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论小儿推拿补泻六则王道全周建国任玉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50011)关键词:推拿手法/补泻小儿推拿补泻,是医者据患儿病证的虚实,在其经络穴位上运用推拿手法的补与泻,达到补虚泻实,治愈疾病的目的。现将小儿推拿补泻六则叙述如下:1手法快慢补泻法手法...  相似文献   

2.
针刺和推拿都属于中医外治法。针刺手法和推拿手法的补泻相同之处是:都与患者身体机能状态,选用的腧穴特性有关;“顺经为补,逆经为泻”;频率慢为补,频率快为泻。不同之处是:手法作用的时间,手法的轻重, 呼吸的配合等。  相似文献   

3.
针灸推拿的补泻手法是根据<内经>中"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理论确立的两种治疗方法.<千金方>云:"凡用针之法,以补泻为先."然而,对补泻方法的认识和论述,古今不尽一致.本文试图运用<周易>河图、洛书的理论,对旋转补泻和生成数补泻做粗浅阐述. 古今对旋转补泻的论述 明代陈会的<神应经>中提出了捻转补泻具体的方法.在其"泻诀直说"中曰:"如针左边,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以针头轻提往左转……如针右边,以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以前法连搓三下,轻提针头向右转,是针右边泻法."由以上论述看出,同样泻法,身体左边与右边捻转针柄方向正好相反.<针灸大成>作者杨继洲没有提左与右,直接说"补针左转,大指努出;泻针右转,大指收入."王雅儒追忆古人推拿补泻时,在<脏腑图点穴法>中说:"左转行泻右转补,补泻莫妄施,补泻不明,气血错乱." 目前全国高校使用的<针法灸法学>在谈及捻转补泻法时说:"左捻针,即拇指向前,次指向后为补;右捻针,即拇指向后,次指向前为泻."而山东中医药大学推拿专业的试用教材<推拿手法学>中说:"凡用力轻浅,操作柔和……在腹部则为逆时针方向施术,并持续时间较长的刺激手法为补法;反之,用力深重……在腹部则为顺时针方向施术,并持续时间稍短的刺激手法为泻法."总之,古今历代医家对针刺捻转补泻及推拿旋转补泻的认识和手法各有见地.  相似文献   

4.
针刺补泻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手法 (指毫针针刺手法 ,下同 )是指从进针到出针的一系列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包括基本操作手法和补泻方法。而进针得气后的补泻手法是治疗中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笔者仅就针刺补泻手法中的有关问题阐述如下。1 针刺补泻手法种类于书庄[1] 收集了多种古今的补泻手法。其中基本补泻法 :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呼吸、开合、九六等 ;综合针刺手法有 1分层 (部 )补泻法 :烧山火、透天凉 ,2补泻结合法 :阴中隐阳、阳中隐阴 ,3捻转补泻法 :龙虎交战 ,4捻转提插补泻法 :子午捣臼 ,5捻转升降行气法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风迎原 ,6…  相似文献   

5.
病有虚实而治有补泻,补泻是中医疗病的基本法则,魏稼教授认为针刺补泻手法是针法中的精尖技术,其效果是评价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准.魏老不仅对针刺捻转补泻、提插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等有独特见解,还对针刺补泻操作手法,补泻的顺序、特异性以及针具选择与疗效关系等有深刻认识.文章对魏教授针刺补泻理论及手法进行整理,以便于...  相似文献   

6.
彭炼  王泽涛  刘美平  卢笛 《河南中医》2011,31(12):1345-1346
针刺补泻是针灸治病的基本法则,其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常用手法包括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平补平泻、烧山火和透天凉等。针刺补泻的机理不是直接补人体之不足,或泻人体之有余,而是通过不同的针刺方法,间接的经过经络的调整作用,产生补虚泻实的效果,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针刺补泻效应的影响因素,阐述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和穴位特性对针刺补泻效应的不同影响。方法结合针刺补泻的研究进展,分别以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及穴位特性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结果以补泻手法为切入点发现,补法可促进机体亢进,泻法则可抑制机体亢进,补泻效应与补泻手法之间可形成明确的正相关性;机体状态对补泻效应的影响,体现于机体状态处于低下时,无论补泻均可使机体状态亢奋,而机体处于状态亢奋时,无论补泻均可使机体状态低下,补泻效应的产生在一定情况下依赖于机体状态的自我调衡;穴位特性对靶器官补泻效应的影响,体现于穴位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了穴位对靶器官的效应方向,同时穴位对靶器官的特定调控作用是其效应表达的重要基础之一。结论针刺补泻效应与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及穴位特性三方面皆有关系,针灸时需把握患者机体状态,辨明病证虚实,熟悉腧穴特性,施以正确的补泻手法,才能将补泻效应发挥更佳。  相似文献   

