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所致骶髂关节改变的X线与CT表现,探讨早期影像学特征,比较X线片与CT对早期AS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确诊的40例AS患者,摄取骶髂关节正侧位平片,其中30例做骶髂关节至腰椎CT扫描,总结其影像学的表现、病理改变及临床分期,并对X线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早期骶髂关节改变的影像学表现为:X线Ⅰ级2例,仅表现为关节面不清,间隙存在;Ⅱ级(诊断为早期病变)9例,表现为髂骨侧关节中下部关节面下骨质侵蚀破坏.CTⅠ级2例,双侧骶髂关节面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轻度糜烂;Ⅱ级12例,软骨下局限性硬化,骨质模糊不清,斑块脱钙侵蚀及微小囊变,骨质硬化.对Ⅲ-Ⅳ级AS病变,X线与CT诊断基本相同,但对AS早期病变CT明显优于X线平片,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论 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及软骨下骨质糜烂,斑片脱钙侵蚀、小囊变、骨质硬化是AS早期征象.CT更能准确清楚的显示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2.
王业庆  石岩 《吉林医学》2012,33(23):5033-5034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S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3例强直性脊柱炎进行MSCT检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46侧骶髂关节中,有16例有早期CT异常表现。对于≤Ⅱ级病变,MSCT比X线有较高价值。主要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关节面侵蚀性改变,骨质硬化和破坏。结论:骶髂关节炎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主要影像学表现,MSCT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等影像检查方式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x线平片检查确诊病变的7例共9侧;CT检查明确11例18侧骶髂关节病变;MRI检查23例患者均表现为异常,特别是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骨髓水肿、滑膜病变、脂肪沉积、肌腱附着点炎、被摸炎及关节软骨破坏。结论MRI能发现X线平片及CT不能显示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病变表现,为临床怀疑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相关性骶髂关节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宏 《吉林医学》2013,34(23):4769-4770
目的:探讨比较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与CT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疑似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2例,均行骶髂关节X线与CT检查。结果:X线检查为强直性脊柱炎表现关节面模糊不整、关节附近骨质疏松等,CT检查为髂侧关节面模糊,边缘增生硬化,可见"假性增宽"。同时CT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相对于X线,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诊断特异性强,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21个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病例,回顾分析其骶髂关节DR、CT及MRI表现.结果 DR仅发现5例骶髂关节可疑异常.CT显示19例骶髂关节病变,主要表现有关节面皮质白线中断(17例),局部骨质硬化(14例),骨皮质下小囊样改变(8例).MRI显示21例关节均为异常,主要表现有关节面下骨髓水肿(21例),关节软骨破坏(20例);9例行增强扫描,关节面下骨髓(9例)、滑膜(6例)、关节软骨(8例)及关节韧带(5例)呈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最为基本,但诊断意义有限;CT对分级较为客观,且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病变情况;MRI具有明显优势,结合临床,可做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比较X线与CT之间的征象差异。结果 CT扫描对骶髂关节面侵蚀、关节相邻软组织肿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及关节间隙狭窄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结论 CT扫描能发现X线片难以显示的细微变化,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的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和髋关节CT资料.结果:骶髂关节和髋关节CT表现均未见异常者2例;骶髂关节受累,髋关节未受累及17例.骶髂、髋关节改变表现为关节面模糊,骨质疏松,密度不均匀10例;关节面下囊性变,虫蚀样骨质破坏17例;关节面边缘明显硬化,骨赘形成7例;关节强直,关节间隙部分或完全消失12例.结论: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病变的表现,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彦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500-50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特点,提高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强直性脊柱炎CT表现特点为骶髂关节面模糊,局限性侵蚀破坏,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下囊变和骨质硬化。结论: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CT与X线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扫描与X线平片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X线平片、CT片和复查片,通过影像表现进行病变分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表现为:髂骨侧关节面模糊、皮质部分或完全消失,靠近皮质部的松质骨增生硬化糜烂、浓密不均呈融雪状,骨小梁模糊、随病程延长可向骶骨侧与韧带部发展,关节内软组织肿胀等。CT扫描与X线平片对早期病变(I~Ⅱ期)的检出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Ⅲ~Ⅳ期病变检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例,骶髂关节的CT扫描较X线平片能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情况,对病变早期发现与分期更准确,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CT复查对拟诊I期病例的确诊、了解病变的演变情况和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特点,提高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强直性脊柱炎CT表现特点为骶髂关节面模糊,局限性侵蚀破坏,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下囊变和骨质硬化.结论CT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4例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于规定时间内分别使用x线平片和螺旋CT对所有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检查。结果(1)在Ⅰ级和Ⅱ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中,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Ⅲ级和Ⅳ级病变的检出,两者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螺旋CT检查出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骨质增生硬化和软组织肿胀的患者明显多于x线平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和关节强直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多种病变的检查中,多层螺旋CT都显现出了较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X线及CT影像学特征,为AS的早发现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10年10月我院确诊为早期AS的151例患者的X线及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行常规骶髂关节CT扫描及脊椎正侧位、骨盆X线平片检查。结果绝大多数(147例)病例均有骶髂关节影像学改变,少数(4例)病例骶髂关节则无AS变化,表现为颈椎改变。结论 AS早期发病一般表现上行性或下行性,占绝大多数的上行性病例则必先侵犯骶髂关节;而少数下行性病例则首先侵犯颈椎。  相似文献   

13.
