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国际标准化比率报告凝血酶原时结果的局限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凝血酶原时(pothrombin time,PT)实验是临床血液学实验室最重要的实验之一,主要用于临床检测组织途径凝血功能和口服抗凝药病人疗效的监测。PT结果的报告方式有多种,但近年世界各国专家推荐的方式有3种:时间秒,凝血酶原比率(prothrombin ratio,PR)和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ation ratio,INR),时间秒表示PT测定结果比较直观,但影响因素较多,稳定性较差。PR是一种减少个别变异因素对PT结果影响的方法,它以病人的PT结果与正常人平均PT结果的比值来报告病人的PT值。PT值(s)和PR值没有考虑到凝血活酶试剂之间的灵敏度差异,而INR的数学模型包含了凝血活酶试剂的灵敏度——国际敏感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ISI),因而克服了凝血活酶灵敏度的影响。临床上用INR是为了标化凝血活酶试剂,用统一尺度来表示PT测定结果,以便优化口服抗凝剂病人治疗剂量范围。尽管INR/ISI系统有许多优点,但要让世界各地的医院都接受它作为PT报告形式还是有困难。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麻州88家急诊医院,只有40家用了INR值来报告PT结果[1],53个美国实验室中有50%不知道他们所用凝血活酶试剂的ISI值[2]。归结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用INR报告PT结果仍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另外影响INR值准确性的因素还不仅仅是PR和ISI值。  相似文献   

2.
肝衰竭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报告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肝衰竭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以秒数、比率、活动百分率计,还是以国际正常化比率(INR)表示.方法:采用ISI 1.11,1.76和2.05的三种凝血活酶对52例肝衰竭病人和50例口服华法令的换瓣术后的病人进行PT测定.以上述四种方式表示结果.结果:肝衰竭病人,PT百分率能消除变异的可能性(P<0.05),而其他表示形式仍有明显的差异(P>0.01).患者口服抗凝治疗后仅INR能较准确地反映PT的结果.结论:INR不能用于表达非抗凝治疗患者的PT结果.PT活动的百分率是为肝衰竭病人的最好报告形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的标准化报告方式。方法 选择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1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1例,慢性重型肝炎20例。20例口服华法令抗凝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来源不同、ISI值不同的6种凝血活酶试剂进行PT测定,以秒数、比率、活动度百分率以及国际正常化比率4种方式表示PT结果。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PT结果,当以活动度百分率和比率形式表示时,不同凝血活酶试剂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F=1.289,P=0.268;F=I.992,,J=3.079),当以秒数和INR报告方式表示时,差异有显著意义(F=8.491,P=0.0001;F=2.497.P=0.031)。通过Neoplastin与其他5种试剂的PT结果作线性回归分析,当结果以活动度百分率表示时,Neoplastin与其他5种试剂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而以秒数,比率和INR表示时,试剂之间不存在一致性。提示PT活动度百分率能使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末期患者PT报告方式标准化。口服抗凝剂治疗的患者仅INR能使PT的报告方式标准化。结论 PT活动度百分率能使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末期患者PT报告方式标准化,INR仅适用于抗凝治疗患者PT结果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肝衰竭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报告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在肝衰竭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 (PT)以秒数、比率、活动百分率计 ,还是以国际正常化比率(INR)表示。方法 :采用 ISI 1.11,1.76和 2 .0 5的三种凝血活酶对 5 2例肝衰竭病人和 5 0例口服华法令的换瓣术后的病人进行 PT测定。以上述四种方式表示结果。结果 :肝衰竭病人 ,PT百分率能消除变异的可能性 (P<0 .0 5 ) ,而其他表示形式仍有明显的差异 (P>0 .0 1)。患者口服抗凝治疗后仅 INR能较准确地反映 PT的结果。结论 :INR不能用于表达非抗凝治疗患者的 PT结果。 PT活动的百分率是为肝衰竭病人的最好报告形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5种报告方式,即秒数、活动度(PTA)、时间比值(PTR)、国际正常化比率(INR)和百分率,从而筛选出最佳表达方式.方法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00例,分急性、慢性轻度、慢性中/重度、肝硬化和重症肝炎5个组,用3种不同ISI值凝血活酶试剂测定PT间,并分别用上述5种报告方式报告结果.结果用3种不同ISI值凝血活酶试剂,秒数、PTA、PTR和INR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百分率方式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百分率表达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与其他表达方式不一致;不同试剂在病毒性肝炎PT检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PT)测定 5种报告方式 ,即秒数、活动度 (PTA)、时间比值(PTR)、国际正常化比率 (INR)和百分率 ,从而筛选出最佳表达方式。方法 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 10 0例 ,分急性、慢性轻度、慢性中 /重度、肝硬化和重症肝炎 5个组 ,用 3种不同ISI值凝血活酶试剂测定PT间 ,并分别用上述 5种报告方式报告结果。