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刚  李文生  陈彬  王新丹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940-3941
目的 探讨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方法 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58人(58眼),其中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42眼,分别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接触式A超测量眼轴长度,使用IOLMaster内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术后医学验光检查患者屈光状态。结果 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D者分别为28.23%,≤±1.00D者分别为42.11%;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者平均绝对屈光误差≤±0.50D者分别为41.98%,≤±1.00D者分别为62.96%, 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OLMaster联合A超测量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度数可提供较精确的测量数据。当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时,人工晶体度数测量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非接触光学相关生物的测量仪(IOL-Master)与改良A超在硅油填充眼人工晶体度数测量方面的准确性,了解其各自的特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患者27例(27眼),分成A、B两组,A组14只眼,B组13只眼。术前分别采用IOL-Master、改良A超和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和角膜曲率,应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A、B两组术前预期术后屈光度为-1.5D。术中分别按上述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结果植入相应度数可折叠人工晶体,术后3个月检查视力、屈光度,并和预期值之间进行比较。结果IOL-Master和改良A超两组测得的眼轴长精确度比较接近,对比差异无显著性;IOL-Master和角膜曲率仪测量角膜曲率分别为(44.31±1.54)D、(43.96±1.38)D(P>0.05),两者对比差异无显著性;IOL-Master和改良A超两组测得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MAFE),两者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OL-Master和改良A超均可较准确对硅油填充眼进行生物学测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Zeiss IOL Master 测量人工晶体度数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Zeiss IOL Master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法对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的准确性和特点及术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评价Zeiss IOL Maste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6例100只眼年龄相关性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分别应用Zeiss IOL Master、超声生物测量仪及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使用SRK-Ⅱ或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并将100只眼根据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结果随机分为两组,对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分别按上述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结果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术后1个月随诊检查视力及眼屈光度并作分析.[结果]Zeiss IOL Master和超声生物测量法,测得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3.59±1.18 mm和23.56±1.16 mm,两者对比差异无显著性(t=0.18,P=0.85);IOL Master和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分别为43.53±1.98D、43.71±1.91D,两者对比差异无显著性(t=0.65, P=0.51);按两种测量方法随机分组的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5D各占84%和80%,≤±1.0 D各占100%和98%,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t=0.237,P=0.82).[结论]Zeiss IOL Master是一种高精确性、非接触性、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人工晶体度数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角膜曲率仪在白内障防盲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343例白内障患者的眼轴长和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Dk);未经角膜曲率仪检测,假定角膜曲率K=44.0,人工晶状体度数估算值(D44);比较每例患者的Dk与D44的差值(?D)。结果343例角膜曲率近似正态分布,均数为(43.71±1.50)D;Dk与D44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526,P<0.001)。结论为精确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白内障防盲手术车有必要配备角膜曲率仪,。  相似文献   

5.
桂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107-4107
目的 探讨超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植人Bigbag晶体植入术的护理.方法 术前测量角膜曲率、眼轴长、人工晶体度数,术前术后有效的健康教育,术后观察手术并发症、保持玻璃体的稳定性.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共11眼,≥0.3者共17眼,<0.3者5眼.术后无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能增加玻璃体的稳定性,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A超法测量白内障患者拟植入人工晶体度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我院接收的118例(12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IOL-Master测量组60例(60眼)和A超测量组58例(60眼)。术前分别采用IOL-Master、超声波和自动验光仪测量眼部参数,使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术后3个月检查两组患者的屈光状态。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测得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OL-Master检测人工晶体度数具有高准确性、非接触性、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轴性高度近视白内障和非近视性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与晶状体厚度的相关性,分析其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14年5月进行白内障手术的轴性高度近视患者200例作为高度近视组,以及非近视白内障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白内障膨胀期患者。术前应用A超声仪测量两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厚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晶状体厚度差异以及两组眼轴长度与晶状体厚度的相关性检验。结果高度近视组平均眼轴长度(29.08±1.84 mm),明显高于对照组(23.37±1.35 mm)(P0.05)。高度近视组平均晶状体厚度(6.33±0.42 mm)明显高于对照组(5.33±0.4 mm)(P0.05)。高度近视组晶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662,P0.05)。对照组晶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28,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膨胀期晶状体厚度会随着患者眼轴增长而变厚,且合并轴性高度近视患者增厚更为明显,膨胀过大的晶状体可能成为囊袋松弛的另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前房深度(ACD)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2例行白内障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IOL)植入术患者资料,用德国ZEISS公司生产的IOL-Master5.2测量手术前后ACD、角膜曲率及眼轴,从而分析ACD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结果:86只眼IOL植入术前平均ACD为2.2mm,术后平均ACD为5.4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只眼术后ACD的平均变化值为2.4mm,术后ACD的变化值随眼轴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线性正相关(r=0.662,P=0.01)。52只眼术前角膜曲率的平均值为45.24D,术后角膜曲率的平均值为42.47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OL植入术后ACD因眼轴长度不同而不同程度的增加,白内障选择经巩膜隧道切口术后角膜曲率无明显变化,医源性角膜散光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9.
