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足少阳胆经穴对脊髓损伤(SCI)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0例S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电针足少阳胆经穴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8周。2组治疗前后比较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及骨钙素(BG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ⅠCP)、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有上升趋势,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GP、ALP、PⅠCP均升高(P0.05),对照组BGP、ALP、PⅠCP均高于治疗组(P0.05)。2组治疗前后25-(OH)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少阳胆经穴可改善SCI患者骨代谢,但疗效没有低频脉冲电磁场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对骨代谢及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自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11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仑膦酸钠、碳酸钙D_3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壮骨汤+针灸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腰椎L2~4骨密度、疼痛程度分级情况、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 P1NP)、骨钙素(OC)、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1)、β胶原交联C端肽(β-CTX)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3、6个月的用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腰椎L2~4骨密度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Ca、OC水平高于对照组,ALP、t P1NP、CTX-1、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补肾壮骨汤联合针灸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在骨密度、疼痛程度分级等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X线双能骨密度测定仪(DEXA)测定受试者腰椎L2-4骨密度(BMD),并根据Tscore值将患者分为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骨质疏松组BALP和TRAP-5b均较骨量减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男性患者中,这种差异仍然存在.结论 BALP和TRAP-5b可以作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于晓  孙静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3):195-196
目的:观察大豆蛋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5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18例)。全部患者每日均严格按制定的营养食谱进餐,但治疗组每日应食用35g大豆蛋白,对照组在试验期间不得服用大豆或雌激素类食品或药物,试验期限为12周。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体重及体重指数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血清骨钙素(OC)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羟脯氨酸(Hyp)和尿脱氧吡啶(DPD)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12周后的血Hyp和尿DPD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大豆蛋白可以减缓骨吸收,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较长期服用大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高压氧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西药加康复训练),电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和高压氧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外周血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高压氧组及电针组(P<0.05)。3组治疗后ASIA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MBI评分、BDNF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联合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同期高压氧组及电针组(P<0.01)。联合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高压氧组和电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7.
患者,女,23岁,因妊娠高血压入院,于1993年2月28日行剖腹产术。术前作腰麻时发生抽搐,术后3日觉左下肢感觉丧失,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诊断为脊髓损伤。治疗第1组取风市、膝阳关、阳交、伏兔、悬钟、纠外翻、环跳、居、殷门、承筋、跗阳、箕门、复溜、...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理论研究作一综述,从脊髓损伤机制、病理生理,及电针、督脉电针对治疗脊髓损伤、脊髓修复及影响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做了归纳总结,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吴俊琪  林铭 《吉林中医药》2020,40(9):1199-1201
目的分析甘草附子汤对骨质疏松患者血清Semaphorin3A(Sema3A)及骨代谢指标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采用唑来膦酸盐和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甘草附子汤。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右股骨颈肌腰椎正位(L2-L4)骨密度和血清β-Ⅰ型胶原羧基末端交联肽(β-CTX)、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磷(P)、钙(Ca)及Sema3A含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80%,56/61)优于对照组的(70.49%,43/61)(P<0.05);治疗后观察组右股骨颈和腰椎正位骨密度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CTX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BGP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ema3A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前后2组血清ALP、P及C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附子汤联合常规西药对POP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其血清骨代谢指标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联合电针穴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2月12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常规组(30例,常规康复训练)、导尿组(30例,间歇性导尿)、电针组(30例,电针穴位)、联合组(30例,导尿联合电针穴位),观察膀胱容量及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排尿量高于常规组、导尿组、电针组,膀胱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压低于常规组、导尿组、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导尿联合电针穴位治疗脊髓损伤具有明显效果,可改善膀胱功能,促进排尿功能改善,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牵张法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痉挛性膀胱安全容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山东省交通医院康复医学科9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0例。药物治疗组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 mg,2次/d),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电针联合牵张组采用牵张法配合电针治疗,均治疗30 d。以膀胱安全容量和有效率评价疗效。