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碱性磷酸酶筛查先天性佝偻病的价值,了解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用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法对630例新生儿进行了骨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分析BALP活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同时进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测定的对比。结果 受检630例,BALP≤200U/L430例,~250U/L82例、~300U/L 118例,异常检出率30.76%。明显高于血清Ca、P和ALP异常检出率4.8%。BALP活性增高程度与母孕期日晒少、饮食结构不合理,未服用维生素D制剂有明显相关性(P〈0.01);与胎龄、体重有明显相关l生(P〈0.01).结论 BALP的测定是筛查先天性佝偻病的优选方法。目前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病率仍较高,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做起;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及时检测BALP水平,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骨碱性磷酸酶在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昱  李丽君  高虹 《海南医学》2004,15(3):41-42
目的 探讨骨碱性磷酸酶 (BALP)活性测定对幼儿佝偻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提供的BALP试剂盒对我院儿童保健门诊 10 6例佝偻病患儿进行BALP活性测定 ,同时检测血清钙(Ca)、磷 (P)浓度和碱性酸酶 (ALP)活力。BALP异常者经给予Vit -D3及钙剂治疗一月后复查其活性并观察疗效。结果  10 6例佝偻病患儿中 ,BALP异常检出率为 85 .8% ,与血清ALP活性、Ca .P浓度异常检出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全部BALP异常患儿经治疗后 ,BALP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其中 87.9%恢复正常。结论 BALP活性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性、特异性 ,且检测手段方便 ,易于普及推广 ,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在小儿佝偻病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用全血干化学骨碱性磷酸酶免疫浓缩法测定102例佝瘘病患儿BALP活性,与同时测定的血Ca^2 、ALP、X线摄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AL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血Ca^2 、ALP、X线阳性检出率,其P值分别小于0.01、0.01、0.05。结论 BALP检测是佝偻病早期诊断的一种特异、敏感及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侃 《华夏医学》2008,21(1):45-47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以下简称BALP)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原理测定治疗组末梢血BALP,同时摄双腕X线照片,对照组测定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将两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BALP异常值检出率(≥200U/L)占52.9%,远高于对照组Ca、P、ALP异常值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在267例BALP>250U/L(阳性结果)中,有佝偻病临床表现246例(92.1%),符合佝偻病X线表现238例(89.1%)。在BALP>250U/L组中符合佝偻病诊断的比BALP200~250U/L组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ALP对佝偻病的检测比Ca、P、ALP要敏感,以BALP>250U/L作为诊断佝偻病标准与佝偻病临床表现和腕关节X线照片有较高的符合率。对BALP检出异常值(≥200U/L)建议早期干预和治疗,1~3个月治疗后复查BALP作为疗效评估在临床收到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婴儿早期佝偻病发病情况,更好的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方法 对来我院儿科体检的出生6周~6个月婴儿400名进行佝偻病患病情况筛查,同时均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结果 生后6周~3个月小儿佝偻病发病率比3~6个月小儿佝偻病发病率高。纯母乳喂养未加维生素D的婴儿佝偻痛发病率较混合喂养加维生素D的婴儿高。结论 婴儿早期应尽早服用维生素D,纯母乳喂养儿也必须服用适量维生素D,才能更好的预防佝偻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发性佝偻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儿,年龄5~14岁,均有间歇性下肢疼痛,经检测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左腕X线片,其中7例进一步经测定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骨密度后均诊断为晚发性佝偻病.应用维生素D3及钙剂治疗,1个月后疼痛消失39例,血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17例,血骨碱性磷酸酶异常7例均恢复正常.2个月后所有患儿症状均失,血碱性磷酸酶均恢复正常.结论: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以间歇性下肢疼痛为主要表现,易被误诊为生长痛.血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测定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应用维生素D及钙剂完全可治愈.  相似文献   

7.
