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福建省的丝虫病监测情况较为复杂,各地市的情况不同,资料也较为分散。为更好地全面了解全省丝虫病的流行动态,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检验监测效果,判定是否达到消灭丝虫病的标准并预测达到消灭的时间,安排消灭丝虫病的进程,用FOXBASE将全省的监测资料建立起丝虫病监测数据库和监测管理系统,为丝虫病监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微山县原为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丝虫病的防治,于1979年通过了省级基本消灭丝虫病的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此后,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技术方案》和全省防治工作计划的要求,开展了丝虫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于1979~1983年在秀山县试点取得一个县净化丝虫病的成功经验,并于1982年开始逐步在全省丝虫病流行区推广。30个流行县(市、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三年内实施巩固措施,经过11—14年病原学、媒介和血清学监测已连续8~14年来检出微丝蚴血症者,9~14年未发现感染人体幼丝虫的蚊媒,纵向监测点人群抗体阳性率接近非流行区人群抗体水平,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证实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巩固和监测措施适合四川省实际情况。分析认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实施巩固措施和进行足够范围的人群横向监测和重点人群监测可较迅速彻底地检出和消除残存传染源,尽快达到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原为我国丝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防治前全省平均微丝蚴阳性率为8.73%,经30年多年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后,于1988年经卫生部组织考核验收,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的要求。1989年制定了全省丝虫病监测技术方案,转入全面、系统的基本消灭丝...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原有的75个县(市、区)中有71个县(市)流行丝虫病,流行区人口4600万,人群平均微丝蚴阳性率4.58%。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1989年全省以村为单位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2001年达到卫生部消除丝虫病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全球消灭丝虫病和卫生部全国消除丝虫病目标要求,为评价我省消除丝虫病的远期效果。2001~2005年全省开展了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病学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是我国丝虫病流行较重的省份之一,防治前全省人群微丝蚴率为7.54%,1989年5月经卫生部复核确认全省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继续观察我省丝虫病流行动态和趋势,及时发现残存传染源,以达到肃清残存传染源的目的,参照全国丝虫病技术指导组1985年提出的消灭丝虫病试行标准,于1987~1991年全面开展了丝虫病后期监测。监测内容与方法一、监测内容 (一)横向监测先后按原丝虫病流行较重的流行区人群微丝蚴率高、中、低分层随机抽样,选择不同方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原有65个市县流行丝虫病,其中一个县流行马来丝虫病,其余64个市、县流行班氏丝虫病.防治前平均微丝蚴率为3.24%,经多年反复查治,1987年全省平均微丝蚴率下降至0.13%,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了解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晚期病人情况,以便估算现存晚期病人数和为制订今后监测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992—1993年我们在全省12个市、县53个村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如何巩固丝虫病防治成果,观察丝虫病的消长规律,达到消灭丝虫病。方法:从1977—1995年47个原流行县开展病原学、媒介和血清学纵、横向监测。结果:贵州省47个县连续12—18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已连续4—18年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6—16年蚊媒监测无人体幼丝虫感染,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85年的23.5%降至1992年的5.7%,与非流行区人群水平相似。分析认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只需对薄弱环节及时补课,不必再进行大面积查治,一般残存的马来和班氏微丝蚴血症者分别于1—3年及3—14年转阴,达到消灭丝虫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时间,马来丝虫病地区5年即可,而班氏丝虫病地区以10年以上为宜。作者将单克隆抗体和DNA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用于现场血清学和媒介监测,由于方法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强,具有实用价值。结论:1995年经省内、外丝虫病防治专家组审评,贵州省已实现全省消灭丝虫病。  相似文献   

9.
由卫生部、全国丝虫病防治科研技术指导组史宗俊教授带领全国丝虫病考察组一行5人,于5月20日来我省考察丝虫病工作。考察组主要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我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工作情况,指导我省今后消灭丝虫病工作,推动全国消灭丝虫病的发展。考察组听取了我省丝虫病监测工作情况汇报,并考察了苍山、邹县、宁阳三县的丝虫病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认为山东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做了大量的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今后全国消灭丝虫病提供了科学  相似文献   

