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永秀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43-1743
自1985~2005年我院采用肛瘘内口部分切除治疗马蹄型肛瘘20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高位复杂肛瘘采用瘘管旷置内口挂线治疗体会。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治疗的高位复杂肛瘘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旷置瘘管内口挂线,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结果:旷置瘘管内口挂线组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疗程短,病人痛苦更小,并发症少。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旷置瘘管内口挂线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肛瘘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肛瘘复发患者32例,总结分析复发原因并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一次手术治愈27例,经二次手术治愈5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肛瘘术后复发的原因众多,临床医师应从多方面人手消除肛瘘术后复发的因素,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内口扩创清除术联合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9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内口扩创清除术联合挂线疗法的治疗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肛瘘切开术。之后对两组的治愈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大便失禁、肛门漏气漏液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6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口扩创清除术联合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治疗方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介绍复杂肛瘘改良挂线治疗体会,并与传统切开挂线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2001年6月~2004年6月治疗120例复杂肛瘘随机分成两组,改良肛瘘挂线组转移外口相对最近处与内口挂线,原外口处及瘘管分段小切口切开对穿引流;对照组主要采用切开挂线术式。结果:改良组病例住院时间及痊愈时间短,病人痛苦小,肛门形状及功能保护好,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复发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良挂线治疗复杂肛瘘疗程短,病人痛苦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进一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位复杂肛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多为深部脓肿破溃后反复感染转化而成.瘘道曲折走形复杂,要对其一次手术根治,找到瘘道内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对14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研究,介入下影像内口的精确探查,铸就了手术成功的关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正玲 《北方药学》2013,(7):188-18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肛瘘术后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肛瘘术后患者,将其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0.63%,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4.74%,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98.41%)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肛瘘术后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周海峰  谷云飞 《北方药学》2012,9(6):75+82-75,82
高位肛瘘是指瘘道高度超过外括约肌深部的肛瘘,是肛肠病领域的难治性疾病之一,有治愈率低、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复杂性肛瘘难治、术后容易导致失禁及复发,复杂性肛瘘是指除括约肌间瘘和低位经括约肌瘘以外的肛瘘[1]。1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  相似文献   

9.
杨宁 《云南医药》2010,(5):568-569
马蹄型复杂性肛瘘,是1种病变范围大,治疗难度高的肛门外科疾病。我们采用"内口切开管壁压闭术[1]"改良手术术式:"即原发性内口切开改道引流术",用于治疗各种马蹄型复杂性肛瘘26例,其治愈率达100%,无1例出现肛门失禁,变形及肛门移位的并发症,该手术方法最大优点是简化了高、低位马蹄型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方法,即将复杂性肛瘘转变为单纯性肛瘘,降低了手术难度,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较好的保持了肛门的完整性及肛周的正常组织,降低了复发率,临床上收到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谈军 《淮海医药》2011,29(5):445-445
目的 探讨一次性治愈高位复杂性肛的理想方法.方法 对5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实行主管挂线支管旷置引流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术后无肛门失禁狭窄等后遗症.结论 主管挂线支管旷置引流术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确诊为肛瘘的患者70例,在术前进行MRI检查,临床医师依照检查结果进行手术探查与治疗,然后将手术结果与术前诊断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RI术前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70例患者中准确显示瘘管内口位置63例,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90%;66例检出存在瘘管以及显示出瘘管位置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4.3%;脓腔的检出率为100%。结论采用MRI能够准确诊断出内口位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位置关系、支管的位置以及远处脓腔的位置,临床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分段开窗旷置对口引流的疗效。方法 1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分段开窗旷置对口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切高挂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肛门失禁和肛门移位的评分,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肛门失禁和肛门移位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平均随访1年,对照组复发5例,复发率为12.2%(5/41);观察组复发率为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段开窗旷置对口引流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肛瘘患者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对疼痛、生命体征和Ramsay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进行择期肛瘘切除术的患者80例,根据镇痛方法分为曲马多组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每组40例.两组均在术毕患者清醒后采用自控镇痛泵,曲马多组泵内应用曲马多,酮咯酸氨丁三醇组泵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根据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观察启动自控镇痛泵即刻(T0)、1 h(T1)、4 h(T2)、8 h(T3)、12(T4)、24 h(T5)、36 h(T6)、48 h(T7)疼痛强度、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度的变化;观察患者自控镇痛后6、12、24、36 h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及T1~T7时Ramsay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中和重度疼痛患者T1~T7时VAS评分均低于T0(P<0.05).两组重度疼痛患者T1~T7时VAS评分、疼痛强度差和疼痛缓解度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酮咯酸氨丁三醇组重度疼痛患者VAS评分高于曲马多组(P<0.05).两组自控镇痛后36 h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6 h(P<0.05).