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皮下注射胸腺肽α1患者疼痛的程度,以选择适合的注射部位,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35例需行胸腺肽α1治疗的肿瘤患者,第1周选择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共注射105例次,作为对照组;第2周选择脐周皮下注射,共注射105例次,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注射部位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无痛及轻度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中度疼痛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部脐周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局部疼痛轻,注射点不受衣物影响,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也便于护患按钟表式记忆上次注射点,利于有规律更换注射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改良皮下注射法安明与传统腹部皮下注射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0例,采取患者自身对照方法,法安明腹部皮下注射,每日注射2次,早为传统腹部皮下注射法,注射于脐周上下;晚为改良的腹部皮下注射法,注射于脐周左右,并观察两组局部疼痛程度、肿胀及瘀斑大小。结果发现改良腹部皮肤注射组的疼痛、肿胀及瘀血程度显著低于传统腹部皮下注射组(P<0.01)。结论采用改良的法安明腹部皮下注射方法可减轻病人的局部疼痛及减少瘀斑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余勤  邵梅 《华西医学》2010,(11):2079-2080
目的比较上臂三角肌下缘及腹部脐周皮下注射药物的疼痛程度以及两种注射部位药物注射后局部不良反应。方法将2009年9月-2010年5月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执行皮下注射的患者200例。采用自身对照,分别在三角肌下缘与腹部脐周行皮下注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部脐周皮下注射较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疼痛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2,P〈0.005),两组注射局部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腹部脐周皮下注射疼痛程度较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进针角度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对患者局部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先后采用常规斜刺进针法和垂直进针法对80例慢性乙肝患者皮下注射胸腺肽α1,观察并比较两种注射法患者的局部疼痛程度和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结果:垂直进针法患者局部疼痛程度低于常规斜刺进针法(χ2=22.86,P<0.05),且局部皮肤反应轻于常规斜刺进针法(χ2=5.77,P<0.05)。结论:采用垂直进针法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可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法与传统的三角肌皮下注射法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64例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拟定的标准的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均给予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次,1次/周,同时口服利巴韦林1 000 mg/d,共治疗48周。实验组采用腹部皮下注射法,对照组给予三角肌皮下注射法。结果:实验组注射部位疼痛程度、皮肤局部红肿、硬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腹部皮下注射法既能达到治疗目的,又可减少疼痛程度、皮下硬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腹部和上臂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疼痛观察,采用疼痛较轻的腹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减轻病人的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将33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病毒性肝炎病人均应用腹部注射和上臂注射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交替进行,腹部注射法采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干扰素,每人观察注射6次,共198次。上臂注射法采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以30°~40°角皮下注射干扰素,每人观察注射6次,共198次。观察腹部和上臂注射干扰素的疼痛程度、局部皮下红肿出血、皮下硬结的情况。结果腹部和上臂注射的疼痛程度有明显差异,腹部垂直皮下注射的疼痛感、皮下红肿出血、皮下硬结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 P〈0.01)。结论应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方法使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病人的依从性,方便病人自行注射,易于被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进针角度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对患者局部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先后采用常规斜刺注射法和垂直进针法对80例慢性乙肝患者皮下注射胸腺肽α1。观察并比较两种注射法的效果,包括局部疼痛程度和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结果采用垂直进针注射法患者轻、中度疼痛的比例为93.75%,重度疼痛的比例为6.25%;常规斜刺进针注射法轻、中度疼痛的比例为62.50%,重度疼痛的比例为37.50%;采用垂直进针注射法患者的局部疼痛程度低于常规斜刺进针注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6,P〈0.05),且局部皮肤反应轻于常规斜刺进针注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7,P〈0.05)。结论采用垂直进针注射法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可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程度,效果优于常规斜刺进针注射法。  相似文献   

8.
曹文美 《当代护士》2009,(10):87-88
目的探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时间对注射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把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6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后按压10min,对照组按压5min,比较2组局部皮下瘀斑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注射点瘀斑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按压10min可有效地减少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Z形肌肉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应用在胸腺肽肌肉注射中的效果。 比较不同注射方法药液外溢、疼痛、红肿等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100例需接受胸腺肽肌肉注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即常规组采用常规肌肉注射法,观察组采用Z形肌肉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的方法。结果 采用Z形肌肉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时,发生局部不良反应12例、发生率24%,用常规肌肉注射法,发生局部不良反应28例,发生率56%,两种注射方法在药液外溢、红肿、疼痛发生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肉注射胸腺肽宜采用Z形肌肉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金黄膏局部外敷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所致局部瘀斑、硬结及疼痛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胫腓骨骨折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的患者120例,应用统一的注射方法,两侧腹部皮下替换进行注射,每日1次,设定10天为一个观察疗程,通过自身对照分析法,左侧腹壁观察侧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3小时局部外敷院内制剂金黄膏每天5 h,观察注射点连续贴敷5天中局部皮肤情况;右侧对照侧以相同方法外敷湿润性硫酸镁敷片。分别评价注射时、贴敷第1天、第2天、第3天局部疼痛程度,于贴敷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对注射部位皮下瘀斑及硬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并统计两种方法的治疗费用。结果:观察侧注射低分子肝素时及贴敷第1天的疼痛评分与对照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贴敷第2天、第3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注射局部均未出现重度出血,贴敷第3天、第5天观察侧皮下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侧贴敷第3天、第5天硬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金黄膏外敷可以提高机体痛阈,减轻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的疼痛,减少皮下瘀斑及硬结的发生,促进瘀斑的消散及硬结的软化缩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康桂芹 《护理与康复》2014,13(6):569-570
