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例56岁男性患者,因鼻咽癌行放疗+西妥昔单抗分子靶向治疗。首次静脉滴注西妥昔单抗600 mg,此后400 mg/次,1次/周。首次用药后第11天患者面部及胸背部出现红色斑丘疹,并伴有脓疱,同时口腔黏膜红肿。给予氯雷他定抗过敏,呋喃西林溶液漱口。第4次用药开始将西妥昔单抗剂量减为300 mg,症状未见好转,患者出现口腔溃疡,舌体呈“地图”样改变,伴颈部皮肤糜烂。加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并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共用药6次后停用西妥昔单抗。停药后约6周患者皮肤、口腔黏膜损伤好转。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4,(28):2631-2634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0例CLL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组(FC组,78例)和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FCR组,62例)。FC组患者给予氟达拉滨25 mg/(m2·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d1-3静脉滴注,qd;环磷酰胺250 mg/(m2·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d1-3静脉滴注,qd。FCR组患者给予氟达拉滨25 mg/(m2·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d2-4静脉滴注,qd;环磷酰胺250 mg/(m2·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d2-4静脉滴注,qd;利妥昔单克隆抗375 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至1 mg/ml,d1静脉滴注,qd。28 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毒性反应及随访12个月的生存率。结果:FCR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FC组(P<0.05)。两组患者毒性反应总发生例数、短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治疗CLL疗效优于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3级过敏反应是利妥昔单抗少见却严重的不良反应,本文报道1例66岁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使用激素加利妥昔单抗治疗,前6次输注利妥昔单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第7次接受利妥昔单抗后出现3级过敏反应,抢救成功后未再给予该药,提示多次利妥昔单抗治疗仍然需注意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4.
名刊浏览     
《广东药学》2010,(10):I0001-I0002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效 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加入氟达拉滨+环磷酰胺一线化疗方案是否改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转归?此项随机开放性Ⅲ期临床试验进行了探讨。身体健康良好、年龄在30~81Y、CD20+、未治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1例52岁女性患者,因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给予曲妥珠单抗22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滴速为50滴/min。输入约30min时,患者出现寒战、胸闷、口唇发麻、呼吸困难,心率165次/min,血压199/99mm Hg。立即停止输液,行对症治疗。50min后上述症状消失,心率及血压恢复正常。21d后再次化疗,曲妥珠单抗11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滴速30滴/min。5min后,患者再次出现过敏样症状。停药10min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分析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所致肺损伤,初步探讨其规律并指导临床。方法:对某院血液科2007年7月-2013年7月使用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并发生肺损伤13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发病时间、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主要症状为发热、呼吸困难、咳嗽;9例患者血气提示低氧血症,其中6例为I型呼吸衰竭;胸部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磨玻璃影、网格状模糊影及小叶间隔增厚;所处化疗疗程主要分布在2~4疗程,症状出现距方案中利妥昔单抗输注时间主要在13~22 d;13例患者激素治疗均有效,治疗好转痊愈后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无影响。结论: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导致的肺损伤早期发现及早期激素治疗可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对其发生规律及临床特点的探寻仍需进一步累计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年收治的14例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病例资料,观察联合化疗的疗效,肝功能情况及肝功异常时的治疗情况。结果:(1)14例患者总有效率(CR+PR)78.57%(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CR率42.86%.无效或进展3例.占21.43%。(2)14例患者中有4例化疗后出现Ⅰ-Ⅱ级肝功能异常,但HBV-DNA拷贝数未见明显上升。2例出现Ⅲ级肝功能损伤,ALT及AST明显上升,并伴有HBV-DNA拷贝数明显上升。经给予保肝及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HBV-DNA拷贝数降至正常。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不可控制的肝功能损伤。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CD20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NHL)疗效确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NHL患者应用R-CHOP方案治疗存在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在化疗前后给予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BV再激活风险,减少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1例45岁女性患者因确诊“左乳腺恶性肿瘤”,FISH检测HER-2阳性,在吡柔比星化疗6次后行紫杉醇+曲妥珠单抗化疗,曲妥珠单抗起始周期为7d(4mg·kg-1),化疗2次后周期改为21d(6mg·kg-1),6个月后改为曲妥珠单抗单药21d方案化疗,18个月后患者出现胸闷、憋气症状,活动后明显,伴有双下肢水肿,心脏超声提示LVEF值33%。考虑该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与曲妥珠单抗的心脏毒性很可能相关。停用曲妥珠单抗化疗,予以去乙酰毛花甙强心、托拉塞米利尿、左卡尼汀营养心肌等治疗10d,患者症状完全消失,LVEF值恢复至45%,4个月后复查LVEF值恢复至51%。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物警戒》2007,4(1):56-56
2006年11月10日,霍夫曼-罗氏有限公司与加拿大卫生部共同发布信息,通报了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商品名:Rituxan)相关的肠梗阻和胃肠穿孔的不良事件。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基于上市后及临床研究数据,罗氏公司与加拿大卫生部强调以下事实和建议:(1)已观察到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出现腹痛、肠梗阻和穿孔的病例,甚至导致一些患者死亡。大部分(包括所有死亡报告)发生于使用利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NHL期间。(2)利妥昔单抗与这些病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建立。(3)…  相似文献   

10.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发生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克隆性持续增生的成熟的小淋巴细胞肿瘤(SLL).目前具有治疗指征的B-CLL/SLL初治患者一线化疗选择包括单一核苷类似物氟达拉滨、烷化剂(苯丁酸氛芥或环磷酰胺)加或不加利妥昔单抗,以及氟达拉滨为主或烷化剂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加或不加利妥昔单抗.  相似文献   