结果 用 3种不同ISI值凝血活酶试剂 ,秒数、PTA、PTR和INR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百分率方式表达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用百分率表达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与其他表达方式不一致 ;不同试剂在病毒性肝炎PT检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四种凝血活酶试剂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来源、不同制备的凝血活酶试剂对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结果的影响,使用四种不同的凝血活酶试剂以手工方法对正常人及口服抗凝药治疗的病人血浆进行了PT测定,以INR及PT秒两种方式报告结果,根据不同试剂测定结果分组分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PT秒报告结果时,相同的测定方法、相同的标本用不同的凝血活酶试剂测定,当INR<2.0时测定结果无显著性,INR≥2.0时测定结果可有显著性,同时表明不同种属制备的凝血活酶试剂测定结果可有显著差异,同种属不同制备的凝血活酶试剂测定结果也可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蛋白C(PC)含量的改变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40例口服华法令抗凝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量测定PC.结果 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PT,INR,PC分别为25.7±5.1s,2.6±0.5,3.1±0.8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 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血浆PC含量降低,使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试剂、报告方式对凝血酶原时问(PT)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标本自身因素对仪器测定PT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不同国际敏感度指数(ISI)试剂,测定正常、异常两组标本,结果用秒数、凝血酶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表达,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另用梯度溶血、黄疸、脂血标本观察仪器测定PT的干扰情况.结果两种试剂检测抗凝疗法病人血浆时,秒数和PTR差异显著(P<0.05),而用INR表达的结果则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以上的溶血、黄疸、脂血标本干扰仪器测定.结论监测抗凝药物治疗时,应用INR方式报告PT值,尽量采用ISI接近1.0的试剂,中度以上的溶血、黄疸、脂血标本最好用手工法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系统作为肝病患者PT报告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病毒性肝病患者 6 1例 ,其中肝炎肝硬化 4 1例 ,慢性重型肝炎 2 0例。 4 0例口服华法林病人做对照组。采用来源不同、ISI值不同的 6种凝血活酶试剂进行PT测定。同时在两组选择INR值相近的患者检测FIB、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结果 肝病组INR结果 ,6种凝血活酶试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口服抗凝药组INR结果 ,6种试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INR值相近的患者中 ,肝病组的FIB、凝血因子Ⅴ、Ⅶ和Ⅹ与口服抗凝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Ⅱ和Ⅸ因子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NR系统不适用于肝病患者PT的标准化报告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2种国际敏感指数(ISI)不同的组织凝血活酶试剂对口服抗凝剂治疗稳定的患者进行凝血因子Ⅱ、Ⅶ、Ⅹ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了解口服抗凝剂治疗患者凝血因子活性的水平,探讨不同试剂对凝血因子活性的敏感性以及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凝血因子Ⅱ、Ⅶ、Ⅹ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ISI不同的2种组织凝血活酶试剂测定口服抗凝剂治疗稳定患者的凝血因子Ⅱ、Ⅶ、Ⅹ活性及PT。结果口服抗凝剂治疗稳定患者的凝血因子Ⅱ、Ⅶ、Ⅹ的活性明显降低,2种试剂测得的因子Ⅱ、Ⅶ的活性差异有显著性;INR与凝血因子Ⅱ、Ⅶ、Ⅹ的活性呈负相关,但2种试剂测得的INR与单个凝血因子Ⅱ、Ⅶ、Ⅹ活性的相关性不同。结论不同ISI试剂测得的口服抗凝剂治疗稳定患者的凝血因子Ⅱ、Ⅶ、Ⅹ的活性及其与INR的相关性不完全相同,在临床中应选择敏感性高的试剂。  相似文献   

12.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标准化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试剂、报告方式对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标本自身因素对仪器测定PT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种不同国际敏感度指数(ISI)试剂、测定正常、异常两组标本,结果用秒数,凝血酶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表达, 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另用梯度溶血、黄疸、脂血标本观察仪器测定PT的干扰情况。结果 两种试剂检测抗凝疗法病人血浆时,秒数和PTR差异显著(P<0.05),而用INR表达的结果则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以上的溶血、黄疸、脂血标本干扰仪器测定。结论 监测抗凝药物治疗时,应用INR方式报告PT值,尽量采用ISI接近1.0的试剂、中度以上的溶血、黄疸、脂血标本最好用手工法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凝血酶原时间(PT)作为判断肝病患者细胞损伤程度实验指标的两种报告方式。方法 选择肝病患者104例,其中肝炎肝硬化37例,慢性肝炎32例,肝癌36例,急性肝炎35例。30例口服华法林病人做对照组。采用ISI值不同的2种凝血活酶试剂进行PT测定。结果 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二种凝血活酶试剂测定的INR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二种凝血活酶试剂测定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结果无明显差异。