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5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改良PLIF组30例及TLIF组22例,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周,术后第6、12个月腰、腿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PLIF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优良率和手术成功率,且降低了术后翻修率,是一种安全、可靠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减压后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加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1996年6月至2009年10月我科19例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减压后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进行评价,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并随访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出血平均160 mL,手术时间平均105 min。随访14~45个月(平均2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90.7%,优良率94.2%。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加颗粒骨椎间植骨是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不稳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中不同植骨融合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腰椎滑脱患者60例,分成A、B、C组,分别进行行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自体骨植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术后定期随访,比较其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年各组患者腰椎滑脱均获完全复位,未出现固定螺钉松动、拔出、断裂及腰椎再滑脱现象。椎体融合率A组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隙高度、Naka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腰椎滑脱患者因合理选择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植骨融合效果.方法 将9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照组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后高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统计手术优良率、植骨融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椎间隙后高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有效恢复椎间隙后高,提高植骨融合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治疗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后,对36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设为2联组;其余42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设为3联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融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2联组和3联组患者术后JOA评分相比于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末次随访2联组JOA评分相比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3联组JOA评分相比于术后明显升高(P<0.05);2联组和3联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末次随访2联组椎间隙高度与术后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3联组椎间隙高度相比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2联组(P<0.05);3联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均显著高于2联组(P<0.05)。结论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用于治疗老年人退行性腰椎滑脱时,可以长期缓解患者的下腰痛症状,提高椎间隙高度。但是,该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导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故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3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髓核摘除并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2年,观察其腰腿痛、VA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腰腿痛评价标准,优74例,良7例,差12例,优良率为87.1%,但随访期间症状复发率达20.4%。结论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采用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但远期椎体易丢失稳定性,应当针对该群体的特殊性,从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360°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定川  高峰  曾建成  李浪 《华西医学》2012,(11):1625-1628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中360°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3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男21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51岁。病程12~50个月,平均31个月。滑脱部位:腰3 1例,腰4 11例,腰5 24例,腰4、5 3例。腰椎退变性滑脱27例,峡部裂性滑脱12例。按Meyerding分度:Ⅰ度21例,Ⅱ度13例,Ⅲ度5例。患者均有腰腿痛症状,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后路减压、复位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中以360°行椎间及后外侧三维立体植骨融合,在椎体前中柱采用植骨加椎间融合器的融合方式。术后定期随访,摄X线片检测融合情况,使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评估症状缓解情况,Greenough-Fraser综合评分评价腰腿痛治疗结果。结果有3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植骨愈合率100%,愈合时间10~18个月,平均1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外露及脱落等并发症发生。术前下肢神经根痛VAS评分为(7.52±1.23)分,末次随访时为(1.67±1.18)分;下腰痛术前(6.83±1.51)分,末次随访时为(1.11±0.76)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eenough-Fraser综合评分术前为(24±7)分,末次随访时为(5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60°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确实有效的融合方法,利于提高相应区域的植骨融合率及恢复椎间隙高度,使融合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予以传统椎板开窗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分析组间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腰、腿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前、术后12个月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手术节段前凸角、椎间盘背侧高度及腹侧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12个月数据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史露玉 《全科护理》2014,12(2):125-126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病人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护理。[方法]对40例腰椎管狭窄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前给予病情评估、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后给予病情观察、体位护理、脊髓神经系统症状观察及功能锻炼指导,同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4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脊髓神经根损伤。随访时间为6个月~18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恢复优30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是病人安全、手术顺利完成的保证,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单侧椎弓根固定结合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术与后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8例中18例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固定结合改良TLIF术(单侧改良TLIF组),20例行后正中人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术(PLIF组),比较两种术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随访28~35个月,平均33.6个月,末次随访单侧改良TLIF组优良率94.4%;PLIF组85.0%;无融合器移位、下沉及钉棒松动、断裂发生。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较术前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0.05),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可达到满意的疗效,比较而言,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固定结合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术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腰背肌疼痛缓解快等优势。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16例采用PLIF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27例采用PLIF联合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scale,VAS)和JOA评分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融合率及优良率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JOA、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JOA、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手术优良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期临床结果表明单侧椎弓根固定能够提供和双侧固定同样的疗效,且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多节段腰椎峡部裂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椎板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成人多节段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9例。【结果】9例均获得一定程度的复位。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30个月,术后1年X线复查显示融合率100%,根据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手术疗效,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疗效满意。【结论】腰椎峡部崩裂所引起的多节段腰椎滑脱常需手术治疗,手术主要目的是有效融合及坚强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神经减压、适当复位,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13.