11.
1例26岁女性患者于分娩后给予路路通益母膏10ml口服。5min后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心悸、头晕、恶心、呕吐及咽部不适。约20min后出现口唇水肿、紫绀、呼吸困难,查体示BP90/55mmHg,HR170次/min。停用该药,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C静脉滴注,吸氧、呼吸-心电监测。半小时后症状缓解,1d后生命体征平稳,住院3d出院。  相似文献   

12.
1例62岁女性患者因泌尿系统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0.5g,1次/d静脉滴注。当日患者双上肢内侧和背部出现红色皮疹,停药并接受抗过敏治疗。第2天因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0g,10:/8h静脉滴注,克林霉素0.75g,1次/d静脉滴注。6d后患者1:3腔黏膜出现糜烂,全身多处可见弥漫胜红肿和松弛性水疱,部分表皮剥脱,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停用抗菌药物并给予甲泼尼龙80mg,1次/d静脉滴注,3d后皮肤症状减轻。次日因皮肤继发感染给予硫酸阿米卡星0.4g,1次/8h静脉滴注,当天再次出现皮疹。经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及支持治疗,皮肤症状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3.
紫杉醇所致过敏性休克患者再用紫杉醇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70岁女性患者,卵巢癌术后21d,给予紫杉醇21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化疗。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全身针刺感,随后出现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呼吸困难,BP80/62mmHg,HR100次/min。立即停用紫杉醇,给予地塞米松及盐酸异丙嗪,10min后症状缓解。之后,再次低浓度、慢速滴注紫杉醇,未再发生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4.
1例49岁女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0.5 g/d静脉滴注。第3天输注左氧氟沙星过程中,患者突然诉恶心、胸闷、憋气。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随后,出现烦躁、呼吸急促、头痛、哭泣、痛苦呻吟,并诉双上肢麻木肢冷,继而双上肢突然竖起及十指屈曲。给予吸氧、心理疏导、肌内注射地西泮。10 min后患者情绪稳定,呼吸均匀,无胸闷憋气。患者双手接受按摩治疗。10 h后患者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致心动过缓、低血压及严重肝损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例69岁女性患者,因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HR166次/min,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30min后,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HR35次/min,BP81/50mmHg。立即安装临时起搏器,静脉补液,静脉注射多巴胺,1h后缓解。后因心动过速间断发作,再次给予胺碘酮注射液3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ml,以0.6mg/min泵入。次日实验室检查:ALT1770U/L,AST1360U/L,TBil130.20μmol/L,DBil98.40μmol/L;PT17.3s,INR1.45。停用胺碘酮,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周后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6.
1例79岁女性患者因医院获得性肺炎给予莫西沙星400mg,1次/d静脉滴注。当晚患者出现自言自语、焦虑,血压135/85mmHg(1mmHg=0.133kPa)。医嘱维持抗感染治疗。此后患者精神症状加重,表现为不认识家人、应答不切题、幻觉、狂躁不安等。应用莫西沙星5d后血压升至190/110mmHg,体温39.6℃,脑电图无异常。停用莫西沙星,改用美罗培南0.5g,1次/8h静脉滴注;并给予厄贝沙坦控制血压。2d后患者精神症状缓解,血压、体温恢复正常。2周后随访,出院后未再应用厄贝沙坦,血压基本正常,未再出现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7.
帕珠沙星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例33岁女性患者,因右输尿管结石伴泌尿系感染给予帕珠沙星0.5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滴入约60ml时患者出现头痛、头昏、发冷,不自主摇头,眼睑震颤,眼球下翻,牙关紧闭,四肢轻微抽搐,双手呈爪形,神志恍惚。立即停用帕珠沙星,给予异丙嗪及地塞米松。40min后症状消失,但患者不记得所发生情况。留院观察24h出院,随访1周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例1为25岁女性宫外孕患者,于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盆腔粘连分离术术后静脉滴注醋酸去氨加压素15μg,1次/12 h。第2天静脉滴注醋酸去氨加压素约30 min 时,患者出现谵妄、神志恍惚、抽搐、牙关紧闭,实验室检查血钠为125 mmol/ L(术前为142 mmol/ L),考虑为醋酸去氨加压素所致低钠血症性脑病,立即停止输注醋酸去氨加压素并给予补钠等对症治疗,约10 min 后患者症状缓解。第2天患者神志清楚,血钠141 mmol/ L。例2为42岁女性患者,于肛周脓肿根治术后静脉滴注醋酸去氨加压素18μg,1次/12 h。用药第4天患者出现头晕、多汗、双手震颤,畏寒、尿少。第5天出现恶心,双眼上翻,双上肢强直阵挛,实验室检查血钠为124 mmol/ L(术前为141 mmol/ L),头颅 CT 检查示大脑半球白质区广泛水肿,考虑为醋酸去氨加压素所致低钠血症性脑病。停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立即给予补钠等对症治疗,1 d 后患者症状消失,血钠138 mmol/ L。  相似文献   

19.
口服甲氨蝶呤致尿毒症患者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60岁女性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关节疼痛口服甲氨蝶呤7.5mg。2d后全身出现散在红疹、咽痛、口腔溃疡、双上臂散在瘀斑。4d后血常规检查:WBC0.6×109/L,RBC2.13×1012/L,Hb69g/L,PLT24×109/L,Ret0.1%。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均增生低下。给予甲泼尼龙80mg静脉滴注、非格司亭300μg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2.5mg静脉滴注、血小板10万U输注及对症支持治疗。随后症状逐渐改善,血常规恢复既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