覃文  张勇军  黄皿 《中外医疗》2014,(5):180-181,183
目的探讨CT及X线对于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CT平扫及X线扫描。分析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在CT平扫及X线下病变程度以及表现。结果经不同检测后,90例患者影像显示,CT平扫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病变分级诊断人数比较,0级一Ⅳ级诊断人数中CT人数高于X线人数(P〈0.05),X线与CT检查在病变级别较低时检测关节数存在差异(P〈0.05);UI级到Ⅳ级病变,两组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应用CT平扫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较高,更易观察出细小部分及早期病变,为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提供更为明确的依据,且误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侯志雄  蓝华  吕集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62-1664,166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9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普通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者对疾病的分期及对各种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1.螺旋CT对Ⅰ级和Ⅱ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级和Ⅳ级病变的检出中,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2.螺旋CT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软组织肿胀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P<0.05)。在对关节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强直的显示中,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其进行CT与MRI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Ⅰ级、Ⅱ级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P0.05),但两种检查方法对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间隙下增宽或变窄、关节强直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临床诊断中的检出率较CT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和CT表现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79例临床诊断为As患者的x线平片和CT平扫图像对As骶髂关节病变不同分级的表现特征。结果(1)CT检查对于Ⅰ~Ⅱ级骶髂关节炎的认定优势大于x线;而Ⅲ级和Ⅳ级二者接近。(2)CT检查对于关节面囊状破坏、关节面模糊和关节间隙的改变方面有较高的显示率。结论cT检查能够比x线更早地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病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156例,均于入院3 d内完成X线片及螺旋CT检查。结果①螺旋CT与X线片相比,对各级骶髂关节病变的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T显示关节面侵蚀130例,关节面下骨质囊变102例,骨质增生硬化105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34例,其比例均明显高于X线片(P〈0.05)。结论螺旋CT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各期特异性影像学特征,为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调查我院近几年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特点。结果患者以腰骶疼痛、晨僵等为主要症状。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表现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的髂骨侧,骶髂关节变毛糙、模糊、受侵蚀出现率最高。双侧x线检查16例AS中,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2例。16例均有骶髂关节变毛糙、模糊、关节变窄等征象。平扫CT显示16例,≥Ⅱ级14例中骶髂关节异常,即骶髂关节变毛糙、模糊、受侵蚀,病变局限于一侧3例,占18.75%;双侧不对称者6例,占37.5%;5例关节出现硬化,占31.25%,其中2例双侧硬化程度不一致,占12.5%;3例关节融合,占18.75%;另同时合并关节变窄者6例,占37.5%,2例仅有左侧关节间隙变窄,右侧正常。CT不足Ⅱ级者,进行MRI检查。本组中I级2例,采用MRI扫描均可见骶髂关节周围骨髓信号不同程度异常,1例于T1WI呈现低信号,为不均匀减低和连续性碎裂现象;1例压脂T2WI及STIR呈现高信号、不规则增厚,该例临床表现软骨破坏、关节旁水肿和广泛脂肪沉积。结论通过X射线、CT和MRI检查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阳  姜洪 《黑龙江医学》2001,25(12):886-887
作者通过复习文献 ,着重从临床和X线角度论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认为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独立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胶原系统疾病 ,女性多见 ,常侵及周围小关节 ,X线表现为关节肿胀、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早期增宽 ,后期变窄 ,关节脱位、强直、畸形。强直性脊柱炎属关节疾患 ,青年男性多见 ,中轴骨首先受累 ,X线几乎 10 0 %有骶髂关节改变 ,方型椎和韧带骨赘是其特征性X线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