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血管侵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方法】复习36例完全性切除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石蜡玻片,将36例病人分为血管侵犯和无血管侵犯两组,分别统计两组的无病生存期,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无病生存率,分析血管侵犯的预后意义。【结果】在36例完全性切除的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侵犯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为5个月,1年无病生存率为0,而无血管侵犯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期为8个月,1年无病生存率为18.75%,经x2检验,P<0.05,两组的无病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P<0.05。【结论】血管侵犯组的无病生存期与无病生存率均明显较无血管侵犯组低,血管侵犯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桂芝  段玉忠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06,35(18):1701-1704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本病预后差,长期生存率较低,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症.已成为我国癌症防治的重中之重。本文从TNM分期、临床资料、治疗方式以及分子生物学标志等方面简述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86例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无特征性症状 ,故确诊时多为晚期 ,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故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令人失望。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本科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86例 ,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非小细胞肺癌共 86例 ,男 74例、女 12例。年龄 2 3~ 72岁 ,平均年龄 52 .3岁。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后均作全面检查、胸部X线摄片 ,部分有CT、ECT扫描、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全组病例随访三年 ,随访率 94 %。1.2 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淋巴管侵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复习 36例完全性切除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石蜡玻片 ,将 36例病人分为淋巴管侵犯和无淋巴管侵犯两组 ,分别统计两组的无病生存期 ,用Kaplan Meier曲线描述无病生存率 ,分析淋巴管侵犯的预后意义。【结果】淋巴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 ,在N0、N1、N2中淋巴管侵犯的发生率分别为 12 5 %、30 %、72 2 %。淋巴管侵犯组的无病生存期为 6个月 ,1年无病生存率为 0。无淋巴管侵犯组的无病生存期为 7个月 ,1年无病生存率为 10 5 % ,无淋巴管侵犯组的无病生存率较淋巴管侵犯组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淋巴管侵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 ,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 ,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结果及影响预后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老年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科治疗结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80年1月至1998年1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24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11个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变量输入计算机,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COX模型单因素、多因素预后分析评价预后因素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49.4%;TNM分期Ⅰ、Ⅱ、ⅢA和ⅢB期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45.5%、32.4%及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无症状体检发现与有症状诊断肺癌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8.7%和43.6%,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原发肿瘤大小、局部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分别分组,各组间5年生存率也有差异。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TNM分期、病理类型是重要预后因素,规律体检有助于发现早期患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张力 《当代医学》2003,9(4):32-33
局部晚期肺癌是指肿瘤局限在胸腔,手术无法切除,但能用一个放射治疗也将整个肿瘤包括在其中。通常是指部分IIIA(肿瘤巨大的)和IIIB期的病人。但不包括那些有恶性胸水的病人,对于这类病人传统治疗选择是局部放射治疗,平均中位生存期为8—10月,5年生存率为5%左右。胸腔内的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占70—80%。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对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任何单一的治疗手段疗效均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是改善病人预后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TNM分期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但目前的TNM分期系统缺乏患者个体的信息,无法解释相同病例群中生存上的差别,更难于指导个体化的治疗。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一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FDG—PET)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期的准确性,同时其提供的定量评价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对于评价患者的预后具有潜在的价值,有望用于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本文就FDG—PET与NSCLC预后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与非小细胞肺癌生长、浸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994年5月~1995年12月在东京医科大学第一外科手术切除的149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经丙酮固定、石蜡包埋后,制成4 μm厚的切片,以抗VEGF、抗MMP-2作为一次抗体,采用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记数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VEGF、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72.3%.VEGF的表达与肿瘤浸润(T因素,P<0.01)、淋巴结转移(N因素,P<0.01)显著相关,VEGF的表达在不同的TNM分期(Ⅰ/Ⅱ Ⅲ 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有无淋巴管浸润上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M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和淋巴管浸润(P<0.01)显著相关.对135例患者进行了生存期分析.本组3a和5a生存率分别为59.1%和47.2%.K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本组患者的生存期与VEGF(P<0.01)和MMP-2(P<0.05)的表达均显著相关.而VEGF和MMP-2联合表达者预后更差(P<0.01).结论:VEGF、MMP-2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VEGF、MMP-2的表达与非小细胞的预后密切相关.VEGF和MMP-2联合表达更有助于评价肿瘤的恶性度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小细胞肺癌77例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治疗模式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2年以来我科收治的明确诊断小细胞肺癌患者77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过程和结果,并进行随访,对其治疗模式进行探讨.