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为脑干胶质瘤的研究提供动物实验平台.方法 将1×10~6个大鼠C6胶质瘤细胞通过立体定向头架注射到大鼠脑桥,种植后2周对大鼠行磁共振扫描观察,然后行灌流固定取脑,HE染色.结果 磁共振检查均发现肿瘤生长,肿瘤为长T1和T2信号,经大鼠舌静脉注射Gd-DTPA信号明显增强.HE染色显示肿瘤为胶质母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瘤内新生血管丰富,假栅栏样坏死明显.结论 大鼠C6胶质瘤细胞株可以建立脑干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并研究成瘤鼠运动功能及胶质瘤MRI成像特点.方法 采用大鼠脑立体定向仪,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至SD大鼠脑干内.MRI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观察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大鼠的运动能力、生存周期等.结果 C6胶质瘤细胞接种成功率为100%.生存分析表明:大鼠于接种后第16~22天死亡.接种后第7天,MRI即可检出肿瘤生长,荷瘤鼠的运动能力随着成瘤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结论 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MRI观察该模型具有脑干胶质瘤成像的特点,细胞接种后10~18 d是最佳观测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在高场强动物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2周后行高场强MRI及功能成像序列扫描,同时获取脑胶质瘤标本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病理学类似人脑胶质瘤.常规序列成像呈长T1,长T2信号,强化明显;MRI弥散成像呈稍高信号,肿瘤区域表观弥散信号较止常组织偏高;氢质子波谱成像上胶质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值明显减低,胆碱峰值升高,肌酸峰值轻度降低;灌注图像脑肿瘤实质区域趋于低灌注,肿瘤周边区域见异常稍高灌注区.结论 成功获得大鼠C6脑胶质瘤在高场强动物MRI的影像形态学及功能成像信息,为动物胶质瘤实验研究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幼年和成年Wistar大鼠脑干胶质瘤侵袭性的差异。方法 50只幼年和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A组(n=15)和C组(n=15)分别将大鼠C6胶质瘤细胞注射到幼鼠和成鼠脑桥,B组(n=10)和D组(n=10)大鼠分别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到幼鼠和成鼠脑桥。2周后MRI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体积,常规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侵袭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β-catenin的表达。记录4组大鼠生存时间。结果 MRI检查结果:A、C组在脑桥均发现肿瘤,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49.63±8.34)mm3和(52.07±7.77)mm3,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B、D组无肿瘤生长。A、C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9.47±2.23)d和(21.47±2.23)d,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D组大鼠至另2组大鼠全部死亡时仍存活。A、C组肿瘤形态观察及MMP-2、MMP-9、β-cateni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成功建立幼年和成年大鼠脑干胶质瘤动物模型,但二者肿瘤侵袭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脑干胶质瘤磁共振波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在脑干胶质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干胶质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中脑1例,中脑脑桥1例,脑桥7例,延髓1例。均行MRS检查,对肿瘤区、肿瘤边缘区和正常对照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MRS均显示肿瘤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峰值下降,胆碱(Choline,Cho)峰上升。与肿瘤边缘区和正常对照区比较,肿瘤区NAA/Cr明显减低,Cho/Cr和Cho/NAA明显升高。星形细胞瘤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另3例根据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脑干胶质瘤。结论MRS可检测到脑干胶质瘤的代谢改变,具有无创、敏感、诊断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干胶质瘤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并有明确病理诊断的94例脑干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包括MRI及病理资料,并对相关变量进行统计检验,判断该变量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脑干胶质瘤直径大小(P =0.029)、是否跨脑干轴位中线生长(P =0.016)、有无坏死灶(P<0.000)、囊变(P=0.004)以及对基底动脉包绕(P=0.001)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干胶质瘤是一类异质性肿瘤,术前根据肿瘤直径大小、是否跨脑干轴位中线生长,囊变、坏死及基底动脉包绕,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脑干胶质瘤恶性程度,指导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冷冻治疗对大鼠C6脑胶质瘤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60只载瘤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实施冷冻治疗后免疫组化检测P27Kipl蛋白的表达,磁共振检测肿瘤体积变化,并观察动物生存期。