背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恢复椎间隙高度、维持腰椎生理前凸、提供腰椎的即刻稳定性及取得较高的椎间骨性融合率。目的:验证运用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系统行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适应证及有效性。方法:在3.0cm的微创切口内放置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应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2例。结果与结论:患者置入内固过程中未发生硬膜囊撕裂、神经根和大血管等副损伤。随访3个月以上。置入3个月后JOA评分明显高于置入前(P〈0.01),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置入前(P〈0.01)。X射线片显示椎间隙骨密度均逐渐增加,未发现椎间融合器移位、假关节、内固定松脱或折断等并发症,亦无炎症、过敏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 年9 月至2009年5 月手术治疗的120 例65 岁以上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9.8岁,包括半椎板切除,神经根管减压,突出髓核摘除17例,椎板间开窗减压加椎间关节内侧部分切除,侧隐窝扩大,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PLF)在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骨科收治的11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58例患者采用PL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PLF组)、60例患者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PLIF组);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采用X线、CT等手段测量植骨融合率、并发症率、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率等。结果PLF组和P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F组的植骨融合率低于PLIF组患者(84.48% vs 96.67% P < 0.05);术前PLF组和PLIF组患者的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体滑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PLF组的JOA评分低于PLIF组患者的96.67%(P < 0.05),PLF组患者的椎体滑脱率高于PLIF组(P < 0.05);术后1月、术后1年,PLF组的椎间隙高度均低于PLIF组(P < 0.05);PLF组的手术并发症率(6.90%)与PLIF组患者(3.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PLF与PLIF治疗效果均较好,PLIF手术较PLF手术更有利于维持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维持椎间隙高度、减少术后椎体滑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09年3月33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35~52岁,平均年龄40.5岁),采用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术前和术后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植骨融合率进行观察分析,并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110±16.8) min,术中出血量为(206±40.1) mL.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26.7个月.JOA评分术前平均为(8.1±0.9)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4.2±0.5)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8.4%,其中优级改善率(75%~100%)31例(93.9%),良级改善率(50%~74%)1例(3.0%),可级改善率为(25%~49%)1例(3.0%).优良率为96.9%.VAS评分术前为(7.9±0.4)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9±0.5)分,下降了75.9%.所有患者随访期间X线检查提示椎间融合器无移位及沉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等,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植骨融合率为100%.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中旁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症效果优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特点,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腰椎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腿疼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常需实施椎间融合,但采用哪一种植入物进行植入好?还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L4、5侧路单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与传统开放后路单椎间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的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L4、5单节段退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侧路单椎间融合器内固定治疗(试验组),45例行后路单椎间融合器联合单侧钉棒内固定的椎间融合(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7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试验组1例出现内固定后椎间融合器移位但无相应症状发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住院天数、引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植入治疗时间及植入治疗中出血量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ODI及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种方式治疗部分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相当,但侧路单椎间融合器内固定创伤小、治疗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单节段椎间融合术应用自体附件骨融合的融合率及术后中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在本院接受腰椎后路内固定、单节段椎间植入自体附件骨融合术,并且获得完整随访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访获得其术前、术后1年、3年、5年的影像学资料和术后康复情况资料,观察植骨融合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