结果 局限期患者43例,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21%;根治术后化疗4例,全部存活,平均43(12~73)个月;根治术后化疗+放疗中位生存期为51个月;未手术患者化疗、未手术患者化疗+放疗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28个月.广泛期1、2年生存率为56%、25%,中位生存期14.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局限期患者放疗和手术可改善预后.颅内转移对预后无影响.结论 对局限期患者,放化疗联合治疗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对早期患者是否选择根治术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广泛期患者采取多线治疗方案,可改善生存.分期是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癌旁及肺良性瘤样病变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肺癌、癌旁及肺良性瘤样病变组织中VEGF的表达率为74.8%、46.3%和18.1%(P<0.05),VEGF阳性组术后生存明显短于阴性组(P<0.05)。VEGF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不同临床分期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VEGF在肺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且其表达与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新的诊断标志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石蜡切片、HE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方法,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及生存曲线的绘制,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用Cox比例风险模型、Wald检验进行各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将患者按微血管密度(MVD)以均数47为界分为两组,两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86).MVD<47组生存率高于MVD≥47组.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微血管密度、与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有关.其对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影响由大到小为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微血管密度(P值分别为0.001、0.031、0.03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微血管密度与肺癌患者临床预后显著相关,提示用CD34作标记物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MVD可以作为判断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反应状态的预后价值。方法 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了11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及其反应状态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中药、缓解状态、体重变化是生存期相关风险因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达到缓解和稳定的患者生存期无差异,而两者生存期明显长于进展者,体重增加和稳定者长于体重下降者。结论 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不仅依赖治疗后的肿瘤缩小,而且肿瘤稳定、治疗后体重变化的指标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104例经病理确诊的I-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模型分析方法评价影响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8%,20.2%,8.7%。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早,病理类型为鳞癌,以及放疗结束时的即期疗效为CR或PR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放疗结束时的即期疗效为放射治疗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78例NSCLC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在NSCLC中为57.69%(45/78),其中在鳞癌为54.00%(27/50),腺癌为64.29%(18/28)(P〉0.05);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随NSCLC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在高分化组为76.47%(13/17),中分化组为60.00%(24/40),低分化组为38.10%(8/21),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在Ⅰ、Ⅱ期者为72.92%(35/48),Ⅲ、Ⅳ期者为33.33%(10/30)(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为47.92%(23/48),无转移的病例为73.33%(22/30)(P<0.05);PTEN蛋白表达阳性者两年生存率为65.67%,表达阴性者为9.09%,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的降低与NSCLC的分化程度差、TNM分期高、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的生存期降低相关,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9):897-898,902
肺癌是全球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rer,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以上。晚期NSCLC患者总的生存率仍然很低。近年来NSCLC临床研究的重点仍然是晚期NSCLC的治疗,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8.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随访并分析手术、化疗、放疗、血小板计数、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白细胞计数等对肺癌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期的差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是否手术、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影响患者的生存期(x<'2>=22.081、16.584、5.956和5.921,P均<0.05).COX回归分析提示手术治疗、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及血红蛋白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0.381、1.883和2.010,95%C1为0.251~0.581、1.173~3.022和1.285~3.144).结论:是否手术治疗、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及多变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寻找非小细胞肺癌(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识别手术后复发和死亡的高危险性病人,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随访NSCLC病人85例。采用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和DNA图象分析技术,采用Cox回归模型,多变量分析了临床、病理及主要生物学等13项因素。结果本组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6%和61%。Cox回归显示,早期复发和死亡的单变量预后因素(P<0.05)为:淋巴结状况、pTNM分期、瘤栓形成、微血管数目、Ki-67抗原标记率、DNA相对含量以及p53基因突变;其中微血管数目和pTNM分期(均P<0.01)为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并由此建立了NSCLC的复发和死亡预测模型,得出了预后指数(PI)。结论PI可能是临床评价病人预后、识别NSCLC手术后复发的高危险性病人很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血管形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对33例病人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 33例非小细胞肺癌中 ,淋巴结转移组 :微血管密度 (MVD)为 43 6± 2 2 3,非淋巴结转移组 :为 2 4 6± 17 3(P <0 .0 1)。生存期 >5年 ,MVD为 2 2 4± 16 8,生存期 <半年者为 5 8 6± 2 3 4,P <0 0 1。结论MVD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及预后有预测作用 ,它的检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