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肠黏膜肥大细胞(MC)及脱颗粒之间的关系。方法正常人10例和腹泻型IBS患者11例。每例于结肠镜下取盲肠、横结肠和直肠黏膜组织各2块,用免疫组化方法行MC染色,计算每高倍视野下MC的数量及脱颗粒MC所占MC总数的比例。结果腹泻组IBS患者盲肠、横结肠黏膜MC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P<0·05);直肠黏膜MC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腹泻型IBS患者盲肠、横结肠、直肠黏膜脱颗粒MC比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肠黏膜肥大细胞在腹泻型IB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肥大细胞、5-HT通路的影响。[方法]1日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肝健脾方组。采用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方法建立D-IB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疏肝健脾方组给予疏肝健脾方灌胃(2.33g·100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粪便含水量、直结肠球囊扩张刺激时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及腹外斜肌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积分变化率。并分别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检测结肠肥大细胞表达,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结肠5-HT水平,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结肠5-HT3R(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3,5-HT3R)、5-HT4R(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4,5-HT4R)蛋白表达。[结果]疏肝健脾方组大鼠粪便含水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直结肠内球囊压力在40、60、80mmHg(1mmHg=0.133kPa)时,AWR评分及EMG积分变化率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疏肝健脾方组结肠肥大细胞数目、5-HT含量、5-HT3AR及5-HT3B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5-HT4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对D-IBS大鼠有较好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结肠肥大细胞数目、5-HT的含量、5-HT3AR及5-HT3BR的表达,升高5-HT4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泻肝健脾方煎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IIkS-D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用泻肝健脾方煎剂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对照组64例用易蒙停2mg,谷维素40mg,均每日3次。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8%,对照组64.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IBS-D临床症状,在改善大便性状(稀便)、消除腹痛、腹胀、排便窘迫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泻肝健脾方煎剂治疗IBS-D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8月接受治疗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依据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于此基础上施予健脾祛湿方治疗,对比2组肠道菌群、中医症状积分、直肠黏膜受体表达以及血清脑肠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不同部位小肠黏膜5-羟色胺(5-HT)水平及肠嗜铬细胞(EC细胞)数量是否改变。方法选取24例便秘型IBS(IBS-C)、26例腹泻型IBS(IBS-D)患者和26名健康人,行小肠镜及结肠镜检查并取十二指肠降段、近端空肠和回肠末段黏膜,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HT含量和EC细胞。结果IBSC患者近端空肠黏膜的5-HT含量与健康人相比有统计学意义(122±54ng/mg蛋白比188±91ng/mg蛋白,P〈0.05),而十二指肠降段和回肠末段黏膜5-HT含量(182±90ng/mg蛋白、61±35ng/mg蛋白)与健康人相比(256±84ng/mg蛋白、93±45ng/mg蛋白)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D患者不同部位小肠黏膜5-HT含量与健康人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C和IBSD患者不同部位小肠黏膜EC细胞数量与健康人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1BS患者小肠黏膜5HT信号系统异常是其发病机制之-,但是在IBS-C和IBS-D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固肠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疗效及其对结肠组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腹泻型IBS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研究组给予益气固肠方治疗,2组治疗均持续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问卷(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IBS-QOL)评分、结肠组织5-HT、肥大细胞数量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IBS-QOL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结肠组织5-HT水平及肥大细胞数量、肥大细胞脱颗粒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81.36%(P0.05)。[结论]益气固肠方治疗腹泻型IBS疗效显著,且能降低结肠组织5-HT水平,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  相似文献   

8.