8.
针刺补泻手法与针刺补泻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补泻手法 ,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环节 ,关于针刺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关系的探讨虽在 5 0年代就有临床及动物实验相关研究 ,但一直也众说不一 ,未能达成共识或形成主流指导思想。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更好的临床疗效 ,针刺补泻手法受诸多因素 (指力、腕力、针刺深浅、捻转方向、刺激强弱、针刺角度、留针时间等 )的共同影响 ,其中任何一个参数发生变化 ,产生的针刺效果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结合临床经验 ,认为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是医者针刺手法与患者机体机能状态的最佳组合。而目前针刺补泻手法与补泻效应关系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和针灸学的发展 ,有必要进一步更全面、更详实、客观的探讨两者的关系 ,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就近十年来有关针刺“补泻手法”与针刺“补泻效应”的关系的研究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9.
阴阳推拿手法治疗肌张力障碍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锋  阎炳苍  殷宝库 《陕西中医》2006,27(3):347-348
目的:观察阴阳推拿手法治疗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推拿阴阳手法:以经脉为主采用迎随补泻;以腧穴为主按三阴三阳经穴位用推拿补泻进行泻阳补阴。结果:总有效率93.7%。提示:本疗法可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皮肤和肌肉的营养供应,使肌萎缩得以改善,并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内经>的针刺补泻手法进行探析,主要论述了以下五种补泻手法①徐疾补泻②深浅补泻③开阖补泻④呼吸补泻⑤方员补泻  相似文献   

11.
针刺补泻手法与效应关系之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教研室(210029)黄晔关键词针剌补泻手法补泻效应围绕针刺补泻问题,针灸界长期存在着诸多争鸣,有的认为针刺手法有补泻之分,并能产生补或泻的特有效应,“补泻反则病益笃”;有的认为针刺“浑是泻而无补”;...  相似文献   

12.
<正>针刺补泻是针刺产生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经云"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补泻反则病益笃",可见正确熟练掌握针刺补泻方法对临床针灸师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针刺补泻手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难点。从古至今,针刺补泻手法众说纷纭,特别是一些复式手法更是存在争议,比如烧山火、透天凉、赤凤迎源、苍龟探穴等接气法,《针灸逢源》之高武、《针灸问对》之汪机,斥这些手法为"巧立名色,无稽之谈"。孰是孰非,让后学者无从师是,这严重阻碍了  相似文献   

13.
浅析针刺补泻手法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斌 《中国针灸》1997,17(8):501-502
浅析针刺补泻手法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张建斌(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针灸科,210009)主题词针刺补泻,刺法针刺操作手法是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临床疗效的取得离不开针刺操作手法。历代医家发明和总结了许多操作手法,并结合“补泻”来认识,形成了针刺补泻手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姜辑君教授的针刺手法经验特点。关于针刺手法技巧,认为是针入的深浅、旋转的幅度、行针的速度与时间、针力的大小、力向的变化等因素的巧妙结合运用。关于针刺补泻,从提插幅度、捻转角度和频率3个方面总结了针刺补泻的特点。进针时强调要从立体的角度看穴位,针刺时体会进针点、经过点和到针点。非常重视针刺得气的重要性,认为针刺治疗关键是手法,手法要到位。针灸刺激量的调节因病、因人而异,强调做全身调整时要使针感平衡,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15.
针刺补泻论--针以调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补泻,手法该如何操作,也许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由于操作的轻重、频率和快慢的不同,刺激量肯定有异,但这是否就是补泻的本质所在呢?从<内经>发展到<针灸大成>针刺手法洋洋大观,如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子午捣臼、烧山火、透天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凤凰展翅、饿马摇铃、龙虎交战、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等颇使我们后学有望洋兴叹之感;这些形式各异的手法都能起到或补或泻的作用,它们背后是否隐藏着相同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剌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论针法补泻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最早见于我国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迎随、徐疾、提插、捻转、呼吸、开阖等单式补泻方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是针刺手法操作中的高难度技术,古人曾用四难来形容补泻手法的操作难度:“针刺容易辨证难,辨证容易取穴难,取穴容易补泻难,补泻容易辨气难,”说明补泻手法的难以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是否有其实际价值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笔者综合近几年有关文献,讨论针法补泻与针刺疗效的关系,现综…  相似文献   

18.
针刺要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要有“辨证辨病—选穴配穴—手法补泻—调和阴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辨证辨病和选穴配穴有一定规范性,但其中补泻手法从古代开始就分流分派,甚至基于对古书的误解也发展成为一种补泻手法,所以现在的补泻手法五花八门,而众多医家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实  相似文献   

19.
凌楠 《中医药学刊》2001,19(6):585-585,590
对《灵枢》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讨。《灵枢》针刺补泻首先是针对虚实而言,《灵枢》制定针刺补泻原则,归纳有迎随、徐疾、捻捻、提插、开合等几种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针刺补泻原则和补泻手法为后世针灸学家所遵循。认为《灵枢》针刺补泻理论对当代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针灸,应了解和掌握《灵枢》针刺补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试论“龙虎交战”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复式补泻手法较多,名目也繁多,各医家的理论论述和临床应用也较多,且有异同。龙虎交战针法是众多的复式补泻手法之一,系属于补泻兼施的一种复式针刺补泻法。本法始见于《针灸大全》中之《金针赋》,后世有所发展,目前临床多宗此法治疗痛证。本文结合文献和临床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