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3502-3503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巨脾需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40例,其中行开腹脾切除(开腹组)18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腹腔镜组)22例,总结出腹腔镜巨脾切除适应证,并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热、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及结肠损伤发生率均少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巨脾切除术虽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但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open splenectomy,OS)治疗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断流术14例和同期开腹脾切除断流术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205 min vs.152min,P<0.05),而术中出血量(620 rnL vs.915 m.L)、术后腹腔总引流量(910 mL vs.1 445 mL)、排气时间(77 hvs.97 h)、术后住院时间(12 d vs.16 d)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且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脾切除术治疗Ⅲ级脾破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腹腔镜脾切除)21例和开腹组(开腹脾切除)21例,2组均采用模块化诊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发热、肠粘连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血小板变化(术后血小板升高峰值)和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血小板升高峰值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明显降低,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01)。结论 在模块化诊疗基础上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Ⅲ级脾破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月该院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的50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其中,完全腹腔镜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25例(腹腔镜组)以及同期行开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25例(传统开腹组),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研究两组患者术后肝脏储备功能、食管曲张静脉复发和上消化道再出血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与传统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术后均随访24个月,两组术后肝脏功能(MELD)评分及Child评分、上消化道再出血率、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能有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同时并不延长手术时间,也不增加费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脾亢患者行脾切除术,其中腹腔镜组(A组)31例行完全腹腔镜手术,开腹组(B组)19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切口疼痛评分、术后3 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引流液淀粉酶(Amy)、术后7 d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结果 A组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29例,中转开腹2例。 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术后1 d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d hs-CRP、Amy指标A组均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1、5.10、7.16、3.00、1.74,P均<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7 d Plt、W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47、1.02、0.67,P均>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的。相对传统开腹手术而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传统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因子宫肌瘤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4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腹组、传统腹腔镜组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手术用时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与传统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传统开腹组术后发生切口疼痛1例。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切除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术中出血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有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分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45例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分切除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和腹腔镜的中转开腹率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观察组未出现中转开腹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大部分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突出,可简化手术,不仅可提高患者恢复速度,还可降低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性高的急性胆囊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方法64例急性胆囊炎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72 h内)和延期手术组(72 h以后),比较两组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胆漏发生率、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早期手术组(30例)中转开腹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与延期手术组(34例)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在术后腹腔引流量、胆漏发生率、死亡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胆囊炎发病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吸虫性巨脾行腹腔镜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血吸虫性巨脾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例中1例中转开腹,6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手术时间130~200 min,平均150 min;1例中转开腹者术中失血量1500 mL,6例平均失血量200 mL;术后平均住院6.5 d,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血吸虫性巨脾行腹腔镜下切除手术安全可行,但须具有良好的腹腔镜技术和开腹脾切除术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与开腹手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探讨完全腹腔镜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其中11例行完全腹腔镜手术,11例行开腹手术。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则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如胰瘘、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出血、肠瘘及发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十二指肠肿瘤安全可行,疗效确切,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比较腹腔镜下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1例卵巢囊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77例)和腹式组(74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下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对2组患者的治愈率、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术前、术后各项激素指标水平变化及术后3、6个月卵巢储备卵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低于腹式组(P<0.05或P<0.01);腹腔镜组术后1个月的治愈率为77.9%,术后3个月的治愈率为92.2%;腹式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治愈率为71.6%,术后3个月的治愈率为94.6%。2组术后1、3个月的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E2均明显下降,FSH、LH明显增高(P<0.05或P<0.01)。腹腔镜组FSH、LH、及E2水平与腹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各种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3个月窦卵泡数均较术前明显减少,腹式组较腹腔镜组减少的更明显(均P<0.05)。2组术后6个月窦卵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疗效好,但必须准确掌握手术指征,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自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间31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其中一级脾蒂离断法14例(A组)、二级脾蒂离断法17例(B组)的一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结果】3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腹腔出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后胰漏、脾热的发生及住院天数和费用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法安全和有效,该法并不增加手术的时间及术中的出血量,而且具有降低术后并发脾热、胰漏并发症及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的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合并脾肿大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LS)15例(LS组)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OS)15例(O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LS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与OS组比较,LS组的手术时间长,但是住院时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48、-6.33,P均<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P>0.05)。结论相比开腹手术,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切口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脾功能亢进合并脾肿大患者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悬吊式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比较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腹腔镜组)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8例(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日。【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稍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EC)腹腔镜分期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56例早期EC手术患者,手术病理分期为IA~II期。其中腹腔镜分期手术152例(腹腔镜组),开腹分期手术104例(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盆腹腔引流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相较于开腹手术具有微创价值,是治疗早期EC有效、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定能  宋忠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823-824,827
[目的]探讨张力蛋白同源(PTEN)、环氧化酶-2( COX-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骨肉瘤石蜡包埋标本28例,以25例骨软骨瘤石蜡包埋标本作为对照.采用SP法对以上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TEN、COX-2及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7.1%(16/28),显著低于其在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8.0%(22/25),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和MMP-9在骨肉瘤中的表达率78.6%(22/28)及82.1%(23/28),显著高于在骨软骨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0%(9/25)和28.0%(7/25),差异有显著性(P〈0.05).PTEN在不同分期以及不同病理亚型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COX-2及MMP-9表达与病理亚型无明显相关,而与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TEN与COX-2和MMP-9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COX-2与MMP-9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PTEN、COX-2及MMP-9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对于骨肉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8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组),53例行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住院费用较高(P〈0.01),但术中出血量较少、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早及住院时间较短(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安全可靠,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创伤小、恢复快,但住院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8.
张欣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2113-21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与完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保肛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保肛率等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小时腹腔引流管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利于患者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和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T2DM患者65例,其中术后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33例为A组,采用T管引流术32例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补液量、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补液量少、住院费用少、发热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3、2.61、3.78、3.29、3.02,P均<0.05);A组并发胆漏、胆管狭窄、腹腔感染、结石残余和胆管炎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58、2.61、4.27、3.88、3.51,P均>0.05)。结论与术后采用T管引流术比较,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T2DM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