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丝裂霉素(MMC)与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8月-2006年8月间在我院手术的13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患者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2.7(6.6-122.0)个月,总的复发率为21%,从手术到肿瘤局部复发的平均时间为13.8月(3.6-71.8)个月。5年和10年总的无复发生存率为80.7%和71.3%。MMC组与BCG组的总复发率分别为21.8%和18.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87)。对于高分级肿瘤,MMC组的复发率(24.0%)显著高于BCG组(17.5%),BCG膀胱灌注能显著降低高分级膀胱肿瘤的术后复发率(P=0.046)。BCG组患者出现膀胱炎等毒副作用的机率较高(P=0.0316)。结论 BCG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较MMC无明显优势,且出现膀胱炎等毒副作用的机率较高,但可显著降低高分级膀胱肿瘤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丝裂霉素(MMC)与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8月~2006年8月间在我院手术的13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8例患者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2.7(6.6~122.0)个月,总的复发率为21%,从手术到肿瘤局部复发的平均时间为13.8月(3.6~71.8)个月。5年和10年总的无复发生存率为80.7%和71.3%。MMC组与BCG组的总复发率分别为21.8%和18.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87)。对于高分级肿瘤,MMC组的复发率(24.0%)显著高于BCG组(17.5%),BCG膀胱灌注能显著降低高分级膀胱肿瘤的术后复发率(P=0.046)。BCG组患者出现膀胱炎等毒副作用的机率较高(P=0.0316)。结论BCG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较MMC无明显优势,且出现膀胱炎等毒副作用的机率较高,但可显著降低高分级膀胱肿瘤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术后吡柔比星(THP)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0例膀胱癌术后病人,将其随机均分A、B、C3组,A组为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吡柔比星每周1次30mg,治疗2个月;B组在A组基础上治疗后减量为每月1次,总疗程12个月;C组膀胱灌注卡介苗(BCG)对照组,每周1次80mg,总疗程12个月.比较3组病人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本组180例病人随访2年,3组患者1年后复发率A组12%,B组5%,C组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后复发率为A组16%,B组13%,C组10%,除B组其他2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 吡柔比星用于膀胱灌注治疗可有效预防膀胱癌复发,副作用少,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4.
吕伟  张珉  王玉明  郑剑 《工企医刊》2003,16(2):29-29
本文对28例膀胱癌患者用卡介苗(BCG)行膀胱内长期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37岁~60岁。病理证实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T_1期15例,T_2期13例。均行开放手术,其中膀胱部分切除13例,肿瘤局部切除15例。 1.2 治疗方法及结果术后2周开始用BCG行膀胱灌注,会阴部常规消毒后,用无菌尿包从尿道插入尿管,将  相似文献   

5.
佟爽  杨欣 《现代保健》2012,(15):108-109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组50 例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使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2 年,50 例中复发6 例,复发率12%.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手术微创,安全性高,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良好,但需掌握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6.
胡燕玲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40-2141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有效性,并对其药理作用展开分析。方法以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膀胱肿瘤术后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周开始进行膀胱灌注。A组42例患者给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B组43例患者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和治疗期间膀胱刺激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复发率、死亡率均明显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效果满意,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7.
浅表性膀胱肿瘤(Ta或T1)术后约50%~70%复发,其中10%。20%的肿瘤复发后恶性程度(病理分级和分期)增加。所以患者手术后一般都采用膀胱灌注化疗[如:丝裂霉素(MMC),塞替哌(TSPa),吡柔比星(THP)等]或免疫疗法(如BCG)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抑制复发肿瘤向恶性发展。为了观察膀胱肿瘤术后灌注化疗药物的耐受情况,作者对2000~2005年本院53例膀胱肿瘤(Ta~T1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切除术或膀胱部切的患者采用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并进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黏膜下注射塞替派对非肌层侵犯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非肌层侵犯膀胱癌患者66例,随机分为注射组和常规组,各33例.注射组:先在膀胱镜下将塞替派注射到肿瘤基底部和膀胱黏膜下,30 min后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膀胱肿瘤切除术(PKRBt),术后1周起用卡介茁(BCG)27 mg定期行经尿道膀胱灌注;常规组:PKRBt+BCG灌注.结果 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期内注射组肿瘤复发5例,复发率15.2%;常规组复发9例,复发率27.3%,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黏膜下注射塞替派、PKRBt、BCG灌注联合治疗非肌层侵犯膀胱癌具有简单易行、安全、不良反应少、费用低等优点,为有效降低非肌层侵犯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膀胱肿瘤行膀胱腔内化疗药物的灌注经历了噻替哌、丝裂霉素C(MMC)、卡介苗时代 ,这几种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均有一定的疗效 ,但观察到丝裂霉素C灌注后出现尿道狭窄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2 4例 ,女 6例。年龄 4 0~ 72岁 ,平均 5 7岁。膀胱部分切除 2 5例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TURBT) 5例。移行细胞癌Ⅰ级 2 0例 ,Ⅱ级 10例。复发 6例。再次手术 4例。经尿道直接灌注丝裂霉素C 7例 ,经导尿管灌注 2 3例。剂量 10mg/ 6 0ml~ 2 0mg/ 6 0ml,每周一次 ,三个月后复查膀胱镜。2 结果全部病例随访 6个月~ 3年 ,6例男性病人出现尿线变细 ,需定期尿道扩张 ,其中 2例严重狭窄 ,1例停止丝裂霉素C灌注后坚持尿道扩张 ,最终尿道能通过2 2号尿道探子 ,排尿通畅 ,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 ,重新灌注线裂霉素C ,又出现严重的排尿困难 ,尿扩同时行经导尿管丝裂霉素C灌注 ,1年后停止灌注 ,排尿又恢复通畅。另一例因肿瘤复发后 ,多次尿扩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病理切片移行细胞癌Ⅲ级 ,放弃继续治疗 ,尿道稍狭窄 ,2个月后死于肝转移。3 讨论丝裂霉素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etrahydropyranyladriamycin,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收集表浅性膀胱癌患者共32例,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tumor,TURBt)进行治疗,术后用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肿瘤复发、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THP膀胱灌注化疗期间无发热、呕吐、血常规异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5例,嘱多饮水,并予碱化尿液、止痛、黄酮哌酯片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术后复发3例,其中2例再次行TURBt+THP膀胱灌注化疗,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THP膀胱灌注化疗,随访期间无再复发。结论 THP预防表浅性膀胱癌TURP术后复发疗效可靠,副反应少且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膀胱原位癌临床上较少见 ,我院从 1977年1月~ 1997年 5月收治原发性膀胱原位癌 4例。现就诊断治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例 ,男 3例 ,女 1例。年龄 35~ 6 5岁 ,平均56 5岁 ,病程 1~ 4月 ,主要表现 :血尿 3例 ,4例均有膀胱刺激症状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均为阳性。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均正常 ,经膀胱镜取材 ,所有病例均被病理证实 ,TNM临床分期为Tis。2 结果2·1 治疗方法 本组 4例均行膀胱灌注 ,丝裂霉素C1例 ,BCG2例 ,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1例。粘膜活检后 2~ 3周开始灌注 ,BCG6 0~ 12 0mg加生理盐水50ml…  相似文献   

12.
