),部分自理93例(29.6%)。结论 锥颅碎吸引流治疗颅内血肿损伤小、操作简便,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