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神经为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主要支配神经早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在颈丛神经是否也参与斜方肌的运动支配及两者对斜方肌支配的具体部位等问题上仍存在颇多争议.创伤、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等原因可致副神经损伤和连续性中断,引起一系列肩部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重建斜方肌功能的手术方式很多,如神经的端端吻合,游离神经移植,神经移位移植等.对于可直接施行无张力吻接的病例,修复治疗的效果较为满意,但对于缺损长度较大的副神经损伤,创伤小且疗效确切的手术治疗方式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下斜方肌肌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广泛,尤其是超长下斜方肌肌皮瓣移植大大扩展了其临床应用范围.斜方肌有多支营养血管,下斜方肌的主要营养血管是颈横动脉浅降支和颈横动脉深支,位置恒定,解剖简单.副神经是斜方肌的支配神经,下斜方肌肌皮瓣的切取一般不会损伤副神经.下斜方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灵活,可以设计成超长下斜方肌肌皮瓣,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下斜方肌肌皮瓣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有"超灌注学说"和"血管网学说",但其可切取的末端位置还不明确.下斜方肌肌皮瓣的适应证及优缺点可以指导临床应用.随着血流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下斜方肌肌皮瓣必将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背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常用于重建臂丛损伤患者的肩外展功能。但是副神经移位后对斜方肌的功能影响及岗上、下肌新生电位出现时间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臂丛损伤患者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并移位到肩上神经后,其斜方肌不同部位的电生理改变。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自身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实验对象:1996-01/2000-02进行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资料完整的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11~46岁,平均29岁。方法:20例臂丛损伤患者伤后3~6个月,于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到肩上神经。应用PHASIS电生理仪,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放置刺激电极,在斜方肌上、中、下部及胸锁乳突肌进行记录,同时对术后岗上、下肌进行动态肌电检溯及功能随访。主要观察指标:斜方肌术前、术后肌力检查,上、中、下动作电位波幅值、患肢外展功能。结果: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到肩上神经,对斜方肌下部功能影响明显,对中上部无明显影响。83.3%的患者术后5~9个月冈上肌可检溯到神经再生电位,经术后2~3年随访此组患者均恢复了肩外展功能。结论: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后,主要影响斜方肌下部功能,对上、中部无明显影响。斜方肌严重损伤的患者如果胸锁乳突肌功能良好,副神经仍可作为供区。  相似文献   

4.
我院1984年以来应用斜肌皮瓣、胸三角皮瓣修复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10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今报告如下: 一、应用解剖 (一)斜方肌皮瓣 斜方肌的血供有三个来源,颈上部为枕动脉,由乳突的后方进入斜方肌的前缘,中部及下后部为颈横动脉,是供应该肌的主要血管,沿着脊柱的外侧在斜方肌的基底部行走,肩上部为肩胛上动脉。斜方肌受副神经的支配,在斜方肌上部外侧可找到副神经到该肌去的分支,沿着斜方肌行走,位于此肌的深面。  相似文献   

5.
背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常用于重建臂丛损伤患者的肩外展功能.但是副神经移位后对斜方肌的功能影响及岗上、下肌新生电位出现时间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臂丛损伤患者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并移位到肩上神经后,其斜方肌不同部位的电生理改变.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自身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实验对象1996-01/2000-02进行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资料完整的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11~46岁,平均29岁.方法20例臂丛损伤患者伤后3~6个月,于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到肩上神经.应用PHASIS电生理仪,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放置刺激电极,在斜方肌上、中、下部及胸锁乳突肌进行记录,同时对术后岗上、下肌进行动态肌电检测及功能随访.主要观察指标斜方肌术前、术后肌力检查,上、中、下动作电位波幅值、患肢外展功能.结果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到肩上神经,对斜方肌下部功能影响明显,对中上部无明显影响.83.3%的患者术后5~9个月冈上肌可检测到神经再生电位,经术后2~3年随访此组患者均恢复了肩外展功能.结论在锁骨下水平切断副神经移位后,主要影响斜方肌下部功能,对上、中部无明显影响.斜方肌严重损伤的患者如果胸锁乳突肌功能良好,副神经仍可作为供区.  相似文献   

6.