植入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眼内组织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的患者手术摘除白内障后,多数学者丰张植入人工晶状体.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分析,于2006-10/2007-10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完成.对象: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28例(50只眼),均为超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术前矫正视力<0.1共45只眼,0.1~0.15共5只眼.Sensar AR40e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为AMO公司产品.方法:术前常规检查眼轴长度、测量角膜曲率,以第3代理论公式(Sanders-Retzlaff-Kraff T,SRK-T)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实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为测量度数增加 1.00~ 3.50 D.眼表面麻醉,11~12点钟方位角膜缘后1.0 mm处做宽3.0 mm的角巩膜隧道切口,直径5.0 mm连续环形撕囊,使用超声乳化仪吸除晶状体核,囊袋内植入屈光度数为-1.00~-10.00 D人工品状体.术后随访3~12个月.主要观察指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偏差值及并发症.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2.19±2.31) 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共43只眼(86.0%),≥0.5共23只眼(46.0%);屈光度数偏差值<±1.00 D共25只眼(50.0%),<±2.00 D共44只眼(88.0%).术中仅1只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随访3个月时,1眼品状体后囊轻度浑浊,术眼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随访12个月时,5眼晶状体后囊轻度浑浊,术眼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结论: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后植入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既可以增加眼内组织的稳定性,防止发生视网膜脱离,又可同时进行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10.
<正>眼轴长度的测量对于眼轴长度相关疾病的诊断以及计算植入眼内人工晶状体的度数有重要意义。眼轴长度一般通过A型超声测量。本研究采用B型超声B+A超模式测量眼轴长度,同时以A型超声测值作为对照测量,以了解B+A超模式测量眼轴长度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行眼部超声检查患者66例,男24例,女42例,年龄11~90岁,平均56.9岁,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共98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按眼轴长度分为3组,I组眼轴长度(27.00~29.59)mm 35只眼,Ⅱ组眼轴长度(29.60~32.19)mm 30只眼,Ⅲ组眼轴长度(32.20~34.70)mm 33只眼,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3个月最佳校正视力≤0.1者7眼(7.14%),0.2~0.4者19眼(19.39%),≥0.5者72眼(73.47%)。其中≥0.5者I组34眼(97.14%),Ⅱ组23眼(76.67%),Ⅲ组15眼(45.4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可以充分矫正屈光不正,解除光传导通路障碍,提高视力,手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IOL-Master生物测量仪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92例患者161眼分别用IOL-Master和A型超声测量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 同时用IOL-Master及电脑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  结果  IOL-Master和A型超声对前房深度的测量值分别为(2.94±0.19)和(2.77±0.13)mm, 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但两种测量方法无显著相关性(r=0.012, P>0.05)。IOL-Master和A型超声对眼轴长度的测量值分别为(24.10±2.36)和(23.91±2.13)mm, 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且两种测量方法具有显著相关性(r=0.983, P < 0.001)。IOL-Master和电脑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分别为(44.38±1.66)和(44.12±1.62)D, 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IOL-Master与A型超声均可用于眼前节相关参数测量, 基于光学原理基础, IOL-Master测量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为临床生物测量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95眼)超高度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6占49%,最佳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占79%。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3占21%,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占7%。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38,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人工角膜曲率计、自动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仪三种不同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对比研究,了解此类仪器在白内障术前测算人工晶体屈光度中提供K值的精确性。方法:应用三种仪器对102例135眼测量角膜曲率,分别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仪器测得的角膜曲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曲率和人工晶体屈光度计算结果略有差异,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仪器测量的角膜曲率值均可用于人工晶体屈光度的计算,且数据准确可靠,但对于角膜过平、过陡者,则推荐使用角膜地形图仪。  相似文献   

15.