结果药物组[(273.20±84.63)ml 比(179.50±59.07)ml , t=4.973]、电针组[(308.23±87.45)ml 比(169.17±54.58)ml,t=7.389]、电针联合牵张组[(376.37±125.08)ml比(167.40±61.56)ml,t=8.210]膀胱安全容量均较同组治疗前增加,其中电针联合牵张组与药物组、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药物治疗组、电针组、电针联合牵张组有效率分别为60.0%(18/30)、83.3%(25/30)、93.3%(28/30),药物治疗组与电针组、电针联合牵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22、9.317,P均<0.05)。结论药物治疗、电针治疗以及电针联合牵张治疗均可改善 SCI 后痉挛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安全容量,但电针联合牵张治疗优于药物或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鼠,Allen氏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应用督脉电针治疗3 d、1 w、2 w或4 w,以正常组和损伤组作对照.应用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显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数量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损伤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表达变化.结果:电镜观察,术后3 d,损伤组星形胶质细胞肿胀明显;1 w时见反应性增生,体积增大,数量增加;4 w时,形态基本正常.电针组胶质反应轻,线粒体、核糖体增多,常见吞噬现象.免疫组化见,同一动物星形胶质细胞数灰质多于白质,尾侧多于头侧;组间比较阳性细胞数损伤组明显多于电针组,且损伤范围大,胶质界膜明显.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类似.电泳结果表明损伤早期电针组GFAP mRNA表达明显低于损伤组.结论:电针治疗可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防止胶质瘢痕形成,创造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联合自拟元胡止痛方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脊电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元胡止痛方剂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不良情绪(SDS评分、SAS评分)、简化麦吉尔疼痛评定指数(PRI)、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SDS评分、SAS评分、PRI病情分级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IgA、IgG、CD4~+、CD8~+、CD4~+/CD8~+均明显改善(P均<0.05),SF-36评分中的生理功能(PF)、生命活力(VT)、总体健康感(GH)、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MH)、情感职能(RE)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脊电针疗法联合自拟元胡止痛方剂能够显著缓解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缓解不良情绪,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EA) combined with oriented conductive bioprotein hydrogel(OCBH) on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in rats with 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SCI)and to explore its effect and mechanism on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glial scars.Methods: A total of 72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received. A rat model of complete SCI was constructed using a spinal cord transection.Behavioral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5.
电针对脊髓损伤早期bcl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MC)组、电针(EA)治疗组、甲基强的松龙(MP)组及假手术(SO)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致大鼠T10脊髓损伤,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定量分析法观察脊髓损伤早期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MC组脊髓损伤后6h bcl-2 mRNA表达有增高趋势,伤后24h表达增高;伤后6h bcl-2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伤后24h表达有增高趋势。EA组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与MP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可上调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脊髓中AQP-4及MCP-1的变化,探讨电针及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治疗组,用重物坠落打击方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脊髓中AQP-4、MCP-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模型组中AQP-4、MCP-1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联合治疗组中AQP-4、MCP-1阳性表达明显少于电针组及磁刺激组(P〈0.01)。结论电针及磁刺激治疗均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后AQP-4、MCP-1含量,减轻脊髓炎症水肿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脊髓的继发性损伤,电针结合磁刺激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平均分为4组,采用改良的Allen’s造模方法建立大鼠SCI模型,电针对照组取"大椎"、"命门"和"夹脊穴"两组穴位交替电针治疗。7天后,通过取各组大鼠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DNF的表达水平和分析BBB行为记分法进行各组比较。结果:电针治疗组与甲基强的松龙组大鼠治疗后后肢运动功能改善,非常显著强于模型对照组(P<0.05),而显著差于空白对照组(P<0.01);两组BDNF阳性细胞数非常显著强于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增强SCI后BDNF的表达,促进SCI后神经的修复与再生,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闫丽萍  吴辛甜  殷忠勇  马骋 《针刺研究》2011,36(5):353-6, 379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相应节段氨基酸类递质水平的变化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电针组电针刺激大鼠损伤侧"委中"穴与"环跳"穴30 min,1次/d,共7 d。测定手术后第10、16天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以OPA柱前衍生法+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脊髓相应节段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谷氨酰胺(Gln)、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和牛磺酸(Tau)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CCI后第10天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均P<0.01);与CCI后10 d比较,电针组CCI后16 d时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均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P<0.01),脊髓相应节段Glu、Asp、Gln和GABA水平均升高(P<0.05,P<0.01),Gly和Tau的水平则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CI后16 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P<0.01),脊髓相应节段Glu、Asp、Gln、Gly和Tau的水平均被逆转(P<0.01,P<0.05),GABA的水平则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电针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可能与有效地减少脊髓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促进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神经损伤(SNL)大鼠行为学、脊髓背角组织形态学及脊髓血管生成素-1(Angpt-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模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假模组仅暴露右侧腰(L)5脊神经,不结扎;模型组、电针组结扎右侧L 5脊神经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