咀嚼肌瓣面神经再支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失神经支配的咬肌瓣获得面神经再支配后的结构特性变化。方法 :取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 ,分为两组 (每组 10只 ) :A组行面神经 -咬肌神经端端移植吻合 ;B组行面神经咬肌内移植植入。术后分别在第1、3、6个月进行大体观察及肌湿重测定、电生理检查、酶组织化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失神经咬肌可重获面神经再支配 ,并在面神经支配下行使收缩功能 ,肌纤维的组化型别发生改变 ,从而使咬肌的肌纤维类似于表情肌。两种神经支配方法在术后 3个月MCV的恢复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术后 6个月 ,两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两种方法结果相似 ,均能使移植肌重获神经支配 ,恢复收缩功能。但在一期手术时 ,神经肌内植入方法简单 ,效果较移植吻合法相同 ,对临床手术治疗面瘫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颈部副神经的超声图像特征、定位标志及测量研究。方法 对50例正常成人进行颈部副神经超声检查,评估副神经的超声特征、毗邻结构,选取标志点进行测量并统计得到颈部副神经的正常测量值。结果 (1)超声可清晰显示颈部副神经的走行及毗邻结构,斜方肌与肩胛提肌间走行段(S1段)、肩胛提肌表面至胸锁乳突肌后缘走行段(S2段)、胸锁乳突肌后缘至上颈部走行段(S3段)显示率为100%。(2)副神经正常测量值:斜方肌前缘副神经前后径(0.63±0.08)mm,横截面积(0.43±0.12)mm2;胸锁乳突肌后缘副神经前后径(0.62±0.08)mm,横截面积(0.43±0.12)mm2。(3)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与斜方肌前缘、胸锁乳突肌后缘副神经前后径呈正相关,与所测部位副神经横截面积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左右侧、男女间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可清晰显示颈部副神经的走行,准确定位副神经所在颈部毗邻结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斜方肌血管神经蒂的临床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斜方肌肌皮瓣来移植、修复头颈部的大块组织缺损已被临床采纳,但对斜方肌血管神经蒂的解剖学研究以及与临床应用间关系的资料较少,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跨面神经和咬肌神经共同支配移植股薄肌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2例行跨面神经与咬肌神经共同支配移植股薄肌治疗周围型面瘫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后护理方法。[结果]2例病人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面部不对称均得到改善,患侧面部运动功能相对恢复。[结论]术后密切观察肌瓣的血液循环情况,采取一切可采取的措施促进肌瓣的成活,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血管及多神经蒂的游离腹内斜肌瓣移植治疗晚期面瘫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采用带血管及多神经蒂的游离腹内斜肌瓣移植治疗晚期面瘫患者48例的治疗及护理要点。结果48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率为100%,肌瓣成活率为100%,手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0~14周开始恢复肌肉运动功能。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手术准备充分,术后严密观察、加强饮食指导及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失神经支配的腕屈肌在自体和异体神经移植后的形态变化,为延缓肌萎缩提高神经再生效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沈阳市中心医院手外科研究所完成。采用8只家犬失去神经支配的腕屈肌为研究对象,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和异体神经移植组两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左肢正中神经缺损采用自体正中神经移植;异体神经移植组:右肢正中神经缺损采用异体正中神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取材.常规制成光、电镜标本。结果:自体神经移植组腕屈肌的细胞核增多,为(203.88&;#177;16.64)个,异体神经移植组为(112.63&;#177;12.07)个,且延续时间较长;肌萎缩变化不明显,特别是术后180d,正常肌纤维的数量自体神经移植组为(20.75&;#177;2.50)条,异体神经移植组为(11.25&;#177;1.98)条,自体神经移植组远远多于异体神经移植组;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自体神经移植组腕屈肌的运动终板和肌梭的结构逐渐恢复,明显好于异体神经移植组,尤以术后180d效果更为明显;自体神经移植组肌纤维间神经纤维束明显增多,而增生的结缔组织明显减少。结论:神经再生效果愈好,其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越慢,肌肉恢复的效果愈佳;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其细胞核的增多和延续,可能在延缓和恢复肌萎缩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根治性颈廓清术(RND)不仅切除颈深淋巴结,而且将其周围组织切除,包括副神经。改良的颈廓清术则保留副神经及其他选择性组织。作者对8名因患咽喉癌而行 RND 或改良的颈廓清术的患者进行副神经传导研究(NCS)和斜方肌  相似文献   

13.
