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ASAI—II级患儿40例。2个月~3岁,拟行中下腹或会阴部手术;所有患儿均无呼吸、循环系统及内分泌疾病。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B组静脉麻醉(氯胺酮+咪唑安定)。每组各20例。  相似文献   

2.
小儿胸部手术时伤害性刺激能引起机体过度的应激反应,不利于内环境的稳定。针对如何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本文选择了24例3岁以内小儿分别采用了高位骶管阻滞复合静吸全麻(A组)和单纯气管内插管静吸全麻(B组)来对比研究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血糖(Clu)、胰岛素(Ins)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在要幼儿腹部以下手术的优越性. 方法 选择年龄2 d~3岁的ASAⅠ~Ⅱ级行腹部以下手术患儿102例,随机等分为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组(Ⅰ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Ⅱ组),比较2组术中生命体征变化、牵拉反应、肌松及术中静脉镇痛、镇静效果、麻醉维持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呕吐概率. 结果Ⅰ组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肌松良好、镇痛完善、术后苏醒时间短,苏醒后安静;Ⅱ组患儿生命体征波动大,术中牵拉反应明显,肌肉不松弛,术后苏醒时间长,苏醒后述疼痛,哭闹. 结论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适合婴幼儿腹部以下手术,其方法简单可行,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静吸复合麻醉(静吸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文山市人民医院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婴幼儿患者68例,采用抽签法将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静吸全麻,观察组行静吸全麻联合骶管阻滞。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术前、术中和停药后5 min心率(heart rate,HR)分别为(136.84±26.84)、(124.91±17.62)、(123.88±18.26)次/min,舒张压(disatolic blood pressure,DBP)分别是(61.16±10.53)、(65.51±11.27)、(66.82±12.43)mm Hg(1 mm Hg=0.133 k Pa);对照组术前、术中和停药后5 min HR分别为(135.90±26.51)、(146.87±28.04)、(141.17±23.46)次/min,DBP分别是(62.83±11.28)、(75.73±12.08)、(86.59±24.49)mm Hg,两组患儿术前HR、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和停药后5 min观察组患者的HR、DB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5.26±1.18)、(13.73±1.97)、(8.46±1.17)min]较对照组[(11.06±1.87)、(28.85±2.61)、(18.35±2.67)min]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行静吸全麻联合骶管阻滞,不仅能够提高术中麻醉效果,并能减少对患儿心率的影响,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还能为患儿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骶管麻醉组(S组,n=25)和氯胺酮组(K组,n=25),于手术前、切皮时、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清醒时间和精神症状。结果切皮时两组的BP、HR有统计学差异,S组明显低于K组(P〈0.05)。S组麻醉效果优于K组,其氯胺酮的用量也明显少于K组,且S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精神症状发生率少。结论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骶管麻醉组(S组,n=25)和氯胺酮组(K组,n=25),于手术前、切皮时、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清醒时间和精神症状。结果切皮时两组的BP、HR有统计学差异,S组明显低于K组(P<0.05)。S组麻醉效果优于K组,其氯胺酮的用量也明显少于K组,且S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精神症状发生率少。结论骶管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临床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骶管阻滞麻醉在输精管结扎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骶管阻滞麻醉是经骶裂孔穿刺,注局麻药于骶管腔以阻滞骶脊神经,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直肠、肛门、会阴部手术。几年来本站针对输精管结扎对象存在疼痛敏感及提管困难等问题,采取骶管阻滞麻醉,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1~8岁患儿随机分为(I组)氯胺酮+地西拌,(II组)氯胺酮+骶管阻滞。观察HR、MAP、SPO2及苏醒时间。结果 I组切皮、开腹时、HR、MAP明显升高,苏醒时间明显长于II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骶管阻滞麻醉平稳、苏醒快。  相似文献   

