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VIP在变应性鼻炎大鼠翼腭神经节中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大鼠翼腭神经节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情况.方法: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在变应性鼻炎大鼠和对照组大鼠翼腭神经节神经元中VIP表达的差异.结果:变应性鼻炎大鼠翼腭神经节内VIP神经元表达较正常明显增加.结论:翼腭神经节内VIP神经元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大鼠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及脑底动脉壁神经纤维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年龄变化规律。方法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脱氢酶 (NADPH -d)组织化学法对不同年龄组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及脑底动脉壁神经纤维一氧化氮合酶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NOS神经细胞在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中总体呈均匀散在分布 ,从幼年到成年 ,密度呈逐渐下降趋势 ,而NOS神经元胞体大小逐渐增加 ,核浆比逐渐下降 ,至成年时最大 ,直至老年无明显改变。脑底动脉神经纤维密度从幼年到成年逐渐增高 ,从成年起维持较高密度直到老年。结论 :出生后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及脑底动脉壁神经纤维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年龄变化有其特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大鼠生长发育中翼腭神经(NOS)阳性神经细胞的变化。方法: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酸脱氢酶-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分析,对不同年龄组翼腭神经节NOS阳性神经细胞进行观察。结果:NOS阳性神经细胞在翼腭神经节中呈不均匀散在分布,密度自出生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到成年降到最低,并桓定直到老年。NOS阳性神经细胞胞体大小逐渐增加,至成年时最大,直至老年无明显改变。结论:翼腭神经节NOS阳性神经细胞自大鼠出生后继续后发育直到成年,其变化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P)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作用,探讨TP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等分为4组:卵清蛋白(OVA)致敏组、TP处理组、地塞米松(DM)处理组和正常对照(SC)组.以OVA致敏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鼻黏膜组织中NF-κB、iNOS的表达.结果:SC组病理学未见异常表现;TP处理组和DM处理组可见鼻黏膜轻度肿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OVA致敏组可见鼻黏膜高度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OVA致敏组与其他3组比较,NF-κB、iNOS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P处理组和DM处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VA致敏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强度与iNOS呈正相关(r=0.818,P<0.01).结论:TP可通过抑制鼻黏膜组织中NF-κB的活性来抑制i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中对一氧化氮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物质(substance P,SP)在变应性鼻炎中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以卵清蛋白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然后用SP滴鼻(1次/d)激发变应性鼻炎各组1、2、4、8 d,并与正常组对照,观察其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鼻黏膜病理学变化,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豚鼠的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NO3-/NO2-的含量确定NO的浓度.结果:SP激发能诱发正常的豚鼠出现相似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并能加重模型组豚鼠变应性鼻炎症状和鼻黏膜炎症(P<0.01).模型组SP激发后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NO含量明显增加,并且随着激发次数的增加,NO有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在变应性鼻炎中,SP能促进NO在鼻黏膜的产生,引发和加重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地洛他定片对变应性鼻炎痛人鼻分泌物中神经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情况。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的方法,分别比较试验前、试验后两组间鼻分泌物中NGF的含量(ELISA法),并对NGF下降指数与症状体征下降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后两组间鼻分泌物中NGF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NGF下降指数与症状体征下降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76,P〈0.001)。结论 NGF的含量减少可能是地洛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过程中的一个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抑制剂 N-硝基-L-精氨酸甲酯(Nω-nitro-L-argininic methyl ester, L-NAME)对脑缺血大鼠再灌注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损伤的深层机制。方法 将42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Sham)组;MCAO再灌注0 h(MCAO 0 h)组;MCAO再灌注6 h(MCAO 6 h)组;MCAO再灌注12 h(MCAO 12 h)组;MCAO再灌注24 h(MCAO 24 h)组;MCAO再灌注72 h(MCAO 72 h)组以及MCAO 24 h+L-NAME 组(于MCAO前30 min腹腔注射L-NAME,剂量为1 mg/kg)。每组6只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于缺血90 min 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NGF和BDNF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将NO所致的组织损伤标志物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 3-NT)分别与BDNF和NGF共定位。结果 MCAO组大鼠再灌注后0、6 h,脑缺血半暗带区域几乎未见NGF和BDNF阳性细胞。再灌注12 h,可见NGF和BDNF阳性细胞。再灌注24 h,半暗带区NGF和BDNF阳性细胞数较再灌注12 h组进一步增多(P<0.05)。至再灌注72 h,半暗带区NGF和BDNF阳性染细胞数较再灌注24 h组减少(P<0.05)。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3-NT分别与NGF和BDNF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Sham组大鼠未见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半暗带区可见大量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给予L-NAME后,半暗带区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比MCAO 24 h组明显减少(P<0.05)。Sham组大鼠未见 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半暗带区可见大量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给予L-NAME后,缺血大鼠半暗带区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比MCAO 24 h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NGF和BDNF表达上调,最初的上调出现在再灌注12 h左右,随再灌注时间延长,NGF和BDNF表达进一步增加,至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随后在再灌注72 h下降。L-NAME通过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产生,减少3-NT形成,进而引起NGF和BDNF表达下降,说明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促进NGF和B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蒋成义  周蕾  詹晓东  舒继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06-1308,1311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NOS在喉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喉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喉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结果:iNOS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1.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06%(P<0.05)。不同临床分期、临床分型喉癌患者的iNOS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可能是喉癌侵袭转移机制中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在喉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对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大鼠蝶腭神经节内神经元中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 ,采用Pulisislli法制作闭塞大鼠四动脉的全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对照组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NADPH d)组化法显示NOS阳性神经元 ,观察两组蝶腭神经节内NOS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 再灌注后NOS在蝶腭神经节内神经元表达水平增高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NOS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蝶腭神经节内神经元中表达水平的增高 ,可能是缺血性脑损伤后的一种自身保护性调节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不同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差异、疗效特点。[方法] 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观察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青年组(6~29岁)、青中年组(30~39岁)、中老年组(40~70岁),每组各20例,均予蝶腭神经节针刺术,以鼻及鼻伴随症状评分和鼻黏膜炎症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鼻炎周记”总分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各年龄组患者治疗结束及治疗后3个月鼻部症状总积分表(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表(TNNS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总分、“鼻炎周记”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但以上指标在各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蝶腭神经节能有效改善各年龄层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部症状和鼻伴随症状,且临床疗效不因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变应性鼻炎患者及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各10例,行鼻黏膜乙酰甲胆碱激发实验后收集鼻分泌物,Wright染色法检测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Transwell法检测其中Eotaxin活性,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Eotaxin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的临床评分分别为(1.20±0.42)及(2.40±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otaxin活性与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Eotaxin活性与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作为诊断和评价变应性鼻炎的判定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一氧化氮合酶的组织化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比较豚鼠正常和变应性鼻炎(AR)鼻粘膜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分布,探讨NOS与AR的关系。方法:应用酶组织化学技术,以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特异性地测定NOS在正常组和AR组豚鼠鼻粘膜中的分布及AR组NOS活性变化。结果:正常和AR组豚鼠鼻粘膜酶组织化学染色均有反应,AR组呈强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腺体细胞、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胞质。结论:正常豚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