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癌螺旋CT征象与病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95例肾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证实,实施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对照分析CT征象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肾癌患者的细胞排列方式和CT增强效果有者明显关联,肿瘤周边短毛刺征无侵犯于病例肾包膜,并呈现正相关。肾癌细胞类型、CT分型无明显关联。结论针对肾癌患者,实施螺旋CT扫描,可有效反映肿瘤影像学特征,CT征象和病理细胞结构、类型呈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金鹏  王侠  吴斌 《中国医师杂志》2013,15(3):293-295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10例正常肾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 COX-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6.7%)高于正常肾组织(20%)(x2=10.28,P<0.01).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3.3%)高于正常肾组织(20%)(x2=8.58,P <0.01).肾透明细胞癌中COX-2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69,P<0.01).结论 COX-2、VEGF的表达参与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COX-2、VEGF的表达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动态过程中的客观观察指标,二者的协同作用强化了肿瘤的恶性演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64排CT征象与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30例,分析其CT表现,术后对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VEGF表达的程度与CT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级、瘤周水肿的范围及肿瘤的强化程度有相关性。结论: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可以反映VEGF的表达程度,能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评估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用CD34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癌组织中MVD进行计数.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49.2%,MVD为28.7±12.9.在肿瘤坏死区周围或肿瘤浸润边缘VEGF表达较强,MVD较密集.VEGF表达及MV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高血管密度组(MVD>29)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浆膜和肝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血管密度组(MVD≤29).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 VEGF表达和MVD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反映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aspin、MMP-9和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和其对预后的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maspin、MMP-9和VEGF的表达情况. [结果]maspin在OSCC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90.0%(18/20,)和72%(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pin蛋白表达与MMP-9蛋白及VEGF表达呈伍相关;MMP-9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 [结论]Maspin表达缺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maspin、MMP-9、VEGF同时发生异常可作为评估口脏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对了解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恶性行为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蔡德海  岑松  钟江  刘元晓  冯雄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214-3215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治方法. [方法]对7例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7例经磁共振成像均确定癌栓范围,其中6例肝下型(Ⅱ型),1例肾静脉型(Ⅰ型).全部手术取出癌栓,且经病理证实,1例术后20个月死于肺转移,6例随访5-40个月,无瘤存活.[结论]磁共振成像是术前确定癌栓范围的最好方法.没有局部淋巴结侵犯或远处转移的肾癌病人,根治性手术仍是提高肾细胞癌生存率的关键.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癌栓伸入腔静脉的水平和是否侵犯腔静脉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乏氧诱导因子2α(HIF-2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法检测,比较110例肾细胞癌组织中HIF-2α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2α与VEGF在肾细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5%、68.2%,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及病理核分级呈正相关,与性别,患侧和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二者在肾嗜酸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比透明细胞癌高。HIF2α与VEGF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HIF2α与VE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肾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介入治疗后胃癌患者VEGF、MVD的变化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及复发与肿瘤微血管形成密切相关[1~3 ] ,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 ,MVD)是衡量肿瘤血管形成程度的标志,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iCellGrowthFactor ,VEGF)在肿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与MVD密切相关[4] 。介入治疗后胃癌患者VEGF和MVD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国内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3例胃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标本中VEGF与MVD的表达及其关系,探讨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994~1999年-0 5经病理证实为…  相似文献   

9.
邹泓  庞丽娟  胡文浩  齐妍  郭长军  梁伟华  李锋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072-1073,1085
[目的]通过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肾癌的发生、病理亚型、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按2004年WHO肾细胞肿瘤分类标准对114例肾细胞癌分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4例肾癌石蜡标本中EGFR蛋白的表达,分析肿瘤的TNM分期并随访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GFR在全组阳性率为51.8%(56/114)。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阳性率为54.5%(42/77),乳头状肾癌中阳性率为45.4%(5/11),肾嫌色细胞癌中表达50.0%(7/14),Xp11.2易位性肾癌中阳性率为60%(6/10),肾未分化癌中无表达(0/2),EGFR在各亚型、TNM各期间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GFR可能参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是否可对其选用EGFR受体抑制剂化疗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掇讨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治方法。[方法]对7例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检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7例经磁共振成像均确定癌栓范围,其中6例肝下型(Ⅱ型),1例肾静脉型(I型)。全部手术取出癌栓,且经病理证实,1例术后20个月死于肺转移,6例随访5~40个月,无瘤存活。