10.
微山县原为班氏丝虫病中度流行区,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丝虫病的防治,于1979年通过了省级基本消灭丝虫病的考核,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此后,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技术方案》[1]和全省防治工作计划的要求,开展了丝虫病的监测。1内容和方法1.1病原学监测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根据原微丝蚴率和防治措施的不同,随机抽取乡镇、村,设置监测点。对1周岁以上居民,于21:00~02:00,取耳垂血6大滴(相当于120μl),涂成均匀整齐的2张厚血膜,常规染色,镜检微丝蚴。每个监测点的血检率应在90%以上。1.2蚊媒监测于丝…  相似文献   

11.
常州市属以班氏丝虫病为主的轻度流行区。1984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95年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1996年开始丝虫病消灭后监测。  相似文献   

12.
湖南怀化地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病学监测湖南省怀化地区卫生防疫站(418000)王修久,刘新朝,张福忠怀化地区辖12县市,其中马来丝虫病区3个县,班氏丝虫病区6个县市,1985年全部达到了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此后,按照省丝虫病后期监测方案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纯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于1983年经卫生部组织考核验收,大队的微丝蚴率平均降为0.01%,确认全省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进一步监测残存的传染源,采取净化措施以尽快达到消灭丝虫病的目的,我们于1984年4月至1985年8月对临沭、苍山等25个县部分居民及兖州、曲阜等8个县(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了横向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原是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全省19个市县均有丝虫病流行,50年代末调查人群微丝蚴率为5.05%,经过几十年的防治,至1987年全省达到部颁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此后,丝虫病防治工作进入监测阶段。1993年始横向监测微丝蚴阳性率降为0,至1994年纵向监测4个监测点,除1个点(即白沙县青松乡监测点)外其余已全部转阴,未发现新的微丝蚴血症者。监测残存的微丝蚴血症者自然消长情况及人群是否有新感染的微丝蚴血症者,是评价丝虫病远期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为了解ICT卡在评价班氏丝虫病远期防治效果中的作…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曾是丝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全省69个县(市)有丝虫病流行,流行区总人口2900万,丝虫病感染者约200万,其中微丝蚴血症者约160万,慢性丝虫病患者约40万,人群平均微丝蚴率5.94%,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1970~1980年全省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开展大规模防治,1988年以村为单位人群微丝蚴率降至0.048%,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通过10余年的监测和跟踪治疗,2001年全省实现消除丝虫病。本文从湖北省消除淋巴丝虫病的技术方法、措施和策略等方面,对湖北省丝虫病的流行、控制与消除的历程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1995—2000年安徽省丝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安徽省1995-2000年丝虫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卫生部丝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结果 纵向监测点自1997年起未再发现微丝蚴血症者;横向监测325822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5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1%;免疫学监测ICT阳性率为4.88%(4/82),特异性IgG4测定631人,阳性率为6.18%(39/631);估计全省尚有6-8万慢性丝虫病病人;有49个市县经省级审评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标准,占流行市县数的60%。结论 安徽省丝虫病监测任务仍十分艰巨,需进一步加强残存微线蚴血症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规范湖北省丝虫病监测资料的管理和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县(市)丝虫病监测情况,为合理安排丝虫病监测任务和进行消灭丝虫病审评提供依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了湖北省丝虫病监测资料管理数据库,试用结果表明,用该数据库对丝虫病监测资料进行管理,具有经济、简便、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临沂4县市消灭丝虫病预考核报告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济宁272133)刘新,盛琦,王培义,万功群,赵中平我省于1983年经卫生部考核确认全省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按照卫生部(1994)卫防第1号文《消灭丝虫病》的标准要求,我们于1994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摸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原流行区丝虫病流行病学特征,藉以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评价丝虫病防治工作成效。方法在湖北省选择有代表性的丝虫病纵向监测点10个进行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纵向监测。结果仅于1989~1990年发现19例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分别0.0712%和0.0666%。蚊媒阳性率为0.0455%(1989)、0.0199%(1990)和0.0211%(1991)。血清学监测抗体阳性率由1990年的28.57%降至1994年的7.86%。结论原丝虫病流行区经过防治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通过监测人群微丝蚴率逐年下降,微丝蚴密度亦相应降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于基本消灭丝虫病5年内陆续转阴,证明我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成果是巩固的,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消灭丝虫病于一个县市、一个地区,乃至全省及全国范围内是有望在短期内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沿海,原为班氏丝虫病中、低度流行区.经过近40年大规模反复查治,于1987年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其后又经过10年的监测和疫情净化,1 997年实现了消灭丝虫病的目标.为了解盐城市消灭丝虫病5年后慢性丝虫病(慢丝)患病情况,于2003年5月,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慢丝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