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喹那普利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观察42例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最宽P波和P波离散度,并与喹那普利干预治疗3个月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前的P波离散度为(54.7±3.6)ms,P波离散度≥40 ms 32例(76.2%),治疗后P波离散度为(42.7±2.8)ms,P波离散度≥40 ms 7例(16.7%)。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喹那普利能减轻高血压病患者心房解剖重构及电重构,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成人P波离散度正常值测定及其重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P波离散度(Pd)制定正常值范围。方法采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测定100例健康成人和30例有阵发性房颤病史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二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测量Pd正常值范围。结果心房颤动组P波离散度增高(47.8±7.6)ms,与健康成人(20.6±10.5)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d在男女性别及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人工目测的方法测定的Pd值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P波离散度<40ms为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P波离散度大于40 ms的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P波离散度大于40 ms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21例)及非氯沙坦组(21例),药物治疗1年后,观察房颤发生情况.结果 氯沙坦组2例(9.5%)患者发生房颤,非氯沙坦组9例(42.9%)患者发生房颤,两组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可减少P波离散度大于40 ms的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生,可作为这类患者的基础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PWD)及24 h平均心室率对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9月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3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58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PWD、心室率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WD较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明显增大[(67.38±13.35)ms比(43.79±10.69)ms,P<0.01],24 h平均心室率明显增快[(89.59±25.39)次/min比(73.65±14.62)次/min,P<0.05].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中,29例有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服用9例(P<0.05);经校正其他临床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PWD增大(OR=0.874,P<0.01)及24h平均心室率增快(OR=0.953,P<0.05)是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重要相关因素.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PWD增大及快心室率是预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P波离散度大于40ms的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P波离散度大于40ms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21例)及非氯沙坦组(21例),药物治疗1年后,观察房颤发生情况。结果氯沙坦组2例(9.5%)患者发生房颤,非氯沙坦组9例(42.9%)患者发生房颤,两组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可减少P波离散度大于40ms的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生,可作为这类患者的基础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伊贝沙坦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Pd,ms)和最大P波时限(Pmax,ms)的影响。方法90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31例,伊贝沙坦组29例和胺碘酮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观察药物治疗2个月前后心电图Pd和Pmax的变化。结果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和Pamx明显延长;胺碘酮加伊贝沙坦治疗能明显改善Pd和Pmax;伊贝沙坦治疗对Pd和Pmax有改善倾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胺碘酮能改善Pd和Pmax,但对Pd和Pamx的改善少于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结论胺碘酮加伊贝沙坦能显著缩小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及最大时限(Pmax)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发生电生理机制中的作用,评价Pd、Pmax对PAF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48例PAF患者(PAF组),根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组(PAF1组)20例及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组(PAF2组)28例,另选择同期非心房颤动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记录窦性心律心电图,计算并对比分析相应的Pd、Pmax及其对PAF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PAF组Pd及Pmax显著高于对照组[(41.11±4.97)ms比(27.77±4.72)ms,(111.43±8.01)ms比(95.57±9.01)ms](P<0.05).PAF2组较PAF1组Pmax明显延长(P<0.05),但两组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d≥40 ms联合Pmax≥110 ms作为预测PAF发生的指标,其特异度为95.65%,灵敏度为81.25%,阳性预测值为95.12%.结论 Pd、Pmax在PAF患者中均较非心房颤动患者明显增加,Pd≥40 ms、Pmax≥110 ms可作为预测PAF发生的有效指标,以Pd≥40ms联合Pmax≥110ms对PAF发生的预测更为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最大P波时间(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关系.方法 观察3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39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max,Pd.结果 2组Pmax(124.34±18.54),(108.21±9.89)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max延长和Pd增加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便,无创,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现有房性早搏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前周期、房性早搏联律间期的时间及特点.结果 61例房性早搏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25例(41%),2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24 h平均房性早搏(3270±256)次,阵发性心房颤动(251±38)次.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分别为(352±39)ms和(835±98)ms,未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分别为(447±41)ms和(725±105)ms,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未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房性早搏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P-on-T房性早搏是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房性早搏的认识可以有效地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发现有房性早搏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前周期、房性早搏联律间期的时间及特点.结果 61例房性早搏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25例(41%),2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24 h平均房性早搏(3270±256)次,阵发性心房颤动(251±38)次.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分别为(352±39)ms和(835±98)ms,未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分别为(447±41)ms和(725±105)ms,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未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及房性早搏前周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房性早搏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P-on-T房性早搏是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房性早搏的认识可以有效地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约有6%~ 15%的心房颤动患者缺乏器质性心脏病的依据 ,称为“特发性”或“孤立性”房颤[1] ,多数呈阵发性 ,以男性居多 ,往往有家族史。本文通过研究P波离散度(Pd)及P波最大时限 (Pmax)两项指标 ,探讨其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1 临床资料1·1 对象 选取 1993年 10月至 2 0 0 0年 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心房颤动组 )3 0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7例 ,年龄 18~ 60 ( 4 7 1± 9 6)岁。本组心房颤动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 ,持续 4 8小时内并自行终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进一步研究左心室肥厚病人QT离散度 (QTd)的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 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及心脏超声等方法对 8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男性 4 0例 ,女性 4 6例 ,年龄 (5 4 .6± 10 .8)岁 ]和 16例正常人 [男性 10例 ,女性 6例 ,年龄 (4 2 .3± 12 .5 )岁 ]作QTd、QTcd及左心室肥厚的检测分析。结果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QTd为 5 9± 16ms,QTcd为 6 2± 2 0ms,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QTd为 4 6± 13ms ,QTcd为 4 8± 17ms ,健康组QTd为 4 2± 15ms,QTcd为 4 4± 11ms ,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后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QT间期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 ,恶化血流动力学状态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因此 ,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P波离散度是近年来发现并提出新的体表心电图指标。本文探讨P波离散度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特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2 8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 52 .3± 5.2 )岁。特发性房颤原因不明 ,多为阵发性房颤。起止突然 ,持续时间短 ,可持续数秒、数分、数小时或数天 ,一般不超过 1个月。房颤可自行消失。本组病例均排除冠心病、风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