背景: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成为制作角膜塑形镜的理想材料,其对眼屈光和眼生理的影响受到关注。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Q值等变化。结果与结论: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7、P=0.18;t=-0.94、P=0.35;t=-0.52、P=0.6;t=1.00、P=0.32);佩戴前后1年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03、P=0.00)。提示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安全、有效,对眼生理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角膜胶原交联疗法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对在本院接受角膜胶原交联疗法治疗的20例圆锥角膜患者(33眼)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患者术后1周内术眼反应,以及术后6个月相关指标(视力、角膜、晶体、视网膜情况、眼压、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计数)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术眼反应轻微,术后6个月角膜、晶体、视网膜情况、眼压和角膜内皮计数稳定,30眼(18例患者)裸眼视力改善,矫正视力稳定,角膜曲率显著降低.有3眼(2例患者)角膜扩张仍有进展,并进行了再次交联治疗,最终获得改善.[结论]采用角膜胶原交联疗法治疗圆锥角膜具有有效率高,术后反应轻,无副作用的优点,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角膜曲率降低,裸眼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06-2010-06于沧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跟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9眼),男15例(18眼),女18例(21眼),年龄59~83(75.63±3.05)岁.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医师完成,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于术前术后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角、周边前房深度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术眼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周边前房深度明显增加,29只眼(74%)房角完全开放,36只眼(92.31%)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减低眼压,提高视力,开放房角,是安全按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3.0mm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对角膜屈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78例(82眼)的临床资料。手术切口均位于11点钟方向。依据内切口到角巩缘距离不同分为内切口4组,即:a组〈1.5mm、1.5mm≤b组〈2.2mm、2.2mm≤c组〈3.0mm、d组≥3.0mm。依据切口隧道长度的不同再将所有患眼分为隧道切口4组,即:a组〈1.0mm、1.0mm≤b组〈1.5mm、1.5mm≤c组〈2.0mm、d组≥2.0mm。测量内切口长度、内切口到角巩缘距离、切口隧道长度,计算切口相对损伤面积。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量角膜表面的屈光参数及高阶像差。结果内切口a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从术前的(2.93±1.34)°增加到术后3个月的(3.43±1.34)°(P〈0.01)。隧道切口a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从术前的(3.13±1.24)°减少到术后的(1.34±1.03)°(P〈0.01)。手术前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切口到角巩缘距离、切口隧道长度、泪膜破裂时间、相对损伤面积均可与3级和4级高阶像差中的不同参数构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白内障术中的3.0mm透明角膜切口不会对术后角膜的散光造成较大影响,但随着切口到角巩缘距离不同和切口隧道长度不同,均会在不同程度上的增加术后的3级和4级高阶像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前房内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白内障病人190例203眼,120眼采用小切口前房内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小切口组);同期83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简称phaco组)。结果小切口组术后3 d视力≥0.5者74眼(61.7%),phaco组54眼(65.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24,P〉0.05);小切口组术后1月视力≥0.5者98眼(81.7%),phaco组72眼(8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48,P〉0.05)。两组术后散光均较小,小切口组主要并发症为可逆性角膜混浊、术中虹膜脱出、前房出血、前房炎症反应。结论小切口前房内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创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效果好、技术难度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