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方土贝母制剂对MCF-7移植瘤抑制作用及对E-cad(E-钙粘蛋白)、Vimentin(波形蛋白)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Balb/c裸鼠皮下接种造模后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和复方土贝母制剂低(0. 015 g/kg)、中(0. 030 g/kg)、高(0. 060 g/kg)剂量给药组。各给药组予不同浓度(0. 5、1. 0、2. 0 g/m L)复方土贝母制剂连续灌胃30 d,灌胃容积均为0. 6 m L/20 g,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所有小鼠第30天处死,测量各组瘤重、计算抑瘤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cad、Viment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复方土贝母制剂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13. 11%、38. 69%、42. 29%,中、高剂量给药组瘤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各剂量给药组瘤组织E-cad、Vimentin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方土贝母制剂可抑制乳腺癌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藤梨根制剂抑制胃癌转移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胃癌腹腔移植瘤模型24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复方藤梨根制剂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18天后,给予复方藤梨根制剂灌胃21天。随后观察裸鼠生存天数和死亡后肿瘤转移浸润情况;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HPA、MMP-9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与低剂量治疗组转移部位的赋值评分显著高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胃癌细胞的HPA mRNA表达高于中、高剂量组(P<0.05);对照组胃癌细胞的MMP-9 mRNA表达明显高于各给药组(P<0.05)。结论复方藤梨根制剂可能通过下调HPA、MMP-9基因的表达而抑制胃癌转移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藤梨根提取液对小鼠染色体DNA抗诱变作用。方法将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组、低剂量Ⅰ组、低剂量Ⅱ组、高剂量Ⅰ组、高剂量Ⅱ组6组,分别予蒸馏水、低剂量藤梨根提取液、高剂量藤梨根提取液灌胃:除高剂量Ⅰ组、高剂量Ⅱ组外,于给药第2天予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vclopjlosphamide,CP)诱变,给药第4天处死各组动物。通过小鼠骨髓细胞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PCE)微核(micronucleus,MN)的发生情况,观察藤梨根的抗诱变作用。结果低、高两种剂量的藤梨根提取液对CP诱发的小鼠MNPC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剂量、高剂量组的MN发生率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低、高两种剂量的藤梨根提取液均未显示有促进小鼠体内自发MN和有抑制自发MN产生的作用。结论藤梨根提取液对诱变剂引发DNA的损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藤梨根提取液对小鼠染色体DNA抗诱变作用。方法将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组、低剂量Ⅰ组、低剂量Ⅱ组、高剂量Ⅰ组、高剂量Ⅱ组6组,分别予蒸馏水、低剂量藤梨根提取液、高剂量藤梨根提取液灌胃:除高剂量Ⅰ组、高剂量Ⅱ组外,于给药第2天予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vclopjlosphamide,CP)诱变,给药第4天处死各组动物。通过小鼠骨髓细胞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PCE)微核(micronucleus,MN)的发生情况,观察藤梨根的抗诱变作用。结果低、高两种剂量的藤梨根提取液对CP诱发的小鼠MNPC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剂量、高剂量组的MN发生率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低、高两种剂量的藤梨根提取液均未显示有促进小鼠体内自发MN和有抑制自发MN产生的作用。结论藤梨根提取液对诱变剂引发DNA的损伤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数据挖掘BLQ复方中药对肝癌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ICR小鼠适应性饲养后,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5-FU组、BLQ复方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造模后第2日开始给药,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BLQ复方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给予同体积中药水煎剂灌胃,灌胃体积为0.1 mL/10 g,连续灌胃14 d后处死小鼠,完整剥离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取脾脏和胸腺,计算脾脏和胸腺指数;取血离心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含量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Bax、Bcl-2、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LQ复方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45.61%、47.72%及27.31%(P 0.01,P 0.05)。与模型组比较,BLQ复方中药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上调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P 0.01),高剂量组则显著下调Bcl-2蛋白表达(P 0.01);低剂量组能显著上调Bax蛋白表达(P 0.01)。结论:BLQ复方中药能抑制肝癌小鼠肿瘤生长,可能是通过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Capase-3、Capase-9的调节实现的,是BLQ复方中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非小细胞肺癌荷瘤小鼠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右侧腋皮下接种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方法制备荷瘤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所有小鼠均腹腔注射5 mL/kg生理盐水,模型组、血府逐瘀汤低剂量组、血府逐瘀汤中剂量组、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再分别灌胃蒸馏水5 mL/kg、血府逐瘀汤12.5 g/kg、血府逐瘀汤25 g/kg、血府逐瘀汤50 g/kg,均1次/d,连续灌胃14 d。