肥大细胞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同时伴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包括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和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 其症状无特异性并与一些肠道器质性病变的症状多有重叠,诊断主要建立在症状学积分和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因此临床治疗比较困难.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近年随着IBS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机制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肥大细胞(MC)在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了解MC与IBS-D的相关性,将可能为IBS-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的关联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 探讨肠黏膜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之间的关联及其与肠易激综合征 (IBS)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镜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 ,对 5 6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和 12例非IBS对照组患者末端回肠和直肠 乙状结肠交界部位肠黏膜内的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的关联进行了检测。结果 IBS患者和对照组肠黏膜内多数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紧邻。患者末端回肠、直肠 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P物质、5 羟色胺 (5 HT)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肥大细胞周围NSE、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5 HT的表达也明显增强。IBS患者末端回肠黏膜内肥大细胞的数目 (10 .98± 2 .96 )与对照组 (6 .0 5± 0 .5 1)相比明显增多 (P <0 .0 1)。IB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末端回肠内NSE(6 .73± 1.0 2比 4 .2 5± 0 .5 0 )、P物质 (6 .84± 0 .85比 4 .2 8± 0 .4 0 )、CGRP(6 .73± 0 .82比 4 .33± 0 .5 4 )、5 HT(6 .72± 0 .81比 4 .0 0± 0 .6 3)阳性神经纤维紧邻的肥大细胞数目亦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IBS患者肠黏膜内肥大细胞数量的增多及其周围神经肽表达的增强表明 :免疫系统与肠神经丛之间通路的活化可能与IBS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SP、SPR和D5-HT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回盲部肠黏膜P物质(SP)、P物质受体(SPR)及5-羟色胺(5-HT)的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其在IBS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IBD患者回盲部黏膜组织切片的SP与SPR进行染色,5-HT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BS组SP的阳性强度均值、阳性面积均显著增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6.463,P<0.05),其中IBS-D和IBS-C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Q=4.231、3.463,均P<0.01);IBS组和对照组相比,回盲部黏膜SPR、5-HT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均P<0.05),且SPR和5-HT密切相关(r=0.1579,P<0.05).结论:SP、SPR及5-HT相互作用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与P物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Dong WZ  Li ZS  Zou DW  Xu GM  Zou XP  Zhu AY  Yin N  Gong YF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9):611-614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 (MC)、P物质 (SP)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探讨其在IBS内脏高敏感性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黏膜标本取自 2 2例腹泻型IBS患者、2 0例便秘型IBS患者和 19例正常人的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乙状结肠 ,应用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MC和SP、SP受体 (SPR)进行染色 ,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及免疫组化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黏膜SP含量 ;采用石蜡连续切片观察MC与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SP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关系 ;采用原位包埋法透射电镜观察MC与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关系。结果 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MC明显增多 (P <0 0 1) ,乙状结肠MC无明显变化 ;IBS患者MC存在显著变异 ;IBS患者肠黏膜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表达增强 (P <0 0 1) ,其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与MC靠近或毗邻 ,有些存在“膜膜”接触 ,增强的阳性纤维强度、面积与MC的面积、密度密切相关 ;部分MC呈SPR免疫反应阳性。结论 MC、SP及MC与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相互作用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光镜、电镜下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MC)的改变及其与P物质(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P物质受体(SPR)阳性细胞的关系,探讨其在IBS病理生理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黏膜标本取自19名正常人和22例腹泻型IBS(D-IBS)患者、20例便秘型IBS(C-IBS)患者的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乙状结肠,应用特殊组织化学染色法(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MC和SP、SPR进行染色,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石蜡连续切片及原位包埋法透射电镜观察MC与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关系。结果 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MC明显增多(P<0.01),乙状结肠MC无明显变化,IBS患者MC存在显著变异;IBS患者肠黏膜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表达增强(P<0.01);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与MC靠近或毗邻,有些存在“膜膜”接触,增强的阳性纤维强度、面积与MC的面积、密度密切相关;部分肥大细胞呈SPR反应阳性。