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月相的变化对机体抵抗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相的变化对机体抵抗力的影响唐卫华(云南省会泽县中医院654200)图书分类号R224-51关键词子午流注《内经》曾数度出现在针灸治疗时其刺激量应“月生一日一,二日二,十五日十五,十六日十四”一语,颇令人费解,今结合易学原理就上述论述及月相的变化对机...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孕妇作为特殊人群,其免疫状态、身体机能特点与普通人群存在差异,在妊娠期间可能处于一种免疫抑制的状态且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2(ACE2)在妊娠期的基因上调、表达增加及活性升高,提示孕妇可能对 COVID-19 更易感。现有临床报道分析发现,COVID-19 可能并不会增加孕产妇重病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笔者认为合并 COVID-19 感染的孕妇,应及时诊治,其用药较一般患者需要更加谨慎。本团队在既往制定的诊疗方案和临床用药经验基础上,制定了“妊娠合并 COVID-19 的中医药治疗的同济推荐诊疗方案”,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连花清瘟制剂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干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Collaboration、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时间为从建库至2020年5月,所有连花清瘟制剂干预COVID-19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5项RCT研究,共计纳入824例患者。在常规西药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连花清瘟制剂,能够缩短退热时间(MD=-1.04,95%CI=-1.60~-0.48,P=0.000 3),表明联合中药连花清瘟制剂治疗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发热症状;可改善咳嗽症状(MD=-1.30,95%CI=-2.55~-0.05,P=0.04),减少咳嗽例数(RR=1.72,95%CI=1.22~2.43,P=0.002),表明联合中药连花清瘟制剂具有减轻咳嗽的作用;改善乏力症状(MD=-1.30,95%CI=-2.38~-0.22,P=0.02),减少乏力例数(RR=1.72,95%CI=1.28~2.32,P=0.000 3),表明联合中药连花清瘟制剂具有减轻乏力的作用,还能提高临床有效率(RR=1.23,95%CI=1.12~1.34,P<0.000 1),改善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RR=1.21,95%CI=1.09~1.34,P=0.000 5),减少轻症转重症例数(RR=0.45,95%CI=0.30~0.68,P=0.000 1),以及改善炎症指标。6个研究中有2个报告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论] 与常规西药标准治疗相比,联合使用中药连花清瘟制剂能够对COVID-19患者的发热、咳嗽、乏力等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肺部CT、轻症转重症例数、炎症指标等产生一定的干预效应,具有改善缩短发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等作用,其安全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属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为1~14d,多为3~7d。以发热、乏力和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世界中医药》2020,15(9):1354-1354
北京时间2020年3月30日20:00,世界卫生组织传统、补充与整合医学部召开了关于传统、补充与整合医学在抗击COVID-19疫情中的作用专题国际网络研讨会。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德国、瑞士、伊朗、泰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10多个传统与补充整合医学相关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卫生部门,约30余人出席了会议并就各自抗疫经验进行了报告交流。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张伯礼院士代表世界中联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作精彩报告。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肺功能影响,以期为临床决策及后续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7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且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及方法学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其中5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非随机对照试验、2项队列研究,纳入研究共包含1101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针刺、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水平(SMD=1.43,95%CI[1.10,1.75],P<0.00001)。(2)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可提升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  相似文献   

7.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2020年1月24日至今相继在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爆发。因地区政策与疫病情况不同,东南亚对于COVID-19大型传染性、流行性的疾控和医疗模式与中国大陆有别。在马来西亚卫生部公布的疾控流程上,笔者针对私立医院面对如COVID-19大型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应对流程提出成立院内COVID-19特别委员会和疾控与管理流程等指南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的相关中医预防措施分析。方法:搜集国内部分地区及相关专家推荐的预防方、返汉人员及密切接触方、医学观察期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搜集的21个处方,并总结艾灸、经络按摩及穴位贴敷、香薰等外治法以及中药食疗、运动疗法等措施及可行性。结果:预防方中频次大于7的中药依次为黄芪、苍术、连翘、桔梗、金银花、藿香、贯众、防风、甘草,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关联药对为连翘-黄芪、金银花-黄芪、桔梗-黄芪,黄芪常与苍术、连翘、金银花、防风、甘草、桔梗配伍,中药归经主要为肺经、脾经、胃经。四气的频次为温、寒、平、凉、热,五味的频次依次是苦、甘、辛、酸、咸。食疗多选用健脾胃、养正气、益肺气等药食同源食物;艾灸常选取肺经、脾经、胃经穴;经络按摩及穴位贴敷多选取肺经、脾经、胃经、大肠经及常用保健穴;香薰常用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苍术、藿香等。运动疗法可选取太极拳、八段锦。结论:以“治未病”为理论基础,武汉等地区的密切接触者可采取中药内服、食疗、艾灸、经络按摩及穴位贴敷、香薰、运动疗法等多种措施,达到最佳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六神丸联合常规治疗对COVID-19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神丸,疗程7d.检测退热时间、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单项症状消失情况变化.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中位数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及咽痛、大便干消失率更...  相似文献   

