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院传染病报告的传统模式是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交到预防保健科,或者预防保健科定时下科室收回,再审核、登记、网络直报.随着传染病管理的逐步规范,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如部分传染病不能及时报告、报告卡遗失、部分医生字迹潦草难辨认等.  相似文献   

2.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为了加强传染病管理 ,国家于 1989、1991年分别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使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有法可依 ,传染病疫情能准确、全面、及时地传递 ,提高了传染病防治效果。近 7年来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坚持每月对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登记、卡片填写情况进行自查。并实施奖惩措施 ,从而使医院的传染病疫报工作逐步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对 7年来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进行了分析 ,具体情况如下。1 疫情报告情况1.1 从 1993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  相似文献   

3.
2004年修订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我国法定管理传染病分为3大类37种,法定传染病的界定为我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使传染病的防治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但随着全球传染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一些危害严重的新发传染病在传人我国及引起爆发、流行前不可能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不被重视的传染病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在武汉市前3年发生的传染病突发疫情中,有近1/3为水痘、手足口病及普通感冒等引起,因此,加强对非法定传染病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姬  李珍淑 《现代保健》2010,(17):152-153
目的 加强传染病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控制疫情缓报、漏报.方法 强化对传染病的监管,提高各科防治传染病的意识,探讨提高疫情管理的相应对策.结果 通过抓医院传染病规范化管理,改善了传染病疫情缓报、漏报情况,完善了医院环境和更新消毒设施,规范了传染病疫情上报程序,提高了传染病防治水平.结论 强化对传染病的管理,提高防治水平,完善制度及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措施是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针对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情系全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卫生大法,她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基于大卫生观念这一出发点,实现预防、控制以致消除传染病,并以保护人民健康基本权利为目的而制定、颁布的.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是新时期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措施,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已证明了她的生命力.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把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实行监督、监测管理,各有关部门、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真抓实干,认真落实预防控制措施,有效地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6.
医院传染病报告是我国疫情信息的主要来源,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为了更好地做好传染病报告管理,对2005年~2007年如皋市人民医院的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在防治传染病方面的第一部大法,它标志着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由过去单纯的行政管理进入了法制管理的新时期,它是我国四十年来在传染病防治管理方面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了社会大卫生观念,突出了“预防为主”的方针,这对于我国传染病的防治利消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但是,从实施至今,由于受旧的传统观念、管理方法和一部分人对该法的认识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使《传染病防治法》在贯彻执行中尚存在着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吕炜 《应用预防医学》2009,15(4):247-250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广西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区划变化规律,为建立区域健康安全预警信息系统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信息管理学和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广西1989~2008年的历史疫情资料、行政区划和报告病种的变迁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结果 近20年我国传染病报告管理病种发生6次大调整,7种病种实行分型报告管理,广西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行政区划发生7次大变迁.结论 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在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传染病疫情信息、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时,因历史的原因所发生的传染病报告病种、疫情管理区划变迁等影响因素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9.
1980—2000年深圳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1980~2000年深圳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明确现阶段传染病防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 材料和方法 1.1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1980~1989年,主要依据<传染病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进行;1990~2000年,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从事疫情报告.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区、市卫生防疫站等承担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质量控制等工作,确保了资料的及时、准确和可靠. 1.2 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变迁 1980~1989年,<条例>规定甲乙类传染病共计25种;1990~1995年,<传染病防治法>在乙类传染病中增加了艾滋病、淋病、梅毒和登革热,取消了<条例>中回归热、恙虫病和森林脑炎的报告,并将流感划归丙类传染病管理;1996~2000年,又将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划归乙类传染病管理.本文主要对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发病动态分析. 1.3 统计分析用深圳市统计局提供的全市人口数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论传染病防治管理监督的权力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行的传染病防治管理监督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利益驱动、权责虚化,法治缺位、监督乏力等多方面的问题.应重新配置传染病管理监督权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建立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构成的职责分明的传染病管理监督新体制.  相似文献   

11.
传染病医院(病区)建设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在我国流行的沉痛教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刻反思.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我国政府,加大了卫生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目前,传染病应急救治体系的建设已经启动,可以预见,设施完善、反应快速的应急救治体系将遍布全国,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将能得到快速、有效的遏制.然而,如何建设应急救治体系的传染病医院(病区),是摆在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2.
PDCA循环在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管理办法.方法 医院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 ,完善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对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实现医院内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开展传染病疫情主动监测、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指引,加强监督检查、反馈及奖惩.结果 3年传染病月检迟报、漏报率从5.0%下降到1.1%,季检漏报率从6.8%下降为0;收治46例艾滋病患者,5例HIV感染的剖宫产产妇,1445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281例为住院患儿,均未发生交叉感染.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的管理,增强对重点传染病防范能力,对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保证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医院通过建立健全传染病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规范和制度建设、落实宣教和奖惩等措施,改进了医院传染病管理现状.传染病防治形势越来越复杂,二级综合医院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传染病管理及报告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医院传染病防治要求,是传染病管理工作者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应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病医院的职责,对于新发、突发传染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管理到位,应急方案合理,培训及时,进行针对性演练,医院环境配置合理,医护人员防护恰当.综合性医院须承担一定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与传染病医院有机地配合,更好地完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管理现状,发现传染病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今后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我国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抽样,对抽中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共抽取280所学校和托幼机构;其中80.71%的学校有传染病报告制度;72.50%的学校有晨检制度,60.71%的学校有晨检记录;30.00%的学校缺勤登记记录完好;40.85%的学校没有按规定设置校医;97.47%的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有健康证.[结论]城市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情况总体上好于农村地区的学校;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有关传染病的防制制度较为完善.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各地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传染病的管理工作,提高学校传染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各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与传播,对传染病医院住院部医院感染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定了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防止缓报、漏报. 方法分析原有传染病疫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改革措施. 结果无医院传染病漏报,科内传染病漏报率由38%逐渐下降至2%. 结论根据新形势对传染病疫情管理的要求,适时进行改革,可有效防止缓报、漏报.  相似文献   

18.
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和报告卡填写完好率. 方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严格法定传染病三级报告责任人追究制度;应用"军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强化医务人员培训,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查、上报工作,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范畴. 结果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率97.3%,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 结论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依法实行传染病报告管理,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但越来越多的传染病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正在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我国各个医院肩负着防治传染病管理的重要使命。通过对当前我国部分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发现很多医院在传染病防治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包括:传染病防治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没有完整的防治传染病管理体系等问题。为了提高我国医院防治传染病的管理水平,改善当前我国各个医院防治传染病管理的现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解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报告工作情况,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质量,不断完善传染病疫情管理报告系统.方法 对威海市各级医疗机构门诊日志登记使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进行随机抽查.结果 法定传染病总体漏报率控制在7%以下;传染病的诊断符合、传染病报告及卡片填写等情况市级医疗机构最好,民营医疗机构最差.门诊日志登记使用情况,市级医疗机构使用率最高,而登记完整率较低.结论 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管理质量,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将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