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柴胡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北柴胡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解析方法对北柴胡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共得到7个化合物:香苹酸①、水杨酸②、咖啡酸乙酯③、原儿茶酸④、柴胡色原酮酸⑤、山萘酚⑥、芦丁⑦。结论化合物②③④为柴胡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北柴胡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北柴胡茎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萘酚(晶1),山萘酚-7-鼠李糖甙(晶2),山萘酚-3,7-双鼠李糖甙(晶3),山萘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甙-7-o-α-L-吡喃鼠李糖甙(晶4)及福寿草醇(晶5).晶4系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北柴胡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王雪莹  刘畅  姜海 《中医药信息》2012,29(3):143-144,F0003
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 DC.)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性味辛、苦,微寒;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资料,对北柴胡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北柴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药用北柴胡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历代本草和现行药典均有收载。北柴胡化学成分复杂(包括根部和地上部分),其中挥发油、三萜皂苷、黄酮三类成分是北柴胡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解热、抗炎、中枢抑制、抗病毒、保肝利胆及抗肿瘤等作用。通过文献整理,对北柴胡化学成分及其活性部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北柴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花生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劲松  王刚  董超  麻兵继  刘吉开 《中成药》2008,30(3):419-421
目的:研究花生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花生茎叶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依次为β-谷甾醇(Ⅰ)正三十一烷(Ⅱ)、大豆皂醇B(Ⅲ)、胡萝卜苷(Ⅳ)、二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Ⅴ)、棕榈酸(Ⅵ)、豆甾烷-3β,6α-二醇(Ⅶ)、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Ⅷ),十八烷酸α-单甘油酯(Ⅸ).结论:除化合物Ⅰ、Ⅳ、Ⅵ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的抗菌活性物质基础。方法:60%乙醇冷浸提取,通过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UV,MS)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黄芩茎叶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2),芫花素(3),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4),7-甲氧基白杨素(5),白杨素(6),3',4',5,5',7-五甲氧基黄酮(7),红花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8)。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黄芩茎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为首次从黄芩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董玉启  于华  王春华  李正  朱彦 《天津中医药》2017,34(12):845-848
[目的]研究北细辛根乙醇提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北细辛根二氯甲烷部分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1R,2S,5R,6R)-5′-O-methylpluviatilol、咖啡酸甲酯、(2E,4E,8E)-Nisobutyl-2,4,8-decatrienamide、升麻酸、(1S,4S,5S)-5-isopropyl-2-methyl-2-cyclohexene-1,4-diol、(±)-asarinol A、对羟基苯甲醛、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乙醇、对羟基肉桂酸、β-谷甾醇、L-细辛脂素、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卡枯醇和3,4-二甲氧基肉桂醇。[结论]结果中前10个化合物1~10为首次从北细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北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干燥根。目前,对北柴胡及同属植物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已取得较多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柴胡品种只有北柴胡和南柴胡。就目前柴胡市场而言,南柴胡产量较低,北柴胡种植范围较小,而野生资源枯竭,使得柴胡产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一些产量较高的其他柴胡品种被当做替代品使用。虽然人工种植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柴胡的供给需求,但其有效成分的量受产地、种质、栽培技术等影响较大,也会导致质量稳定性差。因此,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评价体系对柴胡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对近年来北柴胡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法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今后柴胡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工作重点,为阐明柴胡属植物作为药材使用的可能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氢二异丁香酚(dehydrodiisoeugenol)(Ⅰ);Eriobofu-ran(Ⅱ);4,5-Dihydroxy-3-methoxybiphenyl(Ⅲ),Gomisin N(Ⅳ);(+)deoxyschizandrin(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五味子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越桔茎叶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军  范玉玲  闫雪莹 《中草药》2002,33(7):595-596
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 L.系杜鹃花科(Ericacea)越桔属植物,俗称红豆、牙疙瘩、温普、熊果等,为常绿矮生小灌木,广泛分布在黑龙江及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其性温,味苦涩,有利尿解毒之功效,对其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为研究其有效成分,作者将其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1.