结论 MC与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及其相互作用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 1993年~ 1998年 ,应用舒肝理气健脾法、健脾益气舒肝法、健脾舒肝并重法 ,统称调肝健脾法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 71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本组共 71例 ,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 42例 ,女 2 9例 ;年龄在 2 1岁~ 48岁之间 ,平均 37.6岁 ;病程最短2个月 ,最长 19年 ,平均 3.8年。1.2 临床表现 :腹泻 6 4例 ,腹泻与便秘交替 5例 ,伴粘液便 30例。1.3 中西医分型1.3.1 肝气郁滞型 :相当于西医痉挛性结肠型 ,一般病程较短 ,症见腹痛则泻 ,泻后则舒 ,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嗳…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1988年—1992年4月,应用泻肝补脾、舒肝健脾、健脾理气3法,统称健脾调肝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14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共142例,其中门诊患者137例,住院病例5例;男83例,女59例;年龄在19—53岁之间,平均3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1年,平均4.3年。1.2 临床表现 腹痛134例,腹泻129例,便秘与腹泻交替13例,伴粘液便62例。1.3 中西医分型 ①肝气郁滞为主型:相当于西医痉挛性结肠型,一般病程较短,症见腹痛则泻,泻后则舒,或便秘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升肝健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选用升肝健脾汤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匹维溴胺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消化系统证侯疗效、情绪障碍改善疗效。[结果]升肝健脾汤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匹维溴胺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肝健脾汤既可改善IBS-D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又可调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升结肠肥大细胞的数量及类胰蛋白酶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符合Rome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24例及健康体检对照组12例,肠镜检查时分别于升结肠取黏膜组织4块,1块甲醛固定后制成石蜡切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于高倍镜下计数测定肥大细胞.另3块新鲜活检标本称质量后、生理盐水里漂洗、迅速在2 mLHBSS平衡盐液置37℃下孵育1 h,离心后将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类胰蛋白酶水平.IBS-D患者进行胃肠道症状评分.结果:IBS-D患者升结肠MC数量是(6.33±1.64)个/HPF,健康对照组为(3.08±0.77)个/HP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IBS-D患者升结肠黏膜组织类胰蛋白酶浓度为0.072μg/g±0.023 μg/g,健康对照组为0.026 μg/g±0.014μg/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肥大细胞数量与胃肠道症状评分(GSRS)无相关(r=0.209,P=0.326),而类胰蛋白酶浓度与GSRS呈正相关(r=0.581,P=0.003).结论:IBS-D患者升结肠肥大细胞和类胰蛋白酶的增加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肠黏膜肥大细胞(MC)及5-羟色胺(5-HT)变化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对27例IBS患者和27例对照者进行精神心理因素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回盲部肠黏膜MC含量.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回盲部肠黏膜5-HT含量.应用直线相关分析焦虑抑郁评分、回盲部肠黏膜MC数目和脱颗粒比率、5-HT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IBS组焦虑抑郁评分HAMA(18.26±6.23)和HAMD(20.93±6.96)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15±4.91,9.89±5.31),差异有显著性(P<0.05).IBS组回盲部肠黏膜MC数目、MC脱颗粒比率便秘型(22.1±6.5/HP,35.4%±7.1%)和腹泻型(28.4±7.3/HP和42.3%±10.1%)明显高于对照组(15.6±6.9/HP和24.8%±7.2%),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腹泻型较便秘型明显升高(P<0.05).IBS组回盲部肠黏膜5-HT浓度便秘型和腹泻型明显高于对照组(2669±920,2628±906 ng/g vs 1893±984 ng/g,P<0.05),其中便秘型和腹泻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IBS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回盲部肠黏膜MC数目、MC脱颗粒比率呈正相关性(rHAMA=0.784,0.842,rHAMD=0.711,0.860,P<0.01),与回盲部肠黏膜5-HT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IBS患者回盲部肠黏膜5-HT浓度与MC数目、MC脱颗粒比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BS精神心理因素异常,回盲部肠黏膜MC含量及活化比例增高,5-HT浓度增高.精神心理因素异常与肠黏膜MC含量增加及肠黏膜MC的脱颗粒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温肾巴布剂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脾肾阳虚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健脾温肾巴布剂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穴位贴敷治疗,疗程4周,随访4周。采用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评估2组患者总体症状疗效、证候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IBS-SSS表中腹痛、腹痛天数、腹胀、排便满意度、肠道症状对生活的干扰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下降更多(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下降更多(P0.05)。观察组、对照组IBS-SSS总有效率分别为93.24%和50.68%,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89.04%和42.46%。[结论]健脾温肾巴布剂穴位贴敷法治疗IBS-D能缓解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O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①应用电子气压泵及灌注导管测压仪研究25例腹泻型IBS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顺应性、乙状结肠和直肠运动指数以及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阈值;②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两组肠黏膜NO的含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