[结论]磁共振成像是术前确定癌栓范围的最好方法。没有局部淋巴结侵犯或远处转移的肾癌病人,根治性手术仍是提高肾细胞癌生存率的关键。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癌栓伸入腔静脉的水平和是否侵犯腔静脉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DCE-CT)的方法观察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方法对28例肺癌进行DCE-CT扫描,记录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计算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灌注值、相对血管容积(rBV)和毛细血管通透值(Pm),将各值分别与肺癌微血管密度(MVD)做相关性分析。将28例肺癌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阳性组和VEGF表达阴性组,分析2组MVD、各成像参数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结果 PH、M/A、灌注值、rBV、Pm分别为(27.03±8.89)HU、0.13±0.07、(0.33±0.06)μL.min-1.ml-1、(27.00±10.95)%、(188.90±133.10)μL.min-1.ml-1。PH、M/A、灌注值、rBV与MVD呈正相关,其中,灌注值与MVD相关性最高(r=0.78,P<0.0001),Pm值与MVD无相关性(r=0.29,P>0.05);VEGF阳性组MVD和CT功能成像参数高于VEGF阴性组,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9,P<0.05)。结论 DCE—CT可得到比较全面的肺癌血供情况,能为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估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对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9年9月的经手术或活检病理确诊的21例中央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1组)的MSCT平扫、动态增强资料,与同期80例病理确诊的中央型鳞癌(2组)的MSCT资料进行对比,从中找出有鉴别诊断价值的征象. [结果]在MSCT征象中,1组肿瘤的受累支气管管壁光滑(或不规则)伴支气管通畅的狭窄的出现率、肿瘤长轴方向与相应支气管走行一致的出现率以及肿瘤转移到上腔静脉后、主动脉弓下、隆突下淋巴结的几率明显高于2组,而2组的受累支气管截断或支气管内息肉样结节的出现率、较大肿瘤边缘牵拉邻近叶裂出现的局部结节状突起的出现率以及肿瘤坏死面积与最大横截面积之比明显大干1组(P<0.05).两组间肿瘤阻塞性炎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肿瘤远处转移率大于2组(P(0.05).[结论]MSCT征象有助于中央型未分化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61例BTCC和7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胞质内,阳性表达率为55.74%(34/61),VEGF阳性表达率为59.02%(36/61),两者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没有表达,COX-2、VEGF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分期有关.cox-2与VEGF的表达显著相关(r_s= 0.563,P<0.01).cox-2与VEGF均阳性的膀胱癌组织MVD为76.45±20.60,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者的38.29±1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OX-2与VEGF在人BTCC组织中表达增高,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级和分期有关.COX-2可能通过诱导VEGF表达而促进BTCC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或结肠镜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判断肿瘤分期。结果:36例患者中升结肠15例,横结肠7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9例。病变CT表现为病变段肠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或环形增厚,管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局部管腔不规则狭窄,增强扫描病变部位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周围浸润及转移征象。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能够较准确地显示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关系、有无邻近器官侵犯及有无远处转移,对结肠癌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肾脏的恶性肿瘤远比良性肿瘤常见。它包括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盂上皮性肿瘤、肾母细胞瘤、肉瘤、淋巴瘤、白血病和转移瘤等。其中以肾细胞癌最重要,文章主要探讨了诸肿瘤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IST)中p53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检测86例GIST中p53基因表达,同时检测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人增殖细胞抗体Ki-67(Ki-67)反映细胞的增殖,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I)反映细胞的凋亡,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反映血管形成.结果 p53基因阳性表达47例(p53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39例(p53阴性表达组). p53阳性表达组的AgNORs、PCNA、Ki-67表达明显高于p53阴性表达组(P<0.01);p53阳性表达组的API明显低于p53阴性表达组(P<0.01);p53阳性表达组的MVD、VEGF表达明显高于p53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 突变型p53基因能够促进GIST增殖、抑制凋亡、增加血管形成,与肿瘤的形成、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健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796-4797
[目的]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错构瘤,AML)的CT表现,提高对常见及少见类型AML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AML病例的CT表现特征。[结果]肿瘤以单发多见,大小不等,大多数为边界清楚或较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密度不均,CT值为-119~40hu,瘤内出血3例。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呈多样性强化。5个部分突向肾轮廓之外的病灶中3例(60%)周围肾组织呈杯口征.所有病例均无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者。[结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较有特征,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斌  张伟 《中国卫生产业》2011,(11):103-103
肾脏的恶性肿瘤远比良性肿瘤常见。它包括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盂上皮性肿瘤,肾母细胞瘤,肉瘤、淋巴瘤,白血病和转移瘸等。其中以肾细胞癌最重要,文章主要探讨了诸肿瘤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9.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OPN和VEGF-C表达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OPN和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对4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检测其OPN和VEGF-C的表达,分析与CT征象的关系。结果 OP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胸膜外脂肪线消失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有关。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血管集束征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有关。OPN、VEGF-C与毛刺征和空洞均无关。结论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中,肿瘤大于3.0cm、深分叶征、棘突征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提示该肿瘤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38例CT影像表现,统计直肠癌局部影像特点、邻近组织侵润情况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38例患者中癌灶为腔内肿块15例,腔内肿块伴有肠壁增厚12例,肿瘤突破浆膜层并周围组织侵犯7例;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伴有远处转移4例。所有病例术后病理对照符合率为81.5%(31/38)。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分期和术后病理的对照一致性较高,术前螺旋CT增强扫描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