11.
针刺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它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能调动机体内因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免疫力),或纠正异常的机体免疫状态。为此,我们对针刺前后免疫状态之变化做了些观察,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1.病例选择病变组:为21例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患者,诊断治疗标准按1973年全军《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其中男20例,女1例。年龄在18~35岁之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催眠对针刺健康受试者疼痛及恐惧心理的作用。方法:将5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名。观察组在催眠状态下接受第1次针刺,唤醒,间隔30 min后清醒状态下接受第2次针刺;对照组先在清醒状态下接受第1次针刺,间隔30 min后在催眠状态下接受第2次针刺。采用Likert量表调查两组受试者针刺前(平常状态)、第1次及第2次针刺后的放松度、疼痛感和再次接受针刺的意愿度;测量两组受试者平常状态和第1次针刺后的脉搏、血压变化。结果:与平常状态相比,观察组第1次针刺(催眠后针刺)和第2次针刺(唤醒后针刺)的放松度均升高,疼痛感均减轻,意愿度均增强(P<0.001),观察组催眠后针刺与唤醒后针刺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常状态相比,对照组在第1次针刺后(清醒时针刺)放松度降低,疼痛感减轻,再次接受针刺的意愿度增强(P<0.001,P<0.05);第2次针刺(催眠后针刺)与平常状态相比,疼痛感减轻,意愿度增强(P<0.001),放松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次针刺后比较,催眠后再针刺放松度升高,疼...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机体具有不少效应。关于针后体液免疫提高已见报道,但对细胞免疫(CMI)方面却有提高或降低的不同报道。我们曾观察过约100例针刺治疗(包括针麻手术)的患者。针穴为合谷或足三里。在针前,针刺诱导20分钟及针后24小时,自患者耳垂分别取血,在同时及同样条件下进行活性(Ea)非活性(E)、稳定(Es)玫瑰花形成细胞RFC和淋巴细胞转化(LT)试验以及α萘酚醋酸酯酶(ANAE)组化染色。此外,尚观察健康人及药麻者作为对照。我们见到针后E、Ea及LT分别平均提高约13%,降低约7%,而降低多见于针前具CMI较高水平患者,例如Ea>40%(健康人均值为27.3±0.9)及LT>60%(健康人均值为56.7±2.3)。在活性RFC中绝对值增加175.3±63.6,然而药麻对Ea的影响不明显。在LT试验中提高效应于针后可维持24小时。总的看来,针后Ea、E及LT的提高与降低相比时,提高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以后我们又见到Es RFC针后提高2.4±0.8%,有些学者认为Ea及Es RFC为活化的T细胞。这提示针刺效应之一可能有活化T细胞的作用。近年来已知ANAE可用为T细胞的标记,以及ANAE分型中,点型为辅助性T细胞(Tu)的特征,而大部B细胞为阴性型。我们见到不仅周血淋巴细胞而且RFC的点型在针后各提高5.5±1.1%及5.5%,但阴性型变动不显著。同样也见到点型降低的患者针前点型>60%(健康人均值55.3±4.8)这提示针后RFC不仅有量而且有质的改变,且对针刺应答的CMI反应可对T细胞亚辟有调节作用及提高Tu亚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部炎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招募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4月15日COVID-19确诊患者70例(失访4例,最终完成6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患者)和观察组(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扶正化瘀片治疗。主要疗效指标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胸部CT改善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疾病转归情况,临床症状缓解率(发热、咳嗽、憋喘、乏力)、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氧饱和度(SPO2);评估患者肝肾功能等。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胸部CT的改善率为100%(31/31),对照组为77.1%(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63,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疾病转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咳嗽、憋喘、乏力症状显著减轻(P<0.01),对照组治疗后发热、咳嗽、憋喘症状显著减轻(P<0.01),乏力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b)、SPO2及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WBC、NLR明显降低(P<0.05,P<0.01),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LYM、Hb、PLT、SPO2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扶正化瘀片可促进COVID-19患者急性期肺部炎症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中医学对儿童生理病理特性的认识,为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及中医辨证治疗等方面的规律,回顾分析2021年1月19日-2月1日通化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资料,提示家庭聚集发病为儿童感染本病的重要途径,临床分型以轻型(13例)为主,全部21例患儿无一例转重...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有相关研究指出其重症化可能和"炎症风暴"即"细胞因子风暴"有密切关系。本文以中药对白介素类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为切入点,通过检索CNKI等数据库,综述近十余年关于中药对白介素类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的研究,并思考中药在防治COVID-19炎症风暴中的作用,以期为中医药干预治疗COVID-19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2月以来,全球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随着疫情蔓延,我国以及境外多国也相继发现了该类病例[1]。截至2020年4月11日24时,我国尚有确诊病例1138例,疑似病例82例,11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99例,包括境外输入确诊病例97例,本土确诊病例2例[2]。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武汉市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气象数据与COVID-19每日发病病例,探索气象因子变化与COVID-19发病关系。方法:统计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从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发布每日新增确诊COVID-19病例人数。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处理每日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每日降水量。采用散点图分析和关联性分析计算COVID-19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论:武汉市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时段,每日平均气温与COVID-19发病呈正相关(r气温=0.540,P<0.01),当平均气温大于6.16℃时候,每日COVID-19发患者数较多。  相似文献   

19.
肿瘤患者化疗后引起的胃肠激素紊乱与化疗性恶心呕吐等毒性反应存在密切关系。对化疗后胃肠激素变化及中药的干预作用进行回顾。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20.
各地区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方案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徐旭  张莹  李新  李晓霞 《中草药》2020,51(4):866-872
分析湖北省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后各地区发布的中医药预防方案,探究其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新闻和通报,自2019年12月8日官方通报的武汉首例不明原因肺炎发病病例至2020年2月1日北京、天津等地区的13项含中药处方的中医药预防COVID-19的方案。13项预防方案中多用黄芪、玉屏风散等中药和方剂补"正气";由于疫情发于冬季,预防方案体现因时制宜的原则;北方8个地区多使用麦冬、玄参等滋阴润燥中药,南方5个地区多用苍术、藿香等芳香除湿中药,预防方案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人群体质不同采用不同处方,体现因人制宜的原则。此外,还应重视隔离病原、起居有节、调节情志、饮食营养、适当运动等预防措施。COVID-19的中医药预防应注重补正气,根据不同气候、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辨证用药,重视综合预防,灵活运用各种措施,达到最佳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