两组T6和T7时Ramsay评分均低于T1~T5(P<0.05),酮咯酸氨丁三醇组T7时Ramsay评分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 肛瘘患者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无显著影响,有利于患者恢复和配合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致康胶囊外用对肛瘘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该院120例肛瘘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对创面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对创面予以常规治疗+致康胶囊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和4周创面出血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和总体疗效,术后1周、4周创缘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阳性表达率,以及创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创面出血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2周和4周的创面出血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5.36±2.7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28±3.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创缘组织VEGF、VEGFR-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术后1周,研究组患者术后4周创缘组织VEGF、VEGFR-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60)、7%(4/60),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术后外用致康胶囊可控制创面出血,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增强疗效,还可提高创缘组织VEGF、VEGFR-2阳性表达率,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致康胶囊外用对肛瘘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该院120例肛瘘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对创面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对创面予以常规治疗+致康胶囊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和4周创面出血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和总体疗效,术后1周、4周创缘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阳性表达率,以及创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创面出血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2周和4周的创面出血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5.36±2.7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28±3.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创缘组织VEGF、VEGFR-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术后1周,研究组患者术后4周创缘组织VEGF、VEGFR-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60)、7%(4/60),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术后外用致康胶囊可控制创面出血,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增强疗效,还可提高创缘组织VEGF、VEGFR-2阳性表达率,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肛瘘术后的创面促愈合作用.方法:237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25)给予rh-aFGF,对照组(n=112)给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创面治疗.观察治疗3周后两组剩余创面大小、愈合率、创面祛腐时间、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肉芽生长开始时间等情况,及治疗后第7、14、21天肉芽组织生长、创面疼痛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在减少创面面积,增强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祛腐时间,以及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第7天两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疼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及第21天,两组肉芽组织生长及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aFGF对肛瘘术后的促修复作用较bFGF更强,有效促进创面缩小、缩短祛腐时间与愈合时间、缩短肉芽生长开始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有效提高肉芽组织生长、缓解创面疼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隧道式拖线加内口切挂术治疗马蹄型肛瘘的效果,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04例马蹄型肛瘘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使用隧道式拖线加内口切挂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瘘管切除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平均治愈时间、支管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手术治愈52例,治愈率100.0%,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半年,无1例复发。对照组一次性手术治愈42例,治愈率为80.8%;由于换药不当导致创口发生假性愈合的有10例,后经二次手术治愈,二次手术率为19.2%;1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4.6%;随访半年,复发2例,复发率为3.8%。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手术治愈率、二次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治愈时间、支管愈合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隧道式拖线加内口切挂术治疗马蹄型肛瘘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瘘管切除法,能够显著缩短疗程,加快支管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二次手术率,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明显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在复杂性肛瘘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给予康复新液纱布专科换药,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换药,分别观察两组用药后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用于高位复杂肛瘘术后换药,能明显加快伤口愈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而且能减少术后肛缘水肿、分泌物等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肛瘘切开引流治疗肛瘘的疗效及患者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脓肿切开引流术,观察组采取肛瘘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采用肛肠测压仪检测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同时记录6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2% vs.81.0%;P< 0.05).治疗前后两组AMCP、ALCT、RRP、AR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4% vs.14.3%;P<0.05).结论 肛瘘切开引流可有效治疗肛瘘,且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影响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和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评价血浆MMP-2在预测肝癌术后复发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HCC病人的血浆MPP-2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血浆MMP-2表达水平和术后复发以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72例HCC患者外周血浆中MMP-2平均水平为(260.18±87.18)ng/ml,MMP-2高表达组患者的1年及2年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患者(P=0.063,P=0.037),有末后复发的患者比无复发患者血浆MMP-2表达明显增高(P-0.042).MMP-2低表达组患者(≤260 ng/m1)的总生存(OS)时间和无瘤生存(DFS)时间均明显高于MMP-2高表达组(>260 ng/ml)(P=0.003,P=0.014),MMP-2低表达组病人的OS和DFS时间分别为(754.62±138.08)天和(627.69±230.37)天;而MMP-2高表达组病人的OS和DFS时间分别为(619.69±240.17)天和(465.86±299.48)天.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浆MMP-2浓度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和无瘤生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04).结论 血浆MMP-2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预后密切有关,有望成为一个临床有用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