对照组未实施冷冻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冷冻治疗可上调P27Kip1蛋白的表达,对照组为(4.81±0.72)%,治疗组为(28.84±3.56)%,P〈0.05;缩小肿瘤体积,对照组为(292.97±19.13)mm^3,治疗组为(76.37±10.22)mm^3,P〈0.05;延长动物生存期,对照组为(37.00±1.55)d。治疗组为(57.00±3.16)d,P〈0.05。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荷瘤鼠生存期呈正相关(r=0.836,P〈0.05);同体积呈负相关(r=-0.696,P〈0.05)。结论冷冻治疗可抑制大鼠C6脑胶质瘤的增殖,延长动物生存期,其机制同上调P27Kip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用不同接种体积立体定向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比较其生长特性。方法 配制浓度为1.0×10^6个/10μL C6单细胞悬液,分别取5、10、20、40、80、160μL立体定向接种于大鼠右侧大脑尾状核区,在四个水平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大鼠成瘤率分别为60%(5μ/L)、93%(10μL)、100%(20μL)、93%(40μL)、87%(80μL)、33%(160μL),瘤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C-erbB1和S-100B等神经胶质瘤常见蛋白强阳性表达。结论 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接种体积在10-80μL时,成瘤率高,颅内肿瘤生长稳定,肿瘤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特性与人脑胶质瘤相似,而且实验周期短、可靠性高,是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C6脑胶质瘤的生长规律,初步探讨其MR灌注成像研究的可行性。方法立体定向技术将C6细胞接种在13只SD大鼠的右侧尾状核建立模型。MR增强扫描动态观察第一组8只大鼠的肿瘤生长状况。在瘤龄第17 d,对笫二组5只荷瘤大鼠进行磁共振灌注成像(MR PWI)检查,根据时间-信号曲线计算为相对脑血容量(rCBV)和最大信号下降百分比(SRRmax)值。结果第一组大鼠生存期为23.5±3.93 d。肿瘤最大径随瘤龄增长呈线性增大,体积呈指数规律增大,濒死前肿瘤的最大径为9.19±236 mm,体积为515.66±303.33 mm3。第二组大鼠皆成功进行了MR PWI检查,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rCBV分别为179.04±46.02和87.04±23.00,SRRmax分别为39.91%±6.80%和24.11%±6.36%,肿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鼠C6脑胶质瘤肿瘤生长有规律性,可用作MR PWI研究。  相似文献   

10.
脑干胶质瘤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脑干肿瘤由于生长在生命中枢,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脑干胶质瘤占原发脑干肿瘤的75%,治疗方法及效果多年来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1]。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11.
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病理特征与MRI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建立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并对其病理特征及MRI进行观察。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c6胶质瘤细胞悬液立体定向接种于大鼠的右侧尾状核,接种后观察大鼠的生活状态、生存期;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段进行MRI观察肿瘤生长特性及肿瘤体积的测量;取不同时段组大鼠脑标本行脑组织HE染色、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脑组织含水量测量(与10只正常大鼠对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立体定向颅内接种成功率97.5%,未见远处及颅外转移,肿瘤在一定时期内牛长较快,脑水肿随肿瘤的生长明显加重,生存期观察组中7只荷瘤鼠死亡,3只肿瘤自发部分消退。结论立体定向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成功率高,接种后颅内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人脑胶质瘤具有相似性,由于生存期观察组中有部分荷瘤鼠出现肿瘤自发部分消退,故应用该模型评价治疗效果时应慎重;TIWI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影像,且能更早发现肿瘤;MRI联合病理可较好反映肿瘤生长方式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立体定向大鼠C6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在SD大鼠右尾状核区接种C6细胞,建立类似于人脑胶质瘤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在立体定向条件下,左右尾状核区接种1×106个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观察实验大鼠的生成状态,分别于接种后1,2,3周时进行MRI检查.在实验三周时解剖标本,做组织病理学和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而且具有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没有颅外种植生长,实验周期短,重复性好.结论该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能够满足胶质瘤实验治疗研究的需要,而且在细胞接种后1~2周,为实验治疗较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干预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C6细胞,并以细胞计数法对C6细胞增值水平进行检测,以流式细胞术对C6细胞的细胞周期进行检测;以免疫荧光对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以免疫组化法对胶质纤...  相似文献   

14.
