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机械取栓(MT)后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MT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211例为研究对象,比较MT后血管再通与未通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MT后再通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NIHSS评分对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MT后再通的预测效能。结果术后血管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189例,未通22例。与血管未通患者比较,MT后血管再通患者NIHSS评分更低,手术时间更短,预后良好率更高,3个月后死亡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HSS评分(OR=0.803,95%CI:0.840~0.970,P<0.05)、手术时间(OR=0.985,95%CI:0.974~0.996,P<0.05)是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MT后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NIHSS评分预测急性大血管闭塞型卒中患者MT后再通的AUC、截断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49、19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颈动脉穿刺入路对复杂手术路径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梗死行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6例,均为复杂手术路径下采用颈动脉穿刺入路行Solitaire FR支架技术行动脉机械取栓术。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血流再通时间、穿刺至血流再通时间、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等资料。采用取栓改良脑梗死溶栓(m TICI)分级、术后24 h NIHSS评分、术后脑出血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颈动脉穿刺取栓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1) 6例复杂路径患者行颈动脉穿刺后均成功实施取栓术,血管均再通,mTICI 2b级,其中4例达mTICI 3级;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2)术后复查颈部血管超声,未见夹层及血肿。术后24 h NIHSS评分2~22分,中位NIHSS评分12. 5 (9. 8,13. 8)分,低于入院时[评分8~22分,中位NIHSS评分18. 5 (13. 5,19. 8)分;Z=-2. 032,P=0. 042]。(3) 90 d mRS评分,预后良好3例,预后不良3例,其中死亡1例(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对于复杂路径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使用颈动脉穿刺入路取栓治疗可快速建立手术通路,实现闭塞血管的有效再通,可尝试作为解决前循环复杂取栓路径、改善该类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机械取栓装置Solitaire AB治疗颅内动脉远端闭塞所致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Solitaire AB取栓装置治疗的9例前循环远端动脉闭塞患者的资料,其中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7例,大脑前动脉A3段闭塞2例。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治疗及术后3个月临床随访结果。以支架取栓后再通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手术相关并发症、病死率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1)9例患者中,8例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2b或3级。(2)出院时NIHSS评分中位数9.5(3.0,15.5)分,较术前19.0(16.0,22.0)分明显下降(Z=2.703,P=0.007),未发生操作相关永久性并发症。再通的8例患者中,4例预后良好(mRS评分为0~1分),4例残疾(mRS评分为3~4分);未再通的1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时mRS评分为4分。结论颅内动脉M2段或A3段急性闭塞时,使用Solitaire AB取栓效果较好,其有效性、安全性及适应证尚需更大样本的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支架取栓术后90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支架取栓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11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分组,将其分为死亡组(mRS评分6分,25例)和存活组(mRS评分<6分,86例)。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时间、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大血管闭塞位置(颈动脉、大脑中动脉)、手术资料(桥接动脉取栓)、去骨瓣减压术及其结局(症状性颅内出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支架取栓术后90 d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行血管内支架取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死亡占比22.5%(25/111)。(2)死亡组患者年龄、NIHSS评分均高于存活组[70.0(65.0,80.5)岁比67.5(59.0,73.0)岁,Z=2.268;2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直接抽吸技术(ADAPT)在卒中绿色通道中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卒中绿色通道中心接受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技术治疗的大血管闭塞病人14例,记录病人一般信息,术前及出院时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病情,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90 d随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4例病人采用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血管内治疗,取栓次数中位数为1(1,2)次,其中2例取栓2次和1例取栓4次病人术中出现出血,1例取栓4次病人90 d随访mRS评分为4分,1例取栓3次病人随访最后死于肺部感染并发症。TICI血管再通分级,2a级1例,2b级6例,3级7例。术前NIHSS评分为15.0(17.5,19.5)分,与出院时NIHSS评分为5.0(7.5,8.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4,P<0.01)。术中未发现远端栓塞、血管夹层、动脉痉挛等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90 d随访中,11例愈后良好,mRS评分0~2分;2例愈后不良,mRS≥3分。结论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ADAPT技术在卒中绿色通道中治疗大血管闭塞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首次通过效应(FPE)的关系以及SII对FP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宝鸡市中心医院自2017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219例,根据取栓装置首次通过闭塞血管后是否成功再通分为FPE组和非FP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既往史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吸烟)、实验室指标(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SII)、临床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Albert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血栓负荷评分(CBS)、是否静脉溶栓、脑梗死类型及血管闭塞位置]、手术相关数据[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技术、血管是否再通(以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评估)]和手术预后指标如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患者死亡情况,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影响FP...