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全 《微创医学》2007,2(2):128-130
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高频微电极进行电刺激,从而抑制相应核团以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外科疗法。DBS是目前治疗PD的一种先进有效方法,具有效果明显、手术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已逐步取代毁损术。目前大约95%的病人都选择丘脑底核(subthelamic nucleus,STN)为刺激靶点,本文结合文献就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STN-DB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疗法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有效方法,1998年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将该治疗方法在我国第一次使用,至今已有10余a.我国PD患病率为2.1%,65岁以上男性为1.7%,女性为1.6%,每年新增病例约10万人,目前国内有PD患者近200万.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Dorsey ER教授推测在2030年我国将成为PD患者最多的国家,将有近500万PD患者.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现已成为中晚期帕金森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201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成功为1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了脑深部电刺激术(图1),术后程控及随访5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别应用脑深部核团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和核团射频毁损术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对照研究DBS和射频毁损术对PD患者的肢体僵直、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的疗效。方法应用CT影像学与微电极电生理定位结合的方法进行靶点定位。25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丘脑底核电极植入,其中18例为一侧,7例为双侧同期植入;25例患者进行射频毁损术,其中21例行一侧毁损,4例行分期双侧射频毁损。两组患者术前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并行UPDRS评分。结果丘脑底核(STN)慢性电刺激及丘脑腹中间核(Vim)或/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射频毁损术患者术后的肢体僵直、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年、3年、5年比较两组的UPD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DBS手术和射频毁损术是治疗PD有效的方法,二者在近期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远期疗效方面DBS较射频毁损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脑深部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已成为PD外科治疗的一种新方法。报告了4例行该术的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术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注重肢体的功能锻炼,并给予正确的出院指导。本组手术病例术后恢复顺利,无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给予丘脑底核(STN)电刺激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观察STN电刺激治疗对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等的改善作用 。 方法 15例接受双侧或单侧STN深部电刺激(DBS)治疗的PD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3,6,12,24个月应用Schwab&England 日常活动分级、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Zung 量表评价PD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日常活动、运动检查及情感状态等生活质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DBS术后日常活动改善率: "开"状态下为66.8%, "关"状态为71.9%;精神、情绪改善率:"开"状态下为19.5%, "关"状态为23.2%;运动功能改善率:"开"状态下为44.4%, "关"状态为66.5%。 结论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能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吴旭栋  严焕军  徐月梅  朱柯磊 《浙江医学》2023,45(18):2001-2004
胃排空延迟(DGE)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恢复的主要原因。现已证明针灸疗法在治疗PD术后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方面上的显著作用。经皮神经调控治疗(TN)是采用表面电极代替针灸的一种安全的电刺激疗法,能为PD术后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对PD术后DGE的定义和分级、发生机制、针灸治疗DGE的理论与机制、针灸疗法及TN在腹部手术后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及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PD患者均在CT/MRI定位下立体定向手术,45例行核团射频毁损术,5例PD DBS均选取STN为手术靶点。术前、术后1月进行UPDRS和ADL的评分,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的变化和症状改善率。结果射频毁损术及DBS术后短期效果均满意,显效44例(88%),有效6例(12%),总有效率100%。术后1月的UPDRS与ADL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0.05,P<0.01),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诊射频毁损者复发率8例(17.8%),DBS者无复发。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及DBS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是治疗PD的有效方法,又称运动控制疗法.因此有必要进行神经行为学研究,评价DBS治疗PD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顽固性帕金森病(PD).麻醉方式和药物的选择是DBS手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身麻醉下行DBS已成为流行趋势,适当的麻醉管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不干扰神经电生理测试.目前在国内外DBS的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上差异较大,安全可...  相似文献   

10.
单侧声带麻痹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侧声带麻痹的外科治疗雷迅(综述)李宁(审校)(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桂林市541001)单侧声带麻痹的治疗主要是解决患者的声嘶问题,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颇多,主要有声带内注射术、甲状软骨成形术和神经肌肉术,兹分别叙述如下。1声带内注射术Br...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患者远程程控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总结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完成DBS术后程控的74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远程组27例,门诊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程控效果、不良反应、程控费用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大多数远程组患者(18/27)来自于距PD中心较远的武汉市以外的地区,而门诊组患者(27/47)则多来自于武汉市(P=0.046)。远程组患者单次程控的费用为300元,而门诊组患者为480(386,870)元(P<0.001)。远程组患者单次程控耗时中位数为30.0(25.0,30.0)min,而门诊组单次程控耗时中位数为210.0(150.0,390.0) min(P<0.001)。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97.3%(72/74)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79.7%(59/74)的患者愿意接受DBS术后长期程控,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23/27)的远程组患者对远程程控满意。4例远程组患者调程控时出...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是治疗PD的有效方法,又称运动控制疗法。因此有必要进行神经行为学研究,评价DBS治疗PD的疗效。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明确诊断为原发性PD患者,排除各种原  相似文献   

13.