探讨骨硷性磷酸酶(BALP)在新生儿期测定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前几天就伴有BALP活性增高,且随着日龄的增大,BALP活性水平呈增高趋势。BALP活性测定简便、易行、且有很好的特异性,可以作为先天性佝偻病的筛查手段及指导临床补充VitD和钙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病率及与孕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48例早期新生儿BALP的活性进行测定,分析新生儿BALP活性水平与母亲妊娠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与出生季节、产妇孕期是否服用钙、维生素D制剂有相关性。结论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预防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做起,及时检测早产儿BLAP水平,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儿童保健工作中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在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症防治中的临床价值,防止滥用维生素D制剂/钙剂和对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症的合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度我院100例3月大婴儿根据BALP活性检测结果指导维生素D补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6例失访(随父母迁居外地),其余均未出现佝偻病体症和滥用维生素D制剂/钙剂。结论BALP在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儿夜间哭闹不安的病因。方法 :对夜间哭闹门诊首诊的婴儿 6 8例进行骨碱性磷酸酶 (BALP)活性测定 ,活性增高者给予维生素D及钙剂治疗。结果 :BALP≤ 2 0 0U/L 6例 ,~ 2 5 0U/L 45例 ,~ 3 0 0U /L 17例 ,异常检出率为 91% ,其啼哭与BALP活性增高成正比 ,经维生素D及钙剂治疗有效。结论 :婴儿不明原因的哭闹绝大多数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进行BALP检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对BALP≥250U/L者,结合临床进行血清Ca、P、ALP和X线比较分析.结果:BALP检测具有敏感、特异、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结论:BALP是目前佝偻病早期诊断有价值的实验方法,值得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骨碱性磷酸酶的检测了解本地新生儿佝偻病的发病率与母亲妊娠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用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法对307例新生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采用多元线性及逐步回归法分析新生儿BALP活性水平与母亲妊娠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受检307例,BALP≤200u/L214例,200~250u/L41例,250~300u/L52例,异常检出率为30.29%。结论经临床诊断佝偻病证实,BALP检测法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和指标,可筛出半数以上的早期无症状佝偻病,具有良好的早期诊断价值,提示临床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率高,预防应从围产期开始,及时检测BALP水平,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探讨骨硷性磷酸酶(BALP)在新生儿期测定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前几天就伴有BALP活性增高,且随着日龄的增大,BALP活性水平呈增高超势.BALP活性测定简便、易行、且有很好的特异性,可以作为先天性佝偻病的筛查手段及指导临床补充VitD和钙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成人型骨碱性磷酸酶在孕妇钙营养评价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杰  杨清  林旭英  刘敏  王健 《四川医学》2003,24(6):600-601
目的 了解孕妇钙营养状况。方法 用全血干化学法对180例不同孕周孕妇进行了血中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测定。结果 受检180例,BALP≤150IU/L 138例,150-200IU/L33例,≥200 IU/L 9例,异常检出率为23.67%。在未补钙剂的43例孕妇中有20例BALP活性增高,有22例补充钙剂孕妇仍然出现BALP活性增高,43例BALP增高孕妇仅有18例出现下肢抽搐。结论 血中BALP测定有助于分析孕妇钙营养状况。通过早期干顿,氏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佝偻病的发生,也有利于预防产后骨质疏松症,对妇幼保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亚市520例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筛查热带地区儿童佝偻病发生情况。方法 用骨碱性磷酸酶(BALP)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1)BALP升高443例,占85%,其中中重升高212例,占47.9%。(2)BALP中重度升高的身高的增长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轻度升高组,P值小于0.05,提示有显性差异。结论 提示本地区佝偻病发生率很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铜陵地区先天性佝偻病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良枝  章秀  范玉荣 《安徽医学》2010,31(5):511-512
目的探讨铜陵地区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394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先天性佝偻病发病与孕期未补充维生素D、缺乏日照有关。结论孕母加强户外活动和服用维生素D是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科学、有效、简便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白忠 《中外医疗》2013,32(6):31-32
目的探究分析0~3岁小儿早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筛选方法及干预手段。方法将2010—2012年就诊的0~3岁患儿100例进行测定血BALP、Ca2+、P2-、碱性磷酸酶(AKP)进行检查后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记录。将诊断为佝偻病的患儿做为治疗组即A组,其余为预防组即B组。结果 BALP诊断佝偻病84例,患病率84%。佝偻病好发、高发以1~3月组、3~12月组更为明显。简易诊断为佝偻病68例,其中BALP>200U/L者为62例,检出率为90.6%;无佝偻病16例,其中BALP≦200U/L者为6例。A组经过一定治疗措施后患病人数由84降至23例,较干预前下降了60.7%,而且在初期、激期的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较高,可采用血BALP进行早期筛查,安全高效。积极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佝偻病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202例临床初筛发现夜惊、多汗等症状的0~3岁患儿的标本进行血清BALP、钙、磷的测定,同时进行外型特征等资料分析。结果:患儿BALP异常率92.1%,钙的异常率为28.3%,磷的异常率31.8%,碱性磷酸酶(ALP)异常率59.2%。X线及肋骨拍片检出阳性率占18.8%。结论:血清BALP的测定对佝偻病早期诊断特异性强,方法简单,有利于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了佝偻病的诊断质量,大大减少了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可作为诊断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9.
王雪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37-2238
目的分析婴幼儿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临床上的检测意义,探讨其与儿童佝偻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渗滤和全血干化学技术方法,检测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2月0岁-3岁婴幼儿1137例骨碱性磷酸酶,对不同年龄BALP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分析血BALP与佝偻病发病的关系。结果BALP-200U/L390例,占34.30%;225-250U/L522例,占45.91%;275U/L189例,占16.62-6;≥300U/L36例,占3.17%。年龄越小,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阳性率越高。结论小儿骨碱性磷酸酶测定是婴幼儿佝偻病早期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刘静 《中国厂矿医学》2008,21(6):686-686
目的探泔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时,结合症状诊断和骨碱性磷酸酶(BA12)测定对佝偻病早期防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5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进行蓝光治疗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进行BALP检测,并与92例正常足月儿组对照,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BALP活性升高18例,阳性检出率达18.9%;对照纽BALP升高6例,阳性检出率6.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BALP检测有助于发现离间接胆红素血症进行蓝光治疗的新生儿是否合并佝偻病,但评估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试剂质量差异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