目的观察50例恶病质合并重度癌痛患者采用不同部位皮下注射吗啡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入院第1周采取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吗啡,第2周采取肘关节伸侧皮下注射吗啡,观察注射时患者局部疼痛、硬结、出血、渗液等情况。结果肘关节伸侧皮下注射吗啡时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明显减轻,注射部位硬结、出血及渗液的发生率较三角肌下缘注射降低。结论肘关节伸侧皮下注射吗啡局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部位轮换记录卡在为患者正确执行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和使用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记录卡,评价护士对胰岛素注射部位正确轮换的执行情况,患者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硬结、萎缩、皮下出血、疼痛)的发生率,患者自我胰岛素注射时部位轮换的情况。结果使用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记录卡后,护士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正确轮换的执行率由使用前47.8%上升至100%;患者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硬结、萎缩、皮下出血、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出院后对注射部位正确轮换的执行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记录卡的应用,在住院胰岛素注射患者部位轮换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皮下胰岛素注射的部位轮换正确,减少患者注射部位皮下硬结、脂肪萎缩、皮下出血、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最佳部位,以减少由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4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0例。于预组实施循证护理,确定循证护理问题是选择皮下注射部位.以减少皮下出血和疼痛情况;检索到1994年1月~2005年12月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相关文献41篇,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3篇;选择脐周左右10cm部位交替注射,每次注射点间距大于2cm。常规组注射部位选择脐周左右10cm和脐周上下5cm进行顺时针交替注射,注射点间距大于2cm。对两组注射局部疼痛和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皮下出血及局部疼痛程度比常规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结论应用循证方法选择合理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部位,能有效减轻皮下出血和局部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凝胶涂擦防治皮下注射白介素-2所致红肿、疼痛、硬结的效果。[方法]将102例皮下注射重组人白介素-2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皮下注射白介素-2后立即将2%山莨菪碱凝胶均匀地涂擦于注射点周围的皮肤上,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观察过程中注射部位有红肿、硬结的病人用2%山莨菪碱凝胶涂擦于注射点周围的皮肤上,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红肿、疼痛发生率为43.14%,硬结的发生率为15.69%,实验组红肿、疼痛发生率为7.84%,硬结的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22例病人及实验组4例病人经过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结论]2%山莨菪碱凝胶涂擦能有效防治注射白介素-2所致红肿硬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改良注射流程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以及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进行注射(皮下)操作,观察组采用改良注射流程规范化操作。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疼痛程度、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注射局部皮下出血、硬结、瘀斑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改良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流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减轻注射局部疼痛,减少皮下血肿、硬结、瘀斑等不良反应,提高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刘亚波 《护理研究》2008,(2):445-446
采用传统方法皮下注射日达仙酮(胸腺素)时,注射局部疼痛、硬结等不良反应使病人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2004年6月-12月,我科护士采用改进方法进行皮下注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两种不同方式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减轻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艳荣 《现代临床护理》2008,7(11):20-21,1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式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减轻疼痛的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将6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垂直皮下注射)和对照组(斜刺皮下注射),每组各31例,每例注射6次,共注射372例次,2d后观察两种不同方式皮下注射患者局部疼痛情况、皮肤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的血糖值。结果与斜刺皮下注射比较,垂直皮下注射患者重度疼痛发生率较低(P〈0.01),治疗后注射部位皮肤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血糖无影响(P〉0.05)。结论垂直皮下注射胰岛素既可保证疗效,又可减轻注射时患者疼痛的程度,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无针注射与胰岛素笔注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确诊的GDM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观察组应用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疼痛发生率、残留药物发生率、皮肤组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妊娠结局及患者感受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分娩时空腹(FBG)和餐后2 h血糖值(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岛素注射1周后,观察组疼痛、残留药物及皮肤红肿硬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皮肤出血或瘀斑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及患者感受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针注射与胰岛素笔注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及注射部位出血或瘀斑的安全性相当,但无针注射在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疼痛、避免皮肤红肿硬结、提高妊娠结局及患者感受满意率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角度对注射疼痛的影响,减轻注射时疼痛,方便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方法 选择初次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8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角度(30°~40°)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试验组采用90°进针角度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种方法对注射疼痛的影响、局部硬结大小、首针注射成功率、患者注射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两种注射方法对注射疼痛的影响(P<0.01)、局部硬结的大小(P<0.01)、首针注射成功率(P<0.01)、患者长期注射依从性(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低血糖发生率(P>0.05)没有明显差异;两种角度注射后疼痛感觉显著性差异,90°角注射后疼痛明显轻于常规角度注射后所致的疼痛.结论 将皮下注射的角度改为90°,对治疗效果没有负面影响,能减轻病人的疼痛,方便患者学习掌握,增加了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化多发性骨髓瘤病人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技术,减少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使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的病人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按照左下腹、左大腿外侧、右大腿外侧、右下腹顺序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采用抽吸0.1mL空气后,大腿外侧进针角度为40°~45°和腹部应用Z路径注射,以及拔针后用棉球按压并延长按压时间的皮下注射技术,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注射。观察两组病人注射30min内疼痛情况及注射后24h内注射局部情况,包括药液外渗、肿胀、红斑和硬结。[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疼痛评分以及注射局部发生药液外渗、肿胀、红斑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改良皮下注射技术能有效减少硼替佐米皮下注射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减少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