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拔管致迷走神经反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拔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496例行心脏介入术后拔管情况进行分析.寻找拔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结果 15例患出现拔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结论 拔管致迷走神经反射有诸多因素,加强手术前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可以预防及减少拔管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防护。方法对9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97例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治疗中、治疗后,3例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及时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操作,充分补液,良好的局部麻醉,减轻疼痛,预防尿潴留,提高手法压迫止血技术及应用血管缝合器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04年3月320例冠脉介入术后6例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结果320例患者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有6例,发生率为1.60%,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了健康。结论从护理角度提出了应对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保持高度警惕性,充分认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特点,以便在护理上尽早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心脏介入术并发心血管系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介入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26例病人为对象,回顾分析病人病历资料,探讨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心理因素是病人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原因,占比53.85%。对疼痛刺激耐受力低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第二大原因,占23.08%。此外,过度压迫或牵拉、血容量相对不足和空脏脏器刺激也可能引发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占比分别为11.54%、97.69%、3.85%。[结论]应强化心脏介入术病人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并注重补充血容量和疼痛护理,以有效预防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冠脉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将2002年3月。2005年3月进行的冠脉介入860例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2005年4月~2008年3月1200例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作为预见性护理组。比较2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能够防止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李贞艳  杜玲  徐黎鸣  李传萍 《全科护理》2012,10(26):2445-2446
总结11例脑动脉狭窄病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后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分析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与危险因素。认为早期发现并干预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严密观察病人术后生命体征与不适症状,及时识别并处理迷走神经反射,能够有效提高PTAS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3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2012年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发生32例的患者,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32例患者生命体征完全恢复正常,无死亡。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预防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脑血管介入术并发血迷走反射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术后严密病情观察等,认为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视听联合分散干预痔瘘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减少痔瘘手术患者术中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行择期痔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术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手术全程予视听联合分散干预,即播放患者喜爱的影像音乐,分散注意力;观察、监测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及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例数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接受视听分散干预后,术中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例数(2例)明显减少(对照组为9例),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行痔瘘手术的患者,视听联合分散方式能有效减少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不良应激反应的发生,稳定生命体征,可成为保障手术顺利实施的围手术期重要护理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少见但较危险的并发症,其护理对策关键在于加强术前健康教育,术中患者主动配合,术后正确合理的一系列医疗护理操作,避免人为因素,保证术后有效体液循环量,严密监测。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应用,临床上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已经极少。如果发生,发现处理及时,抢救效果良好。处理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1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单纯心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率突然减慢,由正常心率骤降至30次/m in,严重者出现交界性逸搏,而多数患者出现混合型,既有心脏症状,又有血管迷走反射症状,患者除上述心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见性护理。方法将230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830例(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和预见性护理组1470例(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部分病人于介入术后拔除动脉鞘管时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拔管反应(SPS)。其中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拔管反应最常见,其发生率为3%~5%。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本文就心脏介入诊疗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发生原因、防治和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艳红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157-1158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常发生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及术后拔出血管鞘及压迫止血(股动脉)时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一般为良性过程,积极处理多可迅速恢复。分析本院在心脏介入诊疗术中、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原因,为疼痛刺激及患者精神紧张,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血管迷走反射的认识,可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心内科208例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预防及护理对策。结果208例患者中有12例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通过细致及时观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复发。结论早期发现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早期症状,及时进行早期治疗,并在术前及术后提供心理、生理上的护理干预,同时避免血管迷走反射的各种诱发因素,可预防或减少血管迷走反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芳  黄霞 《护理学报》2001,8(5):20-21
探讨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护理。回顾性分析了500例心脏介入术后并发7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此反射好发于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止血及拔除动静脉鞘管过程中。年老体弱、精神紧张、术前禁食时间长、术后补液量少为其主要诱发因素。此反射发生迅速、进展快、危险大,须针对发病特点、诱发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实施心脏介入术的60例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各30例,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儿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循证护理组无一例患儿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儿(13.3%)(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循证护理不仅为患儿实施了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李晓辉 《天津护理》2008,16(2):90-91
通过对192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病人术后拔管的护理,回顾分析7例拔管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其中精神过于紧张2例,疼痛刺激2例,血容量不足1例,空腔脏器(胃肠道、膀胱)压力改变1例,拔管后包扎过紧1例.护理人员对拔管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应予足够重视,加强拔管护理,7例病人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利多卡因动脉鞘管周围注射防治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迷走神经反射是冠脉介人治疗(PCI)术后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在穿刺血管、血容量过少、拔除鞘管时均可引起,但又以拔动脉鞘管时发生较多,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心率明显减慢,可出现恶心、呕吐,须立即进行处理。我科自2003年5月~2004年7月对217例PCI术后拔管时动脉鞘管周围注射利多卡因,较少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现将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手术前不同饮食护理方法对围术期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术前12h限制饮食及水量、术前3~4h禁食禁饮、术后1h进食半流质及水的饮食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术前无需禁食、禁饮、按常规进食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67例患者中有18例出现轻重不同的迷走神经反射现象,其中4例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观察组63例患者中,只有2例血压偏低,其中1例伴有心率减慢、心悸、出虚汗,其余患者感觉良好,生命体征、心律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手术前采用无需禁食、禁饮按常规进食的护理方法,既可预防因血容量不足所致的迷走神经反射,又可避免空腔器官过度回缩而引发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手术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综述老年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术前、术后的护理研究进展,提出老年病人机体功能逐步衰退,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有加重病情,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死亡的风险,其防治关键在于积极避免诱发因素,给予病人相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