霉茶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霉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齐墩果酸(Ⅱ)、槲皮素(Ⅲ)、花旗松素(Ⅳ)、儿茶素(Ⅴ)、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Ⅵ)、没食子酸(Ⅶ).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北柴胡的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谭玲玲  陈莹  蔡霞  胡正海 《中草药》2005,36(9):1431-1433
柴胡属(BupleurumL.)是伞形科植物中的大属之一,始载于Linnaeus1737年发表的《植物属志》。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柴胡属植物在200种左右,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及亚热带地区。我国现已知有柴胡属植物41种、17变种、7变型,占全世界种类的1/5以上,在西北5省区的药用种类就有21种之多[1]。柴胡为我国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收录的柴胡原植物有2种,即北柴胡B.chinen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近年来,对柴胡的研究已比较深入,其中,以北柴胡、南柴胡、三岛柴胡的研究报道最多。北柴胡常以干燥根供药用,因其…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19,(1)
目的研究北葶苈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ianion HP-20、Toyopearl HW-40柱、ODS、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等方法对北葶苈子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原儿茶酸甲酯(2)、对羟基苯甲酸(3)、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1,2-bis [2-(2-hydroxyethoxy) ethyl] ester (4)、苄基-β-D-葡萄糖苷(5)、2-苯乙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6)、对羟基苯乙腈(7)、邻羟基苯乙腈(8)、N-乙酰基色氨酸(9)、尿嘧啶核苷(10)、methyl dioxindole 3-acetate (11)、dioxindole-3-acetic acid (12)、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13)、4-amino-4-carboxychroman-2-one (1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15)、异鼠李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16)、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17)、三叶苷(18)、根皮素-2',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9)。结论化合物1~9、11~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7,(3)
目的研究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的化学成分。方法北五味子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二烷(1)、棕榈酸(2)、花生酸(3)、β-谷甾醇(4)、白桦脂酸(5)、五味子甲素(6)、五味子乙素(7)、五味子丙素(8)、戈米辛B(9)、五味子酯甲(10)。结论化合物1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山蜡梅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3-羟基-β-紫罗兰酮(1)、CPC-2(2)、6,7-二甲氧基香豆素(3)、山柰酚(4)、(E)-2,7-dimethyloct-4-enedioic acid(5)、1,3,5-trimethoxybenzene(6)、东莨菪内酯(7)、(4S)-4-hydroxyl-1,10-seco-muurol-5-ene-1,10-dione(8)、对羟基苯甲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2、5、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免疫复方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免疫复方水煎液用正丁醇萃取后剩余的水层,经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对30%乙醇洗脱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中低压制备等手段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免疫复方的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洗脱部分分得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2-(E)-壬烯酸(1),腺嘌呤(2),芹菜素(3),木犀草素(4)腺苷,(5),鸡屎藤次苷甲酯(6),黄芪甲苷(7),没食子酰芍药苷(8),丹参素(9),丹酚酸C(10),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免疫复方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及其同类化合物均未见从复方单味药中分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黄芩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芩茎叶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 结果: 从黄芩茎叶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分别鉴定为:白杨素(1),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2),汉黄芩素(3),5,4'-二羟基-6,7,3',5'-四甲氧基黄酮(4),芹菜素(5),异高山黄芩素(6),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黄芩苷(8),芹菜素 7-O-β-D-吡喃葡萄糖苷(9),白杨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0),千层纸素A-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 结论: 化合物2,4,6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9,11首次从黄芩茎叶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一品红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令义  闵知大 《中草药》1996,27(8):453-456
从大戟科植物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茎叶中分得8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5,7-二甲氧基香豆素(5,7-dimethoxycoumarin,1),β-谷甾醇(Ⅱ),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已醇酯[1,2-benzenedicarboxylicacidbis(2-ethylhexyl)ester,Ⅲ),正十八烷酸(octadecylicacid,Ⅳ),丁香酸(syringicacid,Ⅴ),阿魏酸(ferulicacid,Ⅵ),胡萝卜甙(Ⅶ)和芦丁(Ⅷ)。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麸炒北苍术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孟大利  李铣  王金辉 《中草药》2004,35(5):500-501
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的苍术项下二种基源植物之一,即菊科植物茅苍术A.lancea (Thunb.)DC.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苍术性味为辛、苦、温,专人脾胃,具有燥湿健脾、辟秽化浊、祛风湿、解表、明目等诸功效。通常经炮制成麸炒苍术药用。为探索麸  相似文献   

20.
槐种子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槐种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确证。结果 从槐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结构确证分别为:染料木素7-O-β-D-葡萄糖苷-4′-O-β-D-葡萄糖苷(genistein7-O-β-D-glucopyranoside-4′-O-β-D-glucopyranoside,Ⅰ),染料木素7-O-β-D-葡萄糖苷-4′-O-[0633-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genistein7-O-β-D-glucopyranoside-4′-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Ⅱ),鸢尾苷元(tectorigenin,Ⅲ),鸢尾苷(tectoridin,Ⅳ),1,6-二-O-没食用酰基-β-D-葡萄糖(1,6-di-O-galloyl-β-D-glucose,V),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Ⅵ)。结论 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