The hypoglossal (XII) nerve is made up of functionally different nerve branches: the medial branch related to protrusion of the tongue and the lateral branch related to its retraction. The present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facial (VII) and XII nerve injuries on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rats in which the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VII and XII nerve components (main trunk, XII-trunk; medial branch, XII-med; lateral branch, XII-lat) had been resected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In the suckling period, unilateral as well as bilateral injuries in the XII-trunk or XII-med nerve produced disturbed milk intake, lower survival rates and growth retardation in the nerve-injured rats. In the transition and mastication periods, only bilateral injury in the XII-trunk or XII-med nerve produced disturbed food intake followed by lower survival rates and growth retardation in those animals. The unilateral XII-lat nerve injury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ilk and food intake, whereas the bilateral injury caused disturbance in milk intake especially at the early neonatal stage. The unilateral VII nerve injury at the early neonatal stage caused deteriorating effects on food intake resulting in lower survival rate and severe growth retardation in the nerve-injured ra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XII and VII nerve-resected rats differ considerably depending on the nerves injured and the developmental ages of the animals at the time of nerve insul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脑动脉瘤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高血压对脑动脉瘤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血压组、正常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行脑动脉瘤模型制作+双侧肾动脉狭窄术:正常血压组只建立脑动脉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各组在术前,术后6周、12周三个时间点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动脉收缩压.术后12周测量脑动脉瘤大小,并灌注固定,取脑动脉瘤部位血管组织,应用HE染色、Van Geson染色和Verhoeff染色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高血压组在处死前血压明显升高[(197.48±15.44)mm Hg],与手术前的血压[(104.40±14.70)mm 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死前脑动脉瘤的长度[(2.38±0.31)mm]和宽度[(1.89±0.35)mm]与脑动脉瘤制作完成时的长度[(1.62±0.18)mm]和宽度[(1.36±0.09)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显示高血压组血管内膜消失,弹力层完全断裂;正常血压组尚存部分弹性纤维;正常对照组血管组织无改变.结论本实验采用的脑动脉瘤模型稳定性好,制作方便,具有与人类脑动脉瘤相似的形态和病理结构.高血压对脑动脉瘤的弹力蛋白和胶原蛋白有明显影响,是影响脑动脉瘤增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建立与生长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SD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比较其生长评估方法。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浓缩悬置,调制为浓度5×1011/L的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将20μl悬液接种于SD大鼠右侧尾状核区。接种后分时段观察与评估实验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肿瘤的生长特性、MRI检查结果,并做组织病理学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S-100蛋白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立体定向技术接种的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具有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未见颅外转移,实验周期短,可重复性好,组织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等特征。神经功能评分与荷瘤鼠的脑胶质瘤大小及生长进程具有相关性。结论建立的SD大鼠的C6脑尾状核胶质瘤模型,其肿瘤影像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神经功能评分可作为其生长的间接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不同方法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观察其生长特性,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方法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分别取浓度为1.0×105个/10μl、1.0×106个/10μl、1.0×107个/10μl细胞悬液,立体定向接种于Wistar大鼠脑右侧尾状核区,观察不同接种量实验鼠的生存状态、成瘤情况及脏器转移灶,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各种接种量的实验组成瘤率均为100%,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瘤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GFAP蛋白呈散在阳性表达,VEGF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瘤组织内有出血和坏死以及丰富的微血管。实验周期短,重复性高。结论C6细胞接种Wistar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肿瘤成瘤率高,颅内生长稳定,肿瘤组织病理学特性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实验范围内部分时段不同接种剂量肿瘤生长速度有显著性差异,可根据病因学、实验治疗或药效学等不同研究需要选择不同接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