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前、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及神经重症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DSA证实为颅内外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05例,均行机械取栓治疗。依据责任血管闭塞部位的不同,将405例患者分为前循环组(335例)和后循环组(7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情况、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史、饮酒史、术前收缩压]、手术相关资料[发病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一次再通、支架置入、卒中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病因不明)]、术后(血管成功再通、血管完全再通)和结局终点(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进行对比分析。术后血管成功再通为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3级,血管完全再通为mTICI分级3级。主要结局终点为机械取栓治疗后3个月的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次要结局终点包括其他临床结局(取栓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及安全性结局(住院期间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结果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3—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17例,均接受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7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8~22分,平均(14±4)分;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闭塞1例,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4例;醒后卒中4例,院内卒中1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穿刺时间(DPT)、穿刺至再通时间(PRT),对比术前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的改变,评价血管再通情况[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3级为成功再通]、并发症发生比例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比例。结果 17例患者中,静脉溶栓后桥接动脉取栓治疗5例,单纯动脉取栓12例; ODT为1. 0~5. 5 h,中位时间3. 0(2. 0,4. 7) h; DNT为26~35 min,平均(30±4) min; DPT为79~276 min,平均(152±53) min; PRT为27~134 min,平均(57±33) min;支架取栓次数为1~3次,中位次数1(1,2)次。取栓后即刻行DSA检查,17例患者中,TICI 2a级2例,TICI 2b级5例,TICI 3级10例,血管再通占比为15/17,一次取栓成功占比为11/17。17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远端栓塞,经再次取栓后血管再通;未发生颅内出血。患者取栓后NIHSS评分2~20分,平均(9±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759,P 0. 05)。术后90 d mRS评分≤2分者12例,预后良好占比为12/17。结论县级综合卒中中心使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经过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在青岛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行前循环机械取栓的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血管闭塞患者92例,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截断点将患者分为2组:PLR168组(n=48)和PLR≤168组(n=44)。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成功率,术后30、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临床指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ROC曲线评估PLR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LR≤168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PLR168组(90.9%和70.8%,P=0.011)。术后30 d,PLR≤168组中mRS≤2分者显著多于PLR168组(54.5%和18.8%,P=0.001)。术后90 d,PLR≤168组中mRS≤2分者显著多于PLR168组(56.5%和22.9%,P=0.001),死亡率显著低于PLR168组(9.1%和27.1%,P=0.026)。PLR预测行前循环机械取栓的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血管闭塞患者预后的截断点为168,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67%,ROC曲线下面积为0.738。结论较高的PLR与经过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脑血管闭塞导致的脑梗死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血管事件总体健康风险(THRIVE),多中心卒中调查(MSS),休斯敦动脉内治疗(HIAT)及葡萄糖水平、种族、年龄、性别、收缩压水平、卒中程度(GRASPS)评分4种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与不良结局的效能。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收住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发病6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实施机械取栓的患者153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探讨THRIVE、MSS、HIAT、GRASPS评分4种风险模型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与不良结局[包括90 d全因死亡和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的效能。结果 MSS评分(AUC为0.639,95%CI:0.548~0.730,P=0.004)和GRASPS评分(AUC为0.616,95%CI:0.525~0.706,P=0.017)能够预测脑出血事件,但预测准确性较低;4种模型对机械取栓后90 d内死亡均有预测价值,其中GRASPS评分(AUC为0.783,95%CI:0.706~0.860,P0.001)有中等预测准确性,其余3种模型AUC0.7,预测准确性低;4种模型均能对90d不良预后(90 dmRS≥3分)进行预测,其中GRASPS评分及THRIVE评分AUC均0.7,GRASPS评分AUC最大(AUC为0.782,95%CI:0.708~0.855,P0.01),两者有中度预测准确性。结论 GRASPS评分对机械取栓后90 d内全因死亡及不良预后均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THRIVE评分对90 d不良预后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4种模型对机械取栓后脑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仍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