急性黄疸性肝炎、肝癌患者,二种凝血活酶试剂测定的活动度(PTA)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目前尚不能否定INR可作为肝病病情估计时的门标准化报告方式;PT并不是评价肝病病情的最佳指标;PTA仍为目前门作为肝病病情估计时的首选报告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2种国际敏感指数(ISI)不同的组织凝血活酶试剂对口服抗凝剂治疗稳定的患者进行凝血因子Ⅱ、Ⅶ、Ⅹ活性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了解口服抗凝剂治疗患者凝血因子活性的水平,探讨不同试剂对凝血因子活性的敏感性以及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凝血因子Ⅱ、Ⅶ、Ⅹ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ISI不同的2种组织凝血活酶试剂测定口服抗凝剂治疗稳定患者的凝血因子Ⅱ、Ⅶ、Ⅹ活性及PT。结果口服抗凝剂治疗稳定患者的凝血因子Ⅱ、Ⅶ、Ⅹ的活性明显降低,2种试剂测得的因子Ⅱ、Ⅶ的活性差异有显著性;INR与凝血因子Ⅱ、Ⅶ、Ⅹ的活性呈负相关,但2种试剂测得的INR与单个凝血因子Ⅱ、Ⅶ、Ⅹ活性的相关性不同。结论不同ISI试剂测得的口服抗凝剂治疗稳定患者的凝血因子Ⅱ、Ⅶ、Ⅹ的活性及其与INR的相关性不完全相同.在临床中廊选择敏感性高的试剂。  相似文献   

15.
口服抗凝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2例口服华法令的患者进行PT的测定,并对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治疗剂量范围进行初步探讨。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 口服华法令患者192例,男90,女102,平均年龄42.5岁(22~63岁)。其中风湿性心瓣膜置换术100例,风湿性心脏病5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0例,肺梗死8例,心肌梗死10例。60名正常人的混合血浆作为对照组进行PT测定,并用凝血酶时间比值(PTR)和INR表示。二、方法 标本抽静脉血0.9ml加入到0.1ml0.129mol/L柠檬酸钠中。选用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盒,ISI值为1.78。采用手工法检测,严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东省临床实验室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状况及影响PT测定室间可比性的因素.方法通过每年两次定期向全省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每次5个样品),然后对其回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的评价.结果近年来全省实验室间PT(INR)测定结果的CV值尽管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室间变异仍然相当高.同一凝血活酶试剂的测定结果,¨(INR)的CV明显大于PT(sec)的CV,特别是对异常水平质评物的测定.结论凝血活酶试剂敏感度指数(ISI)值标定的不准确性和INR计算不正确的是引起广东省临床实验室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变异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PT)-INR监测最佳间隔时间。方法对5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正常化比率(INR),记录患者监测PT间隔时间及抗凝期间的并发症。结果PT11.6~48s,PTR1.00~4.13,INR1.05~7.22;82.6%例次PT16.5~24s,PTR1.29~1.88,INR1.5~2.5;监测间隔3~138d,84.7%例次间隔11~70d。出现并发症为发生脑梗死3例,出血8例,2例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结论PT对口服华法林的监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以INR2.0±0.5为最佳抗凝标准,在患者术后出院INR调整稳定后,监测PT最佳间隔时间为30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口服抗凝治疗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监测的标准化,为临床提供比较准确的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结果.方法使用PT-INR校准血浆建立PT测定试剂在不同仪器上的区域性国际敏感度指数(Local ISI),以此对新鲜血浆进行PT测定.结果未经Local ISI校准的PT试剂测定血浆的PT时,INR结果差异较大(P<0.01).试剂经Local ISI校准后,测定血浆PT时,INR结果良好(P>0.05及Kappa>0.75).结论在PT测定时,只要建立仪器和测定试剂的Local ISI, INR结果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以后在门诊进行凝血系列检查(PT,PT%,PTR,INR,Fbg,APTT)。按是否发生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分为栓塞组、出血组、无并发症组,应用SPSS软件分析安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值范围。[结果]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栓塞4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所有病人纤维蛋白原(Fbg)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随INR波动,与华法林的用量无关。华法林用量与PT及INR值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合并慢性房颤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PT范围为14.4s~28.7s,INR范围为1.51~2.6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广东省临床实验室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状况及影响PT测定室间可比性的因素.方法 通过每年两次定期向全省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每次5个样品),然后对其回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的评价.结果 近年来全省实验室间PT(INR)测定结果的CV值尽管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室间变异仍然相当高.同一凝血活酶试剂的测定结果,PT(INR)的CV明显大于PT(sec)的CV,特别是对异常水平质评物的测定.结论 凝血活酶试剂敏感度指数(ISI)值标定的不准确性和INR计算不正确的是引起广东省临床实验室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变异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