9.
孟磊 《现代保健》2009,(5):46-47
目的观察氯胺酮麻醉和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46例3岁以下ASAI级患儿随机分为K、D两组,K组氯胺酮麻醉组和D组氯胺酮复合骶管麻醉组,KD两组均肌注氯胺酮6mg/kg入室,K组以静脉泵入氯胺酮维持,D组入室后行骶管穿刺,单次给予0.2%罗哌卡因0.75ml/kg。结果D组氯胺酮用量、术中躁动,术后苏醒和术后疼痛明显优于K组。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有效,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对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行静脉复合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Ⅱ组行单纯静脉复合全麻,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Ⅰ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追加氯胺酮或丙泊酚较少。Ⅱ组小儿麻醉期间有心率增快、流泪、体动等反应,需追加氯胺酮或丙泊酚,苏醒时间明显长于Ⅰ组。两组麻醉期间心率、术毕清醒时间、所需氯胺酮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手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氯胺酮合并异丙酚应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探讨其复合麻醉的优点、安全性及效果,并与单纯辅助氯安酮或异丙酚作比较。方法:选择下腹部、会阴部手术患儿300例,ASAⅠ~Ⅱ级,年龄1~8岁,在基础麻醉下行骶管阻滞,随机分为3组辅助用药(用微泵持续输注):Ⅰ组,氯胺酮25μg.kg-1.min-1;Ⅱ组,异丙酚120μg.kg-1.min-1;Ⅲ组,氯胺酮10μg.kg-1.min-1+异丙酚45μg.kg-1.min-1。结果:3组综合麻醉效果满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术中镇静评分Ⅰ组4.23±0.6,Ⅱ组3.95±0.5,Ⅲ组4.12±0.6,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注药后2minHR、MAP、SpO2变化有明显差异;术后苏醒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Ⅲ组(P〈0.05);苏醒期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Ⅲ组明显少于Ⅰ、Ⅱ组(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于单纯应用氯胺酮或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12.
近期本科应用小剂量局麻药行骶管阻滞用于会阴区小手术取得满意效果,因其易掌握、快捷、安全、成功率高、应用广泛,值得在基层卫生队及门诊部推广。1临床资料本麻醉方法可用于成人各种会阴区短小手术,如:痔切除术、肛瘘挂线或切除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直肠脱垂矫治术、包皮环切术等。禁用于骶区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及脊柱或骶部严重畸形患者。常规备皮,术前半小时给予安定10mg肌注或不给,入室前排空大小便,开放静脉通路。麻醉:⑴体位患者取侧卧位腰背尽量向后弓曲,双膝屈向腹部。⑵药物准备:配好1%利多卡因10~15ml。⑶穿刺点定位:由尾骨尖沿中线向头部按摸,约4cm处可触及骶裂孔,在孔的中点向头端约~3cm骶骨裂开处即为穿刺点,最高不得超过骶2水平。⑷穿刺操作:常规消毒后,用配好麻药带7号针头注射器于穿刺点作皮内小丘后,垂直刺进皮肤,当刺到骶尾韧带时有弹韧感觉稍作进针有阻力消失感觉,随即碰到骨质,回吸无血液或脑脊液即可固定注射器并推药,否则应放弃穿刺。⑸推药:推药时不宜过快且每推3~5ml必须回抽,观察有无回血以及腰麻症状,如出现推药阻力较大,且局部隆起或患者有强烈胀痛感,说明穿刺深度不够不在骶管内,或过深在韧带或骨膜中,应适当...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59-1060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于我院行小儿疝气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其中50例常规氯胺酮麻醉患儿为对照组,50例氯胺酮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HR、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16.00±4.12)bmp、(30.00±7.20)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9.00±1.30)bmp、(110.00±2.0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既能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又可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静脉异丙酚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用于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手术的效果。方法:60例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骶管阻滞(Ⅰ组);另一组用全凭静脉麻醉(Ⅱ组)。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手术毕记录其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比较两组苏醒时间。结果:诱导后和术中两组的心率、血压有着显著的差异,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苏醒时间、苏醒后烦躁、手术后呕吐发生率也短于Ⅱ组(P<0.05)。结论:骶管麻醉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手术,呼吸、循环稳定,麻醉满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顾晖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364-2365
目的观察儿童门诊下肢手术中运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不良反应、离院时间和术后疼痛情况。方法择期门诊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0.2%罗比卡因组,2组为丙泊酚-氯胺酮全静脉麻醉组。观察麻醉效果、局麻药毒性反应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镇痛效果、离院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在术中镇痛效果全部达到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但两组病人离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单次骶管阻滞具有操作简单、能满足手术需要、对呼吸与循环影响小、麻醉管理较容易、并发症少、离院时间短,有较好的术后镇痛作用等优点,是儿童门诊下肢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谭健  朱红妞 《现代保健》2012,(16):43-44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1~5 岁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ASAⅠ~Ⅱ级患儿40 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 例,基础麻醉后行骶管阻滞麻醉,术中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B组20 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监测HR、MAP、SpO2、PETCO2、术毕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SpO2、PETCO2 均高于气腹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苏醒时间明显优于B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 组稍高于B 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效果确切,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与单纯静脉全麻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61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骶管阻滞加静脉全麻(I组);另一组用全凭静脉麻醉(II组)。结果全麻药的用量,II组比I组明显增多(P<0.05);I组苏醒时间短,分泌物少,手术后呕吐发生率少(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小儿单次骶管阻滞麻醉比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麻醉费用少,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芬太尼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骶管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行尿道下裂手术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麻醉采用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试验组麻醉采用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阿芬太尼20μg/kg,静脉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单次骶管阻滞,丙泊酚静脉泵入维持。观察两组手术开始后0.5、1.0、2.0 h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BIS值变化,并比较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结果 两组手术与麻醉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0.5、1.0、2.0 h,对照组HR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0.5、1.0 h,对照组MAP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2.0 h,对照组MAP高于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0.5、1.0、2.0 h,试验组BIS值均低于对照组,且术中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芬太尼...  相似文献   

19.
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骶管阻滞麻醉辅助氯胺酮+异丙酚的安全性及效果,并与单纯辅助氯安酮或异丙酚作比较。方法选择下腹部、会阴部、下肢手术患儿105例,ASAⅠ~Ⅱ级,年龄1~7岁,在基础麻醉下行骶管阻滞,随机分为三组辅助用药(用微泵持续输注):Ⅰ组,氯胺酮25μg.kg^-1.min^-1;Ⅱ组,异丙酚120μg.kg^-1.min^-1;Ⅲ组,氯胺酮10μg.kg^-1.min^-1异丙酚45μg.kg^-1.min^-1。结果三组综合麻醉效果满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术中镇静评分Ⅰ组4.23±0.6,Ⅱ组3.95±0.5,Ⅲ组4.12±0.6,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注药后2minHR、MAP、SpO2变化有明显差异;术后苏醒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Ⅲ组(P〈0.05);苏醒期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Ⅲ组明显少于Ⅰ、Ⅱ组(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于单纯应用氯胺酮或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与复合传统静脉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期的优劣比较,找到更为适合手术的麻醉方式.方法:将50例2-5岁的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均给予骶管阻滞麻醉.Ⅰ组患儿以七氟醚诱导及维持,Ⅱ组患儿给予静脉药复合麻醉.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改变,以及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Ⅰ组的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Ⅱ组,且Ⅰ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较Ⅱ组小.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麻醉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复合传统静脉麻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