李平  周水淼  李兆基 《华西医学》2004,19(4):676-676
疑核由特殊内脏运动神经元胞体所组成,位于延髓上部的网状结构中,与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副神经核共同组成脑干内部结构中的特殊内脏运动住,发出轴突加入舌咽冲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支配由鳃弓衍化的骨骼肌,即咀嚼肌.软腭.咽喉肌等。喉返神经是迷走神经的重要分支,其核心是疑核胞体发出的轴突,故喉返神经的损伤会影响疑核内运动神经元胞体的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对颈清扫术后颈部疼痛的发生及其对生活、工作的影响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对50例患者,54侧根治性颈清扫术(RND)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检查了解颈清扫术后颈部疼痛的发生部位、程度及其相关因素,并对另外34例RND采取以下对策:(1)颈丛C2~C4切断后,残端外膜保留0.5 cm,将外膜包裹神经断端并缝合,再将该神经残端埋入邻近肌纤维内,以避免神经瘤的产生;(2)在颈清扫术中保留颈丛斜方肌分支或采用颈丛肩胛提肌支与副神经移位吻合以减轻肩综合征的发生,改善因斜方肌瘫痪失去悬吊肩的功能而造成的臂丛和肩周其它肌肉牵拉和过度紧张产生的疼痛。结果:54侧RND中,24.07%可触及颈部疼痛敏感点甚至神经瘤。颈部及肩部疼痛,视觉摸拟评分法(VAS)评价平均为2.62分,放疗无明显加重术侧肩部疼痛的作用。通过对颈清扫术式的上述改良可杜绝神经瘤的形成和明显减弱肩综合征造成的颈部及肩部的疼痛。结论:传统根治性颈清扫术后颈部疼痛对患者生活和工作有较大妨碍,通过对颈清扫术式的适当改良可明显减少神经瘤的产生和肩综合征的发生,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鼠喉返神经切断吻合术后的电生理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炳谦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80-2881
目的:利用鼠喉返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对该神经端端吻合及喉返神经与迷走神经中的喉返神经束端侧吻合进行了检测对比。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端端吻合组及端侧吻合组,术后1个月,分别对比观测两组甲杓肌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时及波幅。观测系统为国产NDI-200P型肌电诱发电位仪。结果:各组间潜伏时及波幅值差异均呈显性(P<0.05)。切断后诱发电位缺失。结论:端侧缝合法确定是一种能使失神经支配的远端神经重新获得再支配的手术方法。端端吻合较端侧吻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臂丛神经损伤是我国常见的上肢严重损伤,其预后较差。目前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在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治近50年的研究中总结了一些治疗方法。神经移位仍是我们首选的手术方案,其中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肋间神经移位于胸背神经与桡神经三头肌肌支,健侧C7神经通过患侧尺神经桥接移位于正中神经已成为治疗全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固定术式。而对于臂丛神经不全损伤的治疗,我们更多地运用丛内移位的方法,例如对于单纯上(中)干根性损伤的患者,我们常利用Oberlin手术来恢复屈肘功能;而对于下干撕脱伤的治疗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我们已在临床开展了肱肌肌支移位于前骨间神经以及旋后肌肌支移位于后骨间神经等全新的术式,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正> 目的 了解经颅磁刺激(TMS)引起的斜方肌运动诱发电位(MEPs)及其静息期(SPs)的特点,评价预先刺激颏神经对料方肌MEPs和SPs的影响。 方法15(男9,女6)名健康志愿者,右利手,年龄27~43岁。用2.6~7.6 mA,0.3 ms的方形波刺激右侧副神经,15mA,1.0ms的脉冲刺激右侧颏神经。刺激颏神经0,10,20,40,60,80和1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失神经支配的腕屈肌在自体和异体神经移植后的形态变化,为延缓肌萎缩提高神经再生效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沈阳市中心医院手外科研究所完成。采用8只家犬失去神经支配的腕屈肌为研究对象,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和异体神经移植组两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左肢正中神经缺损采用自体正中神经移植;异体神经移植组:右肢正中神经缺损采用异体正中神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取材,常规制成光、电镜标本。结果:自体神经移植组腕屈肌的细胞核增多,为(203.88±16.64)个,异体神经移植组为(112.63±12.07)个,且延续时间较长;肌萎缩变化不明显,特别是术后180d,正常肌纤维的数量自体神经移植组为(20.75±2.50)条,异体神经移植组为(11.25±1.98)条,自体神经移植组远远多于异体神经移植组;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自体神经移植组腕屈肌的运动终板和肌梭的结构逐渐恢复,明显好于异体神经移植组,尤以术后180d效果更为明显;自体神经移植组肌纤维间神经纤维束明显增多,而增生的结缔组织明显减少。结论:神经再生效果愈好,其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越慢,肌肉恢复的效果愈佳;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其细胞核的增多和延续,可能在延缓和恢复肌萎缩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斜疝手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础麻醉加骶管阻滞在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已较普遍,其有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止痛彻底,肌松良好等优点。但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文对照观察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我们采用腰大肌间隙神经阻滞或同时加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82例。一、局部解剖:支配下肢的神经主要是腰丛,腰骶干和大部分骶神经。腰丛在平第三、四腰椎高度位于腰大肌和腰方肌两肌膜之间(即腰大肌间隙)。如果将局部麻醉剂注入此间隙,药液可沿此间隙而上下扩散,使腰丛、腰骶干等神经受到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