灌胃结束后测量各组小鼠瘤重,计算肿瘤体积和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qTR-PCR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GSK-3β和β-catenin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血府逐瘀汤各剂量组瘤重、肿瘤体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血府逐瘀汤各剂量组瘤重、肿瘤体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生长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各剂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府逐瘀汤各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和肿瘤组织中GSK-3β蛋白及mRNA...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芪升合剂对S180荷瘤小鼠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荷瘤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及芪升合剂高、中、低剂量。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将S180瘤细胞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窝皮下。各给药组于接种后第1日分别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0 d;接种第4日各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CTX,连续3 d;正常对照组和荷瘤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外周血常规、瘤质量、抑瘤率。结果芪升合剂可明显提高S180荷瘤小鼠化疗后白细胞数量,与CT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X组、芪升合剂各剂量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对照组肿瘤生长迅速,CTX组、芪升合剂各剂量组瘤质量明显小于荷瘤对照组(P〈0.01);与CTX组瘤质量相比,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X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瘤率达49.69%,联合芪升合剂后,高、中、低剂量抑瘤率可达60.55%、72.11%、64.48%。结论芪升合剂对S180荷瘤小鼠的化疗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复方蛹虫草制剂对C57BL/6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蛹虫草复方制剂(CCM)对C57BL/6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方法:C57 BL/6雄性小鼠腋下皮下注入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将荷瘤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环磷酰胺ip 20 mg· kg-,复方蛹虫草制剂低、中、高剂量组(1.2,2.5,7.5)g·kg-1ig给药,连续给药14 d,以抑瘤率为指标考察CCM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分别测定其抑瘤率、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荷瘤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抗体生成细胞数以及力竭游泳时间.结果:CCM高剂量组(7.5 g·kg-1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其抑瘤率为40.3%,CCM高剂量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同时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血清TNF-α,IL-2,IL-12的水平;抗体生成细胞数和力竭游泳时间也均高于荷瘤对照组(P<0.05).结论:CCM具有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牛大力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亚健康状态小鼠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将6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水提取高剂量组、水提取低剂量组、醇提取高剂量组、醇提取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被强迫站立在深0.8 cm水中,每天站立8 h,连续9 d以建立疲劳型亚健康状态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水提物高剂量组、水提物低剂量组、醇提物高剂量组、醇提物低剂量组共6组。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不给药,其余各组均须造模,灌胃给药剂量是0.4 m L药液/10 g体质量,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给药实验组灌胃给予牛大力提取液,水提物高剂量组和醇提物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均为80 g·kg~(-1),水提物低剂量组和醇提物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均为20 g·kg~(-1),每日给药一次。最后一次灌胃给药24 h后摘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与血小板计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比较,牛大力各剂量给药组小鼠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牛大力可以提高亚健康状态小鼠的造血功能,但是对凝血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5,(1)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提取物对小鼠H22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移植H22瘤株的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及王不留行提取物高、中、低剂量(5、2.5、1 m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王不留行提取物各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灌胃给药13 d。观察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和主要脏器指数,观察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通过HE染色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显示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王不留行提取物中、高剂量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率超过50%;与模型组比较,王不留行给药组肿瘤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结论:王不留行提取物能显著抑制H22移植性肿瘤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新生血管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