丘脑底核电刺激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电生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ian S  Zhuang P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7):3321-3324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细胞电活动、脑深部刺激(DBS)电极触点位置与帕金森病(PD)症状改善的关系。方法19例PD患者在接受STNDBS治疗的同时采集细胞电活动和肢体EMG。应用单细胞分析、相关性检验探讨不同放电模式细胞活动与症状的关系,PD综合量表进行术前和术后疗效评估。结果在278个STN神经元中发现与震颤相关(12.6%)的放电活动多分布在STN上部,而紧张性(32.7%)和不规则(54.7%)放电活动多分布在STN下部,进一步比较STN上下部各类细胞的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DBS刺激触点的疗效分析发现,上部触点对震颤改善显著,而下部触点对僵直和迟缓的改善明显。结论STN不同放电模式神经元与PD症状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深部电刺激术 (Deepbrainstimulation ,DBS)能抑制过度活动的神经核团 ,缓解帕金森氏病 (Parkinson’sdisease ,PD)的运动症状和减少药物用量。深部电刺激术可能也刺激基底神经核团释放某些未知的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 ,干预神经元退变过程并延缓疾病发展 ,从而减缓或阻止帕金森氏病的进展。临床实践证明DBS能抑制过度活动的丘脑底核 ,缓解PD的运动症状和减少临床药物用量 ,但作用机理不明。1 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历史195 3年Heath将DBS方法引入了神经外科 ,首先应用脑内深部刺激来治疗精神病。 196 2年Mazars开创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对复杂先心病术后急性肾衰(ARF)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复杂先心病术后出现ARF患儿实施PD,观察治疗前后K+、肌苷(Cr)、尿素氮(BUN)及HCO3-等的变化。结果经PD治疗2-10d患儿全部存活,PD48h后与PD前相比,各项观察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D结束后除BUN和平均动脉压(MAP)外,其他观察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纠正酸中毒和高钾血症效果优于Cr和BUN的清除。结论PD是治疗小儿复杂先心痛术后ARF有效方法,尽早PD是治疗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6.
深部脑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一种使用植入颅内的电极来调节神经活动的技术,已有多项试验证明其在抑郁障碍治疗领域的疗效.本文对DBS治疗抑郁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特别关注DBS靶点和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主要方式,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感染是PD的主要手术并发症。如何在PD术后尽早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是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关键。我们通过比较术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PD患者免疫因子的作用,探讨PD后早期EN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发生谵妄(PD)的围术期主要危险因素以及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23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M—ICU量表评测分为PD组和非PD组,分析18个围术期危险因素与术后PD的相关性.结果:230例患者中发生PD59例(PD组),未发生PD171例(非PD组)。两组ASA分级、手术级别、术中严重体液丢失、性别、体外循环总时间、高钠、药物使用和睡眠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ASA≥III级、手术级别〉III级、术中严重体液丢失、体外循环总时间、术后血钠〉145mm01/L、术后疼痛、硝普钠使用〉3d、睡眠障碍是心脏术后发生PD的特异性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术后PD特异性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性别、体外循环总时间、高钠、药物使用和睡眠障碍.谵妄的诊断可参考相关量表,根据可能的危险因素作相应处理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5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41例,分期一侧PVP或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或Vim脑深部刺激术(DBS)6例;同期双侧PVP5例,同期双侧STN DBS4例,同期一侧PVP,另一侧STN DBS2例,平均随访6.2个月。:UPDRS结核平分显示双侧术后帕金森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以同期双侧STN DBS效果最佳,无并发症。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尤其是分期双侧Vim毁损术和同期双侧PVP。结论:双侧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PD)多见于老年人,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徐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可呈缓慢进行性加重,其治疗目前仍以药物与手术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为主。脑深部电刺激术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PD的方法,它是将刺激电极埋植于脑部选定的神经核团,后通过植入于胸前的颅外刺激器发生电脉冲刺激,使相关结构产生一系列生化和物理效应,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近年来笔者对运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PD的患者结合手术护理配合技术,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