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癌术后灌注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取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行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1年及以上患者75例,其中A组45例患者行丝裂霉素30 mg膀胱内灌注,B组30例患者行吡柔比星30 mg膀胱内灌注,灌注方案均为术后24h内开始,每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基本疗程结束后酌情延长灌注周期.门诊观察肿瘤的复发情况及灌注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1年随访膀胱肿瘤复发率:A组11.1%(5/45),B组3.3%(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8,P>0.05);术后2年随访膀胱肿瘤复发率:A组17.1%(6/35),B组11.8%(2/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3例(6.7%),B组9例(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9,P<0.05).结论 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均有明显效果,且两者近期效果相似,但丝裂霉素不良反应较小,且价格优势明显,是目前适合临床广泛应用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肾盂癌根治术后膀胱复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45例就诊时膀胱未受累及且行肾盂癌根治术的肾盂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行膀胱灌注分为灌注组(20例)和非灌注组(25例),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复发率.结果 灌注组2年内发生膀胱复发3例,膀胱复发率为15%(3/20);非灌注组2年内发生膀胱复发11例,膀胱复发率为44%(11/25).灌注组膀胱复发率明显低于非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灌注过程中,患者未出现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肾盂癌行肾输尿管全切术后吡柔比星预防性膀胱灌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方勇 《工企医刊》2001,14(4):6-7
目的:探讨几种常用药物膀胱灌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用丝裂霉素C20mg,第二组用卡介苗(BCG)120mg,第三组用BCG60mg加白细胞介素02(IL-2)1000U行膀胱灌注。结果:随访3个月-72个月,平均30.6个月,肿瘤复发率第一组为28.6%,第二组为23.8%,第三组为9.5%。第三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丝裂霉素C,BCG及BCG加IL-2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其中BCG加IL-2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94年3月~1996年7月对16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局部复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1~78岁,平均692岁。单发性膀胱肿瘤12例,多发性4例。瘤体最大为42cm×28cm×25cm,最小18cm×15cm×12cm。按国际联合抗癌协会(UICC)的膀胱肿瘤TNM分期标准,Ta期11例,T1期2例,T2期2例,T3期1例。本组均为首次治疗,1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3例同时行一侧输尿管移植术;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报告均为移行细胞癌Ⅰ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定期应用EPI(30mg/40ml)膀胱内灌注,每次灌注药物在膀胱内保留1小时,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38例(90.5%),复发4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副作用,有4例膀胱灌注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明显,微创,安全,术后复发率低,患者耐受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定期应用EPI(30mg/40ml)膀胱内灌注,每次灌注药物在膀胱内保留1小时,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38例(90.5%),复发4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副作用,有4例膀胱灌注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明显,微创,安全,术后复发率低,患者耐受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4 8例膀胱癌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术中膀胱黏膜下、切缘注射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 ,术前术后膀胱灌注卡提素 +IL - 2或卡介苗 (BCG) +IL - 2。结果 随访 6~ 4 8个月 ,两组各复发 2例 (8.3% )。卡介苗 +IL - 2组 17例有膀胱刺激症状 ,其中 3例肉眼血尿。结论 术中膀胱黏膜下、切缘注射IL - 2及术前术后灌注卡提素 +IL - 2是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膀胱腔内灌注抗人膀胱癌免疫毒素 (BDI- 1-MT) ,观察治疗膀胱癌和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 18例术后和 5例未手术的膀胱癌病人 ,膀胱腔内灌注BDI- 1-MT 1个疗程以上 ,观察疗效、复发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 术后 18例随访 6~ 2 0个月未见复发 ,未手术 5例随访 6~ 2 1个月 ,其中 3例显效 ,2例有效。所有病例均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膀胱腔内灌注BDI- 1-MT治疗膀胱癌和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良好效果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联合白细胞介素2序联膀胱内灌注对预防肾盂癌术后复发转 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2例肾盂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行羟基喜树碱联合白细胞介素2(10000U)序联膀胱内灌注.每个月1次交替灌注,共12次.随访3年,观察肿瘤复发转移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年肿瘤复发转移8例(19.0%).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热2例(4.8%),轻度膀胱刺激症状1例(2.4%).结论 羟基喜树碱联合白细胞介素2序联膀胱内灌注对预防肾盂癌术后复发转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