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克强 《河北医药》2005,27(3):186-187
目的 通过对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分析,找到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治规律,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23例出现并发症,治愈30例,死亡4例。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有五点,但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判断。围手术期必须使用洋地黄、极化液等强心、利尿治疗。开放阻断时要使用洋地黄、速尿并补钾。对术前患有脑梗死者,体外循环转流需要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分析,找到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治规律,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自1995年7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共有23例出现并发症,治愈30例,死亡4例。结论围手术期I必须使用洋地黄、极化液等强心、利尿治疗。开放阻断时要用洋地黄、速尿并补钾。对术前患有脑梗塞的病人,体外循环转流需要平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研究含磷酸肌酸心肌极化液对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极化液进行治疗,实验组50例采用含磷酸肌酸心肌极化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含磷酸肌酸心肌极化液针对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且患者发生心脏复跳率比对照组高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采用含磷酸肌酸心肌极化液治疗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极化液的治疗,并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对2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按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均存在多项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其中单纯左房室瓣替换94例、单纯主动脉瓣替换10例、左房室瓣替换加主动脉瓣替换90例、右房室瓣替换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清除加左房室瓣替换3例,并且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大部分取得良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25%(50/200),术后早期死亡率7%(14/200)。随访157例中,远期死亡8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卉度症发生率较高,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术前准备、麻醉平稳、术中对病变的纠治合理和注意并发症的预防等,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000年~2003年收治的3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7.9%,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保留瓣下结构、人工瓣膜合理的选择和匹配及加强术后处理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就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监护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瓣膜替换术,其后给予患者术后监护与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50例患者术后进行监护与治疗,其中15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2例患者死亡。15例患者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死亡1例),恶性心律失常6例,呼吸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2例(死亡1例),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替换术后,加强术后监护与治疗,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外科治疗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心肌保护方法、手术方式。结果 低心排综合征5例,活动性出血二次开胸止血3例,脑栓塞2例,迟发性心脏破裂1例,肾功能不全1例,肺部感染1例,死亡3例。结论 加强围术期处理,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彻底纠正瓣膜畸形及注意人工瓣膜的选择,重症心脏瓣膜病亦可取得良好的早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3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分为有室性心律失常(A组,23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B组,212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病程≥15年、心功能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40%、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阻断时间≥140 min、主动脉瓣置换术和术后24‐h循环不稳定( P<0.01或P<0.05)。结论患者病程、心脏病变严重程度、围术期及术后处理均影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因风湿热反复发作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以心脏瓣膜置换术为主~([1])。但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而言,该手术的创伤较大,风险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多,而护理质量对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影响巨大。因此,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预防性护理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以期指导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替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注意心功能与心律失常监护,加强抗凝治疗宣教等。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注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严密监护,可提高护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的67例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50.71%),死亡4例(5.97%)。低心排综合征和恶性心律失常及其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因。结论巨大左心室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的重要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恰当的手术处理及严密的术后监护对提高提高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瓣膜置换术的危险因素,以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心瓣膜置换术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顺利恢复24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其中治愈7例,死亡6例。经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功能Ⅳ级,年龄≥70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LVEDD≥70mm,合并CABG,主动脉阻断时间>2h,体外循环时间>3h是影响心瓣膜置换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影响心瓣膜置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的处理,对提高其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e use of digitalis in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has been a topic of great interest for a number of years. The physician's decision to use or not to use digitalis in pulmonary disease has often been an emotional rather than a reasoned one. The diagnostic difficulties from a clinical point of view in separation of pulmonary from cardiac symptoms and findings have also been confusing. The fact that small doses of digitalis may have an inotropic effect on the cardiac muscle has been a difficult concept for many physicians to adopt. On the other hand, the larger doses of digitalis that are often necessary to control the ventricular response in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 sometimes gives rise to confusion. We shall attempt to review the subject in detail and examine indications, contraindications, toxicity, dosage, assessment of benefit, and role of digitalis serum levels in patien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4.
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其中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为观察组,选择中青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结论:对于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严防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ICU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13-2414
目的:探讨ICU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提高早期生存率及护理措施重要性.方法:对64例患者术后ICU密切呼吸系统的监护,循环系统的监护,电解质的监测,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并发低心排3例,术后出血1例,严重心律失常5例,肺不张3例,早期死亡2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危重期ICU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介入封堵治疗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及观察封堵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组选择各种缺损性先心病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其中房间隔缺损6 例,室间隔缺损16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左室右房通道1例,室间隔膜部瘤破裂1例。超声心动图封堵术前观察各种缺损类型、大小、形态,术中封堵器的释放监测,术后观察封堵术疗效。结果房间隔缺损 8.0-18.0mm,平均约12.8mm;室间隔缺损2.5-8.0mm,平均约4.6mm;动脉导管未闭3.0-7.0mm,平均约 3.5mm;室间隔膜部瘤破裂口约2.7mm,室间隔缺损口距主动脉的距离>2.0mm;各种缺损选择的封堵器号, 房间隔缺损6.0-30.0mm;室间隔缺损4.0-12.0mm;动脉导管未闭4.0mm;三者平均11.2mm。室间隔缺损口距瓣膜距离过小者应用偏心型封堵器。30例封堵术成功率达100%。其中2例封堵后出现少量返流,均为室缺。1个月后1例呈微量残余分流,1例残存分流消失。术中出现相应心律失常,多以早博及传导阻滞出现,术后逐渐消失。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观测各种缺损性先心病的缺损大小、形态及与周边的结构关系,用以指导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和释放观测,评价封堵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7.
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该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历202份。统计分析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疗程、用药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等。结果:手术切口全部为Ⅰ期愈合。手术前、后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种类以第二代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药物为主,190例患者(94.06%)为单用一种抗菌药物,92.08%的患者为手术前24h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疗程1d~10d不等,大部分病例(79.7%)于术后72h内停用抗菌药物。结论:该院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尚存在个别不当之处,如选用抗菌药物针对性不强、缺乏病原学依据和用药疗程偏长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